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61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



背景技术: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和种植业相结合,将光伏阵列安装于种植场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方式。光伏汇流箱是光伏电站的常用设备,用于汇集电流。但是现有的光伏汇流箱,无法满足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以满足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包括汇流箱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电气单元和控制模块,还包括设于箱体外并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I/O模块连接的传感器单元;所述电气单元包括光伏输入端子、汇流条、连接汇流条的防雷器和输出端子,以及连接光伏输入端子与汇流条的多个熔断器,和连接防雷器与输出端子的断路器,所述光伏输入端子和断路器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单元及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的通讯单元,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输出信号调理单元及电源单元,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受处理光伏输入端子和传感器单元采集的数据,控制箱体内断路器的通断,以及通过I/O模块连接并控制外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及土壤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通过I/O模块连接并控制的外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灌溉电磁阀和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通讯单元为GPRS无线通信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I/O模块设有串行数据接口、RJ45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VGA接口及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端子取电,并为控制模块、传感器单元和外部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的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在传统光伏电站汇流箱的基础上,通过增加I/O模块和外部传感器连接,并能够扩展连接外部设备,从而更加适用于农光互补光伏系统,能够起到检测环境及进一步提高系统智能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单元组成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如图1所示为其实施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汇流箱箱体1,箱体1内设有电气单元和控制模块6,控制模块6通过I/O模块连接箱体外的传感器单元和外部设备。

其中,箱体内的电气单元包括光伏输入端子3、汇流条4、连接汇流条4的防雷器5及输出端子8,光伏输入端子3与汇流条4之间通过多个熔断器2连接,连接防雷器5与输出端子8通过断路器7连接。其中,光伏输入端子3和断路器7连接控制模块6。

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6包括微处理器单元61及连接微处理器单元61的通讯单元65,数据采集处理单元62、输出信号调理单元64及电源单元63。其中,微处理器单元61可为单片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通讯单元65优选为GPRS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终端设备如手机等通信。电源单元63包括降压、整流滤波、DC转换等电路,其连接输出端子8取电,并为控制模块、传感器和电磁阀、显示模块等外部设备供电。控制模块接受处理光伏输入端子和传感器单元采集的数据,以控制箱体内断路器的通断,并通过I/O模块连接控制外部设备。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光照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空气湿度传感器11及土壤湿度传感器12。上述传感器可采集农场的环境数据,从而提高整个农光互补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I/O模块设有串行数据接口、RJ45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VGA接口及USB接口,以连接上述传感器及外部设备,从而大大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的光伏汇流箱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通过I/O模块连接并控制的外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灌溉电磁阀13和显示模块14。

上述实施例中的农光互补光伏汇流箱工作时,光伏输入端子连接光伏组串,熔断器起到过电流保护作用,汇流条将多路光伏组串输入汇集成一路,防雷器起到防雷作用,断路器用于实现汇流条和输出接线端的断开和闭合。控制模块中微处理器单元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采集光伏输入端子的电压电流信号、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的信号,并通过输出信号调理单元发送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通过通讯单元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及接受上位机的指令打开或关闭灌溉电磁阀进行灌溉。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