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部件以及定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5478发布日期:2018-11-09 18:4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绝缘部件以及定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绝缘部件以及定子。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绝缘部件的定子。这样的定子例如被日本专利第2941164号公报公开。

在日本专利第294116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配置于定子铁芯的插槽的三相绕组(线圈)的定子。在该定子中,绕组通过导体线卷绕多次而形成。另外,在各相绕组的线圈端部(绕组中从定子铁芯的旋转轴方向端面突出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绝缘纸。绝缘纸构成为将各相绕组的线圈端部之间绝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41164号公报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2941164号公报中,在各相绕组的线圈端部之间设置有绝缘纸,另一方面,在线圈成型(变形)时,线圈的形状变形比较大,因此要考虑存在设置于线圈端部之间的绝缘纸(绝缘部件)破损的情况的不良状况。因此考虑存在有可能无法确保线圈间的绝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因绝缘部件的破损引起的无法确保线圈间的绝缘性的可能性的绝缘部件以及定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绝缘部件具备绝缘部件主体,该绝缘部件主体包括以覆盖线圈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的第一绝缘片,该线圈包括:收纳于定子铁芯的插槽的插槽收纳部、和从定子铁芯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第一绝缘片包括折回部,该折回部设置在与线圈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使第一绝缘片层叠的方式折回多次而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绝缘部件中,如上述那样,第一绝缘片包括折回部,该折回部设置在与线圈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使第一绝缘片层叠的方式折回多次而成。由此,追随在成型加工时线圈的弯曲部的变形,层叠有第一绝缘片的折回部扩展(展开),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线圈的变形引起的绝缘部件的破损。其结果,能够防止由于绝缘部件的破损引起的无法确保线圈间的绝缘性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线圈,其配置于定子铁芯,包括:收纳于定子铁芯的插槽的插槽收纳部、和从定子铁芯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以及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以覆盖线圈的方式设置为环状,绝缘部件包括折回部,该折回部设置在与线圈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使绝缘部件层叠的方式折回多次而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定子中,如上述那样,绝缘部件包括折回部,该折回部设置在与线圈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使绝缘部件层叠的方式折回多次而成。由此,追随在成型加工时线圈的弯曲部的变形,层叠有第一绝缘片的折回部扩展(展开),因此能够防止因线圈的变形引起的绝缘部件的破损。其结果,能够提供能够防止有可能因绝缘部件的破损引起的无法确保线圈间的绝缘性的定子。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能够防止因绝缘部件的破损引起的无法确保线圈间的绝缘性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定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线圈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以及绝缘部件的图。

图6是沿着图5的200-200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插槽收纳部与线圈端部的边界附近)。

图8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线圈端部的顶部附近)。

图9是表示近似u字形的绝缘部件的图。

图10是配置于定子的线圈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的展开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1的绝缘部件折回后的状态(形成有折回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图12的绝缘部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图12的绝缘部件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绕线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将图5的线圈的插槽收纳部扭转后的状态的图。

图17是沿图16的300-300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将图16的线圈的线圈端部成型(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将配置于定子铁芯的线圈的线圈端部成型(变形)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以相邻的方式配置的两个绝缘部件(线圈)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将绝缘部件折回后的状态(形成有折回部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将图23的绝缘部件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将近似u字形的绝缘部件的端部以覆盖线圈的方式折弯后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的图。

图27是表示将绝缘部件折回后的状态(形成有折回部的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将图27的绝缘部件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状态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绝缘部件(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定子的构造)

参照图1~图19,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0(定子20)的构造。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旋转轴方向”是指旋转电机100(转子10)的旋转轴方向。另外,“径向”是指定子20的径向(半径方向)。另外,“内径侧”是指定子20的内径侧(或者环状的线圈30的内周侧),“外径侧”是指定子20的外径侧(环状的线圈30的外周侧)。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00具备转子10。在转子10的转子铁芯11设置多个永久磁铁12。多个永久磁铁12沿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配置。

