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0985发布日期:2019-04-17 04:4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发电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力发电的发电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发电输入装置,该发电输入装置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路形成部件、位于磁路形成部件的第1对置端部与磁路形成部件的第2对置端部之间的空间内的转动体、以及对转动体施予转动力的操作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转动体,以与第1对置端部与第2对置端部的对置方向正交的轴为支点转动,并具有磁性材料制的第1磁化部件、磁性材料制的第2磁化部件、以及配置于第1磁化部件与第2磁化部件之间的磁铁。

转动体通过操作部件而在第1姿态与第2姿态之间往复转动。在第1姿态中,第1磁化部件的一方的端面隔着缝隙与第1对置端部对置,且第2磁化部件的一方的端面隔着缝隙与第2对置端部对置。在第2姿态中,第1磁化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面隔着缝隙与第2对置端部对置,且第2磁化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面隔着缝隙与第1对置端部对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77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难以管理磁路形成部件与转动体之间的缝隙这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即,若磁路形成部件与转动体之间的缝隙较宽,则在磁路形成部件与转动体之间传递的磁通密度降低,感应电动势降低。换句话说,基于电磁感应作用的发电效率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若磁路形成部件与转动体相互接触,则磁路形成部件以及转动体会磨损,发电输入装置的寿命变短。这样,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电输入装置中,关于提高发电输入装置的发电效率,确保发电输入装置的寿命,在难以管理磁路形成部件与转动体之间的缝隙这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组装作业容易且可长寿命地使用,且能够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中设置有向第1方向以及与该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磁铁、穿过内部的磁通由于所述磁铁的移动而变化的磁性体的磁轭部件、以及利用所述磁轭部件内的磁通的变化而发电的线圈,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以不同磁极磁化后的磁化面朝向移动方向排列设置的所述磁铁、以及与所述磁化面对置且随着所述磁铁的移动而旋转的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辊部件,

所述磁化面移动时的磁通的变化经由所述辊部件向所述磁轭部件传递。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磁铁中,沿所述磁铁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有两面设为不同极性的磁化面的第1磁化部、以及两面的磁化面的极性与所述第1磁化部对调后的第2磁化部,

所述辊部件具有与所述磁铁的一个磁化面对置的第1辊、以及与所述磁铁的另一个磁化面对置的第2辊,所述磁轭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辊与所述第2辊之间,在所述磁铁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时及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所述磁轭部件内的磁通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为,连结所述第1辊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2辊的旋转中心的虚拟直线与所述磁铁的移动方向垂直。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具有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力向第1方向移动的操作滑块、使所述操作滑块向第2方向复位的复位弹簧部件、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操作滑块的施力滑块、以及将所述施力滑块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施力的切换弹簧部件,

所述磁铁支承于所述施力滑块,

在所述施力滑块被向第1方向移动的所述操作滑块按压而向第1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切换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施力部件向第1方向移动,

在所述施力滑块被通过所述复位弹簧部件而向第2方向复位移动的所述操作滑块按压而向第2方向复位移动时,通过所述切换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施力滑块向第1方向复位移动。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优选为,所述磁铁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施力滑块,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的所述施力滑块使所述磁铁向第1方向移动,通过向第2方向移动的所述施力滑块使所述磁铁向第2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优选为,所述磁铁保持于磁铁保持部件,所述磁铁保持部件支承于所述施力滑块。

此外,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为,所述切换弹簧部件是螺旋扭转弹簧,

在所述磁铁向第1方向或者第2方向移动时,在成为不同磁极的2个所述磁化面的边界穿过所述辊部件的旋转中心之前,所述螺旋扭转弹簧的挠曲达到最大。

在上述的发电输入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2个所述螺旋扭转弹簧,

从一个所述螺旋扭转弹簧对所述施力滑块向与所述施力模块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施予的作用力、以及从另一个所述螺旋扭转弹簧对所述施力滑块向与所述施力模块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施予的作用力,作用于相反方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磁铁设置为,与磁性材料制的辊部件直接接触或者经由其他的部件与磁性材料制的辊部件接触。此外,优选的是,磁铁被切换弹簧部件向沿着辊部件的旋转的切线方向的第1方向以及与第1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施力。

