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减速电机的防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1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减速电机的防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专用减速电机,具体是涉及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专用减速电机的防脱新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以前市场的大多数三厢车都是使用的手动尾门升降,即手动点击汽车的尾门开关,然后由人手动打开汽车的尾门,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自动尾门,即点击汽车的尾门自动的开关按钮之后,汽车尾门自动打开到需要打开的角度,以方便使用,不再需要人力来开启。但是很多时候,在非本车使用者或对本车辆不熟悉的情况下,强制开启或关闭自动尾门,这时候就导致自动尾门的电机受到了非常大的强制力,这个强制力非常大,因为一般三厢车的尾门重量只有十五公斤左右,而强制开启或者关闭尾门的力是很难预料的,绝大多数都是远远大于尾门本身重量的,因为开启者希望一瞬间快速开启,关闭的时候又担心存在关闭不牢固的情况,因此施加了非常大的力来迫使尾门开启或关闭。

且现有的三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专用减速电机的防脱结构是利用前后两个独立端盖分别和独立齿圈通过螺栓连接。这样的防脱结构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防脱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也存在着一些急需改善的问题。现有的三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专用减速电机存在如下的问题:前后端盖分别与齿圈通过螺栓连接,螺丝是沉头螺栓,这种沉头螺栓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在齿圈上加工出多个沉头螺栓孔,这种螺栓孔是喇叭状的,小口在内侧,大口在外侧,这样的沉头喇叭孔形成了一个扩音器,将减速电机中的噪音放大了,围绕在齿圈周围八个沉头螺栓孔,这样就会把噪音无限放大,始终无法控制整体减速电机的噪音,使得整个尾门升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噪音比较大,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再者这样通过八个螺栓连接的结构由于是八个通孔,无法在连接的地方加上螺纹固定胶,因为很难确保螺纹固定胶不会渗入减速器中,造成减速电机卡死的情况出现,所以这样的通孔螺纹固定就变得很容易漏油,因为减速电机运转后油脂会稀释易流动,这八个通孔就会成为稀释后的油脂流动的出口。而且这样的螺纹孔加工难度很大,很难确保八个孔的一致性,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其中有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出现,固定不牢固的螺栓会导致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抖动脱落,形成危险。由于这样的固定螺栓的齿圈是金属齿圈,也造成了噪音过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市场上现有三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专用减速电机不足的缺陷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减速电机的防脱结构,包括减速装置、动力装置、外壳,外壳的顶部安装前端盖,外壳与前端盖之间通过防转止位结构和/或防脱扣位结构连接在一起进行防转、防脱和限位,其中所述前端盖的下部分紧密贴合在外壳的内壁上,并且前端盖的中心穿过输出行星架,输出行星架的中心安装减速装置;

其中,外壳内壁紧密贴合齿圈,前端盖与齿圈紧密抵接;

其中,输出行星架的下端安装一级行星架,一级行星架上套接二级行星轮,一级行星架能够传递动力带动二级行星轮旋转,二级行星轮能够带动输出行星架旋转;

一级行星架下端安装齿轮组,齿轮组下端安装后端盖,齿轮组通过后端盖与动力装置连接,齿圈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防转卡位结构,防止后端盖旋转和脱离,动力装置带动齿轮组旋转,齿轮组带动一级行星架转动。动力装置优选为电机。

优选的,所述齿轮组包括电机起步齿、一级行星轮,电机起步齿啮合一级行星轮。

优选的,齿圈的内壁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二级行星轮的下端,凸块与一级行星架之间设置调整块,调整块调整齿圈与一级行星架之间的压合力度。

优选的,调整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调整垫片。

优选的,一级行星架与齿圈之间设置有挡隔,所述挡隔能够控制一级行星轮的轴向力,防止一级行星架松脱。

优选的,级行星轮与输出行星架之间设置固定轮轴。

所述齿轮组包括电机起步齿、一级行星轮,电机起步齿啮合一级行星轮。一级行星轮、电机起步齿通过后端盖与电机连接,电机的动力通过电机起步齿等部件的传递被传递给各个部件,齿圈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防转卡位结构,防止后端盖旋转和脱离,电机带动电机起步齿旋转,电机起步齿带动一级行星轮旋转,一级行星轮带动一级行星架旋转,二级行星轮带动输出行星架旋转。

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减速电机在尾门被误操作的情况下,减速电机不会脱出和转离,确保三厢车的尾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级行星架的示意图

图6为齿圈剖视图

附图序号说明:前端盖1、第一台阶面1-1、第二台阶面1-2、第三台阶面1-3、第四台阶面1-4、输出行星架2、底座2-1、支座2-2、轴用挡圈3、外壳4、含油轴承5、调整垫片6、固定轮轴7、二级行星轮8、调整垫片9、调整块10、调整垫片11、调整垫片12、一级行星架13、13-1、支座13-2、台阶13-3、齿圈14、电机起步齿15、销钉16、一级行星轮17、调整垫片18、后端盖19、螺栓20、减速电机21、凸块22、卡扣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与使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不再具体赘述。

两厢汽车尾门自动升降减速电机的防脱结构,包括减速装置、动力装置,例如电机(图中未示出)、外壳4,所述减速装置为减速电机21,外壳4的顶部安装前端盖1,外壳4与前端盖1之间通过防转止位结构和/或防脱扣位结构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前端盖1的下部分紧密贴合在外壳的内壁上;其中前端盖1的中心穿过输出行星架2,输出行星架2的中心安装减速电机21,外壳4内壁紧密贴合齿圈14。本实用新型中外壳4与齿圈14之间采用过盈配合,避免齿圈14与外壳4的脱离,同时做防转档位处理,进一步保证齿圈14与外壳4之间的相对稳固。前端盖与外壳之间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处理的方式。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加牢固的防止前端盖1与齿圈14的旋转和脱离。齿圈14与外壳4之间通过销钉16再次紧配铆合,进一步起到了防转和防脱的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4上可以设置卡扣23,而前端盖1设置与卡扣23匹配的连接结构,卡扣23与匹配的连接结构将外壳4与前端盖固定,防止二者相互转动或脱离。