另外,旋转电机100具备以在径向上与转子铁芯11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定子20(定子铁芯21)。定子铁芯21包括:配置于外径侧的外径侧芯21a、和配置于内径侧的内径侧芯21b。而且,外径侧芯21a与内径侧芯21b嵌合,由此构成具有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48个)插槽22(封闭插槽)的定子铁芯21。另外,以夹着插槽22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齿23。

另外,如图2所示,定子20具备配置于定子铁芯21的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相对应8个)线圈30。线圈30包括将插槽收纳部31a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的由单层重叠卷绕线圈构成的一个第一线圈30a。另外,线圈30包括将插槽收纳部31b配置于插槽22的内径侧的由单层重叠卷绕线圈构成的一个第二线圈30b。另外,线圈30包括将周向的一侧的插槽收纳部31c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而周向的另一侧的插槽收纳部31c配置于插槽22的内径侧的由双层重叠卷绕线圈构成的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6个)第三线圈30c。另外,图2仅图示出三相线圈30中的1相线圈30。另外,第一线圈30a、第二线圈30b以及第三线圈30c是权利要求书的“线圈”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30a包括插槽收纳部31a、从定子铁芯21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21c(参照图1)突出的线圈端部32a、导线部33a。另外,第一线圈30a包括配置于内侧的第一内侧线圈部分34a、和配置于外侧的第一外侧线圈部分35a。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线圈30b与第一线圈30a相同,包括插槽收纳部31b、线圈端部32b、导线部33b。另外,第二线圈30b包括配置于内侧的第二内侧线圈部分34b、和配置于外侧的第二外侧线圈部分35b。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三线圈30c包括插槽收纳部31c、线圈端部32c、导线部33c。另外,第三线圈30c包括配置于周向的一侧的第三线圈部分34c、和配置于周向的另一侧的第三线圈部分35c。而且,第三线圈部分34c与第三线圈部分35c串联地连接。

另外,第一线圈30a、第二线圈30b以及第三线圈30c相互并联连接。而且,三相线圈30被y型连接。

(线圈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线圈30的详细构造。另外,图5示出后述的线圈30成型前(变形前)的状态。另外,图5表示由单层重叠卷绕线圈构成的第一线圈30a的第一内侧线圈部分34a、第一外侧线圈部分35a、第二线圈30b的第二内侧线圈部分34b、第二外侧线圈部分35b、第三线圈30c的第三线圈部分34c或者第三线圈部分35c。

线圈30包括收纳于定子铁芯21的插槽22的插槽收纳部31、从定子铁芯21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21c突出的线圈端部32、向定子铁芯21的外部拉出的导线部33。导线部33是构成线圈30的导体线4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另外,导线部33作为用于与电源等外部电路侧连接的动力线、用于与其他相线圈30的连接点(以下称为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线等发挥功能。

另外,线圈30在导体线40从内径侧朝外径侧层叠的状态下卷绕。此外,导体线40例如由圆线构成。另外,线圈30的配置于内径侧(最内径侧)的导线部331与电源侧连接。另外,线圈30的配置于外径侧(最外径侧)的导线部332与中性点连接。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有环状的绝缘部件50(绝缘片51),该绝缘部件50以从线圈30的内径侧(内周侧)朝外径侧(外周侧)近似u字形(剖面近似u字形)地覆盖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和线圈端部32的方式设置。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绝缘片51包括折回部52,该折回部52设置在与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追随线圈30的成型加工时的变形而变形的方式,使绝缘片51层叠地折回多次而成(折叠)。具体而言,折回部52设置在与插槽收纳部31和线圈端部32的边界附近对应的部分(折回部52a~52d)以及与线圈端部32的顶部321附近对应的部分(折回部52e~52h)。另外,绝缘片51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一绝缘片”以及“绝缘部件主体”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所示,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折回。另外,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侧部522对应的部分,以追随线圈30的成型加工时的变形而变形的方式,使层叠的部分彼此相互重叠。另外,图7和图8中,为了明确底部521的形状而用实线示出底部521的剖面。另外,与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以绝缘片51折回2次且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折回。即在与底部521对应的部分,绝缘片51是重叠3层的状态。