若磁铁向第1方向移动,则辊部件与磁铁的接触位置从磁铁的一个磁化面向另一个磁化面变化。由于2个磁化面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因此伴随磁铁的移动,穿过磁轭部件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穿过线圈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力。此外,在磁铁向第2方向移动时,也由于辊部件与磁铁的接触位置在不同磁极的磁化面间移动,因此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力。

在本发明的发电输入装置中,由于磁铁直接或者经由较薄的非磁性材料层等与辊部件接触,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高精度地管理磁铁与磁轭部件的缝隙,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能够以长寿命使用。此外,在磁铁移动时,能够经由辊部件在磁轭部件高效地感应出磁通的变化,能够提高发电输入装置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磁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在复位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在复位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的中途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在复位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在复位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在复位的中途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各图中,x1为左方向,x2为右方向,y1为上方向且为第2方向,y2为下方向且为第1方向,z1为沿着辊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且为近前侧,z2为沿着辊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且为里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磁铁的说明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具备第1箱体11、第2箱体12、以及在第1箱体11与第2箱体12之间的内部设置的内部构造体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内部构造体2具有芯材21、磁轭部件23、线圈25、辊部件27、磁铁29、滑动部件31、切换弹簧部件33、以及复位弹簧部件35。

芯材21沿y1-y2方向延伸。芯材21以穿过保持线圈25的线圈保持部件39的一方的孔(在图3中为y1侧的孔)39a、穿过线圈25的内部、并穿过线圈保持部件39的另一方的孔(在图3中为y2侧的孔)39b的状态被保持。芯材21例如由铁(fe)等的磁性材料形成,构成磁回路的至少一部分。后述磁回路的详细情况。

磁轭部件23例如由铁(fe)等的磁性材料形成,构成磁回路的至少一部分。磁轭部件23具有与芯材21连接的第1磁轭23a、以及第2磁轭23b。如图3所示,芯材21的一方的端部(在图3中为y1侧的端部)21a穿通第1磁轭23a的孔26a,从而第1磁轭23a与芯材21连接。芯材21的另一方的端部(在图3中为y2侧的端部)21b穿通第2磁轭23b的孔26b,从而第2磁轭23b与芯材21连接。

线圈25保持于线圈保持部件39,在内部穿通有芯材21。换言之,线圈25卷绕于芯材21。因此,线圈25的轴沿y1-y2方向延伸。线圈25的导线的一端与安装于线圈保持部件39的一方的端子41电连接。线圈25的导线的另一端与安装于线圈保持部件39的另一方的端子41电连接。线圈25利用穿过磁回路的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电压。后述线圈25产生电压的构成的详细情况。

辊部件27例如由铁(fe)等的磁性材料形成,构成磁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辊部件27相对于磁轭部件23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具有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第1辊27a被保持于第1磁轭23a的突起部24a,以沿着突起部24a延伸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第1磁轭23a。第2辊27b被保持于第2磁轭23b的突起部24b,以沿着突起部24b延伸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第2磁轭23b。

磁铁29与辊部件27接触而设置。具体而言,磁铁29被夹在第1辊27a与第2辊27b之间,与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例如参照图5)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例如参照图5)接触。此外,也可以在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的至少任一方设置例如橡胶等的非磁性体。在该情况下,磁铁29隔着非磁性体与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间接接触。这样,只要磁通穿过磁铁29与辊部件27之间,则例如橡胶等的非磁性体可以设置于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的至少任一方。

如图4的(a)~图4的(c)所示,磁铁29例如为板状的永久磁铁,具有第1磁化部29a、以及第2磁化部29b。第1磁化部29a设置于磁铁29中的y2侧的部分,在双面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第2磁化部29b设置于磁铁29中的y1侧的部分,在双面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第1磁化部29a以及第2磁化部29b在磁铁29中相互邻接。

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在图4的(a)~图4的(c)中文x2侧的面)291a例如被磁化为n极。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在图4的(a)~图4的(c)中为x1侧的面)291b例如被磁化为s极。另一方面,第2磁化部29b的一个磁化面(在图4的(a)~图4的(c)中为x2侧的面)292a例如被磁化为s极。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在图4的(a)~图4的(c)中为x1侧的面)292b例如被磁化为n极。这样,第2磁化部29b在两面具有将第1磁化部29a的两侧的磁化面的极性相互对调后的极性。

