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515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开关柜,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属于输配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柜的安全使用,越来越受到用户和监管部门的重视,行业上也对配电产品的质量,不断的完善防护措施和提高安全使用的级别,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低压开关柜的安全使用要求越来越高,杜绝一切隐患的可能,安全使用的前提不仅对一次元件、二次元件,绝缘件的品牌和质量都必须过硬外,用户还对低压开关柜的结构防护和安全使用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现在石化、冶金行业的电机设备用的比较多,基本方案是主开关带工控、软起变或频。这里就对主开关带操作手柄的低压配电柜结构形式、制作工艺和安装使用上下门联锁的改进,避免了在用户安装使用维护过程中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完善,防护不到位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隐患或人身事故,来提高低压配电柜安全使用,确保低压开关柜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上具有上门板,上柜体内具有主开关,所述下柜体上具有下门板,所述主开关上朝向上门板方向设置有通过旋转开闭主开关的机构方轴,所述上门板外侧设置有操作机构,上门板闭合时机构方轴贯穿上门板插置于操作机构内固定,操作机构上具有旋转把手,所述上柜体和下柜体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档件,所述下门板内侧靠近横档件位置设置有联锁件,所述机构方轴上固定设置有联锁杆,所述横档件和联锁件上均开设有供联锁杆转动后插入限位的条形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柜体或下柜体外侧安装有惰性气体储存罐,惰性气体储存罐上具有可开闭的通气管,所述上门板上开设有气管导入孔,气管导入孔位于联锁杆的转动路径位范围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门板内侧具有球状凸起,球状凸起位于联锁杆的转动路径范围内,所述联锁杆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球状凹槽限位和第二球状凹槽限位,联锁杆的活动带动第一球状凹槽限位或第二球状凹槽限位与球状凸起相互配合产生阻力,所述联锁杆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气体分散网和气体导流盘,气体分散网和气体导流盘随联锁杆的活动经过气管导入孔位置;当上门板闭合时,操作机构—球状凸起—气管导入孔呈直线连续分布。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气体导流盘上具有朝向不同方向的气流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门板的底部具有排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从经济角度看,原来也可以采用独门整体制作,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在配电柜壳体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整张钢板制作,出现设计错误或用户方案调整,整个门板需要报废,也不经济,考虑上下门,就可以避免这种浪费,也节省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从安全角度看主开关带操作手柄的低压配电柜上下门联锁结构件的运用,最大的效果就是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在主开关完全断电的情况下,才能检修和维护,安全是第一位的,给用户消除了潜在的安全威胁。

另外,在关闭柜门的情况下还可以自主进行不同方式的柜内换气措施,一方面可以在开柜后充入惰性气体,排出空气,避免火灾的发生,也防止内部部件氧化老化,二方面,可以在不开柜的情况下,对柜内进行降温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视图;

图3是联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门板,2-主开关,3-联锁杆,4-机构方轴,5-操作机构,6-横档件,7-下门板,8-联锁件,9-惰性气体储存罐,10-通气管,11-气管导入孔,12-球状凸起,13-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4-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5-气体分散网,16-气体导流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换气功能的低压联锁配电柜,涉及0.4KV低压开关柜的结构部件,具体涉及主开关带操作手柄的低压配电柜上下门联锁结构形式,为解决上述工艺和安装问题,满足用户使用和维护方便以及满足现场各种安装使用条件,现在涉及主开关带操作机构的低压配电柜上下门联锁结构形式,该工艺的方案是:原来的结构形式是整块门板的,也能起到主开关合闸时整台柜门板打不开的状况,但从经济和成本角度出发,将配电柜分上门板和下门板,低压开关柜主开关安装在上门板区域内,主开关带操作机构,同上门板联锁,主开关在合闸位置时,上门板是打不开的,确保主开关进出线桩头带电区域没有触碰的可能。就这种开关操作手柄与上门板联锁的有效措施,却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主开关下桩头的配电部分没有保护了,下门板可以随意打开,整个的带电部分都在可触碰的范围之内,给维修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上具有上门板1,上柜体内具有主开关2,所述下柜体上具有下门板7,所述主开关2上朝向上门板1方向设置有通过旋转开闭主开关2的机构方轴4,所述上门板1外侧设置有操作机构5,上门板1闭合时机构方轴4贯穿上门板1插置于操作机构5内固定,操作机构5上具有旋转把手,所述上柜体和下柜体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档件6,所述下门板7内侧靠近横档件6位置设置有联锁件8,所述机构方轴4上固定设置有联锁杆3,所述横档件6和联锁件8上均开设有供联锁杆3转动后插入限位的条形孔,转动操作机构5,则带动联锁杆3转动,联锁杆3依次穿过横档件6和联锁件8,实现上门板1和下门板7再闭合状态下锁死。

即在主开关2的操作机构方轴4上用螺丝固定安装一个联锁杆3,联锁杆3上冲与操作机构方轴4配套的方孔,联锁杆3通过横档件6上的方形长孔,与下门板7上内侧的带U形卡槽的联锁件8联锁。为了安全起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把上门板1和下门板7的门锁全部锁好,上门板1主开关上2处在合闸位置时,上门板1是打不开的,主开关操作机构5上的机构方轴4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方轴上的联锁杆3也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通过横档件6上的方形长孔,与下门板7上内侧联锁件8联锁,正好卡在联锁件8的U形卡槽内,确保主开关2合闸,下门板7也就锁死。如果需要打开下门板7维修,则必须断开主开关出线侧的电源,使主开关的操作机构5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方轴上的联锁杆3也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方轴上的联锁杆3完全脱离下门联锁件8的U形卡槽,方能检修和维护,确保了使用的安全。

所述上柜体或下柜体外侧安装有惰性气体储存罐9或其他制冷低温气体罐,惰性气体储存罐9上具有可开闭的通气管10,所述上门板1上开设有气管导入孔11,通气管10可插入气管导入孔11,气管导入孔11位于联锁杆3的转动路径位范围内,即联锁杆3的转动经过气管导入孔11。

进一步的,所述上门板1内侧具有球状凸起12,球状凸起12位于联锁杆3的转动路径范围内,所述联锁杆3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和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4,联锁杆3的活动带动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或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4与球状凸起12相互配合产生阻力,所述联锁杆3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气体分散网15和气体导流盘16,气体分散网15和气体导流盘16随联锁杆3的活动经过气管导入孔11位置;当上门板1闭合时,操作机构5—球状凸起12—气管导入孔11呈直线连续分布;一般的,联锁杆3的一端连接在机构方轴4上,另一端设有气体分散网15和气体导流盘16,中间部位设置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或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4,当联锁杆3向下转动时,首先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与球状凸起12接触,球状凸起12陷入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此时气体分散网15对准气管导入孔11处,进一步转动,由于联锁杆3的韧性,球状凸起12和第一球状凹槽限位13分离,接着球状凸起12陷入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4,此时气体导流盘16而对准气管导入孔11处,最后继续下拉,第二球状凹槽限位14与球状凸起12分离。

所述气体导流盘16上具有朝向不同方向的气流槽,气流槽可以将通气管10吹入的高压气体平均分散到配电柜内各个方向,实现柜内全方位的换气处理,而气体分散网15不改变气体吹入方向,只是将气体弱化和分散,朝向主开关2,可实现对主开关2的局部降温散热。

所述下门板7的底部具有排气口。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