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变压器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5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变压器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环保变压器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传统的配电柜,散热时增加配电柜的负荷,使得热量散发较慢,容易对内部元件造

成损伤,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耗电量大,不够环保,而且为固定形状,内部空间有限,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率快的,能够改变形状的,占用空间小的环保变压器配电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变压器配电柜,其结构要点是,包括主柜体和副柜体,副柜体设在主柜体上方,主柜体与副柜体结构相同;主柜体包括前置层和后置层,前置层和后置层之间设有分隔层,分隔层内设有散热腔;主柜体与副柜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分隔层的散热腔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开口,且形成通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散热腔包括前壁和后壁,前壁向前置层凹陷,由散热腔的上方开口至下方开口形成弧形面;后壁向后置层凹陷,由散热腔的上方开口至下方开口形成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前壁和后壁上靠近散热腔的上方开口和下方开口的位置设有数个穿透前壁和后壁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柜体下方活动连接有底座,底座与主柜体的连接面为开口,底座的四周面上设有设有通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底座的底面为中间高两端低设置,并且底面上设有流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柜体和副柜体均由玻璃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分层设置,有效的增加了内部容量,并且由于副柜体与主柜体为活动连接,能够变化组装,增加了适用性,并且通过散热腔形成了内部的空气循环流通,增加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化示意图;

其中,1-主柜体,2-副柜体,3-前置层,4-后置层,5-分隔层,6-散热腔,7-底座,8-通风口,9-前壁,10-后壁,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环保变压器配电柜,包括主柜体1和副柜体2,副柜体2设在主柜体1上方,主柜体1与副柜体2结构相同;主柜体1包括前置层3和后置层4,前置层3和后置层4之间设有分隔层5,分隔层5内设有散热腔6;主柜体1与副柜体2活动连接,能够改变组装的形状,可以立式组装,也可以卧式组装;所述的主柜体1和副柜体2均由玻璃钢制成,不再金属外表面涂有油漆的柜子,玻璃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而且对环境无污染,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所述的主柜体1下方活动连接有底座7,底座7与主柜体1的连接面为开口,底座7的四周面上设有设有通风口8,所述的底座7的底面为中间高两端低设置,并且底面上设有流水槽;所述的分隔层5的散热腔6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开口,且形成通风道,通过底座7上的通风口和分隔层5内的通风道形成通风散热的结构,并且所述的散热腔6包括前壁9和后壁10,前壁9向前置层3凹陷,由散热腔6的上方开口至下方开口形成弧形面;后壁10向后置层4凹陷,由散热腔6的上方开口至下方开口形成弧形面;所述的前壁9和后壁10上靠近散热腔6的上方开口和下方开口的位置设有数个穿透前壁9和后壁10的通孔11;当风进入通风道时,会透过前壁9和后壁10上靠近散热腔6的上方开口和下方开口进入前置层3和后置层4,并且将前置层3和后置层4内的热量带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将散热腔6设置成为螺旋形,能够延长通风长度,并且可在散热腔6的上方开口上安装有挡雨板,这样即使在室外环境,同样可以使用,避免雨天雨水进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