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077发布日期:2018-06-12 22:0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特别为一种可设于户外进行太阳能转成电能的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情境图,现有习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P10,均使用大面积平面式的太阳能板P11进行发电,而且有时占地非常广阔,由于使用平板式太阳能太阳能板,因此除了占用大幅面积外,同时也受到太阳位置移动的关系,而影响到电能的转换,次外在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置及维护成本上,都非常的可观。

图2,其为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连接单元示意图,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间的间距非常大,因此太阳能板间的电性连结,必须是使用长距离的连接单元P21,如此才能有效的连结,由于现有习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P10是建置于户外,为了考虑耐候性,因此长距离的连接单元,造价也非常高昂。

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实际使用上,面临不同的环境,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在风沙大的地方,很容易因为累积风沙或污垢,或者在雪地容易受到积雪,以上等等问题,都使得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应用上的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主要使垂直堆叠的太阳能发电桩,其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间可以快速结合、防止上、下单独旋转或者上、下可以同步旋转。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包括:立柱;多个太阳能发电模块,彼此相互堆叠,每一太阳能发电模块包括:支撑架,其为环形筒状结构,又支撑架的上、下端部至少设有卡接单元;固定单元,形成于支撑架内侧,又固定单元是与立柱结合为一体;太阳能模块,环绕设置于支撑架的外侧,并具有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设置于太阳能发电模块上,连接单元借由导线电性连接任两个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卡接单元是在两个该支撑架的相邻处,各设有凹槽,再借由卡件,卡设于该两个凹槽中。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卡接单元是在两个该支撑架的相邻处,其中一个该支撑架固设有凸件,又另一个该支撑架设有凹槽,且该凸件与该凹槽是能分离的卡接结合。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立柱及该固定单元的水平剖面均为圆型结构。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立柱及该固定单元的水平剖面均为多边型结构。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太阳能模块是由至少一个3D太阳能板所组成,又每一该3D太阳能板包括:基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具有第一3D表面结构;以及光电转换层,其是形成于该第一3D表面结构上。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第一3D表面结构为单方向或多方向的波浪结构。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进一步在该第二表面形成有第二3D表面结构。

前述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其中该第二3D表面结构为单方向或多方向的波浪结构。

借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达到下列进步功效:

一、可以使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间,快速的结合为一体。

二、可以避免因单一太阳能发电模块单独旋转,造成上、下错位,因而产生剪力造成连接单元…等的损害。

三、当清洗作业时,可以让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同步转动,方便清洗作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情境图。

图2是现有习知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连接单元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立体实施例图一。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立体实施例图二。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发电模块使用卡接单元的实施例图一。

图4B是图4A的结合实施例。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发电模块使用卡接单元的实施例图二。

图5B是图5A的结合实施例。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3D太阳能板立体实施例图一。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3D太阳能板立体实施例图二。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3D太阳能板剖视实施例图一。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3D太阳能板剖视实施例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 10:立柱

20:太阳能发电模块 210:支撑架

211:卡接单元 212:凹槽

213:卡件 214:凸件

220:固定单元 221:结合部

230:太阳能板模块 231:环状槽体

240:3D太阳能板 241:基材

242:第一3D表面结构 243:第二3D表面结构

246:光电转换层。 30: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100,其包括:立柱10;多个太阳能发电模块2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单元30。

立柱10,其为长条状结构,其水平断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多边形,立柱10其一端是固定于地面或者基础上,借此可以稳定的提供太阳能发电模块20的支撑。

太阳能发电模块20,可以彼此相互垂直堆叠,每一太阳能发电模块20 可以包括:支撑架210;固定单元220;及太阳能板模块230。

支撑架210,其可以为环形筒状结构,可以例如是圆形环形、矩形环形或者多边形环形的结构。支撑架210的上、下端部,至少设有卡接单元211,借由卡接单元211可以使上、下堆叠的太阳能发电模块20,能快速的结合为一体。

卡接单元211主要是设置于两个支撑架210的相邻处,在相邻支撑架210 上各设有凹槽212,再由借由卡件213卡设于两个凹槽212中;或者在其中一个支撑架210固设有凸件214,又另一个支撑架210设有凹槽212,且凸件214 与凹槽212是可分离的卡接结合,借此可以使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20快速的结合为一体。

当太阳能发电模块20互相堆叠时,为了避免太阳能发电模块20因为风吹或者其它外力造成转动,造成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20错位,因而产生的剪力将造成连接单元30…等的损害;或者当清洗作业时,为了方便太阳能发电模块20进行风沙或污垢的清洗,因此可借由卡接单元211让上、下太阳能发电模块20同步转动,将可方便清洗作业。

固定单元220,可以由一对板体形成于支撑架210内侧,又固定单元220 具有结合部221,结合部221的形状是设计成与立柱10的水平断面形状相符,例如、立柱10及固定单元220的水平剖面均为圆型或多边型结构,如此当结合部221与立柱10套设为一体时,可以使固定单元220与立柱10结合为一体,并进而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20。

太阳能板模块230,环绕设置于支撑架210的外侧,特别可以嵌设于支撑架210外侧的环状槽体231内,太阳能板模块230具有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以输出电力;太阳能板模块230可以由至少一般传统非3D太阳能板或至少一个3D太阳能板240所组成。

如图4A至图5B所示,当使用3D太阳能板240时,每一3D太阳能板240包括:基材241;以及光电转换层246。

基材241,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第一3D表面结构242,又第一3D表面结构242可以为单方向或多方向的波浪结构,借此可以增加第一表面的表面积。

光电转换层246,相较现有习知平面式表面结构的太阳能板,由于第一 3D表面结构242的设计,因此可以增加至少10%的表面积,因此当光电转换层246设置于第一3D表面结构242上时,同样的可以增加了至少10%的光电转换层246面积,因此可以增加至少10%的电力输出。

除此之外,3D太阳能板240亦可进一步在第二表面形成有第二3D表面结构243,而且第二3D表面结构243亦可以为单方向或多方向的波浪结构,如此可以提升3D太阳能板240的散热效率,将有助于3D太阳能板240工作及光电转换效率的稳定。

如图3A所示,连接单元30,其主要是借由导线电性连接任两个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以使太阳能发电模块型成串、并联电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