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9656发布日期:2018-06-01 21: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SUC(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The smart unbalanced component conditioner)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用户侧,具有治理三相电流不平衡、相电压偏低和补偿无功优化电能质量等作用。

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开启后通过外部CT(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和VT(Potential transformer,电压互感器)实时监测负载侧电流和电网侧电压,并通过内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 芯片计算分析所监测的数据以实时调节电网三相不平衡,调整至三相尽可能平衡。

目前,市面上各厂家设计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固化,因此其存在可维护性差的缺点。另外,由于装置固化,一旦设备运行出现故障,无法准确快速地确定损坏原因。由于现有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适应性差,导致其无法适应电网配网的迅速发展需求,从而使得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存在无法持续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其与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可进行无线通信,从而解决因传统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固化而造成的无法及时监测、分析设备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和串口WIFI模块;

所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的电平输入端口与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串口端连接,所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的电平输出端与所述串口WIFI模块的串口端连接;

所述串口WIFI模块的WIFI端与显示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经电平输入端口接收所述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发送的电网侧电压数据和负载侧电流数据。

优选地,所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为MAX232芯片。

优选地,所述串口WIFI模块为ESP8266ES芯片。

优选地,所述显示终端为手机。

基于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所述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包括: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显示终端;

所述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用于对电网的三相不平衡进行调节;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为如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所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还经电平输入端口接收所述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发送的实际电压、实际电流和报警信息。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将智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所监测到的监测信息反馈至显示终端上,每个可与智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互联的显示终端都可以获取智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监测到的电网侧的电压数据以及负载侧电流数据等。通过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幕根据智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的状态显示实际的电压、电流,根据监测数据可以在显示终端上控制三相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是否投入运行,若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反馈的故障代码至显示终端进行故障分析,这样非常方便运维检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数字信号处理器11、无线通信装置2、 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串口WIFI模块22、显示终端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用语“上游”和“下游”指的是构件在流体通路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流体从构件A流向构件B,则构件A在构件B的上游。相反,如果构件B接收来自构件A的流体流,则构件B在构件A的下游。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该系统包括: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无线通信装置2和显示终端3。

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用于治理三相电流不平衡,其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11(或称DSP芯片),与数字信号处理器11信号连接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由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对电网侧电压以及负载侧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所监测的数据生成监测信号发送给数字信号处理器 11。

基于上述基础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装置2包括: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和串口WIFI模块22。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用于接收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11输出的串口信号,并对串口信号的电平进行转换以使下述的串口WIFI模块22能接收该串口信号,即用于实现RS232电平和TTL电平相互转换。具体地,该模块的电平输入端与DSP芯片11的串口端连接,电平输出端与下述的串口WIFI模块22的串口端连接。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的DSP芯片11的串口是基于 RS232标准进行异步串行通信的,与下述的串口WIFI模块22的信号逻辑电平不一致,因此需进行信号电平转换。优选地,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 为MAX232芯片。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块中涉及的RS232为串行通信接口。

串口WIFI模块22用于将串口信号转为WIFI信号(或将串口数据转换为WIFI数据),其串口端与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的电平输出端连接,其WIFI端与显示终端3连接。优选地,串口WIFI模块22为ESP8266EX芯片。该芯片为专为显示终端3而设计的无线通信模组,其具有三种运行模式:激活模式、睡眠模式和深度睡眠模式,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模式转换,从而实现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另外,通过上述三种运行模式的转换,可以实现最低功耗运行,达到节能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块中提到的WIFI 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显示终端3用于显示WIFI数据,从而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显示终端3查看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工作时的各种数据,包括:实时监测的电网侧电压数据和负载侧电流数据,还可以包括:根据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状态显示实际的电压、电流,如此根据该数据可以控制是否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是否投入运用,又可以包括: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报警信息及数据,如此可以方便运维检修。显示终端3可以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显示终端3包括有显示屏幕、显示驱动器以及终端处理器。显示驱动器与显示屏幕连接,用于控制显示屏幕进行图形图像的显示。终端处理器与显示驱动器信号连接,由终端处理器向显示驱动器发送图像信号,之后由显示驱动器控制显示屏幕进行图形图像显示。实际中,当显示终端3为手机时,会在手机上安装App软件,用于接收并显示无线通信装置2发来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RS232信号电平转换模块21将DSP芯片11采集的各类数据传输给串口WIFI模块22,然后经其转换成WIFI数字信号数据,并通过WIFI无线通信发送至显示终端3,即通过无线通信装置2把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串口数据转为供显示终端3接收的WIFI数据,从而满足了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无线通讯需求,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终端3查看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各类数据,可以在远离现场的位置通过显示终端3查看各类数据,满足了远程监控,方便运维检修,使现在投资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在未来得以持续使用,还提高了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1的设备利用率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系统内置有无线通信装置,该调节系统集数据监控、低功耗运行、显示终端3内置的APP软件应用于一体,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以及远程监控等功能。显示终端3还可以具有开关功能,用于控制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是否投入运行,实现远程控制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专为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应用而设计,主要是方便智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的调试,把原设备采用串口数据的通信方式改为可通过WIFI实现传输的数字信号数据通信方式,由显示终端3如手机接入到WIFI网络上,然后通过WIFI实现数据传输,操作人员通过显示终端2内置的APP软件就可以对三相负荷不平衡智能调节装置进行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