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磁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1026发布日期:2019-01-08 21:0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涡磁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磁耦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快速膨胀与地球资源日趋短缺形成尖锐的矛盾,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求着新能源,虽然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并不能取代现有能源,尤其是近些年,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据统计,我国各类风机、泵耗电占全国工业用电总量的30%以上,尤其是在大型驱动设备上,为了避免启动过程堵转时间较长而损坏电机,一般驱动电机功率为实际额定功率的几倍,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仅此一项便造成能源浪费达16%,此外,一些环境恶劣的工况下,振动严重,造成极大地能源浪费严重。永磁涡流柔性传动节能技术是以现代磁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应用永磁材料所产生的磁力作用,来实现力或者力矩(功率)无接触传递的一种新技术。其电动机与负载连接的扭矩通过气隙传递,整体具有柔性驱动特性,降低了安装的误差要求,有效隔离了振动。在高湿、高温、高海拔、高粉尘、高电磁环境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磁耦合器,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高效传递扭矩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振动和噪声,而且适用于高湿、高温、高海拔、高粉尘、高电磁等恶劣工况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磁耦合器,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驱动端相连接,内转子与负载端相连接;所述外转子包括轭铁转子、连接瓦、沉头式铰制孔螺栓、散热片、铜转子,所述轭铁转子对称分布在永磁体两侧,轭铁转子上设计有扇形散热片安装槽,安装槽与散热片采用过盈配合,以保证散热片的安装位置精度,安装槽四角均设计有工艺孔,以防止安装槽四角存在圆弧倒角而使得散热片无法安装,散热片与安装槽之间设计有硅胶,以保证高效传热散热;轭铁转子之间采用连接瓦连接,所述连接瓦为弧形结构,轭铁转子上设计有连接瓦的安装卡槽,安装卡槽与连接瓦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两侧轭铁转子的同轴度,轭铁转子与连接瓦之间采用沉头式铰制孔螺栓,实现可靠连接,轭铁转子与连接瓦表面均采用镀铬工艺,以增强轭铁转子与连接瓦的表面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轭铁转子上设计有铜转子安装定位止口,铜转子与轭铁转子采用过盈配合,保证铜转子与轭铁转子的同轴度,铜转子与轭铁转子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实现可靠传递扭矩以及传递热量,铜转子表面涂有一层脂肪酸氨化合物能够有效防止铜转子氧化、腐蚀。

所述内转子包括O型圈A、沉头螺栓、永磁体转子A、O型圈B、永磁体转子B、永磁体、圆螺母,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采用7075高强度铝合金,在满足刚度强度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转子质量,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表面进行渗碳处理,以增强使用强度,永磁体转子A中设计有永磁体安装槽,永磁体镶嵌在永磁体安装槽内,永磁体与永磁体安装槽采用过盈配合,以保证永磁体安装位置精度,永磁体转子A轮毂上设计有安装槽,永磁体转子B上设计有凸台,凸台与安装槽过盈配合,保证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的安装精度,永磁体转子B上的凸台能够加强永磁体转子B的刚度强度,防止永磁体转子B的侧面薄壁结构而造成刚度强度不足。

所述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之间采用沉头螺栓连接,沉头螺栓采用弹簧垫圈加薄螺母的结构,在防止松动的同时节省空间,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之间设计有O型圈A和O型圈B,O型圈A和O型圈B处于挤压状态,实现永磁体在永磁体转子A与永磁体转子B之间的可靠静密封。

永磁体采用聚磁结构,一块大磁铁与相邻的两个小磁铁构成一组聚磁永磁体,大磁铁为平行充磁,小磁铁为沿周向切向方向充磁,每组永磁体构成 N极与S极交替分布,相邻永磁体组之间N极与S极形成磁闭环,与传统非聚磁结构永磁体构成的N极与S极所构成的磁闭环相比,可以提高气隙磁场强度 15%。

