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制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8330阅读:1797来源:国知局
拉线制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制作的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拉线制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电力领域,拉线用于连接地面和杆塔的端部,对杆塔形成有效的牵引固定。在拉线和地面连接处,需要将拉线的回头弯回主拉线上,并用铁丝将回头和主拉线缠绕固定。由于拉线的刚性大,不容易弯折,作业人员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弯折。并且操作中不容易控制,制作的拉线上下线夹不符合施工标准,握出的拉线弯弧不美观不标准,还损伤拉线,损坏镀锌层。原始的施工方法一个人制作几个便已力竭,且标准会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以前线夹收紧时,采用锤敲的办法收紧,敲击上下线夹,会损伤镀锌层,增加锈蚀的可能,并且工作强度较大。在拉线的回头和主拉线固定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手工的方式,非常累,并且容易脱开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拉线制作平台采用液压为动力源。以油缸驱动压紧装置使拉线压紧在楔形线夹内的一种操作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简化操作便于批量压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线制作平台,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的一端连接,电磁换向阀一的另一端成型装置的成型装置油缸连接,电机同时与电磁换向阀二的一端连接,电磁换向阀二的另一端与压紧装置的压紧装置油缸连接,成型装置与压紧装置分别独立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平面上。

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压弧槽、压弧滚轮、成型装置推杆及推杆座,压弧滚轮位于横向U 形的压弧槽的U形开口内部,成型装置推杆固定在推杆座上,且成型装置推杆一端与压弧滚轮固定连接,成型装置推杆另一端与成型装置油缸固定连接,上压板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平面上。

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垫板、压紧装置推杆、压紧挡板,垫板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平面上,压紧装置推杆固定在推杆垫板上,压紧装置推杆一端与压紧装置油缸连接,另一端指向压紧挡板,且与压紧挡板之间存在空隙,压板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平面上。

所述的压弧槽由圆弧模和侧模组成,圆弧模固定在圆弧模底板上,圆弧模两端为侧模,组成横向的U形压弧槽,成型装置推杆位于两侧模之间,且可相对于压弧槽横向移动。

所述的压紧挡板由左挡板、右挡板、前挡板及侧挡板组成,左挡板和右挡板固定在侧挡板的两侧,侧挡板与压紧装置推杆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呈楔形,前挡板固定在侧挡板的另一侧。

所述的压紧挡板上方设有长压板,长压板一端与压紧挡板铰接,长压板另一端呈钩状,与压紧挡板之间可以连接也可断开。

所述的压紧装置推杆呈横向的Y形,“Y”的上部固定有弧形推头。

所述的成型装置油缸设有限位块,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前行程开关,成型装置油缸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后行程开关,所述的压紧装置油缸设有限位块,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前行程开关,压紧装置油缸与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后行程开关。

所述的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脚踏开关,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脚踏开关,所述的电机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空气开关。

所述的成型装置油缸由液压站内的液压缸提供压力,压紧装置油缸由液压站内的液压缸提供压力,成型装置油缸与液压泵之间设有溢流阀、调节压力阀及双单向节流阀,成型装置油缸与液压泵之间设有溢流阀、调节压力阀及双单向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拉线制作平台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经久耐用,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对拉线的损伤小,有效保护拉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拉线制作平台的成型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拉线制作平台的压紧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视图。

