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直流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542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电源,确切地说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直流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车辆运行、户外活动等领域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应急电源设备,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应急电源设备往往采用的均为蓄电池组和控制保护电路共同构成,并由防护壳体保护这类结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其内部结构的集成化及模块化能力差,因此导致应急电源内部电路系统布局复杂,且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对外力冲击抵抗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当前应急电源一方面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难度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较弱,另一方面也易造成设备运行时因电路相互干扰而造成供电事故发生,严重影响应急电源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前的应急电源设备缺乏有效的温度调节能力,因此以及因为设备运行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或充放电效率下降,从而也对应急电源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当前的应急电源设备运行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定位能力,因此一定程度对紧急救援工作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应急移动电源,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直流应急电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直流应急电源,包括防护壳、定位架、蓄电池组、电源连接端子、电源连接插口、指示灯、操控键、辅助导线、线夹、收线器、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防护壳为密闭腔体结构,定位架、蓄电池组、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均嵌于防护壳内,防护壳下表面设至少一个存线槽,存线槽宽度不大于防护壳下表面宽度的3/4,存线槽顶部设防护板,且防护板与防护壳外表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定位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立柱和横梁,其中立柱与防护壳内上表面和下表面内侧垂直连接,横梁分别与相邻的立柱间垂直连接,且横梁距防护壳上表面和下表面内侧面间距为1—20毫米,蓄电池组和控制电路均嵌于定位架内,并电气连接,调温装置至少两个,并分别分布在定位架上表面和下表面内相邻横梁之间位置,且各调温装置分别通过导热板与防护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内侧面相抵,电源连接端子和收线器均嵌于存线槽所对应的防护壳外表上,其中电源连接端子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辅助导线通过集线器嵌于布线槽内,且其一端与电源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另一端与线夹电气连接,电源连接插口至少一个,并和指示灯、操控键分别嵌于防护壳侧表面上并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内表面均布至少一层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包括弹性隔热层及电磁屏蔽层,所述的电磁屏蔽层嵌于弹性隔热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个接地端子,且所述的接地端子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电池组和控制电路之间另有绝缘隔板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碳化硅加热板,且每个调温装置均包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和一个碳化硅加热板,且半导体制冷片和碳化硅加热板之间相互并联,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壳上表面另设太阳能发电板及显示器,且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及显示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基于DSP芯片的自动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GNSS定位电路、调压整流电路及无线通讯网络模块,所述的基于DSP芯片的自动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GNSS定位电路、调压整流电路及无线通讯网络模块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通讯网络模块为Wifi通讯模块及Zigbee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结构简单,布局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使用及设备维护灵活方便,承载能力、抗外力冲击能力强,同时具备连接可靠的电源连接导线,从而避免了传统导线与电源分离而造成的使用不便的缺陷,于此同时本新型还一方面具有多种电路输出能力,且在进行电力输入输出过程中,可在有效提高电能充放电效率的同时,另对电池及控制电路启动良好的防护,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有效的对内部运行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在确保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同时还具备对使用位置精确定位和网络通讯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直流应急电源,包括防护壳1、定位架2、蓄电池组3、电源连接端子4、电源连接插口5、指示灯6、操控键7、辅助导线8、线夹9、收线器10、调温装置11及控制电路12,其中防护壳1为密闭腔体结构,定位架2、蓄电池组3、调温装置11及控制电路12均嵌于防护壳内1,防护壳1下表面设至少一个存线槽13,存线槽13宽度不大于防护壳1下表面宽度的3/4,存线槽13顶部设防护板14,且防护板14与防护壳1外表面通过滑槽15滑动连接,定位架2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立柱201和横梁202,其中立柱201与防护壳1内上表面和下表面内侧垂直连接,横梁202分别与相邻的立柱201间垂直连接,且横梁202距防护壳201上表面和下表面内侧面间距为1—20毫米,蓄电池组3和控制电路12均嵌于定位架2内,并电气连接,调温装置11至少两个,并分别分布在定位架2上表面和下表面内相邻横梁202之间位置,且各调温装置11分别通过导热板16与防护壳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内侧面相抵,电源连接端子4和收线器10均嵌于存线槽13所对应的防护壳1外表上,其中电源连接端子4与控制电路12电气连接,辅助导线8通过集线器10嵌于布线槽13内,且其一端与电源连接端子4电气连接,另一端与线夹9电气连接,电源连接插口5至少一个,并和指示灯6、操控键7分别嵌于防护壳1侧表面上并与控制电路12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壳1内表面均布至少一层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包括弹性隔热层17及电磁屏蔽层18,所述的电磁屏蔽层18嵌于弹性隔热层17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壳1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个接地端子19,且所述的接地端子19与控制电路13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蓄电池组3和控制电路12之间另有绝缘隔板20隔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温装置11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碳化硅加热板,且每个调温装置均包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和一个碳化硅加热板,且半导体制冷片和碳化硅加热板之间相互并联,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壳1上表面另设太阳能发电板21及显示器22,且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21及显示器22均与控制电路12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12包括基于DSP芯片的自动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GNSS定位电路、调压整流电路及无线通讯网络模块,所述的基于DSP芯片的自动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GNSS定位电路、调压整流电路及无线通讯网络模块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通讯网络模块为Wifi通讯模块及Zigbee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可通过布线槽内的导线直接与外部电源或用电器进行连接实现充放电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通过电源连接端子与其他外部导线协同工作,实现充放电作业,除此之外,本新型在运行时,还可根据使用环境温度情况,对蓄电池组的和控制电路的运行温度进行调节,确保蓄电池运行工作环境温度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充放电效率和稳定性的效果。

本新型结构简单,布局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使用及设备维护灵活方便,承载能力、抗外力冲击能力强,同时具备连接可靠的电源连接导线,从而避免了传统导线与电源分离而造成的使用不便的缺陷,于此同时本新型还一方面具有多种电路输出能力,且在进行电力输入输出过程中,可在有效提高电能充放电效率的同时,另对电池及控制电路启动良好的防护,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有效的对内部运行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在确保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同时还具备对使用位置精确定位和网络通讯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