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14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动力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诸如刨丝机、扭橙机等小家电电器产品,由于受其动力驱动机构的结构及功能的限制,动力驱动机构大都只能驱动动力输出机构(如磨头、旋刀等等)作自转运动,无法驱动动力输出机构在进行自转的同时完成轴向升降的同步动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述电器产品的实用功能;同时,现有的动力驱动机构还存在结构复杂、制作及装配成本高、部件之间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性能不稳定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驱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驱动机构,它包括:

一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内螺纹套管;

一齿轮传动器,所述齿轮传动器封装于齿轮箱内,所述齿轮传动器上开设有一与内螺纹套管同轴分布且径向截面的形状呈双“D”形的限位轴孔;

一动力马达,所述动力马达置于齿轮箱的下方,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的底壁板后与齿轮传动器连为一体,且所述动力马达的输出轴的中轴线与内螺纹套管的中轴线呈偏心分布;

以及

一动力输出螺杆,所述动力输出螺杆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呈双“D”形,所述动力输出螺杆螺纹插套于内螺纹套管内,且所述动力输出螺杆的下端部贯穿于限位轴孔和齿轮箱的底壁板分布。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齿轮传动器包括一行星齿轮组和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输入端与动力马达的输出轴套接为一体、输出端与动力输出齿轮呈左右并行分布并与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限位轴孔开设于动力输出齿轮的中心处。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齿轮箱包括一底壳和一盖合于底壳的顶端口上的面盖,所述内螺纹套管形成于面盖的顶面上,所述底壳的底壁板上且与内螺纹套管呈偏心分布的位置向下凹陷后形成有一内壁上设置有内齿结构的内齿箱;所述行星齿轮组套装于内齿箱内并与内齿箱的内壁相啮合。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由下至上顺序分布的一级行星齿轮组和二级行星齿轮组;

所述一级行星齿轮组包括一级下位太阳齿、一级下位支撑盘和一级上位支撑盘,所述一级下位太阳齿套装于动力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一级下位支撑盘套装于一级下位太阳齿上,所述一级上位支撑盘的上表面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级上位太阳齿、下表面上形成有若干根环绕一级下位太阳齿均匀分布且下端部插套于一级下位支撑盘内的一级轴柱,每根所述一级轴柱上均套装有一同时与一级下位太阳齿和内齿箱的内壁相啮合的一级行星齿轮;

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组包括二级下位支撑盘、二级上位支撑盘和定位轴柱,所述二级下位支撑盘套装于一级上位太阳齿上,所述二级上位支撑盘的上表面中心处形成有二级太阳齿、下表面上形成有若干根环绕一级上位太阳齿均匀分布且下端部插套于二级下位支撑盘内的二级轴柱,每根所述二级轴柱上均套装有一同时与一级上位太阳齿和内齿箱的内壁相啮合的二级行星齿轮,所述定位轴柱的下端部插套于二级太阳齿内、上端部插套于面盖内,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二级太阳齿呈左右并行分布且同时与二级太阳齿相啮合。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动力输出螺杆包括一由塑胶材料制成且轴向截面形状呈双“D”形的螺柱以及一由金属材料制成并沿螺柱的轴向方向埋设于螺柱内的支撑轴杆,所述内螺纹套管由塑胶材料制成。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螺柱的上端部形成有一上位限位凸环、下端部形成有一下位限位凸环,所述齿轮箱的顶面上装设有一用于上位限位凸环相抵接的上位行程开关、底面上装设有一用于与下位限位凸环相抵的下位行程开关。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限位轴孔与动力输出螺杆之间的结构对位关系并通过对两者的形状的改进,在动力马达动作时可通过齿轮传动器带通动力输出螺杆相对于齿轮箱作同步转动,而由于内螺纹套管与动力输出螺杆之间存在螺纹套接的结构关系,使得动力输出螺杆也能够同时相对于齿轮箱作上下升降运动;其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成本低廉、部件运动稳定顺畅,可为小家电电器产品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提供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传动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驱动机构,它包括:

一齿轮箱a,在齿轮箱a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内螺纹套管b;

一封装于齿轮箱a内的齿轮传动器,在齿轮传动器上开设有一与内螺纹套管b同轴分布且径向截面的形状呈双“D”形的限位轴孔c;

一置于齿轮箱a的下方的动力马达d,动力马达d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a的底壁板后与齿轮传动器连为一体,且动力马达d的输出轴的中轴线与内螺纹套管b的中轴线呈偏心分布;

以及

一径向截面的形状呈双“D”形的动力输出螺杆e,动力输出螺杆e以螺纹套接的方式插套于内螺纹套管b内,并且动力输出螺杆e的下端部贯穿于限位轴孔c和齿轮箱a的底壁板分布。

通过在齿轮传动器上开设双“D”形的限位轴孔c,且由于动力输出螺杆e本身也为双“D”形,从而可将动力输出螺杆e对位插套于齿轮传动器内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松配安装形式,当动力马达d动作时可通过齿轮传动器带通动力输出螺杆e相对于齿轮箱a作同步转动,与此同时,由于内螺纹套管b与动力输出螺杆e之间存在螺纹套接的结构关系,可使得动力输出螺杆e在相对于齿轮箱a进行转动的同时也能够相对于齿轮箱a进行上下升降运动;以此,在将本实施例的机构装配于诸如刨丝机、扭橙机等电器上后,可将其磨头、旋刀等动力输出机构装配于动力输出螺杆e上,从而实现磨头或旋刀的自转及上下升降的运动效果;同时,由于整个机构只有动力输出螺杆e同时具备旋转和升降的运动效果,其他部件均是固定不动的,故而可以有效节省动力马达d的能量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由于整个机构的主要组成部件均是封装于齿轮箱a内的,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构本身的外部结构复杂性,而且便于机构的整体体积的缩减,为减小机构的占用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保证整个机构动作的精密性,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器包括一行星齿轮组f和一动力输出齿轮10,行星齿轮组f的输入端与动力马达d的输出轴套接为一体、输出端与动力输出齿轮10呈左右并行分布并与动力输出齿轮10相啮合,而限位轴孔c则开设于动力输出齿轮10的中心处。由此,可充分利用行星齿轮组f本身的结构特点及传动特点实现对动力马达d的输出转速进行有效调控,同时利用动力输出齿轮10与其相啮合的结构关系形成齿轮传动效应,保证动力输出齿轮10能够同步带动动力输出螺杆e进行转动,并最终在内螺纹套管b的作用下使动力输出螺杆e能够同时相对于齿轮箱a和动力输出齿轮10进行上下升降运动。

