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872发布日期:2018-06-28 05:00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目前,我国的光伏行业已经全面向东南部发展。但是,东南部没有大面积平坦的土地资源可利用,只能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的荒地。由于光伏组件需要朝向正南方向且需要倾斜一定角度,为此常规的地面光伏电站均沿东西方向排布光伏支架和光伏组件。

然而,在山地光伏电站项目中,由于山地地势不平整,导致沿东西方向排列的光伏支架在安装时其支架沿东西方向的高度角过大,光伏支架出现方位角,从而影响发电量。而且,由于地形高低起伏过大,导致支架使用材料的横截面必须增加,部分支架还需要现场加工前后立柱。同时,由于光伏支架沿东西方向高度角过大,也造成光伏组件的安装非常困难,组件安装后还易出现大面积隐裂。

可见,现有的光伏支架系统,仅适用于地面光伏电站,并不适用于山地光伏电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排支架,每排支架包括沿南北方向排列的两个立柱、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柱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均可调。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南北方向延伸且设置在两个立柱顶端的主梁,沿南北方向排列、沿东西方向延伸且设置在主梁上的多根横梁,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位于相邻两根横梁之间的光伏组件沿东西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主梁的两端各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固定在两个立柱顶端;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固定在主梁上。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多个压块安装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梁采用方管、圆管、型钢或网架制成;所述横梁采用型钢制成。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东西方向延伸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顶端的两根横梁,沿南北方向延伸、沿东西方向排列且平行设置在所述两根横梁之间的偶数根斜梁,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根斜梁之间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所述横梁与斜梁形成网架结构,位于相邻两根斜梁之间的光伏组件沿南北方向排列,且位于相邻两根横梁之间的斜梁的数量等于沿东西方向排列的光伏组件的组数的二倍。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固定在立柱顶端;所述斜梁的两端各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固定在两根横梁上。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多个压块安装在相邻两根斜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横梁采用方管、圆管、型钢或网架制成;所述斜梁采用型钢制成。

可选地,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顶部的抱箍组件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摒弃了传统光伏支架沿东西方向排列的方式,创新地采用沿南北方向坡度排列的方式,且立柱与支撑组件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可调,从而有效解决了山地的大高差、大坡度为现有光伏支架系统带来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光伏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中:1-光伏组件;2-横梁;3-U型螺栓组件;4-立柱;5-抱箍组件;6-主梁;7-压块;8-斜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光伏支架系统无法满足山地、丘陵地区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排支架,各排支架可彼此平行设置,每排支架包括沿南北方向排列的两个立柱、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柱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均可调,例如可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顶部的抱箍组件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从而调节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差,且该高度差应根据山体坡度与当地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的差值来确定。

可见,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光伏支架沿东西方向排列的方式,创新地采用沿南北方向坡度排列的方式,且立柱与支撑组件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可调,从而避免光伏支架出现方位角,也无需对支架进行加固设计,同时由于光伏支架不存在高度角,故而光伏组件的安装简单、方便。

基于前述描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两种创新结构的支架系统,分别为鱼骨型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和网架型光伏电站支架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鱼骨型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排支架,各排支架可彼此平行设置,每排支架包括沿南北方向排列的两个立柱4、设置在两个立柱4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1。所述立柱4作为支架主支撑,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4顶部的抱箍组件5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4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由于抱箍组件为现有产品,故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南北方向延伸且设置在两个立柱4顶端的主梁6(即鱼骨),沿南北方向排列、沿东西方向延伸且设置在主梁6上的多根横梁2(即鱼骨翅),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1。位于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的光伏组件1沿东西方向排列。

其中,横梁2与主梁6垂直设置,且多根横梁2可等间距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一组光伏组件1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两组光伏组件1的结构如图4所示,当然也可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更多组的光伏组件,这些光伏组件沿东西方向排列。

