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吊挂系统走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90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制衣吊挂系统走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衣吊挂系统,尤其涉及制衣吊挂系统中供走线的走线槽。



背景技术:

制衣吊挂系统用于利用布料裁片来进行服装的缝制,制衣吊挂系统的结构包括环轨,在环轨的走向上间隔地设有若干工作站,在环轨的上侧设有驱动链,这些驱动链对环轨上夹持有布料的衣架进行驱动行进,在控制系统的指令下而使衣架进入到相应的工作站处,完成服装相应工序的缝制。制衣吊挂系统中有大量的机构需要通过导线来实现信号的传输,而制衣吊挂系统本身的尺寸相对较大,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且有许多动作执行件需要动作。因此,导线的走线要求相对较高,有必要设置一种走线结构来实现导线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衣吊挂系统走线槽,该走线槽设置在制衣吊挂系统上,便于实现导线的走线。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衣吊挂系统走线槽,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的截断面呈冂形,在本体的口部处设有盖板,盖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桥接在本体的两侧壁上。

在进行本走线槽安装时,通过固定螺栓、铆钉或自攻螺钉穿过本体的底面而实现本体与固着物的固定,先把本体固定在固着物上后,往本体内布入导线,然后再在本体的口部联接盖板,从而形成一个四面封闭的走线结构,而实现走线。

进一步地,在本体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卡口,两卡口的开口方向彼引相反,在盖板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凸条,一个凸条卡接一个卡口内。通过卡口和凸条的设置而实现盖板的卡接,结构简单,便于盖板扣接在本体上。

进一步地,卡口位于本体的宽度范围内,盖板呈弧形。这使得盖板能够很好地适应本体的尺寸,使得盖板与本体之间的扣合紧密。

进一步地,截断面呈凵形的接头体的一端联接在一个本体的端部位置处,在另一个本体中部位置处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接头体的另一端联接在该开口内,两个本体垂直布置。通过设置接头体,能够很好地适应十字交叉布置的两本体之间的联接要求,

进一步地,在接头体另一端部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对伸出到接头体口部外侧的卡片,卡片呈L形,卡片用于卡接在另一个本体开口的两内侧面上。通过设置卡片,可以很好地实现接头体另一端与另一个本体之间的联接,使得两者联接牢固性好。

进一步地,接头体另一端部设有端盖,在卡片根部与端盖之间设有缺口。端盖的设置便于实现压线,缺口的设置便于卡片的弹性形变,方便接头体另一端与另一个本体之间的联接,能够保证联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接头体一端部的两侧壁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叉形体,叉形体沿接头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叉形体上的叉口叉接在一个本体端部的侧壁上。通过设置叉形体与一个本体的叉接配合,两者联接方便,能够有效保证接头体与该本体的联接固定,且结构简单,与上述的卡片相配合,直接把接头体一次性同时插接在两个本体上。

进一步地,在接头体口部的两侧壁上对应地设有凹口。这种凹口的设置便于接头体适应固着物上的结构,有利于接头体贴合固定在固着物的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设置所述的本体实现导线的走线,便于把导线设置在本体内,在本体上设置盖板,可以为导线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整体美观。走线槽包括所述的本体和盖板,便于把本体固定在固着物的表面,且方便实现盖板与本体之间的联接。通过设置接头体,方便导线的变向走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走线槽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接头体一个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3是接头体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4是接头体与一个本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制衣吊挂系统走线槽,包括本体4,本体4的截断面呈冂形。在本体4的口部处设有盖板5,盖板5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桥接在本体4的两侧壁上。

图1中显示,本走线槽是固定在构成支架的型材1表面上的,一般是通过铆钉穿过本体4底壁和型材1的壁体,而实现本体4外底面贴合固定在型材1的表面上。

图1、5中显示,在本体4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卡口8,卡口8沿本体4长度方向延伸。本体4一般是由塑料一体制成的,两卡口8一体成型在本体4的口部,两卡口8的开口方向彼引相反。为适应卡口8的设置,在盖板5内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凸条12,一个凸条12卡接一个卡口8内。盖板5呈弧形,盖板5上的凸条12位于盖板5外侧缘的内侧,卡口8位于本体4的宽度范围内,这样,盖板5联接在本体4上后,盖板5的外侧缘与本体4的外侧面相平齐。盖板5可通过自本体4的端部平推而使盖板5实现与本体4的联接;也可以通过先使本体4与盖板5两端平齐,然后按压盖板5而把盖板5上的凸条12压接到卡口8内实现盖板5与本体4的联接。

在布线上,有时需要出现折角走线,因此一般需要设置接头体6。接头体6的截断面呈凵形,接头体6的一端联接在一个本体4的端部位置处,在另一个本体4中部位置处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接头体6的另一端联接在该开口内,两个本体4垂直布置。本体4与接头体6反向固定,即接头体6扣接在固定着物的表面上。

在接头体6另一端部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对卡片10,卡片10伸出到接头体6口部外侧,卡片10呈L形。接头体6一端部的两侧壁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叉形体3,叉形体3沿接头体6的长度方向设置,叉形体3上的叉口叉接在一个本体4端部的侧壁上。在实现接头体6的联接时,一般先把叉口叉接到一个本体4的侧壁上,然后使卡片10插接到另一个本体4的开口内,向着一个本体4方向推动接头体6,而实现接头体6装配到位,卡片10卡接在另一个本体4开口的两内侧面上。一般情况下,叉口的底面位于接头体6一端位置处,乃至于叉口的底面要位于接头体6一端的内侧,以使接头体6一端与一个本体4的端部相抵触。

图2、3、4中显示,接头体6另一端部设有端盖7,端盖7的外端也伸出到本体4口部的外侧,在卡片10根部与端盖7之间设有缺口9,以为卡片10形变提供一定裕度。

两垂直布置的型材1之间通过H形联接件2实现固定,在联接件2外表面上于两型材1联接位置处形成有凸体,在接头体6口部的两侧壁上对应地设有凹口11,两凹口11同时套接在凸体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