另外,与侧部522对应的部分在绝缘片51安装于后述的绕线架60前的直线状的状态(参照图13)下,和与底部521对应的部分相同,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折回。然后,绝缘片51安装于后述的绕线架60,成为环状的状态(参照图5),由此绝缘片51层叠(折回)的部分呈扇状打开(展开)。即以底部521侧的部分为中心,与侧部522对应的部分呈扇状打开。即侧部522的底部521侧的部分打开程度比较小,趋向于与侧部522的底部521相反一侧,打开程度逐渐变大。另外,在与侧部522对应的部分,绝缘片51重叠3层或者2层。另外,也有侧部522局部为1层的状态的情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折回部52的与剖面呈s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以在与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沿周向(沿线圈30的弯曲部)连续的方式设置多个。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折回部52a~52d,折回部52的与剖面呈s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分别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三个。另外,如图8所示,在折回部52e~52h,折回部52的与剖面呈s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分别沿周向连续地设置2个。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的数量根据设置折回部52部分(线圈30弯曲的部分)的长度而增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折回部52处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层叠的绝缘片51的部分彼此相互固定。具体而言,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大致中央部523(参照图9)(底部521的宽度方向的约一半)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热压、粘合剂涂覆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固定。即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3层绝缘片51的部分彼此相互被固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绝缘片51包括覆盖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53、和覆盖线圈端部32的线圈端部覆盖部分54。而且,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53与线圈端部覆盖部分54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如后所述,利用折弯为近似u字形后变形为环状的状态的1张绝缘片51,将线圈30的一对线圈端部32和一对插槽收纳部31覆盖。

另外,如图6所示,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绝缘片51的近似u字形的开口的端部55相比线圈30的最外径部朝外径侧突出。即导体线40从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绝缘片51的内侧朝外侧按顺序层叠为到达开口的程度。此外,如图10所示,绝缘片51的比线圈30的最外径部朝外径侧突出的部分彼此在绝缘片51内卷绕于线圈30(导体线40)后闭合。即以使导体线40不露出的方式,朝外径侧突出的部分彼此重叠而封闭。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线圈30(同相线圈30)以相邻的方式配置多个(参照图2)。而且,如图10所示,相邻的线圈30中的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和另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构成为配置于同一插槽22。而且,将配置于同一插槽22的内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绝缘片51a)在定子铁芯21的内径侧开口(配置有端部55a)。另外,将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绝缘片51b)在定子铁芯21的外径侧开口(配置有端部55b)。

另外,如图2所示,在同一插槽22的内径侧配置有第二线圈30b的插槽收纳部31b,在外径侧配置有第一线圈30a的插槽收纳部31a。另外,在同一插槽22的内径侧配置有设于周向的一侧的第三线圈30c的插槽收纳部31c,在外径侧配置有设于周向的另一侧的第三线圈30c的插槽收纳部31c。而且,在任一情况下,将配置于插槽22的内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a在定子铁芯21的内径侧开口,将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b在定子铁芯21的外径侧开口。

(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绝缘片51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11所示,准备近似长方形形状的绝缘片51。接下来,如图12所示,沿着x方向上的线(参照图11的虚线),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将绝缘片51沿y方向折回多次,由此形成折回部52。此外,在绝缘片51中的折回部52e~52h,如图12所示,以使近似s字形的底部521沿y方向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2个)连续的方式,将绝缘片51折回。另外,在绝缘片51中的折回部52a~52d,如图12所示,以使近似s字形的底部521沿y方向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连续的方式,将绝缘片51折回。另外,绝缘片51以使折回部52变得平坦的方式折回。即绝缘片51以使折回部52的厚度变小的方式折回。

接下来,绝缘片51的折回部52的各x方向的大致中央部523附近(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部分的大致中央部523附近)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热压、粘合剂涂覆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固定。即绝缘片51层叠的部分彼此接合。

接下来,如图14所示,沿着y方向的线(参照图12的单点划线),绝缘片51沿x方向折弯。由此,绝缘片51以剖面变为近似u字形的方式折弯。另外,如后述那样在以变为近似u字形的方式折弯的绝缘片51上卷绕导体线40后,沿着y方向上的线(参照图12的双点划线),以封闭近似u字形的开口的方式将绝缘片51折弯(参照图25)。由此,导体线40被绝缘片51覆盖。

