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电力穿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3067阅读:4919来源:国知局
PE电力穿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E电力穿线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穿线管穿线没有专用的穿线工具,人工需要将电线从穿线管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对于较软的电线而言,容易在穿线管内弯折,导致穿线不畅,电线在穿线管中移动较为缓慢,影响穿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E电力穿线管,可顺利将需要穿的电线一次性在穿线装置的带动下穿出穿线管。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PE电力穿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子主体,其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多个第一凸起位于同一直线上;穿线装置,其包括固定轴和铁环,所述固定轴沿所述管子主体的径向方向位于管子主体内,所述固定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直径略小于线的直径,所述铁环套设于固定轴的中部,且外表面向内均匀间隔凹陷形成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恰好相配合,且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恰好等于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所述铁环的直径等于管子主体的直径。

优选的是,穿线孔沿其侧壁均匀固定多个弹性片,多个弹性片末端相交形成类锥形结构。

优选的是,与第一凸起相对的管子主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也恰好相配合,且相邻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恰好等于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铁环恰好位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且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沿管子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的是,穿线孔设置为四个,且在铁环两侧各均匀分布两个。

优选的是,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凹槽均为类圆锥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为半球形,且固定有耐磨弹性垫片,所述固定轴两端贴合管子主体内壁。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穿线管对于一些较软的电线,可顺利在穿线装置的带动下快速穿过穿线管。

2、本实用新型的穿线管可一次性将所有需要穿过同一穿线管的电线牵引穿出。

3、本实用新型在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下,沿固定轨道顺利完成电线的穿进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E电力穿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子主体1,其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6,多个第一凸起6位于同一直线上;穿线装置,其包括固定轴2和铁环3,所述固定轴2沿所述管子主体1的径向方向位于管子主体1内,所述固定轴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穿线孔5,所述穿线孔5的直径略小于线的直径,所述铁环3套设于固定轴2的中部,且外表面向内均匀间隔凹陷形成多个凹槽4,所述凹槽4与所述第一凸起6恰好相配合,且相邻第一凸起6之间的间距恰好等于相邻凹槽4之间的间距,所述铁环3的直径等于管子主体1的直径。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管子主体1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其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列第一凸起6,第一凸起6均匀间隔设置,实际上是提供穿线装置移动的路线,沿固定路线移动,比单纯的在管子主体1内穿引效率高,且穿线效果更好,穿线装置包括铁环3,其设置有凹槽4,可绕固定轴2转动,从而凹槽4与第一凸起6相配合,相当于棘轮与齿条的关系,铁环3可沿着管子主体1长度方向沿第一凸起6的位置向前移动,固定轴2位于管子主体1内,起到固定铁环3的作用,且在固定轴2上具有穿线孔5,可将电线的端头穿过穿线孔5中,然后在铁环3的带动下顺利穿过管子主体1,穿线孔5设置多个,可一次性将多根线穿过管子主体1,铁环3的直径等于管子主体1的直径,使其一直向前移动,不会在管子主体1内偏转,穿线孔5的直径略小于线的直径,可使线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从穿线孔5中脱落。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穿线孔5沿其侧壁均匀固定多个弹性片,多个弹性片末端相交形成类锥形结构。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穿线孔5侧壁一圈固定设置多个弹性片,弹性片最好为扇形,且相互贴合设置,固定端恰好围成一个与穿线孔5一样的圆形,末端相互接触,从而与固定端组成一个类锥形结构,当线穿过固定轴2后,类锥形的尖部朝向线移动的方向,对线具有一定的卡合作用,使线不会轻易从相反方向脱落,顺利穿线。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与第一凸起6相对的管子主体1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凸起7,所述凹槽4与所述第二凸起7也恰好相配合,且相邻第二凸起7之间的间距恰好等于相邻凹槽4之间的间距,铁环3恰好位于第一凸起6与第二凸起7之间,且在第一凸起6与第二凸起7之间沿管子主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第二凸起7与第一凸起6相对设置,中间放置铁环3,铁环3的凹槽4与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都配合,从而铁环3可在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的引导下向前移动,完成穿线,上下均设置凸起,对铁环3的移动路线进行更好的控制,铁环3向前移动的动力可以通过传统的牵引条或者牵引线,也可以通过对铁环3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铁引导向前移动,更为方便,且穿线完成后,不需要拆除穿线装置,当后续需要维修时,不同的线位于穿线装置不同的穿线孔5中,只需要选择需要维修的线拆除即可,而且还可以继续用来穿新线,同时如果一根管子主体1长度不够,需要继续穿另一根管子主体1时,直接将穿线装置放入另一根管子主体1,线可继续穿过另一根管子主体1,不需要额外的穿线装置。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穿线孔5设置为四个,且在铁环3两侧各均匀分布两个。设置四个穿线孔5,相当于可以穿四根线,与一般需要穿的电线匹配,即火线、零线、接地线、备用线。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凹槽4均为类圆锥形结构。设置为类圆锥形结构,即边缘为圆弧形,铁片3在移动相配合过程中凹槽与凸起更贴合,移动更顺畅,且摩擦阻力小,移动效率高。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轴2的两端为半球形,且固定有耐磨弹性垫片,所述固定轴2两端贴合管子主体1内壁。固定轴2的两端半球形球面朝外与管子主体1内壁相贴合,也是为了更好的限位,同时设置耐磨弹性片,防止摩擦过大,破坏管子主体1。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