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59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建设施工工地也越来越多,在建筑工地中,分布着许多电力设备,虽然电力工作人员经常补充更换警示标志,对施工单位进行作业现场交底,但是外力破坏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对于破坏情况严重的工地,现在大多采用人工盯防,但是盯防的效果差,人力成本过大,也有部分工地会设置摄像头等监控装置,但是需要改动线路,后期还要拆卸,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网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监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伸缩支撑杆、支撑台、摄像头、防护罩、行走轮、控制门、铰链、扣手、密码锁、控制箱、电机、脚踩板、固定架、钻杆、液压电机和油箱,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外侧设有防护罩,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行走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上端设有油箱,所述油箱通过液压电机与伸缩支撑杆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有纵向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脚踩板,所述脚踩板与设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钻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设有通过铰链铰接的控制门,所述控制门上设有扣手,所述控制门一侧设有密码锁。

进一步,所述控制箱腔体内安装有电池、单片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单片机还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远程监控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为红外线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控制箱表面对应控制门处设有电机控制按钮。

进一步,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对应钻杆处设有钻杆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摄像头的外侧设置防护罩可对摄像头进行有效的保护,通过设置行走轮可便于该装置的移动和搬运,通过在装置主体内侧设置钻杆,并且该钻杆可根据脚踩板上下移动,对该装置进行固定,防止该装置的倾倒,造成损坏,并且可达到一定的防盗效果,将电机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控制箱表面,并在外侧设置密码锁,进一步提升防盗效果,对该装置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装置主体;2、伸缩支撑杆;3、支撑台;4、摄像头;5、防护罩; 6、行走轮;7、控制门;8、铰链;9、扣手;10、密码锁;11、控制箱;12、电机;13、脚踩板;14、固定架;15、钻杆;16、液压电机;17、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网监测装置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一种电网监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伸缩支撑杆2、支撑台3、摄像头4、防护罩5、行走轮6、控制门7、铰链8、扣手9、密码锁10、控制箱11、电机12、脚踩板13、固定架14、钻杆15、液压电机16和油箱17,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伸缩支撑杆2,所述伸缩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上设有摄像头4,所述摄像头4的外侧设有防护罩5,所述装置主体 1的底端设有行走轮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控制箱11,所述控制箱11 的上端设有油箱17,所述油箱17通过液压电机16与伸缩支撑杆2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有纵向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脚踩板13,所述脚踩板13 与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的固定架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4固定连接有电机 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与钻杆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设有通过铰链8铰接的控制门9,所述控制门7上设有扣手9,所述控制门7一侧设有密码锁10,所述控制箱11腔体内安装有电池、单片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摄像头4连接,所述单片机还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远程监控端连接,所述摄像头4为红外线摄像头,所述控制箱11表面对应控制门7处设有电机控制按钮,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对应钻杆15处设有钻杆15出口。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确定该装置的放置地点,对密码锁10进行密码解锁,打开控制门7,按动电机启动按钮,使电机工作,操作人员用脚踩住脚踩板 13,使钻杆15向下移动进入土地,从而达到该装置的固定效果,防止被偷盗和该装置的倾倒损坏,固定后,通过调节伸缩支撑杆2使摄像头4达到工作位置,摄像头4将监测情况经单片机处理后,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给远程监控端。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