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22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具备振动马达。日本国专利第5342516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现有的振动驱动器。

专利文献1的振动驱动器具有圆筒状的框体。在框体内收纳线圈、磁铁、以及第一、第二平衡锤部。线圈通过以框体的振动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卷绕而形成。磁铁为圆筒状,且被线圈包围。第一、第二平衡锤部在振动轴线方向上与磁铁两侧相邻配置。利用磁铁和第一、第二平衡锤部构成可动件。轴贯通可动件。轴的两端固定于框体的端壁。

第一平衡锤部及第二平衡锤部具有弹簧收置孔。在第一平衡锤部与框体的端壁之间配置插入弹簧收置孔的第一盘簧。同样,在第二平衡锤部与框体的端壁之间配置插入弹簧收置孔的第二盘簧。轴贯通第一盘簧和第二盘簧。

通过这种结构,通过线圈与磁铁的协同作用,磁铁和第一、第二平衡锤部作为可动件沿振动轴线方向线性振动。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第一、第二盘簧分别为了能够插入第一、第二平衡锤部的弹簧收置孔而构成为具有较小的线圈直径,因此在可动件振动时,存在容易产生屈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螺旋弹簧产生屈曲的振动马达。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具备:具有在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的轴;具有在中心轴的周向上卷绕的线圈的静止部;配置于轴的径向外侧且相对于静止部能够在一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以及配置于静止部与振动体之间且在周向上卷绕的至少一个螺旋弹簧。振动体包含:平衡锤;以及相对于平衡锤配置于一方向且配置于线圈的径向内侧的磁铁。螺旋弹簧在一方向上与线圈重叠。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还具备配置于磁铁与螺旋弹簧之间且磁铁在一方向上间接或直接接触的支撑板部,

支撑板部具有在一方向上突出且收纳于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静止部还具有与固定于振动体的轴接触的轴承部,

轴承部配置于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静止部还具有固定线圈的线圈固定部,

在线圈固定部的固定线圈的一侧的端部设置供平衡锤接触的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在沿一方向观察线圈的情况下,在位于线圈的周围的端部的四拐角的至少任一个配置阻尼器部件。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设置两个阻尼器部件,

阻尼器部件配置于对角线上。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静止部还具有收纳螺旋弹簧的盖部,

在盖部设置供平衡锤接触的阻尼器部件。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静止部还具有收纳平衡锤的框体,

在框体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在内部配置平衡锤的一部分的窗部。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窗部的一方向上的长度比平衡锤的一方向上的长度长。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就振动马达而言,

设置两个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分别配置于振动体的一方向上的两端,

螺旋弹簧以在从一方向上的互相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的方向旋转,向在一方向上互相相向的方向前进的方式卷绕。

本申请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能够抑制螺旋弹簧产生屈曲。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A侧视剖视图。

图3是振动马达中的与可动部以外的结构相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振动马达中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在线圈固定部固定有包含线圈的各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在线圈固定部固定有包含线圈的各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与图5A不同的视点)。

图6是表示分解的状态下的各螺旋弹簧相对于可动部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振动马达的外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50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A-A侧视剖视图。图3是振动马达50中的与可动部以外的结构相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振动马达50中的可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此外,以下,将轴21具有的中心轴J延伸的方向称为“一方向”,图1、图2中,将一方向记载为X方向。另外,将与一方向正交的图1、图2中的Y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另外,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但是,上述的上下方向不表示实际上装入产品时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50大致具备静止部15、可动部25、螺旋弹簧5A、5B、以及支撑板部6。可动部25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15能够在一方向上移动,且利用螺旋弹簧5A、5B的弹力,在一方向上振动。

<2.静止部的结构>

静止部15具有框体1、底板2、盖部3A、3B、轴承部4A、4B、线圈固定部7、线圈8、FPC(柔性印刷基板)9、绝缘带10、阻尼器部件11A、11B、以及绝缘片材12。

<2-1.与框体相关的结构>

框体1构成为剖面为四边形环状的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筒形状。此外,框体1的剖面也可以是圆环状。框体1在上下方向的上侧具有侧面部101。侧面部101具有在与一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且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片部101A、101B。侧面部101还具有将片部101A、101B之间桥接的桥接部101C、101D。桥接部101C、101D在一方向上排列。另外,侧面部101还具有由片部101A、101B和桥接部101C、101D包围四方而形成的窗部W1。