图中标记为:1-圆弧模,2-侧模,3-成型装置推杆,4-推杆座,5-上压板,6-圆弧模底板,7-液压缸,8-压板,9-压紧装置推杆,10-推杆垫板,11-压紧螺钉,12-垫板,13-侧挡板,14-长压板,15-右挡板,16-前挡板,17-左挡板,18-拉线安装底板,19-成型装置油缸, 20-压紧装置油缸,21-弧形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这种拉线制作平台,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的一端连接,电磁换向阀一的另一端成型装置的成型装置油缸19连接,电机同时与电磁换向阀二的一端连接,电磁换向阀二的另一端与压紧装置的压紧装置油缸20连接,成型装置与压紧装置分别独立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平面上。成型装置包括压弧槽、压弧滚轮、成型装置推杆3及推杆座4,压弧滚轮位于横向U形的压弧槽的U形开口内部,成型装置推杆3固定在推杆座4上,且成型装置推杆3一端与压弧滚轮固定连接,成型装置推杆3另一端与成型装置油缸19固定连接,上压板5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18平面上。压弧槽由圆弧模1和侧模2组成,圆弧模1固定在圆弧模底板6上,圆弧模 1两端为侧模2,组成横向的U形压弧槽,成型装置推杆3位于两侧模2之间,且可相对于压弧槽横向移动。压紧装置包括垫板12、压紧装置推杆9、压紧挡板,垫板12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18平面上,压紧装置推杆9固定在推杆垫板10上,压紧装置推杆9一端与压紧装置油缸20连接,另一端指向压紧挡板,且与压紧挡板之间存在空隙,压板8固定在拉线安装底板 18平面上。压紧挡板由左挡板17、右挡板15、前挡板16及侧挡板13组成,左挡板17和右挡板15固定在侧挡板13的两侧,侧挡板13与压紧装置推杆9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呈楔形,前挡板16固定在侧挡板13的另一侧。压紧挡板上方设有长压板14,长压板14一端与压紧挡板铰接,长压板14另一端呈钩状,与压紧挡板之间可以连接也可断开。压紧装置推杆9呈横向的Y形,“Y”的上部固定有弧形推头21。成型装置油缸19设有限位块,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前行程开关,成型装置油缸19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后行程开关,压紧装置油缸20设有限位块,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前行程开关,压紧装置油缸与 20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后行程开关。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一之间设有脚踏开关,电机与电磁换向阀二之间设有脚踏开关,所述的电机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空气开关。成型装置油缸19由液压站内的液压缸7提供压力,压紧装置油缸20由液压站内的液压缸7提供压力,成型装置油缸19与液压缸之间设有溢流阀、调节压力阀及双单向节流阀,成型装置油缸20与液压缸之间设有溢流阀、调节压力阀及双单向节流阀。

使用方法:掀起空气开关,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起,按下电机启动按钮,电机启动。将拉线按尺寸定位放置在压弧滚轮前,踩下脚踏开关,电磁换向阀一的一端电磁铁得电,成型装置油缸19活塞杆前行,挤压拉线进入煨弯滑道内使拉线中段弯曲成弧状,直至限位块触碰前行程开关,电磁换向阀一电磁铁失电,同时另一端得电,成型装置油缸19活塞杆后退,挂钩拉动煨成弧状的拉线退出煨弯滑道,直至触碰后行程开关,电磁换向阀一电磁铁失电,电磁换向阀一阀芯复位到中位卸荷,成型装置油缸19停止动作。然后将煨成弧状的拉线端头穿入楔形线夹,放入压紧装置内,并将铝制楔子放在弧状拉线和楔形线夹之间,将楔子放入压紧装置的侧挡板13的开口内。踩下脚踏开关,电磁换向阀二的一端电磁铁得电,压紧装置油缸20活塞杆前行,弧形推头21推动弧形拉线和铝制楔子进入楔形线夹内,压紧到位限位块触碰前行程开关,电磁换向阀二电磁铁失电,同时另一端得电,压紧装置油缸20活塞杆后退,弧形推头退至尾部,直至触碰后行程开关,换向阀电磁铁失电,阀芯复位到中位卸荷,油缸停止动作。取下压接好的拉线即可。

安装与调试

1.清理工作现场,使其就位,根据厂房设计工艺将拉线制作平台摆放在正确位置,并铺设电源线路。

2.本系统推荐使用46号抗磨液压油,液压站清洗干净后,注油(如用液压加油车其过滤精度不低于20u)应定期检查油箱内油液液位,液位低时应及时加油,每隔半年应更换一次工作液压油,并清洗油箱,清除污垢和杂质。

3.电控箱内接好电源线,检查电磁阀控制电压、电机电压与接入电压是否相符,电磁换向阀的两个电磁铁不可同时带电。

4.将全部压力阀手柄放松(一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启动电机从电机风扇后端观察检查电机旋向是否为顺时针方向。

5.启动电机,运转10分钟,排除管路中的气体,调节压力至额定值,管路如有漏油应立即停泵,排除漏油点。

6.依次调节压力阀、溢流阀到规定值,检查执行机构动作是否正确。

7.第一次动作时,外部管路及执行机构无液压油,执行机构动作后,油箱内液位会降低,应及时补油至规定位置(油标上限)。

8.调整双单向节流阀,使执行机构动作达到合适速度。

9.每个班次至少检查两次油位、油温情况,如出现油位过低和油温高于40℃的情况应及时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继续工作。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件见下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任何修改、同等替代和改进等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