滑动部件31具有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基于来自外部的操作力向沿着辊部件27的旋转的切线方向的y2方向(第1方向)移动。在操作滑块31a的下部设置有作为复位弹簧部件的螺旋弹簧35。螺旋弹簧35的一端安装于操作滑块31a的下部。螺旋弹簧35的另一端安装于第1箱体11。螺旋弹簧35向y1方向(第2方向)对操作滑块31a施力。若来自外部的操作力被施加于操作滑块31a,则操作滑块31a与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对抗且向y2方向(第1方向)移动。若来自外部的操作力被解除,则操作滑块31a利用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向y1的方向(第2方向)复位移动。

施力滑块31b以相对于操作滑块31a向y2方向(第1方向)以及y1方向(第2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被保持。施力滑块31b在内部具有磁铁29能够沿y1-y2方向移动的缝隙。换言之,磁铁29在施力滑块31b的内部能够沿y1-y2方向移动。磁铁29被保持于磁铁保持部件37(参照图2以及图3)。磁铁保持部件37以在保持着磁铁29的状态下、相对于施力滑块31b沿y1-y2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被保持。

操作滑块31a、施力滑块31b、以及磁铁保持部件37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磁铁保持部件37覆盖磁铁29的周围,能够抑制对磁铁29施加冲击的情况。换句话说,磁铁保持部件37作为缓冲部件发挥功能。此外,与在磁铁29与施力滑块31b直接接触的状态下沿y1-y2方向滑动的情况相比,磁铁保持部件37能够使磁铁29沿y1-y2方向顺畅地移动。换句话说,磁铁保持部件37具有提高相对于施力滑块31b的滑动性的功能。

切换弹簧部件33例如为螺旋扭转弹簧,向y1方向以及y2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切换弹簧部件33具有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设置于施力滑块31b的x2侧。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设置于施力滑块31b的x1侧。换句话说,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沿x1-x2方向排列配置。

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安装于第2箱体12。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安装于第2箱体12。

如图2与图5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向y1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另一方面,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y2侧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向y2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同样地,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时,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1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另一方面,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y2侧时,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2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这样,切换弹簧部件33向y1方向以及y2方向对施力滑块31b施力。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省略第1箱体11以及第2箱体12,使用表示内部构造体2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6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时的侧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所示的切剖面c1-c1处的剖视图。

如图5~图6的(b)所示,来自外部的操作力未作用于操作滑块31a时,操作滑块31a通过作为复位弹簧部件的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向y1侧复位。

此时,如图6的(a)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y1方向的成分fay。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y1方向的成分fby。由此,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作用力向y1侧施力而复位。此时,在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之间,在第2滑动31b的y2侧形成有缝隙s2。

此外,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z1方向的成分faz。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z2方向的成分fbz。这样,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的成分fbz相反方向的成分faz。

由此,在z1-z2方向上,能够将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的成分faz、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的成分fbz相互抵消。由此,能够抑制对施力滑块31b施加仅一方向的作用力,能够实现施力滑块31b的更顺畅的移动。这在关于图7~图12的(b)的后述的状态下也相同。

如图5以及图6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1磁化部29a。由于第1辊27a由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被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此外,由于第2辊27b由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被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

此时,如图6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形成有缝隙s1。

如图6的(b)所示,连结第1辊27a的旋转中心271a与第2辊27b的旋转中心271b的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虚拟直线l1与磁铁29的移动方向即y1-y2方向与正交。连结第1辊27a的旋转中心271a与第2辊27b的旋转中心271b的虚拟直线l1相当于将第1辊27a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同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连结的虚拟直线。

如图5示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那样,从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穿出的磁通按顺序穿过第1辊27a、第1磁轭23a、芯材21、第2磁轭23b、第2辊27b,并进入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由此,在操作滑块31a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下,构成磁回路。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8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时的侧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切剖面c2-c2处的剖视图。

