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辊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405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辊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具体讲就是轧机的轧辊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线棒材的加工,多是采用轧机轧制而成的。而轧机就其结构来分一般可分为牌坊式机架、悬臂式机架或由型材焊接为牌坊式机架,上、下轧辊构成辊系对待轧物料实施轧制。因为下轴承座均是采用螺栓类部件固定在牌坊式机架的底部支座上,上轴承座的压下装置通常是设置在上部横梁上,也就是说上、下轧辊是彼此独立设置的。在更换轧辊时,困难就来了,不仅更换轧辊耗时、耗力,还需要对辊系重新定位、调节、锁紧。
[0003]本申请人在以往的专利申请中曾公开了相关轧机结构的设计方案,其中也涉及到有关方便换辊的技术方案。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辊系均是上、下轧辊轴承座彼此分离的结构,其中将立柱下端设计成与底座铰接的结构,虽然方便辊系的取放,但仍然要解除上横梁对立柱的固定约束,这种拆解、重新装配的过程也是十分繁杂的。理论可以进行上、下的同步吊装,但由于两者毕竟没有可靠的连接关系,为安全起见,实际工作中还是采用分别吊装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辊系,方便上、下轧辊同时装配到轧机机架上或从轧机上取下,简化上、下轧辊在轧机机架上的调整操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式辊系,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的上、下轴承座,上、下轴承座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簧,其特征在于:轴承座立柱的下端与下轴承座固定连接,轴承座立柱的上端连接有横梁,横梁与上、下轧辊的长度方向一致,横梁的下部压置在上轴承座上,上轴承座上的位于待轧制物料的来料、出料侧的板面与轴承座立柱上对应面之间构成限位和滑动配合,限位配合用于限制上轴承座沿轧辊轴向、物料的行进方向上的限位,滑动配合的方向为上轴承座上下方向移动。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上、下轴承座连同上、下轧辊通过轴承座立柱和横梁连接成整体的辊系结构,安装、更换辊系时装入或卸下一次完成,无需单独的分别调运与上、下轴承座相连的上、下轧辊,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上、下轧辊在轧机机架上的调整操作;另外,由于辊系由上、下轴承座连同上、下轧辊可以装配成一个整体,所以,在换辊时可以在操作间完成上、下轴承座位置基本调整完成,无需到机架上在分别对其实施定位、调整,可以确保上下轴承座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操作侧的自下而上的立体视图;图2是动力侧的自上而下的立体视图;
[000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便于说明和方便理解,首先说明和定义几个基本的方向和位置概念。
[0010]轧机或轧辊动力侧或端是指轧辊的轴端与动力轴相连的一侧,与其相对的一侧或端为操作侧或端;轧辊的进或来料侧是指待轧制物料开始进入轧辊进行轧制的一侧,轧辊的出料侧是指待轧制物料被轧制后离开轧辊的一侧;上、下方向是针对轧辊水平放置的状态,以下说明仅以该状态为例进行说明。本轧机完全可以以轧辊立式方式放置实施轧制。
[0011]一种整体式辊系,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10、20的上、下轴承座30、40,上、下轴承座30、40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簧70,轴承座立柱50的下端与下轴承座40固定连接,轴承座立柱50的上端连接有横梁60,横梁60与上、下轧辊10、20的长度方向一致,横梁60的下部压置在上轴承座30上,上轴承座30上的位于待轧制物料的来料、出料侧的板面与轴承座立柱50上对应面之间构成限位和滑动配合,限位配合用于限制上轴承座30沿轧辊轴向、物料的行进方向上的限位,滑动配合的方向为上轴承座30上下方向移动。
[0012]上述技术方案,显著地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上、下轧辊彼此分离的状态,可以在操作间完成上、下轧辊及轴承座的组装,实施整体转运完成辊系拆卸或安装,只是在机架上完成就位与锁紧,提高换辊效率;另外,乳辊辊芯所在面的位置以及上、下轧辊移动调整过程的导向精度均可以在操作间完成装配后测量加以基本确认,待装配到轧制线上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少量微调,大部分的工作量已经在操作间完成。相比现有技术中必须等到上、下轧辊装配到轧机机架上,再在机架上实施调整要方便和可靠的多,因为装置于生产车间的轧机现场一则现场场地复杂、照明不足、烟气水汽灰尘弥漫等都将造成操作困难,再者根本没有测量的基准基础、无法实施测量操作。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轴承座立柱50设置四根,其中两根位于待轧制物料的来料侦U、两根位于出料侧,位于同侧的轴承座立柱50的下端分别与下轧辊20两端的下轴承座40固定连接,位于同侧的轴承座立柱50的上端分别与同侧的横梁60两端连接。本方案中只选用了轴承座立柱50和横梁60与轧辊本身构成结构可靠的整体,结构布置合理且有利于装配。
[0014]为了方便轴承座立柱50与下轴承座40的连接,在原本就需要的下轴承座本部分稍做形状优化,轴向端面的视图中,其整体为T形,便为轴承座立柱50的连接提供了支点和安装部位,具体方案是在物料行进方向上,所述的下轴承座40的上端面尺寸大于上轴承座30的尺寸。这样还可以减少轴承座立柱50的长度、从而减少用料和加工量以节省成本。
[0015]具体的参见图1、2、3,所述的下轴承座40轴向端面为T形,下轴承座40上端面的位于来料、出料侧的两端设置凹槽41,轴承座立柱50下端设置下凹槽51,凹槽41与下凹槽51卡置配合限制两者沿轧辊轴向和垂直于轧辊轴向的水平方向的位移。
[0016]结合图3,所述的凹槽41的槽壁与位于水平面内的槽底垂直,槽长方向与轧辊轴向平行,轴承座立柱50的下凹槽51的槽壁与位于水平面内的槽底垂直,下凹槽51的槽长方向与待轧制物料的行进方向一致,下凹槽51的槽底处设置有向下凸伸的短柱53,短柱53插置于所述的凹槽41的槽底处开设的孔内,短柱53与下轴承座40上开设有彼此贯通的连接孔,销柱80插置于该连接孔中。
[0017]采用销柱80插置于短柱53与下轴承座40上开设有彼此贯通的连接孔中的方案,同时下凹槽51和凹槽41的相互卡接连接,该连接结构不仅可靠而方便,同时限定了上下方向、沿轧辊轴向和水平面内的垂直于轧辊轴向上的位移。该结构确保轴承座立柱50与下轴承座40之间的定位与连接。
[0018]前面已经说明了下轴承座40轴向端面为T形及其上端面的位于来料、出料侧的两端的作用,也可以说是翼板的上板面的两端用来连接轴承座立柱50的下端;另外,下轴承座40的翼板的下板面部位则可以被用来与调节机构配合,实现下轴承座40高度调节,即轧制中心的高度调节;位于中部的腹板下板面则预留给与滑板100的配合,与滑板100配合关系见后续说明。
[0019]横梁60 —方面要与轴承座立柱50连接构成框架,另一方面就是固定上轴承座30,具体讲就是横梁60的两端部设有凹槽卡置在轴承座立柱50上端面及垂直于轧辊轴向的侧面上端。所述的轴承座立柱50上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螺柱52,螺柱52自横梁60上的连接孔61伸出端装配螺母56,该连接孔61为台阶孔,所述的横梁60内侧梁身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