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103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窗,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门板或封板通风窗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冲百叶孔,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但通风量比较小,散热效果不佳,并且此方式防水能力很差,无法适用于更高防护等级要求的环境;另一种方式为安装通风过滤网组,这种方式的防水能力由所安装的通风过滤网组决定,能够达到IP、IP等高防护等级,但是由于其通风区域有限,因此通风量很小,散热效果很差。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加装风机强制排风,缓解通风量小的问题,但在一些对散热有极高要求的场合,这种方式就不适用了。

同时,以上两种方式通风窗都需要凸出柜外,在一些对设备尺寸要求很严苛的工业环境,这两种方式都相当于挤压了设备的有效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包括窗口和多层条状的导流板;

多层上述导流板的规格一致,并分别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并列的设置在上述窗口内,每层上述导流板的两端均与上述窗口的两侧连接;

每层上述导流板均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下方倾斜设置;上述导流板的上端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上方倾斜延伸形成第一挡水板;上述导流板的下端朝向上述窗口的下端延伸形成第二挡水板;

位于上层的上述导流板中第二挡水板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层相邻的上述导流板中上述第一挡水板上端的水平高度;

上述第一挡水板与对应的导流板之间形成挡水槽,相邻两层上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风、散热性能较好,防水性能较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第二挡水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外侧与上述窗口的外侧齐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第二挡水板不会凸出于整个窗口的外侧,使得整个通风窗结构设计紧凑,利于在对设备尺寸要求很严苛的工业环境中使用。

进一步,位于上层的上述导流板中第二挡水板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层相邻的上述导流板中第一挡水板下端的水平高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就使得整个导流槽形成“S”型,防水效果较好。

进一步,上述窗口为长方形,位于最上层的上述导流板与上述窗口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窗口的上端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窗口挡水板,上述窗口挡水板的下端水平高度低于位于最上层的上述第一挡水板下端的水平高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确保窗口上端与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防水性能较佳。

进一步,位于最下层的上述导流板中第二挡水板下端延伸至与上述窗口的下端密封接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确保窗口下端与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防水性能较佳。

进一步,上述导流板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设有向上设置的缓冲板,上述第一挡水板由上述缓冲板的上端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上方倾斜延伸形成,上述导流板与对应的第一挡水板以及缓冲板之间形成上述挡水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缓冲板的设置使得缓冲槽的纵截面面积较大,可容纳较多的水流量,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进一步,每层上述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α,且30°≤α≤6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利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通风、散热。

进一步,每层上述导流板中第一挡水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β,且且30°≤β≤6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对水流的阻碍效果较佳,防水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导流板,2、窗口挡水板,11、第一挡水板,12、第二挡水板,13、挡水槽,14、导流槽,15、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成套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的通风窗结构包括窗口和多层条状的导流板1;

多层上述导流板1的规格一致,并分别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并列的设置在上述窗口内,每层上述导流板1的两端均与上述窗口的两侧连接;

每层上述导流板1均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下方倾斜设置;上述导流板1的上端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上方倾斜延伸形成第一挡水板11;上述导流板1的下端朝向上述窗口的下端延伸形成第二挡水板12;

位于上层的上述导流板1中第二挡水板12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层相邻的上述导流板1中上述第一挡水板12上端的水平高度;

上述第一挡水板11与对应的导流板1之间形成挡水槽13,相邻两层上述导流板1之间形成导流槽14。

使用过程中,设备内的气流由导流槽14排出上述窗口外,当设备外有水流打在整个窗口外侧时,水流由相邻两层导流板1之间的间隙进入导流槽14,沿导流板1流向挡水槽13,在挡水槽13的阻挡下回流出窗口外,使得水流不会由通风窗进入设备内或降低进入设备内的水流量,消除或降低水流进入设备内造成的损失。

优选的,上述第二挡水板12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外侧与上述窗口的外侧齐平,该设计使得第二挡水板12不会凸出于窗口的外侧,确保整个设备在对设备尺寸要求严苛的工业环境中使用,可选的,上述第二挡水板12也可朝向窗口的内侧向下倾斜设置,该设计不会影响通风窗整体的防水性,但是会使由设备内导出的气流发生回流现象,会对通风窗的通风和散热性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较佳的,位于上层的上述导流板1中第二挡水板12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层相邻的上述导流板1中第一挡水板11下端的水平高度,这就使得相邻两层导流板1之间,第二挡水板12之间的间隙减小,降低水流进入导流槽内的流量,确保整个通风窗防水性能较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窗口为长方形,位于最上层的上述导流板1与上述窗口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窗口的上端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窗口挡水板2,上述窗口挡水板2的下端水平高度低于最上层的上述第一挡水板11下端的水平高度,该设计外形美观,同时保证了窗口上端与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防水性能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最下层的上述导流板1中第二挡水板12下端延伸至与上述窗口的下端密封接触,这就使得窗口下端与相邻导流板1之间的密封性较好,防水性能较佳。

每层上述导流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α,且α=45°;每层上述导流板1中第一挡水板11与水平面S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β,且β=45°,该尺寸设计适合门板或封板通风窗厚度尺寸较薄的状况下使用,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和通风、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上述导流板1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设有向上设置的缓冲板15,上述第一挡水板11由上述缓冲板15的上端朝向上述窗口的外侧上方倾斜延伸形成,上述导流板1与对应的第一挡水板11以及缓冲板15之间形成上述挡水槽13,该设计使得挡水槽13的截面积增大,提高了可容纳的水流量,进一步提升了通风窗的防水性能。

每层上述导流板1与水平面S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α,且α=30°;每层上述导流板1中第一挡水板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设为β,且β=30°,该尺寸设计适合门板或封板通风窗厚度尺寸较薄的状况下使用,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和通风、散热性能,该该尺寸设计适合门板或封板通风窗厚度尺寸较厚的状况下使用,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和通风、散热性能。

其他同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气流由设备内向通风窗外通风、散热时在导流槽14内的气流走向,其走向整体形成“S”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