若y2方向(第1方向)的操作力(按压力)从外部作用于操作滑块31a,则操作滑块31a与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对抗且向y2方向移动。若操作滑块31a向y2方向移动,则施力滑块31b被操作滑块31a向y2方向按压,施力滑块31b与操作滑块31a一同向y2方向移动。

如图6的(a)所示,若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则至此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形成的缝隙s1消失,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的上部接触。代之以,如图8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形成有缝隙s3。此外,形成于施力滑块31b的y2侧的缝隙s2被维持原样。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进一步向y2方向移动,则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2方向移动。于是,如图7以及图8的(a)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成为中立姿态。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中立姿态”是指螺旋扭转弹簧的一端的位置相对于螺旋扭转弹簧的另一端的位置在水平面(x-z平面)上排列的姿态。或者,“中立姿态”是指螺旋扭转弹簧对任意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仅具有水平方向的成分而不具有铅垂(y1-y2方向)的成分的姿态。

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各自的挠曲为最大。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平衡。

如图7以及图8的(b)所示,在操作滑块31a被压入时,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1磁化部29a。具体而言,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边界面29c的附近的第1磁化部29a侧。换言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是即将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之前的状态。

因此,第1辊27a被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此外,第2辊27b被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并且,构成与关于图5所述的磁回路相同的磁回路。换言之,关于图5所述的磁回路(参照图5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被维持。如关于图6的(b)所述那样,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0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时的侧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示出的切剖面c3-c3处的剖视图。

关于图7~图8的(b),若从上述的中立姿态起、操作滑块31a与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对抗且进一步向y2方向移动,则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向y2侧移动。因此,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被变换为具有y2方向的成分fay。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的一端与安装于第2箱体12的另一端相比,也向y2侧移动。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也被变换为具有y2方向的成分fby。由此,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2方向施力。

此时,由于施力滑块31b与操作滑块31a分体设置,缝隙s2形成于第2滑动31b的y2侧,因此施力滑块31b能够独立于操作滑块31a地向y2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施力滑块31b的移动与操作滑块31a的移动设定为不同的移动,施力滑块31b能够几乎不受外部操作的速度(操作滑块31a的速度)影响地、以更快的速度移动。换句话说,施力滑块31b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被向y2方向加速。

如此,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被向y2方向加速。此时,由于缝隙s3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因此磁铁保持部件37能够与施力滑块31b独立地向y2方向移动。由此,磁铁29能够几乎不受外部操作的速度影响地以更快的速度移动。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磁铁保持部件37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2方向移动,则如图9以及图10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于是,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

即,如图9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那样,从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292b(参照图4的(a)~图4的(c))穿出的磁通按顺序穿过第2辊27b、第2磁轭23b、芯材21、第1磁轭23a、第1辊27a,并进入第2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2a。由此,在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1磁化部29a变化到第2磁化部29b时,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

于是,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在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时,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复位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复位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2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时的侧视图。图12的(b)是图12的(a)所示的切剖面c4-c4处的剖视图。

从图9~图10的(b)所示的状态起,若作用于操作滑块31a的来自外部的操作力被解除,则操作滑块31a利用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向y1方向移动。若操作滑块31a向y1方向移动,则形成于施力滑块31b的y2侧的缝隙s2消失,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的下部接触。由此,如图12的(a)所示,在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之间,缝隙s4形成于第2滑动31b的y1侧。

若操作滑块31a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则施力滑块31b从操作滑块31a受到向y1方向上举的力,与操作滑块31a一同向y1方向移动。

于是,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的缝隙s3消失,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的下部接触。由此,如图12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缝隙s1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则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1方向移动。于是,如图11以及图12的(a)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成为中立姿态。

如图11以及图12的(b)所示,在操作滑块31a的复位时,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2磁化部29b。具体而言,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边界面29c附近的第2磁化部29b侧。换言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是即将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之前的状态。

因此,第1辊27a被第2磁化部29b的一个磁化面292a磁吸引。此外,第2辊27b被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292b磁吸引。并且,构成与关于图9所述的磁回路相同的磁回路。换言之,关于图9所述的磁回路(参照图9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被维持。如关于图6的(b)所述那样,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