框体1还具有与侧面部10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侧面部102(图2)。侧面部102做成与侧面部101同样的结构,且具有与窗部W1同样的窗部W2。

<2-2.对线圈进行固定的结构>

在周向上卷绕而构成的线圈8固定于线圈固定部7。图5A、图5B分别是表示在线圈固定部7固定有包含线圈8的各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5B是视点与图5A不同的图。

线圈固定部7在外观上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线圈固定部7的上侧侧面具有在与一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且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突出片71、72。线圈固定部7的下侧侧面具有在与一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配置且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突出片73、74。

线圈固定部7具有孔部75,该孔部75含有形成于一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面的开口,且在一方向上延伸。线圈固定部7还具有与孔部75在一方向上连接,且外径比孔部75小的贯通孔76(图2)。在贯通孔76开口,且位于与孔部75相反的一侧的面,经由绝缘带10固定FPC9具有的固定部91。

FPC9具有固定部91、连接器安装部92、以及连接部93。在连接器安装部92安装连接器901。连接器901的安装例如通过钎焊进行。连接部93连接固定部91和连接器安装部92。固定部91配置为相对于在一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93向上下方向折弯。如上所述地,固定部91通过粘接于绝缘带10而固定于线圈固定部7。连接部93配置为在一方向上穿通被突出片73、74夹着而形成的槽部。连接器安装部92配置于比线圈固定部7的孔部75开口的侧面更靠一方向外侧。

在固定部91的与绝缘带1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固定线圈8。线圈8通过钎焊等与固定部91电连接。由此,能够经由连接器901及FPC9而对线圈8进行通电。另外,在绝缘带10、固定部91以及线圈8分别形成具有与贯通孔76相同的直径的孔10A、91A、8A。

另外,在线圈固定部7的固定线圈8的一侧的端部固定阻尼器部件11A、11B。在沿一方向观察线圈8的情况下,在位于线圈8周围的上述端部的四角中、对角线上的两个部位分别配置阻尼器部件11A、11B。阻尼器部件11A、11B能够与平衡锤201的端面接触。

<2-3.与盖部及轴承部相关的结构>

盖部3A配置为堵塞框体1的一方向上的一方侧的端部。盖部3A具有基部301、槽部302、以及轴承固定部303。轴承固定部303经由形成为环状的槽部302而配置于基部301的径向内侧。轴承固定部303在一方向上向框体1侧突出,且在框体1侧具有轴承固定孔303A。轴承固定部303具有在一方向上与轴承固定孔303A连接且直径比轴承固定孔303A小的贯通孔303B。轴承部4A插入轴承固定孔303A而固定。

盖部3B配置为堵塞框体1的一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的端部。即,盖部3B在一方向上与盖部3A对置。盖部3B具有基部311、槽部312、以及轴承固定部313。轴承固定部313经由形成为环状的槽部312而配置于基部311的径向内侧。轴承固定部313在一方向上向框体1侧突出,且在框体1侧具有轴承固定孔313A。轴承固定部313具有在一方向上与轴承固定孔313A连接且直径比轴承固定孔313A小的贯通孔313B。轴承部4B插入轴承固定孔313A而固定。

<3.可动部的结构>

可动部25收纳于框体1的内部,具有振动体20和轴21。振动体20配置于轴21的径向外侧,且相对于轴21固定。振动体20包含平衡锤201和磁铁部202。平衡锤201构成为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筒形状。

磁铁部202构成为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筒形状。磁铁部202相对于平衡锤201在一方向上相邻配置,且配置于线圈8的径向内侧。如图4所示,磁铁部202具有从平衡锤201侧依次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磁铁202A、极片202B、磁铁202C、极片202D、以及衬垫202E。

轴21穿通平衡锤201的内侧及磁铁部202的内侧,并贯通振动体20。轴21的两端部分别被轴承部4A、4B支撑为能够在一方向上移动。

<4.螺旋弹簧及支撑板部的结构>

在周向上卷绕的螺旋弹簧5A配置于盖部3A与平衡锤201之间。螺旋弹簧5A的一方向上的一方侧收纳于盖部3A的槽部302内。螺旋弹簧5A的一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与平衡锤25的端面接触。螺旋弹簧5A在一方向上与线圈8重叠。轴承部4A配置于螺旋弹簧5A的径向内侧。