为便于对整个机构进行部件的装配,在降低装配成本的同时,优化机构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齿轮箱a包括一底壳20和一盖合于底壳20的顶端口上的面盖30,内螺纹套管b形成于面盖30的顶面上,在底壳20的底壁板上且与内螺纹套管b呈偏心分布的位置向下凹陷后形成有一内壁上设置有内齿结构的内齿箱21;行星齿轮组f套装于内齿箱21内并与内齿箱21的内壁相啮合。由此,可利用内齿箱21将整个齿轮箱a与行星齿轮组f进行有效的结构融合,使两者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行星齿轮箱的箱体进行结构改进,以为诸如动力输出齿轮10的装配以及动力输出螺杆e的插套提供一定的空间位置,从而使得整个机构的各个组成部件有效地集合为一体,从而可大幅度地降低装配成本并提高装配效率。

为进一步优化整个机构的结构性能和功能性,本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组f包括由下至上顺序分布的一级行星齿轮组40和二级行星齿轮组50;其中:

一级行星齿轮组40包括一级下位太阳齿41、一级下位支撑盘42和一级上位支撑盘43,一级下位太阳齿41套装于动力马达d的输出轴上,一级下位支撑盘42套装于一级下位太阳齿41上,在一级上位支撑盘43的上表面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级上位太阳齿44、下表面上形成有若干根环绕一级下位太阳齿41均匀分布且下端部插套于一级下位支撑盘42内的一级轴柱45,在每根一级轴柱45上均套装有一同时与一级下位太阳齿41和内齿箱21的内壁相啮合的一级行星齿轮46;

基于相同的结构原理,二级行星齿轮组50包括二级下位支撑盘51、二级上位支撑盘52和定位轴柱53,二级下位支撑盘51套装于一级上位太阳齿44上,在二级上位支撑盘52的上表面中心处形成有二级太阳齿54、下表面上形成有若干根环绕一级上位太阳齿44均匀分布且下端部插套于二级下位支撑盘51内的二级轴柱55,在每根二级轴柱55上均套装有一同时与一级上位太阳齿44和内齿箱21的内壁相啮合的二级行星齿轮56,定位轴柱53的下端部插套于二级太阳齿54内、上端部插套于面盖30内,动力输出齿轮10与二级太阳齿54呈左右并行分布且同时与二级太阳齿54相啮合。

由此,当动力马达d动作时会带动一级下位太阳齿41进行同步转动,由于一级行星齿轮46同时与一级下位太阳齿41和内齿箱21相啮合,且一级上位支撑盘43是通过一级轴柱45与一级行星齿轮46装配为一体的,故在一级行星齿轮46随一级下位太阳齿41进行同步转动的同时,也会带动一级上位支撑盘43进行转动;在一级上位支撑盘43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二级行星齿轮56与一级上位太阳齿42之间存在啮合关系并与二级上位支撑盘52之间存在插套关系,可最终使二级太阳齿54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0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可通过对各个齿轮尺寸地变换可对动力马达d的转速进行逐级的减速变换,以在机构装配于上述家用电器上后能够适应电器本身对输出转速的需求;同时,由于整个行星齿轮组f的输出端(即:二级太阳齿51)是利用定位轴柱53与面盖2进行轴转连接(即:相当于反插定位的方式),可保证行星齿轮组f在动作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同心度,有利于减小各个相接触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机构的噪音并延长机构或者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能够有效降低整个机构的制造成本,并降低机构在动作过程中的噪音,本实施例的动力输出螺杆e包括一由诸如POM(即:聚甲醛热塑性结晶聚合物)等塑胶材料注塑成型且轴向截面形状呈双“D”形的螺柱60以及一由诸如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并沿螺柱60的轴向方向埋设于螺柱60内的支撑轴杆61,同时,内螺纹套管b也可由塑胶材料制成,当然,作为优选方案,其最好是与螺柱60的材料相同。由此,整个动力输出螺杆e采用塑胶内埋设金属轴杆的结构方式,其制作过程只需利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即可,可大幅度地降低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使得动力输出螺杆e的批量生产更为简便;同时,由于其外层采用塑胶,可避免螺杆生锈问题的发生,而其内部通过埋入金属轴杆则可保证整个螺杆的刚性和强度;并且内螺纹套管b和螺柱60均是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POM塑胶时,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自润滑性能,可使整个机构的转动更为顺畅、噪音更小。

为便于对整个机构进行自动控制,同时增强机构本身的运动精度,在螺柱60的上端部形成有一上位限位凸环62、下端部形成有一下位限位凸环63,相应地,在齿轮箱a的顶面上装设有一用于上位限位凸环62相抵接的上位行程开关70、底面上装设有一用于与下位限位凸环63相抵的下位行程开关80。由此,可利用行程开关实时监测动力输出螺杆e的运动行程,以为动力马达d的正反转提供信号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