在操作滑块31a的复位时,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状态起,若操作滑块31a通过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则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y1方向的成分fay(参照图6的(a))。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y1方向的成分fby(参照图6的(a))。由此,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1方向施力。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1方向移动,磁铁保持部件37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1方向移动,则如图5以及图6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于是,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即,磁通的朝向成为与关于图5的上述的磁通的朝向相同的朝向。

于是,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在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1方向移动时,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在操作滑块31a的压入时以及复位时这双方,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由于磁铁29与辊部件27接触,因此与磁铁29与辊部件27不接触的情况相比,在磁铁29与辊部件27之间传递的磁通密度较高。由此,能够提高发电输入装置1的发电效率。此外,磁铁29与相对于磁轭部件23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的辊部件27接触。因此,即使磁铁29在与辊部件27接触的状态下、向y1方向以及y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磁铁29以及辊部件27的磨损。此外,由于磁铁29与辊部件27接触,因此能够长期间地保持磁铁29与辊部件27之间的距离为零的状态。由此,能够确保发电输入装置1的寿命。

此外,磁铁29被夹在相对于第1磁轭23a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第1辊27a、与相对于第2磁轭23b自如地被支承的第2辊27b之间,并与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接触。因此,磁铁29能够一边与第1辊27a的圆周面28a以及第2辊27b的圆周面28b接触,一边顺畅地向y1方向以及y2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29以及辊部件27的磨损。

此外,连结第1辊27a的旋转中心271a与第2辊27b的旋转中心271b的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因此,在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穿过虚拟直线l1时,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即,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磁通的变化变得更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电输入装置1的发电效率。

此外,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各自的挠曲为最大。并且,在操作滑块31a的压入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是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即将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之前的状态,即边界面29c即将穿过虚拟直线l1之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操作滑块31a的复位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是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即将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之前的状态,即边界面29c即将穿过虚拟直线l1之前的状态。

因此,在边界面29c穿过虚拟直线l1时,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能够对施力滑块31b施予较大的作用力。此外,若边界面29c穿过虚拟直线l1,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则磁铁29的第2磁化部29b被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磁吸引。即,第2磁化部29b的一个磁化面292a被第1辊27a磁吸引。此外,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292b被第2辊27b磁吸引。另一方面,若边界面29c穿过虚拟直线l1,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则磁铁29的第1磁化部29a被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磁吸引。即,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被第1辊27a磁吸引。此外,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被第2辊27b磁吸引。这样,能够通过作用力以及吸引力,以更短的时间使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能够获得更高的感应电动势。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施力滑块31b与操作滑块31a分体设置,保持磁铁29的磁铁保持部件37与施力滑块31b分体设置,因此磁铁29能够几乎不受外部操作的速度影响地,以更快的速度移动。因此,即使在外部操作的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使磁铁29移动,能够以更短的时间使穿过卷绕于芯材21卷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能够获得更高的感应电动势。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分解图。

图13~图15中,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具备第1箱体11、第2箱体12、以及在第1箱体11与第2箱体12之间的内部设置的内部构造体2a。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内部构造体2a具有芯材21、磁轭部件23、线圈25、辊部件27、磁铁29、滑动部件31、以及切换弹簧部件33。

芯材21沿x1-x2方向延伸。伴随与此,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轴沿x1-x2方向延伸。在芯材21以及线圈25的配置上,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与关于图1~图3所述的发电输入装置1不同。

此外,在操作滑块31a的下部,2个螺旋弹簧35在x1-x2方向上排列配置。2个螺旋弹簧35各自的一端安装于操作滑块31a的下部。2个螺旋弹簧35各自的另一端安装于第1箱体11。2个螺旋弹簧35向y1方向对操作滑块31a施力。在螺旋弹簧35的设置数量上,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与关于图1~图3所述的发电输入装置1不同。

在施力滑块31b的x2侧设置有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安装于第2箱体12。在施力滑块31b的x1侧设置有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安装于施力滑块31b。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安装于第2箱体12。

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参照图18)具有x1方向的成分fax(参照图18)。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参照图18)具有x2方向的成分fbx。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的水平面(x-z平面)内的成分上,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与关于图1~图3所述的发电输入装置1不同。