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强、可靠性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轴测图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轴测图2;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左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内转子轴测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轭铁转子轴测图 1;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轭铁转子轴测图 2;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涡流转子轴测图 1;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涡流转子轴测图 2;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永磁体转子B轴测图1;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永磁体转子B轴测图2;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永磁体转子A轴测图1;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永磁体转子A轴测图2;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磁联轴器永磁体转子A主视图;

图中:1、轭铁转子;2、连接瓦;3、沉头式铰制孔螺栓;4、散热片; 5、O型圈A;6、沉头螺栓;7、铜转子;8、永磁体转子A;9、O型圈B; 10、永磁体转子B;11、永磁体;12、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涡磁耦合器,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驱动端相连接,内转子与负载端相连接;所述外转子包括轭铁转子1、连接瓦2、沉头式铰制孔螺栓3、散热片4、铜转子7,所述轭铁转子1对称分布在永磁体11两侧,轭铁转子1上设计有扇形散热片安装槽,安装槽与散热片4采用过盈配合,以保证散热片4的安装位置精度,安装槽四角均设计有工艺孔,以防止安装槽四角存在圆弧倒角而使得散热片无法安装,散热片4与安装槽之间设计有硅胶,以保证高效传热散热;轭铁转子1之间采用连接瓦2连接,所述连接瓦2 为弧形结构,轭铁转子1上设计有连接瓦2的安装卡槽,安装卡槽与连接瓦2 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两侧轭铁转子1的同轴度,轭铁转子1与连接瓦 2之间采用沉头式铰制孔螺栓3,实现可靠连接,轭铁转子1与连接瓦2表面均采用镀铬工艺,以增强轭铁转子1与连接瓦2的表面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轭铁转子1上设计有铜转子7安装定位止口,铜转子7与轭铁转子1采用过盈配合,保证铜转子7与轭铁转子1的同轴度,铜转子7与轭铁转子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实现可靠传递扭矩以及传递热量,铜转子表面涂有一层脂肪酸氨化合物能够有效防止铜转子7氧化、腐蚀。

所述内转子包括O型圈A5、沉头螺栓6、永磁体转子A8、O型圈B9、永磁体转子B10、永磁体11、圆螺母12,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采用 7075高强度铝合金,在满足刚度强度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转子质量,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表面进行渗碳处理,以增强使用强度,永磁体转子A8中设计有永磁体安装槽,永磁体镶嵌在永磁体安装槽内,永磁体11 与永磁体安装槽采用过盈配合,以保证永磁体安装位置精度,永磁体转子A8 轮毂上设计有安装槽,永磁体转子B10上设计有凸台,凸台与安装槽过盈配合,保证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的安装精度,永磁体转子B10上的凸台能够加强永磁体转子B10的刚度强度,防止永磁体转子B10的侧面薄壁结构而造成刚度强度不足。

所述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之间采用沉头螺栓6连接,沉头螺栓6采用弹簧垫圈加薄螺母的结构,在防止松动的同时节省空间,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之间设计有O型圈A5和O型圈B9,O型圈A5和O型圈 B9处于挤压状态,实现永磁体在永磁体转子A8与永磁体转子B10之间的可靠静密封。

永磁体采用聚磁结构,一块大磁铁与相邻的两个小磁铁构成一组聚磁永磁体,大磁铁为平行充磁,小磁铁为沿周向切向方向充磁,每组永磁体构成N极与S极交替分布,相邻永磁体组之间N极与S极形成磁闭环,与传统非聚磁结构永磁体构成的N极与S极所构成的磁闭环相比,可以提高气隙磁场强度 15%。

涡磁耦合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工作方式如下,也可以其他方式工作。

轭铁转子1与设备的驱动端相连接,永磁体转子A8与负载端相连接,驱动系统带动轭铁转子1转动,从而带动铜转子7转动,铜转子7切割永磁体11 形成的气隙磁场,铜转子7上产生交变的感应涡流,交变涡流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与原磁场产生磁耦合力,带动永磁转子转动,从而实现负载端的转动,当永磁转子与轭铁转子1之间的速度差越来越小时,磁耦合力越来越小,最终稳定在一定的速度差下运行,从而实现扭矩的可靠传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