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电机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964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电机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电机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需要用到大型电机,大型电机的直径超过50cm,电机内部的线圈也非常大,这种大型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非常大,然而电机外壳的散热面积有限,电机外壳的导热性能无法满足线圈的良好散热,线圈散热不良导致电机烧掉,降低电机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电机外壳的散热性能,通常在电机外壳外壳焊接大量散热片,散热片一方面导致电机外壳的外径增大,搬运不变,另一方面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仍然无法满足电机外壳内部的线圈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型电机外壳散热性无法满足线圈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确保线圈稳定散热、提高电机使用寿命的大型电机外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电机外壳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本体,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内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且贯穿电机外壳本体两端的介质孔,相邻两个介质孔之间通过U形管连接,所有的介质孔通过U形管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吸热流道,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外侧设有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进液孔、出液孔,所述的进液孔与吸热流道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的出液孔与吸热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环形端盖,所述的环形端盖与电机外壳本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液孔、出液孔将吸热流道与外界的冷却系统连接,冷却介质从进液孔处进入吸热流道中,电机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机外壳本体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却介质能够快速吸热线圈热量,从而确保电机线圈散热良好。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外壳本体的外侧面上位于相邻两个介质孔之间的部位设有弧形槽。弧形槽能增加电机外壳本体的外侧面的散热面积,提高电机外壳本体自身的散热性能。

作为优选,每个介质孔内均设有隔离管,所述的隔离管与介质孔之间形成环形间隙,所述的U形管内设有连接管,所有的隔离管通过连接管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流道,所述的进液孔内设有与内流道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的出液孔内设有与内流道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内流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与吸热流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相反。吸热流道中靠近进液孔处的介质温度明显高于靠近出液孔处的介质温度,冷却介质刚进入流道时,其吸热能力较强,随着冷却介质的吸热,冷却介质本身的温度不断升高,其吸热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导致电机外壳本体的圆周方向的不同部位的散热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不利于电机正常工作;内流道中的冷却介质与吸热流道中的冷却介质流动方向相反,吸热流道中吸热后的冷却介质与内流道中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保持整个吸热流道内的冷却介质温度趋于均匀,保持吸热流道内冷却介质的吸热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U形管的两端外侧设有密封圈;所述隔离管的两端设有锥形内密封面,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设有与锥形内密封面连接的锥形外密封面,所述的锥形内密封面与锥形外密封面之间设有锥形密封环。密封圈确保吸热流道的密封性;锥形密封环确保内流道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与U形管的端部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内环、均匀设在内环外侧面上的若干支撑脚,所述的内环套设在连接管的端部,所述支撑脚的外端与U形管的内壁抵接。支撑架用于连接管端部与U形管端部之间的限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性能好、提高电机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机外壳本体的横截面图。

图3为图1中A处内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连接管的端部与U形管的端部连接示意图。

图中:电机外壳本体1、介质孔2、U形管3、连接座4、进液孔5、出液孔6、隔离管7、连接管8、出液管9、进液管10、环形端盖11、弧形槽12、密封圈13、锥形密封环14、支撑架15、内环150、支撑脚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大型电机外壳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本体1,电机外壳本体1的内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且贯穿电机外壳本体两端的介质孔2,相邻两个介质孔之间通过U形管3连接,所有的介质孔通过U形管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吸热流道,电机外壳本体1的外侧设有连接座4,连接座上设有进液孔5、出液孔6,进液孔与吸热流道的进液端连通,出液孔与吸热流道的出液端连接;每个介质孔2内均设有隔离管7,隔离管与介质孔之间形成环形间隙,U形管内设有连接管8,隔离管7通过连接管8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流道,进液孔5内设有与内流道连通的出液管9,出液孔6内设有与内流道连通的进液管10,内流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与吸热流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相反;电机外壳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环形端盖11,环形端盖与电机外壳本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电机外壳本体的外侧面上位于相邻两个介质孔之间的部位设有弧形槽12。

如图4所示,U形管的两端外侧设有密封圈13;隔离管的两端设有锥形内密封面,连接管的两端设有与锥形内密封面连接的锥形外密封面,锥形内密封面与锥形外密封面之间设有锥形密封环14。

如图5所示,连接管的端部与U形管的端部之间设有支撑架15,支撑架包括内环150、均匀设在内环外侧面上的若干支撑脚151,内环套设在连接管的端部,支撑脚的外端与U形管的内壁抵接。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油,进液孔、进液管、出液孔、出液管通过管路与外界的冷却系统连接,吸热流道、内流道与外界冷却系统并联,一组冷却介质从进液孔处进入吸热流道内,冷却介质吸热后从出液孔排出,另一组冷却介质从进液管进入内流道,并从出液管处排出,吸热流道、内流道中的冷却介质流动方向相反,吸热流道内的冷却介质吸热后温度升高、吸热性能下降,此时内流道内的冷却介质与吸热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吸热流道内的冷却介质温度降低并保持温度趋于均匀,保持吸热流道内的冷却介质稳定的吸热性能,使得电机外壳本体周向散热均匀,提高电机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