其他的各部件的构造、材料、以及配置与关于图1~图3的上述内容相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具备的磁铁29与关于图4的上述内容相同。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省略第1箱体11以及第2箱体12,使用表示内部构造体2a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侧视图。图17的(b)是图17的(a)所示的切剖面c5-c5处的剖视图。

图18是从z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主视图。

如图16~图18所示,在来自外部的操作力未作用于操作滑块31a时,操作滑块31a在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位于y1侧。

此时,如图18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y1方向的成分fay。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y1方向的成分fby。由此,施力滑块31b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位于y1侧。并且,如图17的(a)所示,在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之间,在第2滑动31b的y2侧形成有缝隙s6。

此外,如图18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x1方向的成分fax。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x2方向的成分fbx。这样,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的成分fbx相反的方向的成分fax。

由此,在x1-x2方向上,能够将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的成分fax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的成分fbx相互抵消。由此,能够抑制对施力滑块31b施加仅一方向的作用力的情况,能够实现施力滑块31b的更顺畅的移动。这关于图19~图27的后述的状态下也相同。

如图16以及图17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1磁化部29a。由于第1辊27a由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被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此外,由于第2辊27b由磁性材料形成,因此被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

此时,如图17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形成有缝隙s5。

如图17的(b)所示,连结第1辊27a的旋转中心271a与第2辊27b的旋转中心271b的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连结第1辊27a的旋转中心271a与第2辊27b的旋转中心271b的虚拟直线l1相当于将第1辊27a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与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连结的虚拟直线。

如图16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那样,从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穿出的磁通按顺序穿过第1辊27a、第1磁轭23a、芯材21、第2磁轭23b、第2辊27b,进入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由此,在操作滑块31a处于自由位置的状态下,构成磁回路。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压入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0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侧视图。图20的(b)是图20的(a)所示的切剖面c6-c6处的剖视图。图21是从z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主视图。

若y2方向的操作力从外部作用于操作滑块31a,则操作滑块31a与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对抗且向y2方向移动。若操作滑块31a向y2方向移动,则施力滑块31b从操作滑块31a受到力,与操作滑块31a一同向y2方向移动。

于是,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的缝隙s5消失,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的上部接触。由此,如图20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形成有缝隙s7。此外,形成于施力滑块31b的y2侧的缝隙s6维持原样。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进一步向y2方向移动,则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2方向移动。于是,如图21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成为中立姿态。

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各自的挠曲为最大。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平衡。

如图21所示,在操作滑块31a的压入时,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1磁化部29a存在。具体而言,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边界面29c附近的第1磁化部29a侧。换言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是即将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之前的状态。

因此,第1辊27a被第1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1a(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此外,第2辊27b被第1磁化部29a的另一个磁化面291b(参照图4的(a)~图4的(c))磁吸引。并且,构成与关于图16所述的磁回路相同的磁回路。换言之,关于图16所述的磁回路(参照图16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被维持。如关于图17的(b)所述那样,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被最压入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3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侧视图。图23的(b)是图23的(a)所示的切剖面c7-c7处的剖视图。

图24是从z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主视图。

若从关于图19~图20所述的中立姿态起,操作滑块31a与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对抗且进一步向y2方向移动,则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2侧。因此,如图24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y2方向的成分fay。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2侧。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与y2方向的成分fby。由此,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2方向施力。

此时,由于施力滑块31b与操作滑块31a分体设置,缝隙s6形成于第2滑动31b的y2侧,因此施力滑块31b能够独立于操作滑块31a地向y2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施力滑块31b的移动与操作滑块31a的移动设定为不同的移动,施力滑块31b能够几乎不受外部操作的速度(操作滑块31a的速度)影响地以更快的速度移动。换句话说,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作用力向y2方向加速。

于是,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被向y2方向加速。此时,由于缝隙s7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因此磁铁保持部件37能够独立于施力滑块31b地向y2方向移动。由此,磁铁29能够几乎不受外部操作的速度影响地,以更快的速度移动。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磁铁保持部件37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2方向移动,则如图22以及图23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1磁化部29a向第2磁化部29b变化。于是,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

