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6820发布日期:2018-07-27 22:5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用户设备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场地费用越来越高,用户越来越需要高功率密度地安装设备、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安装位置及方便维护的系统设计。因此,降低设备成本、安装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是大势所趋。

现在模块级的功率密度已经不断提升,系统级主要是跟随进行配套升级,主要是小功率系统,因为模块尺寸变小,热问题和维护性在小功率系统还不突出,对于上百千瓦和数千安以上的超大系统,就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如果还要满足靠墙安装需求,对于超大系统就是一个挑战。而且如果靠墙,维护性方面就需要增加前维护要求,也减少维护成本。此外,大功率分柜系统的并机和检测也是整体方案需要同时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热问题和维护性在小功率系统还不突出,如果靠墙安装,维护性方面就需要增加前维护要求,也减少维护成本。此外,大功率分柜系统的并机和检测也是整体方案需要同时考虑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包括:

整流柜,所述整流柜包括整流柜体、整流监控模块、整流电池排、整流插框、垂直主母排及水平主母排,所述整流柜体中可拆卸地固定有所述整流插框并于所述整流插框中安装整流模块,所述垂直主母排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整流柜体的顶部及底部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的后侧,所述水平主母排包括水平正排及水平负排,所述水平正排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的顶端,所述水平负排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的底部,所述整流监控模块及所述整流电池排均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的前侧;

直流柜,设置于所述整流柜的一侧,所述直流柜包括直流柜体、水平正母排、垂直负母排、直流电池排、负载分流器及直流监控模块,所述垂直负母排包括左垂直排及右垂直排,所述左垂直排及所述右垂直排分别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平正母排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的顶端,所述直流电池排、所述负载分流器及所述直流监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直流机柜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整流柜还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所述整流电池排连接于所述垂直主母排及所述水平主母排。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整流插框包括多个子框,分别于多个所述子框安装所述整流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垂直主母排包括第一垂直排及第二垂直排,所述第一垂直排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整流柜体的顶部及底部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的后侧,所述第二垂直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排的周边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的后侧,从而通过所述垂直主母排形成所述整流模块的上下两端的散热出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水平负排设置于所述整流插框之下,通过所述水平正排及所述水平负排上下分离设置加强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整流模块包括多个整流单元,每个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本体及风扇,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通过风扇向所述机柜的后侧吹风,使对应的整流单元从所述机柜的后侧散热,从而通过所述垂直主母排形成所述整流模块的上下两端的散热出风道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每个所述整流单元还包括交直流接口,所述交直流接口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一侧,该侧临近所述整流柜体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负载分流器包括多个子分流器,多个所述子分流器形成阵列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直流机柜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中,所述水平电池排设置于所述负载分流器之上,所述直流监控模块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的底部。

上述公开的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垂直主母排采用贴背设计以形成风道,又充分利用了整流模块自身的出风散热,往机柜上下出风,无需另外增加风机,水平主母排上下分离设计加强了散热效果;垂直负母排采用左右分布设计,有利于热场均布且避免热聚集,并减少用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整流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整流柜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的安装示意图,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100包括整流柜1及直流柜2。其中,前维护指靠墙安装。

所述整流柜1包括整流柜体11、整流监控模块16、整流电池排17、整流插框12、垂直主母排13及水平主母排14,所述整流柜体11中可拆卸地固定有所述整流插框12并于所述整流插框12中安装整流模块15,所述垂直主母排1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顶部及底部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后侧,所述水平主母排14包括水平正排141及水平负排142,所述水平正141排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顶端,所述水平负排142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底部,所述整流监控模块16及所述整流电池排17均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前侧。

直流柜2设置于所述整流柜1的一侧,所述直流柜2包括直流柜体21、水平正母排22、垂直负母排23、直流电池排24、负载分流器25及直流监控模块26,所述垂直负母排23包括左垂直排231及右垂直排232,所述左垂直排231及所述右垂直排232分别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平正母排22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21的顶端,所述直流电池排24、所述负载分流器25及所述直流监控模块26均设置于所述直流机柜21的前侧。所述负载分流器25包括多个子分流器251,多个所述子分流器251形成阵列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直流机柜21前侧。所述水平电池排24设置于所述负载分流器25之上,所述直流监控模块26设置于所述直流柜体21的底部。

通过整流监控模块16及直流监控模块26的设置,其采用特别设计的监控方案,电池信息通过计算得到而无需采样器件,从而灵活方便的实现任意多路电池接入,无需像常规方案需按电池路数提前定制。

图中,整流柜1和直流柜2两种柜型组合并交替设置,可以方便安装在机房的任意位置。整个设计紧凑简洁,无论是设备费用还是现场工程费用,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都低,无额外强迫风冷,绿色环保节能。利用满足靠墙前维护,做了非常巧妙的热设计。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整流柜1的主视图,所述整流柜体11中可拆卸地固定有所述整流插框12并于所述整流插框12中安装整流模块15,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整流柜1的后视图,所述垂直主母排1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顶部及底部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后侧,所述水平主母排14包括水平正排141及水平负排142,所述水平正排141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顶端,所述水平负排142设置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底部。通过前维护设置,该整流柜1可靠墙安装。同时,通过前维护设计,可在线更换整流模块15插框,方便现场维护。关于整流模块15,通过紧凑安装高功率密度整流模块15以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安装3500W的整流模块15。

所述整流插框12包括多个子框121,分别于多个所述子框121安装所述整流模块15。优选的,如图,整流插框12分2组布置,交直流接口153前维护布置,实现在线维护和拆卸。插框分2组布置,具有如下效果:首先,分散了热源和风源,避免了热聚集形成过热点,极好的满足了散热要求,其中,插框1和2是整流模块15插框,每个最大30个模块,每个模块有损耗发热,是主要热源;模块内部有风扇152往后吹风,利用这个作为机柜风源,不用另外装机柜风扇152;其次,分组设计,插框重量减少一半,方便后期维护拆卸搬运,无需机械辅助,人力即可维护,减少运维成本;交直流接口153前维护布置实现在线维护和拆卸。

所述整流模块15包括多个整流单元150,每个所述整流单元150包括本体151及风扇152,所述本体15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52,通过风扇152向所述机柜的后侧吹风,使对应的整流单元150从所述机柜的后侧散热,从而通过所述垂直主母排13形成所述整流模块15的上下两端的散热出风道散热。

每个所述整流单元150还包括交直流接口153,所述交直流接口153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151的一侧,该侧临近所述整流柜体11的前侧。

所述垂直主母排13包括第一垂直排131及第二垂直排132,所述第一垂直排1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顶部及底部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后侧,所述第二垂直排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垂直排131的周边并紧贴于所述整流柜体11的后侧,从而通过所述垂直主母排13形成所述整流模块15的上下两端的散热出风道。如图1及图2,垂直主母排13贴背设计,自然形成风道,又可充分利用整流模块15的出风散热,往上下形成出风,无需而外增加风机。

所述水平负排142设置于所述整流插框12之下,通过所述水平正排141及所述水平负排142上下分离设置加强散热效果。

优选的,该前维护直流电源系统100还包括电池组(图未示),所述电池组连接于所述垂直主母排13及所述水平主母排14。

水平正排141及水平负排142,可以并接多组电池。常规设计每组电池要设计熔丝分流器,本设计采用电池计算技术采样,可以直接接入母排。因此,无电池分流器设计,方便多电池接入,有利于散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