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穿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81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布线的穿线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布线的穿线器。



背景技术:

建筑中电线、电话线、网线等一般采用穿线器牵引入线管来完成布线,现有的穿线器大多由钢丝、钢丝包胶及尼龙材料的多股胶线组成,探头采用常用的压接方法,拉线过程中容易发生探头和线体脱落的情况,以及线管弯头多无法穿线的问题,造成穿线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易于线管穿线、穿线效率高的布线穿线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布线穿线器,包括拉簧、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拉簧由多股钢线组成,第一探头、第二探头均呈圆柱状,并分别固定于拉簧的两端,第一探头、拉簧、第二探头位于同一直线。

由于拉簧抗拉、不易变形,采用圆柱状的第一探头、第二探头不掉头、过弯能力强,大大提高穿线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探头包括第一圆柱筒和第一穿线板,拉簧的一端插入第一圆柱筒的一端且焊接固定,第一圆柱筒的另一端一体成型于第一穿线板,第一穿线板设有第一椭圆形带线孔。由此,导线捆绑于第一探头的第一椭圆形带线孔,采用孔径较大的第一椭圆形带线孔,便于导线的捆绑且不掉头,将第二探头穿过线管,并沿线管推进,当第二探头到达线管内预设的目标位置时,拆开此处的线管,抽出第二探头,直至不断抽出第一探头,从而拖动导线从入口处一起拉出,然后从第一探头上解开导线,进而将要入管的导线也就被牵引过来了,完成了导线的布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圆柱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倒角,第一圆柱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切面,第一穿线板的一端沿第一圆柱筒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圆柱筒,第一穿线板的另一端呈半圆状,第一切面沿第一穿线板对称分布,第一椭圆形带线孔、第一圆柱筒连通。由此,第一圆弧倒角、第一切面以及第一穿线板的半圆状设置都保证了第一探头在线管内及线管的拐角处穿行时,减小阻力,过弯能力强,提高穿线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探头包括第二圆柱筒和第二穿线板,拉簧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圆柱筒的一端且焊接固定,第二圆柱筒的另一端一体成型于第二穿线板,第二穿线板设有第二椭圆形带线孔。由此,导线也可以捆绑于第二探头的第二椭圆形带线孔,将第一探头穿过线管,完成导线的布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圆柱筒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倒角,第二圆柱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切面,第二穿线板的一端沿第二圆柱筒的轴线垂直于第二圆柱筒,第二穿线板的另一端呈半圆状,第二切面沿第二穿线板对称分布,第二椭圆形带线孔、第二圆柱筒连通。由此,第二圆弧倒角、第二切面以及第二穿线板的半圆状设置都保证了第二探头在线管内及线管的拐角处穿行时,减小阻力,过弯能力强,提高穿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穿线阻力小、穿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布线穿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布线穿线器包括拉簧2、第一探头3和第二探头4,拉簧2由多股钢线1,第一探头3、拉簧2、第二探头4位于同一直线。由于拉簧2抗拉、不易变形,拉簧2的头部设有圆柱状的第一探头3及第二探头4,与线管的形状相匹配,从而穿线顺畅、穿线效率高。

第一探头3包括第一圆柱筒31和第一穿线板32,拉簧2的一端插入第一圆柱筒31的一端且焊接固定,第一圆柱筒3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于第一穿线板32,第一穿线板32设有第一椭圆形带线孔321,采用孔径较大的第一椭圆形带线孔321,便于导线的捆绑,不掉头。第一圆柱筒31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倒角311,第一圆柱筒3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切面312,第一穿线板32的一端沿第一圆柱筒3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圆柱筒31,第一穿线板32的另一端呈半圆状,第一切面312沿第一穿线板32对称分布,第一椭圆形带线孔321、第一圆柱筒31连通。第一圆弧倒角311、第一切面312以及第一穿线板32的半圆状设置都保证了第一探头3在线管内及线管的拐角处穿行时,减小阻力,过弯能力强,提高穿线效率。

第二探头4包括第二圆柱筒41和第二穿线板42,拉簧2的一端插入第二圆柱筒41的一端且焊接固定,第二圆柱筒4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于第二穿线板42,第二穿线板42设有第二椭圆形带线孔421,采用孔径较大的第二椭圆形带线孔421,便于导线的捆绑,不掉头。第二圆柱筒41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倒角411,第二圆柱筒4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切面412,第二穿线板42的一端沿第二圆柱筒41的轴线垂直于第二圆柱筒41,第二穿线板42的另一端呈半圆状,第二切面412沿第二穿线板42对称分布,第二椭圆形带线孔421、第二圆柱筒41连通。第二圆弧倒角411、第二切面412以及第二穿线板42的半圆状设置都保证了第二探头4在线管内及线管的拐角处穿行时,减小阻力,过弯能力强,提高穿线效率。

导线从第一探头3或第二探头4穿过线管,如下以第一探头3穿过线管为例来说明导线的布线过程:导线捆绑于第一探头3的第一椭圆形带线孔321,将第二探头4穿过线管,并沿线管推进,当第二探头4到达线管内预设的目标位置时,拆开此处的线管,抽出第二探头4,直至不断抽出第一探头3,从而拖动导线从入口处一起拉出,然后从第一探头3上解开导线,进而将要入管的导线也就被牵引过来了,完成了导线的布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