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255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出线盒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



背景技术:

小功率伺服电机连接有电源线和信号线,一般电源线和信号线与电机连接时,采用快速插头和出线盒两种方式,同时,两种安装方式还要具有密封性,防止外部水、油、灰尘等进入到电机内部。其中,快速插头直接购买现有产品,能够达到的防护等级较高,但是,这种快速插头价格昂贵,相比之下出线盒的价格成本低廉,但市面上的出线盒通过密封垫直接与电机之间安装,仅采用一层密封的方式,难以实现对出线盒的完全密封,而且电机自动要产生震动,长时间会造成密封垫的紧固件松动,从而使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包括安装在电机上的出线盒壳体、安装在电机与出线盒壳体之间的密封垫,所述出线盒壳体上开设有一号拱形孔和二号拱形孔,所述密封垫的一端安装在出线盒底部且另一端安装在一号拱形孔和二号拱形孔上,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与一号拱形孔和二号拱形孔紧密配合的卡槽,所述密封垫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电源线和信号线的一号出线孔和二号出线孔。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在出线盒壳体和电机之间的密封防护等级达到IP65。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沿出线盒壳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L形。

优选的,所述一号出线孔和二号出线孔的直径分别小于电源线和信号线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出线盒壳体和密封垫上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为四个,所述螺钉孔上安装有与电机相连的螺钉。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密封垫与电机配合的面上开设有供电缆线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垫与电机和电缆线之间的进行两道密封,能够实现对出线盒的完全密封,采用卡槽卡合的方式,有效避免因电机震动产生的密封垫松动造成的密封失效,使得密封可靠,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机的装配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机的装配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线盒壳体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线盒壳体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线盒壳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垫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垫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小功率伺服电机出线盒,包括安装在电机上的出线盒壳体1、安装在电机与出线盒壳体1之间的密封垫2,所述出线盒壳体1上开设有一号拱形孔3和二号拱形孔4,所述密封垫2的一端安装在出线盒壳体1的底部且另一端安装在一号拱形孔3和二号拱形孔4上,所述密封垫2上设置有与一号拱形孔3和二号拱形孔4紧密配合的卡槽5,所述密封垫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电源线和信号线的一号出线孔6和二号出线孔7。

采用这种方式,将密封垫2通过卡槽5安装在出线盒壳体1上,卡槽5与一号拱形孔3和二号拱形孔4的配合,通过这种卡合的方式使得安装连接处存在拐点,能够增强密封效果,同时密封垫2的另一端还安装在电机与出线盒壳体1之间,能够实现双层密封,达到出线盒外壳的完全密封。

所述密封垫2在出线盒壳体1和电机之间的密封防护等级达到IP65。本方案提出的该出线盒完全能够达到防护要求。

所述密封垫2沿出线盒壳体1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L形。采用这种方式,密封垫2一端实现与电缆线的密封另一端还能够实现与出线盒壳体1之间的密封。

所述一号出线孔6和二号出线孔7的直径分别小于电源线和信号线的直径。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密封垫2和电缆线均具有弹性,因此能够将电缆线与一号出线孔6和二号出线孔7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所述出线盒壳体1和密封垫2上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螺钉孔8,所述螺钉孔8为四个,所述螺钉孔8上安装有与电机相连的螺钉9。采用这种方式,将出线盒壳体1安装在电机上。

所述卡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密封垫2与电机配合的面上开设有供电缆线穿过的通孔1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首先,将密封垫2通过卡槽5与出线盒壳体1安装在一起,然后通过螺钉9穿过螺钉孔8将密封垫2和出线盒壳体1安装在电机上,电源线和信号线通过一号出线孔6和二号出线孔7与电机相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