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37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当前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新能源,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尤其太阳能发电已经得到大力发展。太阳能电站作为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地球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当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大型电站和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但是主流电站都是以并网逆变器为主流,还有一部分单纯的离网逆变器,而且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庞大面积,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不能活动。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分别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端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所述支撑柱二内部穿插设置有丝杆,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丝杆上端分别均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上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端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控制盒、变换器、双向逆变器和稳压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变换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变换器与所述双向逆变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变换器和所述双向逆变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盒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蓄电池、所述变换器及所述双向逆变器电连接,并且,所述稳压器与设置底座外部的负载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丝杆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二内部套设有涡轮,所述涡轮与所述丝杆通过设置在涡轮内侧的螺纹活动连接,所述涡轮一侧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一端与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二内部的电机的转子转轴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柱二上端结合处设置有螺纹套。

进一步,所述底座与所述万向轮之间设置有锁紧块。

进一步,所述丝杆底端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稳压器包括微处理器U、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MOS管、二极管D、电感L、输入端IN及输出端OUT,其中,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1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IN及所述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2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3及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3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4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5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6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7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8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9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及所述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10与所述MOS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OS管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及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均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为升压型DC-DC芯片MAX668。

进一步,所述电容C2、电容C6及电容C7均为电解电容。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为稳压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柱二与丝杆构成伸缩结构,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与支撑柱一的上端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的另一端通过丝杆进行上下伸缩运动,进而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更加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通过将蓄电池、控制盒、变换器、双向逆变器及稳压器设备设置在底座上端,并且将太阳能电池板完美地覆盖在支撑柱一与丝杆上端,底座下端设置万向轮,实现太阳能发电以及并离网供电和储能功能,达到节省空间、移动方便和根据天气情况能够智能调整工作模式等效果,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运行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的系统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的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

1、底座;2、万向轮;3、支撑柱一;4、支撑柱二;5、丝杆;6、万向节;7、太阳能电池板;8、蓄电池;9、控制盒;10、变换器;11、双向逆变器;12、稳压器;13、涡轮;14、螺纹;15、蜗杆;16、输出轴;17、电机;18、螺纹套;19、负载;20、锁紧块;2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并离网储能可移动电站,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分别均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端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一3和支撑柱二4,所述支撑柱二4内部穿插设置有丝杆5,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丝杆5上端分别均设置有万向节6,所述万向节6上端与太阳能电池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上端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一3和所述支撑柱二4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8、控制盒9、变换器10、双向逆变器11和稳压器1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与所述变换器10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变换器10与所述双向逆变器11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11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器12电连接,所述蓄电池8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变换器10和所述双向逆变器11电连接,所述控制盒9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蓄电池8、所述变换器10及所述双向逆变器11电连接,并且,所述稳压器12与设置底座1外部的负载19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丝杆5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二4内部套设有涡轮13,所述涡轮13与所述丝杆5通过设置在涡轮13内侧的螺纹14活动连接,所述涡轮13一侧与蜗杆15啮合,所述蜗杆15一端与输出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16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二4内部的电机17的转子转轴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电机17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器12电连接,所述丝杆5与所述支撑柱二4上端结合处设置有螺纹套1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与所述万向轮2之间设置有锁紧块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杆5底端设置有限位块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器12包括微处理器U、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MOS管、二极管D、电感L、输入端IN及输出端OUT,其中,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1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IN及所述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2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3及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3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4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5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6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7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8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9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及所述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上的引脚P10与所述MOS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OS管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及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均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为升压型DC-DC芯片MAX66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2、电容C6及电容C7均为电解电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为稳压二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柱二4与丝杆5构成伸缩结构,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7的一端与支撑柱一3的上端固定,太阳能电池板7的另一端通过丝杆5进行上下伸缩运动,进而保证太阳能电池板7与阳光更加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7的发电效率,通过将蓄电池8、控制盒9、变换器10、双向逆变器11及稳压器12设备设置在底座1上端,并且将太阳能电池板7完美地覆盖在支撑柱一3与丝杆5上端,底座1下端设置万向轮2,实现太阳能发电以及并离网供电和储能功能,达到节省空间、移动方便和根据天气情况能够智能调整工作模式等效果,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运行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