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位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48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位塔。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输电过程中,三相导线分别对地产生电容,并且随着输电线路的延长,三相导线的容抗值不相等,这将造成获取的三相导线的输电参数不相等,甚至引起零序电流和负序电流。零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容易引起线路以及电机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输电,因此需要保证三相导线的容抗值相等。通过换位塔对三相导线进行换位可以保证三相导线的容抗值相等,因此提供一种换位塔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换位塔,该换位塔包括:塔身、塔头、地线支架、左换位跳线支架、右换位跳线支架、左横担、右横担、中横担(中换位跳线支架)。其中,塔头的下端与塔身的上端连接,地线支架水平固定在塔头的上端,且地线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左换位跳线支架和右换位跳线支架。左横担和右横担对称设置,且连接端分别与塔身的顶部连接,自由端均设置有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后绝缘子串的前挂点和后挂点。塔头中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和后绝缘子串的前挂点和后挂点。中横担的一端与塔身上端的前侧连接。将前左相导线、后左相导线分别与左横担自由端处的前绝缘子串、后绝缘子串连接;将前右相导线、后右相导线分别与右横担自由端处的前绝缘子串、后绝缘子串连接;将前中相导线、后中相导线分别与塔头前、后两侧的前绝缘子串、后绝缘子串连接。使用第一跳线与前左相导线电连接,并绕过中横担与后右相导线电连接。使用第二跳线与前中相导线电连接,并绕过左换位跳线支架与后左相导线电连接。使用第三跳线与前右相导线电连接,并绕过右换位跳线支架与后中相导线电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实现三相导线的换位。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换位塔设置左换位跳线支架、右换位跳线架、中换位跳线架,使换位塔的构造复杂,增加了塔重和制造成本。并且,换位时,需要跳线绕过跳线支架,不便于对换位塔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塔重轻,制造成本低,方便检修的换位塔。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位塔,包括:塔身、左横担、右横担;

所述左横担和所述右横担对称设置,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塔身顶部连接,自由端均设置有前挂点和后挂点,所述前挂点和所述后挂点分别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和后绝缘子串;

所述换位塔还包括:左地线支架、右地线支架、跳线件;

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对称设置,下端分别与所述左横担和所述右横担连接端的顶壁连接;

所述跳线件设置在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之间,用于与第一跳线和第二跳线电连接;

所述塔身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和后绝缘子串的前挂点和后挂点。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左地线支架与所述右地线支架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的自由端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挂点和第一右挂点,分别用于连接左地线和右地线。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的内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左挂点和第二右挂点;

所述跳线件的左、右两端分别悬挂在所述第二左挂点和所述第二右挂点上。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跳线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左绝缘子串、电连接件、右绝缘子串;

所述左绝缘子串的左端悬挂在所述第二左挂点上;

所述右绝缘子串的右端悬挂在所述第二右挂点上;

所述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跳线和所述第二跳线电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电连接件为导线。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跳线和所述第二跳线之间均采用T字形的方式电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前绝缘子串和所述后绝缘子串均为耐张绝缘子串。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左横担和所述右横担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下挂点,用于悬挂下绝缘子串。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下绝缘子串为悬垂式绝缘子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位塔,通过在左地线支架和右地线支架之间设置跳线件,避免了设置多个跳线支架实现三相导线的换位,简化了换位塔的结构,减轻了塔重,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后期运行检修,并且充分满足换位时第一跳线、第二跳线、第三跳线、第四跳线的电气间隙的要求。通过在左横担、右横担的自由端、以及塔身顶部分别成对地设置前挂点和后挂点,以便于悬挂前绝缘子串和后绝缘子串,进而便于其分别与前左相导线、后左相导线、前右相导线、后右相导线、前中相导线、后中相导线连接,以便于后期对三相导线换位。通过设置左地线支架和右地线支架,便于与地线连接,以起到防雷电的作用。可见,该换位塔具有结构简单、塔重轻、制造成本低、方便安全地对三相导线换位,并且适用于单回路输电线路的换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位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塔身,

2 左横担,

3 右横担,

4 左地线支架,

5 右地线支架,

6 跳线件,

601 左绝缘子串,

602 电连接件,

603 右绝缘子串,

7a 前绝缘子串,

7b 后绝缘子串,

8 下绝缘子串,

9 第一跳线,

10 第二跳线,

11 第三跳线,

12 第四跳线,

13a 前左相导线,

13b 后左相导线,

14a 前右相导线,

14b 后右相导线,

15a 前中相导线,

15b 后中相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位塔,如附图1所示,该换位塔包括:塔身1、左横担2、右横担3、左地线支架4、右地线支架5、跳线件6。其中,左横担2和右横担3对称设置,连接端分别与塔身1顶部连接,自由端均设置有前挂点和后挂点,前挂点和后挂点分别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7a和后绝缘子串7b。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对称设置,下端分别与左横担2和右横担3连接端的顶壁连接。跳线件6设置在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之间,用于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电连接。塔身1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悬挂前绝缘子串7a和后绝缘子串7b的前挂点和后挂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当操作人员面对换位塔时,以换位塔的正面为“前”,换位塔的背面为“后”,换位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左”、“右”,并且,电流由前方输送至后方。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位塔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