(线圈的制造和成型)

接下来,说明线圈30的制造和成型。

首先,如图15所示,准备绕线架60。绕线架60具有与成型的线圈3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八边形形状)。

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绕线架60配置绝缘片51。另外,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绝缘片51以在外径侧开口的方式配置于环状。此时,直线状的绝缘片51配置于八边形形状的绕线架60,因此在绝缘片51的折回部52,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部分(内径侧)保持折回的状态(剖面呈s字形),并且外径侧成为折回的部分沿周向展开的状态。此外,绝缘片51的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部分被固定,因此底部521侧(内径侧)在周向(沿线圈30的弯曲部的方向)上难易扩大。另外,成为环状的绝缘片51的端部彼此通过超声波熔接等被固定。

接下来,如图5所示,导体线40在从内径侧朝外径侧层叠的状态下卷绕。另外,导体线40被卷绕为导体线40从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绝缘片51的内侧不到达开口的程度(参照图5和图6)。而且,绝缘片51的比线圈30的最外径部朝外径侧突出的部分彼此闭合(参照图10)。

接下来,如图16和图17所示,卷绕有导体线40的线圈30的一侧的插槽收纳部31和另一侧的插槽收纳部31沿c方向扭转。由此,绝缘片51中,与一侧(纸面左侧)的插槽收纳部31对应的部分在纸面近前侧(b1方向侧)配置与绝缘片51的开口对应的部分(闭合的部分,端部55),与另一侧(纸面右侧)的插槽收纳部31对应的部分在纸面里侧(b2方向侧)配置与绝缘片51的开口对应的部分。

接下来,线圈30沿着定子铁芯21的周向的弯曲而变形(弯曲)。此外,第三线圈30c以使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c配置于内径侧而另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c配置于外径侧的方式变形。

而且,弯曲的线圈30配置于定子铁芯21的插槽22。此时,配置于同一插槽22的线圈30中,将配置于插槽22的内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a(参照图10)以在定子铁芯21的内径侧开口的方式配置。另外,将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绝缘片51b(参照图10)以在定子铁芯21的外径侧开口的方式配置。

最后,如图18和图19所示,配置于插槽22的线圈30的线圈端部32以朝内径侧(纸面里侧)折弯的方式成型。此时,追随线圈30的形状的变形,层叠有绝缘片51的折回部52扩展(展开),因此防止绝缘片51破损。

另外,如图20所示,在线圈30配置于插槽22的状态下,相邻的线圈30的线圈端部32彼此从定子20的径向观察时重叠。而且,在作为高电压部位的线圈内径侧,绝缘片51的折回部52(侧部522)的绝缘片51最多层叠3层。由此,在两个线圈端部32彼此从定子20的径向观察重叠的状态下,在两个线圈端部32之间配置有最多6层(=3层×2)的绝缘片51。此外,若以使折回部52无间隙地配置的方式调整折回部52,则最少配置4层(1层+3层)。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相邻的线圈30的线圈端部32彼此的绝缘。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绝缘片51包括折回部52,该折回部52设置在与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以使绝缘片51层叠的方式折回多次而成。由此,追随成型加工时线圈30的弯曲部进行变形,层叠有绝缘片51的折回部52扩展(展开),因此能够防止因线圈30的变形引起的绝缘部件50的破损。其结果,能够防止因绝缘部件50的破损而无法确保线圈30间的绝缘性的可能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折回,将与近似u字形的侧部522对应的部分构成为层叠的部分彼此相互重叠。由此,折回部52能够追随线圈30的成型加工时的变形,而以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为中心呈扇状打开的方式展开。另外,折回部52以内径侧保持折回而外径侧呈扇状展开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容易使绝缘部件50成为环状。另外,绝缘片51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的方式折回,因此与绝缘片51折回为波形(w字形)的情况不同,能够减小绝缘片51的厚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使折回部52的与剖面呈s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在与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多个。由此,在线圈30的弯曲部比较大的(沿周向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比较大的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来使绝缘片51(折回部52)变形。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折回部52,将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的层叠的绝缘片51的部分彼此相互固定。由此,防止构成底部521的绝缘片51的层叠状态被解除,因此容易以折回部52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521对应的部分为中心呈扇状打开的方式展开。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绝缘片51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53与线圈端部覆盖部分54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利用1张绝缘片51覆盖线圈30的大致整体,因此能够防止部件个数增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相邻的线圈30中的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和另一方的插槽收纳部31配置于同一插槽22。而且,将配置于同一插槽22的内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一的绝缘部件50在定子铁芯21的内径侧开口,将配置于插槽22的外径侧的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其他绝缘部件50在定子铁芯的外径侧开口。由此,配置于同一插槽22的绝缘部件50的开口的朝向互不相同,因此能够防止从绝缘部件50的开口突出的导体线40彼此接触(短路)。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1~图25,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1(定子120)的构造。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1(定子120)中,绝缘部件150包括以与绝缘片151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151a重叠的方式设置的绝缘片152。此外,绝缘片151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一绝缘片”和“绝缘部件主体”的一个例子。另外,绝缘片152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二绝缘片”以及“绝缘部件主体”的一个例子。

