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7307发布日期:2018-06-08 19:5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调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



背景技术:

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方式主要是采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检测系统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采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调压要求而不同,有载分接开关切换时对速度要求并不特别高,从速度看,一般电力电子器件均可满足。

无触点有载调压分接开关选择电力电子器件作为分接开关的执行部件,并以其直接连接在每个变压器绕组抽头与中性点之间的形式设计电路,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器件工作状态完成变压器绕组的自动变换,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在变换分接开关位置的过程中保证电流是连续的,保证在切换过程中分接头不承受过高电压,保证在启动切换后二次侧电压输出接近额定值,实现输出电压波动不超过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方式,固态继电器采用链式连接,接在变压器高压绕组与中性点之间。该分接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直接调整分接头技术,与相邻分接头相连的固态继电器导通时,关断与现工作分接头相连的固态继电器;改变分接头时不需要过渡电阻,冲击电流小,可频繁操作,无电弧产生,结构简单,可直接放在变压器油枕中。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所述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包括基本绕组W0,A、B、C三相均包括分接绕组W1、W2、W3及W4,A、B、C三相均包括固态继电器SSR1、SSR2、SSR3、SSR4、SSR5、SSR6、SSR7及SSR8;其中,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1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1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1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2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1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2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2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2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3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2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4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3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4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3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3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5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3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6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5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6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4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4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7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4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8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7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8的负极并接后接到中性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的主电路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固态继电器链式连接的无触点自动调压系统包括基本绕组W0,A、B、C三相均包括分接绕组W1、W2、W3及W4,A、B、C三相均包括固态继电器SSR1、SSR2、SSR3、SSR4、SSR5、SSR6、SSR7及SSR8;其中,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1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1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1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2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1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2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2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2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3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2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4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3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4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3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3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5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3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6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5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6的负极并接后接到相应分接绕组W4的第一端;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4的第一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7的正极,A、B、C三相的分接绕组W4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相应固态继电器SSR8的正极,A、B、C三相的固态继电器SSR7的负极与固态继电器SSR8的负极并接后接到中性点。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