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861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充分利用光伏能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有的光伏发电,通过设置光伏发电设备,将光能进行存储后提供给用电设备,然而,当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与用电设备消耗的电能不匹配时,往往无法合理将电能进行转移或存储,在光伏发电产生电能不足于供用电设备使用时,也无法及时自动提供市电或可用电源供用电设备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能够在光伏电路产生电能大于空调用电电能时,及时将多余电能进行存储或并网,在光伏电路产生电能小于空调用电电能时,及时提供其他电源供空调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电路、光伏逆变电路、储能电路、空调逆变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光伏发电电路与光伏逆变电路电连接后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电路用于接收光伏发电电能,所述光伏逆变电路用于将光伏所发电能进行逆变后传输,所述储能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存储光伏发电电能,所述空调逆变电路一端与空调相连,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用于逆变电能后供空调工作使用,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市电相连,用于在所述光伏发电电路产生的发电功率大于空调工作耗电功率时,将发电电能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并将发电电能同时存储至储能电路和并网至市电,用于在所述光伏发电电路产生的发电功率及储能电路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空调工作消耗功率时,将发电电能及储能电能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同时将市电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使用,使得光伏发电的能源在比较充足时能进行适当存储和并网利用,在光伏发电能源不足时,能及时提供其他电源供空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系统的电路示意图。一种光伏并网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电路1、光伏逆变电路2、储能电路3、空调逆变电路4和开关控制电路5。光伏发电电路1与光伏逆变电路2电连接后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5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电路1用于接收光伏发电电能,例如,可以连接一太阳能板,用于接收太阳能。光伏逆变电路2用于将光伏所发电能进行逆变后传输。储能电路3与开关控制电路5电连接,用于存储多余的光伏发电电能,所述空调逆变电路4一端与空调M相连,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5相连,用于逆变电能后供空调工作使用,即将电能逆变成适合空调的工作环境后供空调使用。

开关控制电路5与市电Vcc相连,用于在所述光伏发电电路1产生的发电功率大于空调M工作耗电功率时,将发电电能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4,并将发电电能同时存储至储能电路3和并网至市电,从而在优先保证空调M通过光伏能源进行工作,如果有多余的能源则及时进行存储及并网市电供其他电源消耗装置使用。开关控制电路5还用于在所述光伏发电电路1产生的发电功率及储能电路3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空调M工作消耗功率时,将发电电能及储能电能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4,同时将市电导通至空调逆变电路4。从而保证在光伏发电电路1产生的光伏电能不足以维持空调4工作时,及时将储能电路3中存储的电能进行释放,在叠加该存储电能仍然不能满足空调M的工作时,则进一步提供市电供空调M使用。

为了提升电路本身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伏并网系统还包括升压电路6和隔离电路7,所述光伏发电电路1、升压电路6、隔离电路7和光伏逆变电路2依次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为Boost升压电路或DC/DC升压电路。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开关控制电路5包括处理器(图中未示)、环形开关单元和若干与处理器电连接的电传感器(图中未示),所述环形开关单元包括导电环51和四个能与所述导电环51导通或断开的导杆52,光伏逆变电路2、储能电路3、空调逆变电路4及市电分别连接至导杆。所述若干电传感器分别连接至光伏逆变电路2、储能电路3和空调逆变电路4,用于分别侦测光伏发电电路1产生的电参数、储能电路3储能的电参数、空调M工作的电参数。

本光伏系统工作时,开关控制电路5的处理器接收多个电传感器的电信息,并综合判断,当光伏发电电路1的发电电能足够空调M工作时,则控制与光伏逆变电路2、储能电路3、空调逆变电路4和Vcc连接的导杆均与导电环51电连接,从而将经由光伏逆变电路2的电能输送至空调M、储能电路3和市电网络中。当光伏发电电路1的发电电能及储能电路3中的电能仍然无法满足空调M工作时,则控制与Vcc连接的导杆及空调逆变电路4的导杆均与导电环51电连接,从而将市电导入给空调M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