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输入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147发布日期:2018-07-07 11:3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流电源输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机载电子设备均需要机载电源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机载带能源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机载设备的工作和运行安全。因此,如何使机载设备满足电源供电特性的要求,并使供电系统和机载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协调、可靠地工作是机载电子设备生产厂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有的电源保护电路通常功能单一(比如只针对过压浪涌或冲击电流抑制或者进行电源极性反接保护),并且器件较多,要实现多种保护功能就必须依靠多种功能电路级联,从而导致电路复杂且笨重、可靠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结构简单的直流电源输入保护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电源输入保护电路,它包括控制芯片、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控制芯片为LTC4364—2芯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漏极接入信号并通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控制芯片的6端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与自身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与自身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控制芯片的5端脚连接并通过第一电阻输出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控制芯片的2端脚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1端脚连接并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有依次串联的第七电阻和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阻并联有第二二极管,所述控制芯片的8端脚通过第六电阻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6端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有第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10端脚通过第四电阻接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五电容和第九电阻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11端脚通过第五电阻接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九电容和第十一电阻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16端脚通过第八电阻输出信号并通过第十电阻接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的8端脚通过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容和第七电容均为有极性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带阻尼场效应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在输入前端对电压尖峰进行抑制,通过第七电阻、第七电容和第二二极管实现储能功能,同时,利用背对背结构形式的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利用第一场效应管提供电压浪涌保护并保持向输出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第二场效应管提供反向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持,从而保护负载免遭电压的反向输入损坏,并在输入欠压期间维持输出电压,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其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电源输入保护电路,它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控制芯片U1为LTC4364—2芯片,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接入信号并通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DX1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控制芯片U1的6端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DT1与自身的源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T1与自身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控制芯片U1的5端脚连接并通过第一电阻R1输出信号,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2端脚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1端脚连接并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二电容C2并联有依次串联的第七电阻R7和第七电容C7,第七电阻R7并联有第二二极管D2,控制芯片U1的8端脚通过第六电阻R6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控制芯片U1的6端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一二极管D1并联有第二电阻R2,控制芯片U1的10端脚通过第四电阻R4接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五电容C5和第九电阻R9接地,控制芯片U1的11端脚通过第五电阻R5接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九电容C9和第十一电阻R11接地,控制芯片U1的16端脚通过第八电阻R8输出信号并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

本实施例通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DX1在输入前端对电压尖峰进行抑制,实现信号输入保护,通过第七电阻R7、第七电C7容和第二二极管D2实现储能功能,为后续提供能源供给,同时,利用背对背结构形式的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利用第一场效应管Q1提供电压浪涌保护并保持向输出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第二场效应管Q2提供反向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持,从而保护负载免遭电压的反向输入损坏,并在输入欠压期间维持输出电压,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进一步,为保护控制芯片U1输入的电压均衡,则在控制芯片U1的8端脚通过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DX2接地,对输入电压进行再次稳压。

进一步,为优化系统,第二电容C2和第七电容C7均为有极性电容,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带阻尼场效应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