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5524发布日期:2018-06-16 01:1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是指利用微细加工技术并结合有关的化学合成技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载体即微小的基片(如玻璃、硅片、有机材料薄膜等)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对靶分子的序列和数量进行分析检验的微型器件。

生物芯片阅读仪是生物芯片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仪器。通过生物芯片阅读仪可以将芯片上测定的结果转变成可供分析处理的图像数据,正确、有效的获取芯片上的生物信息。目前的生物芯片阅读仪主要有两种:CCD系统生物芯片阅读仪和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阅读仪。现有的生物芯片阅读仪I代设备光路采用的是一个激发五个接收,拍出来的图像效果比较差,因此生物芯片阅读仪 II代设备光路采用的是五通道一对一激发和接收,从而改善拍照图像效果,采用五通道激发,因此激发光源驱动器得有五个,同时控制光源驱动器的PWM也得有五个具有PWM输出功能的口线。由于目前市面上的运动控制器或PLC的输出口线具有PWM功能的最多也只有三个,因此要找到具有五个PWM输出功能口线的运动控制器或PLC是比较困难的,就算能够找到价格也是比较昂贵,货期也是比较长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快捷、简单且低成本解决PWM输出功能口线较少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为电源电路提供12V直流电的第一AC/DC开关电源、为电源电路提供24V直流电的第二AC/DC开关电源、信号隔离电路、多路复用器电路和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

信号隔离电路包括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和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运动控制器输出的四路普通口线端和一路PWM口线端,用于输出电气隔离的五路信号;

多路复用器电路包括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入端和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入端分别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连接,用于控制多路复用器;

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包括五路输入端和五路输出端,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分别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五路 PWM信号;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分别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 PWM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控制五路光源驱动器的亮暗;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5VB电源电路和+24VDC电源电路,所述+5VB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5V直流电压给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和多路复用器电路,所述 +24VDC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24V直流电压给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设有五路光源驱动器的生物芯片阅读仪中,五路光源驱动器的输入端分别和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5VB电源电路包括4芯插座CN3、极性电容E5、E6、E7、电容C4、C5、C6和线性电压调节器U3;所述+24VDC电源电路包括2芯插座CN1、极性电容E4 和电容C3;第一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4芯插座CN3的1脚和2脚、所述极性电容E7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正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IN脚,所述极性电容E6 的正极、所述电容C5的一端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脚,第一AC/DC 开关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4芯插座CN3的3脚和4脚、所述极性电容E7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6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GND脚;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2芯插座CN1的1脚和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2芯插座CN1的2脚、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

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包括电阻R10、R14、R18、R30、R3、发光二极管LED4、 LED5、LED8、LED10、LED1、光耦OP4、OP5、OP8、OP10、OP1、电阻R9、R13、 R17、R27、R1、R4、R2、电容C27、C28、C29、C30、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0 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3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10 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4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K脚连接光耦 OP4的1脚,所述光耦OP4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5的K脚连接光耦OP5的1脚,所述光耦OP5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8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8的K脚连接光耦OP8的1脚,所述光耦OP8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0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0 的K脚连接光耦OP10的1脚,所述光耦OP10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的第四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K脚连接光耦OP1 的1脚,所述光耦OP1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的一路PWM口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 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脚,所述光耦OP4的3脚、所述电容C27的一端、所述光耦OP5的3脚、所述电容C28的一端、所述光耦 OP8的3脚、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光耦OP10的3脚、所述电容C30的一端、所述光耦OP1的3脚和所述三极管Q1的E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 的负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4的4脚、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5的4脚、所述电容C28 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8的4脚、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10的4 脚、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1 的4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B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C脚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

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路包括多路复用器芯片U4、电阻R83、R84、R85、电容 C7;所述电阻R83的一端、所述电阻R84的一端、所述电阻R85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8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 的负极,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脚,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4脚,所述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3脚,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2脚,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1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0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9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7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5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4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3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2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 的1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5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

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包括二极管D5、D7、D8、D9、D10、电阻R21、 R23、R26、R29、R32,两芯插座CN8、两芯插座CN9、两芯插座CN10、两芯插座CN12 和两芯插座CN13,所述电阻R21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8的2脚、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9的2脚、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0的2脚、所述电阻R29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2的2脚、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和所述两芯插座CN13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A脚作为五路 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K脚、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8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K脚、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9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 信号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K脚、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0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K脚、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2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K脚、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3的1 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快捷、简单且低成本解决PWM输出功能口线较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的信号隔离电路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的多路复用器电路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中的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图,

