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872发布日期:2018-06-20 00:3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手机充电器插脚与插孔卡接不够紧密,会引起插脚松动,使得插脚未完全插入插孔中,但也会成功取电。若此时具有导电性能的外物切入其中,且刚好与插脚裸露部分接触时,就会发生触电。因此,现有的手机充电器插脚存在这触电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发生插脚松动,也能够避免触电的情况发生的手机充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两充电插脚;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充电插脚上还分别套设有绝缘部,两所述绝缘部具有弹性,并呈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且两所述绝缘部的内孔径均小于两所述充电插脚的横截面积;两所述绝缘部的长度比两所述充电插脚的长度要短,两所述绝缘部分别套设在两所述充电插脚上,且两所述绝缘部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器外壳抵接。

优选地,两所述绝缘部均为硅胶。

优选地,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充电插脚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插孔的孔径。

优选地,两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充电器外壳抵接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紧贴于所述充电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绝缘部分别套在两个充电插脚上,并使得绝缘部抵接在充电器外壳上。由于绝缘部的长度小于充电插脚的长度,因此,绝缘部不会相应充电插脚的正常取电。此外,由于绝缘部套设在充电插脚且抵接在充电器外壳上,因此,即便充电插脚未完全插入插孔,也有绝缘部包裹充电插脚,即便有导电外物切入,也不发生触电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触电的手机充电器。该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外壳1、两充电插脚2。两充电插脚2上还分别套设有绝缘部3,两绝缘部3具有弹性,并呈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且两绝缘部3的内孔径均小于两充电插脚2的横截面积;两绝缘部3的长度比两充电插脚2的长度要短,两绝缘部3分别套设在两充电插脚2上,且两绝缘部3的一端与充电器外壳1抵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绝缘部3分别套在两个充电插脚2上,并使得绝缘部3抵接在充电器外壳1上。由于绝缘部3的长度小于充电插脚2的长度,因此,绝缘部3不会相应充电插脚2的正常取电。此外,由于绝缘部3套设在充电插脚2且抵接在充电器外壳1上,因此,即便充电插脚2未完全插入插孔,也有绝缘部3包裹充电插脚2,即便有导电外物切入,也不发生触电的情况。

进一步地,两绝缘部3均为硅胶。应当说明的是,两绝缘部3还可以由其他的绝缘材料制造而成,只要其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即可,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被包裹有绝缘部3的充电插脚2能够完全插入至插孔内,在本实施例中,缘部与所述充电插脚2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插孔的孔径。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绝缘部3零散,不容易存放,在本实施例中,两绝缘部3与所述充电器外壳1抵接的一端通过连接部4连接,且所述连接部4紧贴于所述充电器外壳1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