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0810发布日期:2018-07-20 22:1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有些电机是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因此要求电机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而现有的电机大多密封性差,在使用中很容易进水导致电机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包括壳体、转子和定子,所述壳体两侧通过弹簧组8连接螺栓固定板,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之间设置有转子且转子贯穿壳体顶部,所述定子上端和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接在转子上,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且O型密封圈套接在转子上,所述壳体内顶部设置有骨架油封圈且骨架油封圈套接在转子上,所述连接件和壳体内底部之间设置有安装板和导热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半导体,所述半导体制冷端位于安装板内侧且半导体制热端连接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散热栅板,所述壳体包括保护层、隔音阻尼胶层和PVC防水层,所述隔音阻尼胶层位于保护层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栅板为易导热金属制成且散热栅板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固定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PVC防水层位于隔音阻尼胶层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O型密封圈,便于将转子与壳体的外部连接处密封,防止流体进入电机内部,通过设置骨架油封圈,加强密封效果,保证电机内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通过设置弹簧组,将电机安装以后,在其运行时能够减小装置的振动,防止电机长时间振动导致损伤,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半导体,半导体一端为电机内部制冷,从而降低电机内部的温度,保证其能长时间运转,同时半导体另一端产生的热量从导热板传到散热栅板上,并快速散失出去,通过设置PVC防水层,能够阻止水分进入电机内,通过设置隔音阻尼胶层,能够隔绝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从而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壳体截面图。

图中:1、轴承;2、半导体;3、安装板;4、导热板;5、散热栅板;6、定子;7、螺栓固定板;8、弹簧组;9、骨架油封圈;10、转子;11、O型密封圈;12、壳体;13、PVC防水层;14、隔音阻尼胶层;15、保护层;1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包括壳体12、转子10和定子6,所述壳体12两侧通过弹簧组8连接螺栓固定板7,所述壳体12内侧设置有定子6,所述定子6之间设置有转子10且转子10贯穿壳体12顶部,所述定子6上端和下端设置有连接件16,所述连接件16之间设置有轴承1,所述轴承1套接在转子10上,所述壳体12顶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11且O型密封圈11套接在转子10上,所述壳体12内顶部设置有骨架油封圈9且骨架油封圈9套接在转子10上,所述连接件16和壳体12内底部之间设置有安装板3和导热板4,所述安装板3上安装有半导体2,所述半导体2制冷端位于安装板3内侧且半导体2制热端连接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上设置有散热栅板5,所述壳体12包括保护层15、隔音阻尼胶层14和PVC防水层13,所述隔音阻尼胶层14位于保护层15外表面。

其中,所述散热栅板5为易导热金属制成且散热栅板5的数量为多个,便于快速散热。

其中,所述螺栓固定板7上设置有螺栓孔,便于将电机牢牢安装在设备上。

其中,所述PVC防水层13位于隔音阻尼胶层14外表面,隔音阻尼胶层14能够隔绝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从而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整体密封性好的电机,工作时,先利用螺栓固定板7和螺栓将电机固定在设备上,启动以后,转子10在定子6作用下转动,利用O型密封圈11将转子10与壳体12的外部连接处密封,防止流体进入电机内部,利用骨架油封圈8将转子10与壳体12的内部连接处密封,加强密封效果,保证电机内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电机运行时,弹簧组8能够减小装置的振动,防止电机长时间振动导致损伤,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而半导体2一端为电机内部制冷,从而降低电机内部的温度,保证其能长时间运转,同时半导体2另一端产生的热量从导热板4传到散热栅板5上,并快速散失出去,利用PVC防水层13能够阻止水分进入电机内,而隔音阻尼胶层14能够隔绝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从而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