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964发布日期:2018-10-30 23:3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成型后需要进行车削加工,以进一步完成对电机转子的精加工。一般的车削机对转子进行加工时,转子的放置不够稳定,影响转子的加工精度;一般的车削机只是简单的将转子固定之后就进行加工,因为放置转子的部位狭小,放置转子时难免出现磕碰从而损伤转子,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方便;对转子进行加工时,飞溅的铁屑会溅射,伤到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的转子稳定性高、操作方便且飞溅的铁屑不易伤到人员的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安置有压转部、车刀部、固定部及置于固定部上的转子,压转部包括履带,履带包括摩擦层,摩擦层与转子抵触,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固定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及与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的滑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开有等腰梯形开口,转子置于等腰梯形开口上,滑块开有滑槽,固定台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导轨,滑块于导轨上由第二支撑板至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上滑动。

进一步的,摩擦层上设有均匀排布的若干摩擦条,每条摩擦条均呈波浪状由第一支撑板至第二支撑板的方向上排布。

进一步的,滑槽呈等腰梯形,滑槽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斜面、顶面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与顶面形成120°夹角,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上均设有若干卡条,导轨上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的,等腰梯形开口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弧面及第二倾斜面,弧面由第一倾斜面至第二倾斜面的方向上弯曲。

进一步的,车刀部包括定位螺栓,车刀部设有可拆卸挡板,挡板上设有定位孔及U形开口,定位孔与定位螺栓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工作过程中,滑动滑块以便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便于转子有最优的放置位置,之后将转子放置于等腰梯形开口上,摩擦层可以增大转子与履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履带可以更好的带动转子转动;固定部上滑块的设置,使得转子的放置更为方便,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等腰梯形开口等高,使得转子的放置更加稳定;履带带动转子转动,而摩擦条进一步增大了履带与转子的摩擦力,使得履带更为稳定的带动转子转动,使得对转子的切削更为稳定,波浪状的摩擦条进一步加大了与转子的摩擦力,使得履带更为稳定的带动转子转动;对转子进行切削时,车刀对转子有由车刀部至固定部方向上的力,而呈等腰梯形的滑槽可以很好的将力分散,使得转子置于固定部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对转子的切削更为稳定,滑槽上的若干卡条与导轨上的若干卡槽配合,使得滑槽更为稳定的滑动,使得转子更为稳定的进行切削,转子上的轴置于等腰梯形开口的弧面上,使得转子转动时更为顺畅,即转子的转动更为稳定,等腰梯形开口的设置使得转子放置时更为方便,同时,转子转动时不易于转子的轴径方向上移动,从而确保转子转动的稳定性;转子切削工作时,挡板可以很好的挡住飞溅的铁屑,不易伤到工作人员,而挡板可以拆卸,随意更换、维修,方便操作,由于挡板是与定位螺栓配合,挡板可以转动,挡住不同角度飞来的铁屑,U形开口作为瞭望口,随时观察转子切削的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和固定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放置的转子稳定性高、操作方便且飞溅的铁屑不易伤到人员的车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上转换器的车削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安置有压转部1、车刀部2、固定部3及置于固定部3上的转子4,压转部1包括履带5,履带5包括摩擦层6,摩擦层6与转子4抵触,所述固定部3包括第一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8及固定台9,第一支撑件7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件8包括第二支撑板11及与第二支撑板11一体连接的滑块12,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上均开有等腰梯形开口13,转子4置于等腰梯形开口13上,滑块12开有滑槽14,固定台9上设有与滑槽14配合的导轨15,滑块12于导轨15上由第二支撑板11至第一支撑板10的方向上滑动,工作过程中,滑动滑块12以便调节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之间的距离,便于转子4有最优的放置位置,之后将转子4放置于等腰梯形开口13上,随后,旋转压转部1使得履带5与转子4抵触,而摩擦层6可以增大转子4与履带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履带5可以更好的带动转子4转动,从而对转子4进行切削,这些部件之间的有序配合,使得操作更为方便;固定部3上滑块12的设置,使得转子4的放置更为方便,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上的等腰梯形开口13等高,使得转子4的放置更加稳定。

摩擦层6上设有均匀排布的若干摩擦条16,每条摩擦条16均呈波浪状由第一支撑板10至第二支撑板11的方向上排布,履带5带动转子4转动,而摩擦条16进一步增大了履带5与转子4的摩擦力,使得履带5更为稳定的带动转子4转动,使得对转子4的切削更为稳定,波浪状的摩擦条16进一步加大了与转子4的摩擦力,使得履带5更为稳定的带动转子4转动。

滑槽14呈等腰梯形,滑槽14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斜面17、顶面18及第二斜面19,第一斜面17和第二斜面19均与顶面18形成120°夹角,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19上均设有若干卡条20,导轨15上设有与卡条20相配合的卡槽,滑槽14与第二支撑件8连接,对转子4进行切削时,车刀对转子4有由车刀部2至固定部3方向上的力,而呈等腰梯形的滑槽14可以很好的将力分散,使得转子4置于固定部3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对转子4的切削更为稳定,滑槽14上的若干卡条20与导轨15上的若干卡槽配合,使得滑槽14更为稳定的滑动,使得转子4更为稳定的进行切削。

等腰梯形开口13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倾斜面21、弧面22及第二倾斜面23,弧面22由第一倾斜面21至第二倾斜面23的方向上弯曲,转子4上的轴置于等腰梯形开口13的弧面22上,使得转子4转动时更为顺畅,即转子4的转动更为稳定,等腰梯形开口13的设置使得转子4放置时更为方便,同时,转子4转动时不易于转子4的轴径方向上移动,从而确保转子4转动的稳定性。

车刀部2包括定位螺栓24,车刀部2设有可拆卸挡板25,挡板25上设有定位孔26及U形开口27,定位孔26与定位螺栓24配合,转子4切削工作时,挡板25可以很好的挡住飞溅的铁屑,不易伤到工作人员,而挡板25可以拆卸,随意更换、维修,方便操作,由于挡板25是与定位螺栓24配合,挡板25可以转动,挡住不同角度飞来的铁屑,U形开口27作为瞭望口,随时观察转子4切削的工作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