较优地,所述主梁6的两端各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3固定在两个立柱4顶端,该U型螺栓组件可包括两个U型螺栓和配套的螺母,相应地,位于立柱4顶部的抱箍组件5的顶端应设置有供两个U型螺栓的两个端部穿过的四个螺孔。

所述横梁2的中部也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3固定在主梁6上,该U型螺栓组件仅包括一个U型螺栓和配套的螺母,相应地,横梁2上应设置有供该U型螺栓的两个端部穿过的两个螺孔。

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多个压块7安装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本实施例中,一组光伏组件1可配备四个压块7,换言之,一组光伏组件1通过四个压块7安装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其中一根横梁2上设置有两个压块7,另一根横梁2上设置有另外两个压块7,分别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的沿南北方向相对的两条边。由于沿南北方向相邻的两组光伏组件1共用一根横梁2,为了节省空间,设置在该共用横梁2上的四个压块7可以在结构上整合成两个压块,其中每个整合后的压块均用于固定沿南北方向相邻的两组光伏组件的两条相邻边(如图3和4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6可采用方管、圆管、型钢或网架制成;所述横梁2可采用型钢制成。

实施例2:

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网架型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排支架,各排支架可彼此平行设置,每排支架包括沿南北方向排列的两个立柱4、设置在两个立柱4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1。所述立柱4作为支架主支撑,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4顶部的抱箍组件5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4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柱的连接位置的对地高度调节。由于抱箍组件为现有产品,故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东西方向延伸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4顶端的两根横梁2,沿南北方向延伸、沿东西方向排列且平行设置在所述两根横梁2之间的偶数根斜梁8,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根斜梁8之间的至少一组光伏组件1。所述横梁2与斜梁8形成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可沿东西方向延伸,偶数根斜梁8沿东西方向排列,位于相邻两根斜梁8之间的光伏组件1沿南北方向排列,且位于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的斜梁8的数量等于沿东西方向排列的光伏组件1的组数的二倍,换言之,沿东西方向相邻的两组光伏组件1并不共用一根斜梁8(如图7和8所示)。

其中,斜梁8与横梁2垂直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两根斜梁8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四根斜梁8的结构如图8所示,当然也可在相邻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更多数量的斜梁8。

较优地,所述横梁2的中部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3固定在立柱4顶端,该U型螺栓组件可包括两个U型螺栓和配套的螺母,相应地,位于立柱4顶部的抱箍组件5的顶端应设置有供两个U型螺栓的两个端部穿过的四个螺孔。

所述斜梁8的两端各通过一组U型螺栓组件3固定在两根横梁2上,该U型螺栓组件仅包括一个U型螺栓和配套的螺母,相应地,斜梁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一个U型螺栓的两个端部穿过的两个螺孔。

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多个压块7安装在相邻两根斜梁8之间。本实施例中,一组光伏组件1可配备四个压块7,换言之,一组光伏组件1通过四个压块7安装在相邻两根斜梁8上,其中一根斜梁8上设置有两个压块7,另一根斜梁8上设置有另外两个压块7,且所述一根斜梁上的一个压块与所述另一根斜梁上的一个压块固定光伏组件1的一条边,剩余两个压块固定该光伏组件1的沿南北方向相对的另一条边。为了节省空间,用于固定沿南北方向相邻的两组光伏组件1的相邻两条边的四个压块可以在结构上整合成两个压块,其中每个整合后的压块均用于固定沿南北方向相邻的两组光伏组件的两条相邻边(如图7和8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2采用方管、圆管、型钢或网架制成;所述斜梁8采用型钢制成。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光伏电站支架系统均具有构件少,加工、安装简便的优点,适合安装任何类型的光伏组件。尤其是结合山体坡度和当地光伏阵列最佳倾角来改变立柱的高度,不仅使支架成本降低,还解决了施工困难的问题。且实施例1采用两点支撑和鱼骨结构,实施例2采用两点支撑和网架结构,都非常适合跨度大、高程大的山地项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