优选前端盖1的内壁与外壁为台阶式结构,分别具有第一台阶面1-1、第二台阶面1-2、第三台阶面1-3、第四台阶面1-4;而输出行星架2的截面大体为一T型结构,具有底座2-1、支座2-2,底座2-1位于第二台阶面1-2下端,台阶面的设置可以达到防转、防脱、限位、止位的效果,底座2-1上设置固定轮轴7,支座2-2轴心坐落减速电机21,支座2-2上套接含油轴承5,方便输出行星架2的旋转,减少部件之间的磨损,含油轴承5上方安装轴用挡圈3,轴用挡圈3将含油轴承5的位置固定,防止含油轴承5上下窜动。其中底座2-2与第二台阶面1-2之间设置调整垫片6,调整垫片6调节底座2-2与前端盖1之间的压合力度;前端盖1通过第三台阶面1-3卡置或抵接在外壳4上,达到防转、防脱、限位、止位的效果。齿圈14的顶部紧密的与第四台阶面1-4抵触连接,台阶面的设置达到防转、防脱、限位的效果。

输出行星架2的下端安装二级行星轮8,二级行星轮8与底座2-1之间通过固定轮轴7连接在一块,方便二级行星轮8带动输出行星架2旋转,进行动力和扭矩的传递,二级行星轮8的轴心套接一级行星架13,一级行星架13下端安装齿轮组,具体的齿轮组包括电机起步齿15,一级行星架13下端安装电机起步齿15,电机起步齿15啮合一级行星轮17,一级行星轮17下端安装后端盖19,后端盖19与电机连接,齿圈14与后端盖19之间设置有防转卡位结构,进行紧配的防转卡位处理,防止后端盖19旋转和脱离,后端盖19与外壳4通过四颗加了螺纹防脱胶的螺栓20固定在一起。前、后端盖将部件密封在外壳内,干净整洁,保护部件不受伤害。一级行星架13下端与齿轮组之间设置调整垫片12,调整一级行星架13与与齿轮组之间的压合力度。

电机带动电机起步齿15旋转,电机起步齿15带动一级行星架13旋转,二级行星轮8带动输出行星架2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一级行星架13的结构包括底座13-1、支座13-2,其中支座的一侧、在支座13-2上设置一台阶13-3,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安装部件的定位与止位。

齿圈14的内壁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二级行星轮8的下端,凸块22与一级行星架13之间设置调整块10,调整块10调整齿圈14与一级行星架13之间的压合力度,使一级行星架13与齿圈14之间能够形成限位,可以控制一级行星轮的轴向力,具体的,调整块10位于底座13-1与二级行星轮8之间,二级行星轮8位于台阶13-3的端面上。凸块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调整垫片9、调整垫片11。调整垫片9、11分别调整二级行星轮8、一级行星架13与凸块和调整块10之间的压合力度。同时调整垫片9和调整块11的中间位置设置挡隔(图中未示出),挡隔能够防止一级行星架13上下窜动,能够控制一级行星轮的轴向力,防止一级行星架13松脱。

本实用新型中二级行星轮8和一级行星轮17的外缘与齿圈1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行星轮转动时与齿圈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中外壳4为金属外壳,是由钢板拉伸形成一体式结构,电机输出端可以承受更大的转矩,齿圈14采用塑胶材质制作,且外壳4的膨胀率小于齿圈14的膨胀率。

外壳4包裹着齿圈14,齿圈14在承受较大的力矩时,由于转动发热,齿圈14会向外膨胀,由于膨胀致使齿圈14强度降低,但是由于金属外壳4的膨胀率远小于塑胶制作的齿圈14的膨胀率,因此外壳能够稳固的包裹住齿圈14,使其不会膨胀太多,避免齿圈14强度降低。且由于金属的致密性远大于塑胶,金属外壳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一些减速箱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中只有尾门在被误操作的情况下,电机才会带动上述部件旋转,而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止位设计来防止减速电机的脱离。具体的,当尾门被误操作时,齿圈之间的止位结构会限制齿圈、前端盖与外壳等之间的旋转,避免齿圈旋转和脱离。因此即使存在外来施加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确保这样的力不会导致减速电机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体式机壳和后端盖联合与电机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减速器和电机的同轴度,确保不会有太大的整体噪音和静态阻力。

(2)齿圈与机壳通过销钉铆接,这样齿圈和一体式机壳就变成了一体式,不会因为齿圈的受力没有支撑,导致齿圈的受力全部转嫁到前端盖和一体式机壳的卡扣上,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保证齿圈和一体式机壳之间没有任何相对的移位,不会转嫁到内部的齿轮上,造成齿轮的磨损和崩裂.

(3)前端盖和一体式机壳之间使用的防转卡位和四个防脱卡槽,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的增强减速电机运转过程中齿圈的旋转切向力和轴向力。

(4)减速电机的前端盖与减速电机的齿圈又进行了过盈配合,也做了防转档位。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带动电机起步齿15旋转,电机起步齿15带动一级行星轮17转动,一级行星轮17带动一级行星架13转动,一级行星架13带动二级行星轮8,当尾门被误操作时,一级行星架13与齿圈14之间的限位可以控制一级行星轮轴向力,起到防脱的效果,同时齿圈14与外壳4之间的止位结构会限制齿圈14与外壳4的旋转,避免齿圈防转及防脱。因此即使存在外来施加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确保这样的力不会导致减速电机的损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