将前左相导线13a、后左相导线13b分别与左横担2自由端处的前绝缘子串7a、后绝缘子串7b连接。将前右相导线14a、后右相导线14b分别与右横担3自由端处的前绝缘子串7a、后绝缘子串7b连接。将前中相导线15a、后中相导线15b分别与悬挂于塔身1顶部前、后两侧的前绝缘子串7a、后绝缘子串7b连接。使用第一跳线9与前左相导线13a和跳线件6电连接,使用第二跳线10与跳线件6和后右相导线14b电连接,以使前左相导线13a中的电流换位至后右相导线14b。使用第三跳线11与前中相导线15a、后左相导线13b电连接,以使前中相导线15a中的电流换位至后左相导线13b。使用第四跳线12与前右相导线14a、后中相导线15b电连接,以使前右相导线14a中的电流换位至后中相导线15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跳线11和第四跳线12分别位于换位塔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均与跳线件6电连接,便于使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充分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位塔,通过在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之间设置跳线件6,避免了设置多个跳线支架实现三相导线的换位,简化了换位塔的结构,减轻了塔重,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后期运行检修,并且充分满足换位时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的电气间隙的要求。通过在左横担2、右横担3的自由端、以及塔身1顶部分别成对地设置前挂点和后挂点,以便于悬挂前绝缘子串7a和后绝缘子串7b,进而便于其分别与前左相导线13a、后左相导线13b、前右相导线14a、后右相导线14b、前中相导线15a、后中相导线15b连接,以便于后期对三相导线换位。通过设置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便于与地线连接,以起到防雷电的作用。可见,该换位塔具有结构简单、塔重轻、制造成本低、方便安全地对三相导线换位,并且适用于单回路输电线路的换位。

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左地线支架4与右地线支架5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如此设置,以在降低整个塔高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较长的跳线件6,以便于与跳线件6电连接的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之间存在较大的间距,进而满足电气间隙,保证正常换位。

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的自由端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挂点和第一右挂点,分别用于连接左地线和右地线。

设置第一左挂点和第一右挂点,方便分别连接左地线和右地线,以高效地预防雷电。

为了保证在跳线件6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电连接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的电气间隙满足要求,跳线件6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之间。具体地,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的内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左挂点和第二右挂点;跳线件6的左、右两端分别悬挂在第二左挂点和第二右挂点上。

跳线件6与左地线支架4和右地线支架5之间为绝缘连接,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之间为电连接。跳线件6可以设置为多种结构,在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具体示例:

如附图1所示,跳线件6包括:顺次连接的左绝缘子串601、电连接件602、右绝缘子串603;左绝缘子串601的左端悬挂在第二左挂点上;右绝缘子串603的右端悬挂在第二右挂点上;电连接件602用于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电连接。

其中,电连接件602可以设置为多种具有导电功能的金属部件,在减轻塔重,满足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的电气间隙要求的前提下,电连接件602为导线。并且,电连接件602可以选用具有优异承受载荷能力的钢丝。

电连接件602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之间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在便于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与电连接件602稳定地传递电流,进一步保证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的电气间隙的前提下,优选电连接件602与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之间均采用T字形的方式电连接。

“T”字形即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与电连接件602连接后,形成“T”字形,也可以认为是第一跳线9和第二跳线10与电连接件602垂直电连接。

“T”字形的电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所熟知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其连接方式。

具体地,前绝缘子串7a和后绝缘子串7b均为耐张绝缘子串。

将前绝缘子串7a、后绝缘子串7b均设置为耐张绝缘子串,便于承受三相导线的拉力载荷。为了便于换位塔前后受力均衡,使用于连接前相导线和后相导线的前绝缘子串7a和后绝缘子串7b的数目、规格、以及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方式)相同。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的电气间隙,并且避免在自然因素(如风力)作用下,第三跳线11和第四跳线12晃动,左横担2和右横担3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下挂点,用于悬挂下绝缘子串8,参见附图1。

在使用第三跳线11和第四跳线12分别与前中相导线15a与后左相导线13b、前右相导线14a与后中相导线15b电连接时,分别使第三跳线11和第四跳线12与两个下绝缘子串8连接,以保证正常换位。

具体地,下绝缘子串8为悬垂式绝缘子串。

悬垂式绝缘子串由于重力作用多处于竖直状态,将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与悬垂式绝缘子串的下端连接,使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的电气间隙满足要求,以保证换位塔正常、安全地换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左相导线13a与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与后右相导线14b,第三跳线11与前中相导线15a和后左相导线13b,第四跳线12与前右相导线14a和后中相导线15b之间均采用T字形的方式电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导线与跳线之间电流稳定地传递,并且,通过调整T字形电连接点的位置,可以满足第一跳线9、第二跳线10、第三跳线11、第四跳线12的电气间隙满足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