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AMT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704发布日期:2018-09-04 23:2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AMT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中。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作为自动变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价廉、高效的优势成为研制的热点。按照执行机构动力源的不同,AMT可分为电控气动,电控液动和电控电动(全电式)三种类型。全电式AMT和电控气动、电控液动相比,具有价格低、结构简单、性能价格比高、生产继承性好等优点。全电式AMT主要由电控离合器、电控发动机和电控选换挡三大部分组成,它将自动变速控制系统中要直接控制的对象:离合器、油门以及选换挡装置的动作采用电机带动,其对应的电机分别为:离合电机、油门动力电机以及拨档电机。

AMT电机是汽车变速器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部件,现有的AMT电机的机壳与端盖在装配方式上均采用结构或工装防错,但是防错效果差,机壳与端盖之间容易装错,导致会影响电机装配性能要求,并且导致电机的装配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AMT电机,目的是避免机壳与端盖之间装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包括机壳、端盖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用于防错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端盖上设有让第一凸起嵌入的第一定位孔和让第二凸起嵌入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同一端面上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朝向机壳的同一侧伸出。

所述第一凸起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孔。

所述第二凸起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凸起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起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位于与所述机壳的外壁面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位于机壳的中空内腔的两侧。

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与所述端盖的外壁面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位于端盖的中心孔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AMT电机,包括上述的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通过在机壳上设置凸起与端盖上设置定位孔相配合,在机壳和端盖装配时可以起到定位和防错的作用,从而避免机壳与端盖装错,提高了电机的装配效率,满足电机装配性能要求,大大降低了电机的故障率,使电机结构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机壳的剖视图;

图2是机壳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凸起;2、第二凸起;3、机壳;301、中空内腔;302、第一安装孔;303、第二安装孔;304、第一外壁面;305、第一车身安装孔;306、第二车身安装孔;401、第一定位孔;402、第二定位孔;403、第二外壁面;404、第三安装孔;405、第四安装孔;406、第三车身安装孔;407、第四车身安装孔; 408、中心孔;5、磁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包括机壳3、端盖以及设置于机壳3上且用于防错的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端盖上设有让第一凸起1嵌入的第一定位孔401和让第二凸起2嵌入的第二定位孔 402。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机壳3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内部中空的构件,机壳3的内部为容纳磁瓦5、转轴和电机轴的中空内腔301,磁瓦5安装在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中且与机壳3固定连接。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 设置于机壳3的同一端面上且该端面为机壳3的开口端的端面,该端面面朝端盖,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并朝向机壳3的同一侧伸出。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凸起1为圆柱体,第一定位孔401 为圆孔,加工方便。第二凸起2为圆柱体,第二定位孔402为圆孔,加工方便。第二凸起2的轴线与第一凸起1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的直径大小相等,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的轴线并与机壳3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为在端盖的端面上设置的圆孔,第一定位孔401 和第二定位孔402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定位孔401与第一凸起1同轴设置,第二定位孔402与第二凸起2同轴设置,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的直径大小相等,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并为在端盖上沿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在进行机壳3与端盖的装配时,需将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分别嵌入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中,这样才能确保机壳3与端盖不会装错。而且通过凸起与定位孔相配合,在机壳3和端盖装配时还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可以确保机壳3和端盖上的安装孔能够准确对齐,可以提高电机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位于与机壳3的第一外壁面 304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该第一外壁面304并为与机壳3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位于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的两侧,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并为对称布置。两个磁瓦5在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中为对称布置,机壳3的轴线位于两个磁瓦5的对称面上且该对称面与第一外壁面304相垂直,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处于与两个磁瓦5的对称面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所在的同一直线并与机壳3的轴线在空间上相垂直,第一凸起1的轴心与机壳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凸起2的轴心与机壳3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位于与端盖的第二外壁面 403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位于端盖的中心孔 408的两侧,端盖的中心孔408为设置于端盖的中心处且让电机轴穿过的圆孔,第一定位孔401的轴心与端盖的中心孔408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定位孔402 的轴心与端盖的中心孔408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AMT电机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汽车车身上,AMT电机的机壳3与端盖之间也是通过第二螺栓实现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3上设有让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302和第二安装孔303以及让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第一安装孔302、第二安装孔303、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均为圆孔,第一安装孔302、第二安装孔303、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的轴线相平行且第一安装孔 302、第二安装孔303、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的轴线与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安装孔302和第二安装孔303的直径大小相同,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的直径大小相同,第一安装孔302和第二安装孔303位于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的两侧,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位于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的两侧,第一车身安装孔305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302的直径。相应的,如图3所示,端盖上设有让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三安装孔404和第四安装孔405以及让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第三安装孔404、第四安装孔 405、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均为圆孔,第三安装孔404、第四安装孔405、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的轴线相平行且第三安装孔404、第四安装孔405、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的轴线与第一定位孔401和第二定位孔402的轴线相平行,第三安装孔404和第四安装孔405的直径大小相同,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的直径大小相同,第三安装孔404和第四安装孔405位于端盖的中心孔408的两侧,第三车身安装孔406和第四车身安装孔407位于端盖的中心孔408的两侧,第三车身安装孔406的直径大于第三安装孔404的直径。第二车身安装孔306 与第四车身安装孔407对齐,第一安装孔302与第三安装孔404对齐,第二安装孔303与第四安装孔405对齐。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起1与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一安装孔302 位于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的一侧且第一凸起1位于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一安装孔302之间,第二凸起2与第二车身安装孔306和第二安装孔303位于机壳3的中空内腔301的另一侧且第二车身安装孔306位于第二凸起2和第二安装孔303之间,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处于过机壳3的轴心的同一直线上且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所在的同一直线与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所在的同一直线相平行,第一安装孔302和第二安装孔303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安装孔302和第二安装孔303所在的同一直线与第一车身安装孔305和第二车身安装孔306所在的同一直线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机壳增加凸起,仅需在机壳冲压模具上增加相应机构,模具冲压工序没有增加,模具难度也没有任何增加;

(2)机壳增加凸起后,不需要再增加零件进行定位,也不需要增加检验设备进行100%检验,减少人力和物力成本;

(3)机壳增加凸起后,可以让工人很快的装配,保证产品装配一致性,避免人为的“错漏装”;

(4)机壳增加凸起后,机壳与端盖装配由原先的螺钉装配锁紧,增加为螺孔和销孔定位锁紧,更好的保证装配后电机同轴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AMT电机,包括上述结构的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此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3,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AMT电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所以其具有上述AMT电机防错装配结构的所有优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