如图21所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绝缘片151包括将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151a、和将线圈端部32覆盖的线圈端部覆盖部分151b。而且,如图22所示,以在与近似u字形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151a的内侧对应一侧与绝缘片151重叠的方式,设置有绝缘片152。即绝缘片152配置于线圈30与绝缘片151之间。

另外,如图23所示,绝缘片152的沿y方向的方向的长度l1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151a的沿y方向的方向的长度l2大致相同。另一方面,绝缘片152的沿x方向的方向的宽度w1小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151a的沿x方向的方向的宽度w2。另外,绝缘片152设置1层。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绝缘片152由绝缘性比绝缘片151高的材料构成。具体而言,绝缘片151例如由诺梅克斯(注册商标)构成。此外,诺梅克斯是由芳纶聚合物形成的纤维(纸)。另外,绝缘片152例如由卡普顿(注册商标)构成。此外,卡普顿是由聚酰亚胺形成的膜片。

另外,绝缘片152例如通过超声波相对于绝缘片151局部熔接。即绝缘片152相对于绝缘片151暂时固定。由此,不同于使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绝缘片151和152全面粘合的情况,能够防止绝缘片151和152的弯曲。在此,绝缘部件150(绝缘片151和绝缘片152)在折弯为近似u字形后,与线圈30一起配置于插槽22。由此,绝缘部件150(绝缘片151和绝缘片152)成为被线圈30和插槽22夹住的状态,因此即使在绝缘片152相对于绝缘片151暂时固定的状态下,绝缘片152也不从绝缘片151分离。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绝缘部件150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23所示,准备近似长方形形状的绝缘片151。接下来,例如通过超声波使绝缘片152相对于绝缘片151局部熔接。例如绝缘片152的x方向侧(x1方向侧,x2方向侧)的边缘部沿y方向熔接。而且,沿y方向将绝缘部件150折回多次由此形成折回部153。

接下来,折回部153构成近似u字形的底部的部分的大致中央部附近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热压、粘合剂涂覆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固定。

接下来,如图24所示,沿x方向将绝缘部件150(绝缘片151,绝缘片152)折弯。由此,绝缘片51以剖面成为近似u字形的方式被折弯。然后,以沿着绕线架60(参照图15)的方式(呈环状),将绝缘部件150配置于绕线架60。然后,在配置于绕线架60的状态的绝缘部件150上卷绕导体线40。最后,如图25所示,以覆盖导体线40(线圈30)的方式,将绝缘片151和绝缘片152折弯。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绝缘部件150包括以与绝缘片151重叠的方式设置的绝缘片152。由此,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被双层的绝缘部件(绝缘片151,绝缘片152)覆盖,因此能够提高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的绝缘性。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利用绝缘性比绝缘片151高的材料构成绝缘片152。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的绝缘性。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6~图28,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2(定子220)的构造。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2(定子220)中,绝缘部件250的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宽度w11大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的宽度w12。

