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325发布日期:2018-06-06 01:22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转定子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机的应用相当地普遍,例如空调系统、冰箱或洗衣机、风扇等。多数的电机结构都是采用外定子与内转子的配合结构,而吊扇用得电机转定子结构采用的是外转子和内定子结构;而内定子的铁芯结构是由多个定子冲片沿轴的方向累积叠加形成,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直接影响到电机的工作效率。

电机定子是电机中的固定部分,其结构包括定子主体,以及在主体上设有的绕线部,绕线部用于绕设线圈,进而能够在电机工作时使电机定子和转子形成相对运动而产生刚硬电势,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目前的电机定子,一般采用分体式,有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其定子主体上一般设置有一圆柱型的内腔,沿该内腔的轴向设置有绕线臂,线圈即依次绕在这些绕线臂上形成定子结构。所以传统的电机转定子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粘合定子冲片形成定子铁芯、绕制线圈、安装定子线圈、安装转子;这种制作工艺上较为困难,制造效率也很低,浪费人力物力,制造成本偏高,并且也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传统的定子冲片叠合组成定子的工艺一般为“胶水粘合工艺”,其紧固程度一般较差,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该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的外转子和内定子组成,以及定子铁芯片的一次性加工成型,免去以往繁琐复杂的加工过程,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成生产效率;且各块定子芯片相互叠合粘合并采用铆紧、铆合等工艺形成内定子结构,使每块定子芯片之间形成非常紧固的状态,且安装位置和对位十分准确,误差极小,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另外,外转子的斜磁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直磁道结构方式无论在转速、电机启动速度、所需功率上均有提升;应用于电机上时的共振率降低,换相顺畅,噪音小,降噪效果明显,省电,震动微,产品优化好,性能稳定,有利于电机运作平整,不出现晃动现象,从而使电机能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结构并具有内腔的外转子、设于外转子内腔内的内定子;所述的外转子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67个与内腔相通的转子槽,外转子上还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并位于转子槽外围的8个斜磁道;所述的内定子以多块定子铁芯片相互粘合叠放并冲压铆紧形成,内定子上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于外围的16个绕线臂、置于绕线臂内圈范围内的6个安装孔和置于中心位置的定子轴孔;相邻绕线臂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槽,共16个第一绕线槽,每个绕线臂的最外侧向内凹陷有单独的第二绕线槽,绕线臂呈Y形状;转子槽、斜磁道、绕线臂、安装孔、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均为同圆心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绕线槽位于第一绕线槽的内圈范围内及位于安装孔的外圈范围,第一绕线槽设有延伸至内定子最外侧的长通槽,长通槽的口径尺寸小于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尺寸,长通槽的长度为13mm;第二绕线槽设有延伸至内定子最外侧的短通槽,短通槽的口径小于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尺寸,短通槽的长度为1.5mm。

进一步的,多块定子铁芯片相互粘合叠放并冲压铆紧后形成16个铆接口,其中8个铆接口均匀分布于安装孔的外围,8个铆接口以两个第二绕线槽作为间隔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的外转子和内定子组成,以及定子铁芯片的一次性加工成型,免去以往繁琐复杂的加工过程,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成生产效率;且各块定子芯片相互叠合粘合并采用铆紧、铆合等工艺形成内定子结构,使每块定子芯片之间形成非常紧固的状态,且安装位置和对位十分准确,误差极小,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另外,外转子的斜磁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直磁道结构方式无论在转速、电机启动速度、所需功率上均有提升;应用于电机上时的共振率降低,换相顺畅,噪音小,降噪效果明显,省电,震动微,产品优化好,性能稳定,有利于电机运作平整,不出现晃动现象,从而使电机能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的外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的内定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吊扇用电机的转定子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结构并具有内腔1的外转子2、设于外转子内腔内的内定子3;所述的外转子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67个与内腔相通的转子槽4,外转子上还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并位于转子槽外围的8个斜磁道5;所述的内定子以多块定子铁芯片相互粘合叠放并冲压铆紧形成,内定子上设有以圆环阵列形式分布于外围的16个绕线臂6、置于绕线臂内圈范围内的6个安装孔7和置于中心位置的定子轴孔8;相邻绕线臂之间形成有第一绕线槽9,共16个第一绕线槽,每个绕线臂的最外侧向内凹陷有单独的第二绕线槽10,绕线臂呈Y形状;转子槽、斜磁道、绕线臂、安装孔、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均为同圆心阵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绕线槽位于第一绕线槽的内圈范围内及位于安装孔的外圈范围,第一绕线槽设有延伸至内定子最外侧的长通槽11,长通槽的口径尺寸小于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尺寸,长通槽的长度为13mm;第二绕线槽设有延伸至内定子最外侧的短通槽12,短通槽的口径小于第一绕线槽的槽口尺寸,短通槽的长度为1.5mm。

在本实施例中,多块定子铁芯片相互粘合叠放并冲压铆紧后形成16个铆接口13,其中8个铆接口均匀分布于安装孔的外围,8个铆接口以两个第二绕线槽作为间隔均匀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