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89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未来全球解决能源危机的最具独特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太阳能本身的缺点,现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普遍较低,而且目前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大多输出为直流电,而大部分家电均使用交流电供电,需要外加D/A转换器才能供用电设备使用,加大了使用成本,并且太阳能发出的电压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普通的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欠压过压毁损。传统的光伏发电机电路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负载、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滑动变阻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太阳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所述太阳能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二初级线圈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滑动变阻器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负载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变阻器的一个固定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还包括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太阳能板、蓄电池、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负载、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滑动变阻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用于过流保护,第三电容为耦合电容,所以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包括太阳能板T、蓄电池BA、继电器、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负载A、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滑动变阻器RP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

其中,太阳能板T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蓄电池BA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继电器的触点J-1的一端连接,蓄电池BA的负极与太阳能板T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继电器的线圈J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J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的触点J-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变压器W的第一初级线圈N1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变压器W的第二初级线圈N2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W的第一初级线圈N1和第二初级线圈N2的公共端连接,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N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负载A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N3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负载A的另一端均与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N3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均为限流电阻,第五电阻R5用于对第二电阻R2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六电阻R6用于对继电器的触点J-1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三电容C3为耦合电容,用于隔直流通交流,所以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容C4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之间的干扰,以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电容C1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以更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负载A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变压器W的第二初级线圈N2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和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N2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N3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第十电阻R10为限流电阻,用于滑动变阻器RP1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变压器W的次级线圈N3的另一端连接。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多功能光伏发电机电路中设有限流电阻和耦合电容,所以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