在周向上卷绕的螺旋弹簧5B配置于盖部3B与磁铁部202之间。螺旋弹簧5B的一方向上的一方侧收纳于盖部3B的槽部312内。螺旋弹簧5B的一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与支撑板部6接触。螺旋弹簧5B在一方向上与线圈8重叠。

支撑板部6呈圆盘形状,且具有向一方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61。突出部61嵌入螺旋弹簧5B的径向内侧。在利用突出部61而形成于与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凹部62接触磁铁部202的端面。另外,轴承部4B配置于螺旋弹簧5B的径向内侧。

另外,图6是表示分解的状态下的各螺旋弹簧5A、5B相对于可动部25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螺旋弹簧5A、5B以如下方式卷绕:在从一方向上的互相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的右方向旋转,向在一方向上互相相向的方向前进。

<5.振动马达的装配方法>

接下来,叙述由作为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各部构成的振动马达50的装配方法。

预先在其它工序中通过将平衡锤201及磁铁部202固定于轴21而装配可动部25。该固定例如通过粘接剂的粘接进行。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相对于线圈固定部7固定了绝缘带10、FPC9、线圈8、以及阻尼器部件11A、11B的结构(图5A、图5B)从框体1的一方向上的一方侧的端部插入内部而固定于框体1。此时,线圈固定部7的突出片71、72与框体1的桥接部101C接触(图1),突出片73、74与位于框体1的桥接部101C的下侧的桥接部接触,由此进行线圈固定部7的一方向上的定位。

然后,将轴承部4B固定于盖部3B,将螺旋弹簧5B的一端收纳于盖部3B,将支撑板部6嵌入螺旋弹簧5B的另一端,在该状态下,将盖部3B固定于框体1的一端。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5B及支撑板部6收纳于线圈固定部7的孔部75内部。

然后,使可动部25的磁铁部202侧从框体1的与固定有盖部3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内部插入。通过插入可动部25,轴21的一端部支撑于轴承部4B。另外,磁铁部202配置于孔部75、贯通孔76、以及孔10A、91A、8A的径向内侧,磁铁部202含有的衬垫202E与支撑板部6接触。此外,磁铁也可以与支撑板部直接接触。即,磁铁可以与支撑板部6间接或直接接触。

然后,将轴承部4A固定于盖部3A,将螺旋弹簧5A的一端收纳于盖部3A,在该状态下,将盖部3A固定于框体1的一端。由此,螺旋弹簧5A的一端与平衡锤201的端面接触。另外,轴21的一端部支撑于轴承部4A。

另外,在框体1的下侧配置在一方向上延伸的绝缘片材12。另外,在绝缘片材12的下侧配置在一方向上延伸的底板2。与框体1相比,底板2的一端部配置为在一方向上向盖部3B侧凸出。FPC9的连接器安装部92配置于底板2上。另外,FPC9的连接部93配置于绝缘片材12上,进行相对于底板2的绝缘。

通过如上的方法,装配振动马达50。这样,能够在预先装配了可动部25的基础上进行振动马达50的装配,因此,能够使装配容易。

在装配好的振动马达50中,轴21的两端部分别被轴承部4A、4B支撑为能够在一方向上移动。另外,支撑板部6受螺旋弹簧5B的弹力而成为始终被推碰到磁铁部202的端面的状态。另外,螺旋弹簧5A的一端由于弹力而成为始终被推碰到平衡锤201的端面的状态。由此,通过控制流向线圈8的电流,从而可动部25相对于静止部15在一方向上振动。

<6.通过本实施方式实现的示例性的结构及作用效果>

如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50具备:

具有在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J的轴21;

具有在中心轴J的周向上卷绕的线圈8的静止部15;

配置于轴21的径向外侧且相对于静止部15能够在一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20;以及

配置于静止部15与振动体20之间且在周向上卷绕的螺旋弹簧5A、5B。

而且,振动体20包含:平衡锤201;以及相对于平衡锤201配置于一方向且配置于线圈8的径向内侧的磁铁202A、202C,

螺旋弹簧5A、5B在一方向上与线圈8重叠。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增大螺旋弹簧5A、5B的直径,在振动体20振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螺旋弹簧5A、5B产生屈曲。

另外,振动马达50还具备配置于磁铁202A、202C与螺旋弹簧5B之间且磁铁202A、202C在一方向上间接或直接接触的支撑板部6,支撑板部6具有在一方向上突出且收纳于螺旋弹簧5B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61。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对支撑板部6相对于螺旋弹簧5B容易地进行定位。

