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40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屋顶嵌入式太阳能安装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各部件强度差,连接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且支撑组件通用性低,角度无法调节,不能将太阳能光伏组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到最佳倾斜角度,影响太阳能聚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定位台、支架单元、旋转辊、光伏板组件和动力装置;所述定位台为截面是梯形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一级混凝土压块层、一级钢丝网层、二级混凝土层、二级钢丝网层、铸铁板层、三级钢丝网层和铝合金板层,所述一级混凝土压块层、一级钢丝网层、二级混凝土层、二级钢丝网层、铸铁板层、三级钢丝网层和铝合金板层通过定位钢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单元包括支架和设于支架端部的限位圈;所述支架对称设置,所述旋转辊两端延伸有限位柱,所述旋转辊通过限位柱穿设于限位圈内,所述限位柱与动力装置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辊侧面延伸有若干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与光伏板组件相适配,所述旋转辊通过动力装置的转轴带动旋转,通过引导柱带动光伏板组件围绕旋转辊做弧形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之间成30-75°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圈内表面设有陶瓷圈层;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角铁块和定位螺栓固定设于定位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辊为圆柱体,所述光伏板组件背面设有加固钢架,所述加固钢架与引导柱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级混凝土压块层、一级钢丝网层、二级混凝土层、二级钢丝网层、铸铁板层、三级钢丝网层和铝合金板层的厚度比为3:1:2:1:1-2:1: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的转轴连接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上设有弧形轨道和两个调节柱;所述限位柱的端部设有偏转限位器,所述偏转限位器包括与弧形轨道相适配的轨道滑块、与调节柱对应的让位平边、设于轨道滑块与让位平边之间且与调节柱相适配的旋转卡槽;旋转卡槽为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与调节柱的孤行轨迹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手动调节柄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完成稳定的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平面屋顶,通过定位台内部设计使其符合使用要求,完成自重固定的作用。通过动力装置给予旋转辊旋转力,从而通过引导柱带动光伏板组件旋转,保证不同时间段的光伏板的最大采光度。

由于所述支架之间成30-75°夹角,该角度为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保证整体装置的稳定性。由于限位圈内表面设有陶瓷圈层,能够避免磨损。由于支架一端通过角铁块和定位螺栓固定设于定位台上,加固安装,保证整体稳定性。

由于旋转辊为圆柱体,光伏板组件背面设有加固钢架,加固钢架与引导柱相适配,能够对光伏板组件加固。由于一级混凝土压块层、一级钢丝网层、二级混凝土层、二级钢丝网层、铸铁板层、三级钢丝网层和铝合金板层的厚度比为3:1:2:1:1-2:1:2-3,整体配合度最佳,能够保证定位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的动力装置与转轴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定位台,101-一级混凝土压块层,102-一级钢丝网层,103-二级混凝土层,104-二级钢丝网层,105-铸铁板层,106-三级钢丝网层,107-铝合金板层,2-旋转辊,201-限位柱,202-引导柱,203-轨道滑块,204-让位平边,3-光伏板组件,301-加固钢架,4-动力装置,401-转轴,402-调节盘,403-弧形轨道,404-调节柱, 501-支架,502-限位圈,503-角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旋转辊光伏安装系统,定位台1、支架单元、旋转辊2、光伏板组件3和动力装置4;定位台1为截面是梯形的定位台;定位台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一级混凝土压块层101、一级钢丝网层102、二级混凝土层103、二级钢丝网层104、铸铁板层105、三级钢丝网层106和铝合金板层107,一级混凝土压块层101、一级钢丝网层102、二级混凝土层103、二级钢丝网层104、铸铁板层105、三级钢丝网层106和铝合金板层107通过定位钢柱固定连接;支架单元包括支架501和设于支架501端部的限位圈502;支架501对称设置,旋转辊2两端延伸有限位柱201,旋转辊2通过限位柱201穿设于限位圈502内,限位柱201与动力装置4的转轴传动连接;旋转辊2侧面延伸有若干引导柱202,引导柱202与光伏板组件3相适配,旋转辊2通过动力装置4的转轴带动旋转,通过引导柱202带动光伏板组件3围绕旋转辊2做弧形运动。

支架501之间成30-75°夹角。限位圈502内表面设有陶瓷圈层;支架501一端通过角铁块503和定位螺栓固定设于定位台1上。旋转辊2为圆柱体,光伏板组件3背面设有加固钢架301,加固钢架301与引导柱202相适配。一级混凝土压块层101、一级钢丝网层102、二级混凝土层103、二级钢丝网层104、铸铁板层105、三级钢丝网层106和铝合金板层107的厚度比为3:1:2:1:1-2:1:2-3。

动力装置4的转轴401连接有调节盘402,调节盘402上设有弧形轨道403和两个调节柱404;限位柱201的端部设有偏转限位器,偏转限位器包括与弧形轨道403相适配的轨道滑块203、与调节柱404对应的让位平边204、设于轨道滑块203与让位平边204之间且与调节柱404相适配的旋转卡槽205;旋转卡槽205为弧形卡槽,弧形卡槽205与调节柱404的孤行轨迹相对应。动力装置4为手动调节柄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动力装置4的转轴401带动调节盘402旋转,第一个调节柱404进入弧形卡槽并运行至弧形卡槽底部后给予偏转限位器一个动力装置4的转轴401旋转方向的推力,由于动力装置4的转轴还在转动,接着第二个调节柱404进入弧形卡槽并运行至弧形卡槽底部后给予偏转限位器一个动力装置4的转轴401旋转方向的推力,此时偏转限位器偏转,即旋转辊2在旋转;借助推力轨道滑块203在弧形轨道上运行,此段时间偏转限位器不偏转,即旋转辊2在维持不动,此时可以暂停动力装置4,即给予当手动调节或电机调节时的反应时间,避免造成误差。图1-图4并未显示出动力装置与转轴的配合,可以按照效果设置不同的结构配合,本段只是列举了一种可以配合的形式。

若需要反向调节,动力装置4反转即可,若需旋转辊2继续偏转,上述步骤重复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可为手动调节手柄也可以为电机。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