如图26所示,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绝缘片251包括将插槽收纳部31覆盖的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和将线圈端部32覆盖的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而且,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1(参照图27)大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2(参照图27)。另外,如图27所示,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在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的两侧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沿x方向突出。即在将绝缘部件250折弯为近似u字形的状态下(参照图26)中,在近似u字形的侧部双方,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比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突出。另外,绝缘片251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一绝缘片”以及“绝缘部件主体”的一个例子。

在此,在扭转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时(参照图16),存在导体线40沿线圈30的长轴方向移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1大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2,因此也能防止导体线40从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突出。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1构成为从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连接一侧,朝向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分离的方向而逐渐变大。具体而言,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形成为在从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连接一侧起,宽度w11呈锥形状变大后使宽度w11恒定的状态下,沿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延伸。另外,锥形状的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是绝缘部件250的与后述的折回部253a~253d对应的部分。

另外,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绝缘片251在与线圈30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以绝缘片251层叠的方式折回的折回部253(253a~253h)。另外,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设置有绝缘片252。另外,绝缘片252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二绝缘片”和“绝缘部件主体”的一个例子。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1大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2。由此,在扭转线圈30的插槽收纳部31时(参照图16),导体线40沿线圈30的长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导体线40从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突出。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使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的与绝缘片25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1从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连接一侧起,朝向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分离的方向逐渐变大。由此,在使绝缘部件250变形为环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使折回部253a~253h变形为扇状。另外,在使绝缘部件250变形为环状的情况下,绝缘部件250的宽度从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251a遍及线圈端部覆盖部分251b而逐渐变大,因此能够使环状的绝缘部件250的外形沿着线圈30的弯曲部的形状。

[变形例]

另外,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内容只是例示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专利权利要求书阐述而非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改变(变形例)。

例如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折回部在与插槽收纳部和线圈端部的边界附近对应的部分以及与线圈端部的顶部附近对应的部分设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折回部设置在除了与插槽收纳部和线圈端部的边界附近对应的部分以及与线圈端部的顶部附近对应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绝缘片以从线圈的内径侧朝外径侧呈近似u字形覆盖的方式设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绝缘片从线圈的外径侧朝内径侧呈近似u字形覆盖。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折回部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对应的部分以层叠为剖面呈s字形(3层)的方式折回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折回部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对应的部分以层叠4层以上的方式折回。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折回部的与剖面呈s字形的底部对应的部分在与线圈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沿周向连续地设置多个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线圈的弯曲部很小的情况下,折回部的与近似u字形的底部对应的部分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利用一个绝缘部件覆盖线圈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9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准备分割为2个的绝缘部件80(绝缘部件80a和80b),将分割为2个的绝缘部件80配置于线圈(绕线架)。此外,绝缘部件80中,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81a与线圈端部覆盖部分81b一体地形成。另外,在绝缘部件80a和80b分别设置有折回部82。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设置有由单层重叠卷绕线圈构成的第一和第二线圈部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线圈也可以仅由双层重叠卷绕线圈所形成的第三线圈构成。

另外,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定子铁芯设置有48个插槽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定子铁芯上设置有48个以外的个数的插槽。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以与由诺梅克斯构成的绝缘片重叠的方式设置由卡普顿构成的1层的绝缘片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与由诺梅克斯构成的绝缘片重叠的方式,设置由双层以上的卡普顿构成的绝缘片。

附图标记说明:20、120、220…定子;21…定子铁芯;21c…端面;22…插槽;30…线圈;30a…第一线圈(线圈);30b…第二线圈(线圈);30c…第三线圈(线圈);31、31a、31b、31c…插槽收纳部;32、32a、32b、32c…线圈端部;50、80、80a、80b、150、250…绝缘部件;51、151、251…绝缘片(第一绝缘片,绝缘部件主体);52、52a~52h、82、153、253、253a~253h…折回部;53,81a、151a、251a…插槽收纳部覆盖部分;54、81b、151b、251b…线圈端部覆盖部分;152、252…绝缘片(第二绝缘片);521…底部;522…底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