另外,静止部15还具有与固定于振动体20的轴21接触的轴承部4A、4B,

轴承部4A、4B配置于螺旋弹簧5A、5B的径向内侧。

通过这种结构,不需要将轴承部相对于螺旋弹簧在一方向上错开配置,能够缩短振动马达50的一方向上的总长。

另外,静止部15还具有固定线圈8的线圈固定部7,在线圈固定部7的固定线圈8的一侧的端部设置供平衡锤201接触的阻尼器部件11A、11B。

通过这种结构,在振动马达50下落时等,平衡锤201与阻尼器部件11A、11B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平衡锤201碰撞线圈8而使线圈8损坏。

另外,在沿一方向观察线圈8的情况下,在位于线圈8的周围的上述端部的四拐角中的两部位配置阻尼器部件11A、11B。此外,阻尼器部件只要配置于上述四拐角中的至少任一个即可。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利用成为区域广阔的死区的上述四拐角。

另外,设置了两个的阻尼器部件11A、11B配置于对角线上。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少阻尼器部件的零件个数,并且平衡地进行平衡锤201的冲击吸收。

另外,设置了两个的螺旋弹簧5A、5B分别配置于振动体20的一方向上的两端,螺旋弹簧5A、5B以如下方式卷绕:在从一方向上的互相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的方向旋转,向在一方向上互相相向的方向前进。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由螺旋弹簧5A、5B中的一方对振动体20施加了周向的应力的情况下,另一方的螺旋弹簧也进行抵抗,或者另一方的螺旋弹簧产生的应力也沿相反方向施加给振动体20。因此,应力相抵消,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体20产生扭曲而产生噪音。

<7.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也可以在盖部3A固定供平衡锤201能够接触的阻尼器部件。例如,可以在螺旋弹簧5A的径向内侧,在盖部3A的轴承固定部303的端面固定环状的阻尼器部件,也可以在螺旋弹簧5A的径向外侧,在基部301的端面固定环状的阻尼器部件。

即,可以构成为,静止部15具有收纳螺旋弹簧5A的盖部3A,在盖部3A设置供平衡锤201接触的阻尼器部件。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平衡锤201与盖部3A接触而产生噪音。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平衡锤201的外径与框体1具有的窗部W1与窗部W2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即,平衡锤201不配置于窗部W1、W2的内部。由此,在装配时,能够将平衡锤201插入框体1内部。

但是,例如,若设置为由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后的各部构成将框体1等,则也能够稍微增大平衡锤201的外径,将平衡锤201的一部分配置于窗部W1、W2的内部。

即,也可以设置为,静止部15具有收纳平衡锤201的框体1,在框体1的侧面设置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在内部配置平衡锤201的一部分的窗部W1、W2。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尽可能地加重平衡锤201的重量,能够增大惯性力。

另外,此时,窗部W1、W2的一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比平衡锤201的一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在可动部25振动时,能够确保平衡锤201在一方向上移动的区域。

另外,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可动部25’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所示的可动部25’具有振动体20’和轴21。振动体20’包含平衡锤201’和磁铁部202。平衡锤201’具有相对于圆筒状的基柱2011向径向的四方突出的突出部201’A~201’D。

图8是表示具备图7所示的可动部25’的变形例的振动马达5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在振动马达50’具备的框体1’的上下侧面部、及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各侧面部分别设置窗部W1’~W4’。

突出部201’A配置于窗部W1’的内部。突出部201’B配置于窗部W3’的内部。突出部201’C配置于窗部W2’的内部。突出部201’D配置于窗部W4’的内部。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尽可能地加重平衡锤201’的重量。此外,这种变形例中,作为用于能够装配的一例,使框体1’由被上下分割的上侧框体部1’A和下侧框体部1’B构成。

<8.其它>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螺旋弹簧不限定于设于振动体的一方向上的两侧,也可以仅设于一方向上的一侧。即,螺旋弹簧也可以仅为一个。

另外,轴不限定于贯通振动体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两个轴,一方的轴从平衡锤的端面侧插入至内部中途而固定,另一方的轴从磁铁部的端面侧插入至内部中途而固定。

另外,也可以将轴固定于一方向两侧的各盖部,由平衡锤和磁铁部构成的振动体相对于轴可动。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轴承部。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于例如智能手机、或游戏手柄等所配备的振动马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