图中:电源电路1、信号隔离电路2、多路复用器电路3、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增加PWM输出功能口线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为电源电路1提供12V直流电的第一AC/DC开关电源、为电源电路1 提供24V直流电的第二AC/DC开关电源、信号隔离电路2、多路复用器电路3和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4;

信号隔离电路2包括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和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运动控制器输出的四路普通口线端和一路PWM口线端,用于输出电气隔离的五路信号;

多路复用器电路3包括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入端和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入端分别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连接,用于控制多路复用器;

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4包括五路输入端和五路输出端,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分别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连接,用于提供五路PWM信号;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分别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控制五路光源驱动器的亮暗;

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5VB电源电路和+24VDC电源电路,所述+5VB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5V直流电压给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和多路复用器电路,所述+24VDC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24V直流电压给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设有五路光源驱动器的生物芯片阅读仪中,五路光源驱动器的输入端分别和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5VB电源电路包括4芯插座CN3、极性电容E5、E6、E7、电容C4、C5、C6和线性电压调节器U3;所述+24VDC电源电路包括2芯插座CN1、极性电容E4和电容C3;第一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4芯插座CN3的 1脚和2脚、所述极性电容E7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 的正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IN脚,所述极性电容E6的正极、所述电容C5的一端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 脚,第一AC/DC开关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4芯插座CN3的3脚和4脚、所述极性电容E7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6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GND脚;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2芯插座CN1的1脚和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负极分别与所述2芯插座CN1的2脚、所述极性电容E4 的负极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

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隔离电路2包括电阻R10、R14、R18、R30、R3、发光二极管LED4、LED5、LED8、LED10、LED1、光耦OP4、OP5、OP8、OP10、OP1、电阻R9、R13、R17、R27、R1、R4、R2、电容C27、C28、C29、C30、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 R3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第二AC/DC开关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4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的K 脚连接光耦OP4的1脚,所述光耦OP4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5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5的K脚连接光耦OP5的1 脚,所述光耦OP5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 LED8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8的K脚连接光耦OP8的1脚,所述光耦OP8 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0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0的K脚连接光耦OP10的1脚,所述光耦OP10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四路普通口线的第四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A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 的K脚连接光耦OP1的1脚,所述光耦OP1的2脚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运动控制器输出的一路PWM口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阻R1 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脚,所述光耦OP4的3脚、所述电容C27的一端、所述光耦OP5的3脚、所述电容 C28的一端、所述光耦OP8的3脚、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光耦OP10的3 脚、所述电容C30的一端、所述光耦OP1的3脚和所述三极管Q1的E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的负极(直流电12V的负极均与图2中的“GNDB”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4的4脚、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5的4脚、所述电容C28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8的4脚、所述电容C29 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10的4脚、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光耦OP1的4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 B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C脚连接后作为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以光耦为分界线,光耦的左侧为输入端,右侧为输出端,输出端的信号网络名为”S0”\” S1”\”S2”\”OE/”\”A_PWM_IN”,这5个网络名对应连接到图4的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同样的网络名,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网络名为“B1_LED_PWM1”\“B2_LED_PWM2”\“B3_LED_PWM3”\“B4_LED_PWM4”\ “B5_LED_PWM5”,这5个网络名对应连接到图5的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中五路输入端同样的网络名。

如图4所示,所述多路复用器电路3包括多路复用器芯片U4、电阻R83、 R84、R85、电容C7;所述电阻R83的一端、所述电阻R84的一端、所述电阻R85 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8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的负极(直流电12V的负极均与图2中的“GNDB”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3的OUT脚,所述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4脚,所述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3脚,所述电阻R8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 12脚,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1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0 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9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7 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5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信号隔离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4 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3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2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多路复用器芯片U4的15脚作为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4包括二极管D5、D7、D8、D9、 D10、电阻R21、R23、R26、R29、R32,两芯插座CN8、两芯插座CN9、两芯插座CN10、两芯插座CN12 和两芯插座CN13,所述电阻R21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 CN8的2脚、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9的2脚、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0的2脚、所述电阻R29的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2 的2脚、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和所述两芯插座CN13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直流电12V的负极(直流电12V的负极均与图2中的“GNDB”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一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二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三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四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A脚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入端的第五路与多路复用器电路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K脚、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8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一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一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7 的K脚、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9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 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二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二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K脚、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0 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三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三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K脚、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2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四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四路连接,所述二极管 D10的K脚、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所述两芯插座CN13的1脚连接后作为五路PWM输出信号电路的五路输出端的第五路与五路光源驱动器的PWM信号输入端的第五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简单且低成本解决PWM输出功能口线较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