即,如图22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那样,从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292b(参照图4的(a)~图4的(c))穿出的磁通按顺序穿过第2辊27b、第2磁轭23b、芯材21、第1磁轭23a、以及第1辊27a,并进入第2磁化部29a的一个磁化面292a。由此,在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1磁化部29a变化为第2磁化部29b时,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

于是,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在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2方向移动时,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复位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复位时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滑块复位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6的(a)是从x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侧视图。

图26的(b)是图26(a)所示的切剖面c8-c8处的剖视图。

图27是从z2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体2a时的主视图。

从图22~图24所示的状态起,若作用于操作滑块31a的来自外部的操作力被解除,则操作滑块31a通过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向y1方向移动。若操作滑块31a向y1方向移动,则形成于施力滑块31b的y2侧的缝隙s6消失,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的下部接触。由此,在操作滑块31a与施力滑块31b之间,在第2滑动31b的y1侧形成有缝隙(未图示)。

若操作滑块31a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则施力滑块31b从操作滑块31a受到力,与操作滑块31a一同向y1方向移动。

于是,形成于磁铁保持部件37的y2侧的缝隙s7消失,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的下部接触。由此,如图26的(a)所示,在施力滑块31b与磁铁保持部件37之间,在磁铁保持部件37的y1侧形成有缝隙s5。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则磁铁保持部件37从施力滑块31b受到力,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1方向移动。于是,如图27所示,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成为中立姿态。

如图25以及图26的(b)所示,在操作滑块31a的复位时,在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成为中立姿态的情况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第2磁化部29b。具体而言,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存在于边界面29c附近的第2磁化部29b侧。换言之,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是即将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之前的状态。

因此,第1辊27a被第2磁化部29b的一个磁化面292a磁吸引。此外,第2辊27b被第2磁化部29b的另一个磁化面292b磁吸引。并且,构成与关于图22所述的磁回路相同的磁回路。换言之,关于图22所述的磁回路(参照图22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被维持。如关于图17的(b)所述那样,虚拟直线l1平行于第1磁化部29a与第2磁化部29b之间的边界面29c。

在操作滑块31a的复位时,若操作滑块31a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处于中立姿态的状态起,通过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向y1方向进一步移动,则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一端与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a具有y1方向的成分fay(参照图18)。此外,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一端与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的另一端相比,位于更靠y1侧。因此,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对施力滑块31b施予的作用力fb具有y1方向的成分fby(参照图18)。由此,施力滑块31b被第1螺旋扭转弹簧33a以及第2螺旋扭转弹簧33b向y1方向施力。

若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1方向移动,磁铁保持部件37在保持磁铁29的状态下向y1方向移动,则如图16以及图17的(b)所示,第1辊27a以及第2辊27b与磁铁29的接触位置从第2磁化部29b向第1磁化部29a变化。于是,穿过芯材21、磁轭部件23以及辊部件27的磁通的朝向反转。即,磁通的朝向成为与关于图16所述的磁通的朝向相同的朝向。

于是,穿过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内部的磁通的朝向反转。由此,在操作滑块31a以及施力滑块31b向y1方向移动时,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在操作滑块31a的压入时以及复位时这双方,在线圈25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输入装置1a,由于芯材21沿x1-x2方向延伸,卷绕于芯材21的线圈25的轴沿x1-x2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y1-y2方向上实现发电输入装置1a的小型化。此外,能够获得与关于图1~图12所述的发电输入装置1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说明了本实施方式及其适用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对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者其适用例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后的方式,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特征后的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则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发电输入装置

1a发电输入装置

2内部构造体

2a内部构造体

11第1箱体

12第2箱体

21芯材

21a端部

21b端部

23磁轭部件

23a第1磁轭

23b第2磁轭

24a突起部

24b突起部

25线圈

26a孔

26b孔

27辊部件

27a第1辊

27b第2辊

28a圆周面

28b圆周面

29磁铁

29a第1磁化部

29b第2磁化部

29c边界面

31滑动部件

31a操作滑块

31b施力滑块

33切换弹簧部件

33a第1螺旋扭转弹簧

33b第2螺旋扭转弹簧

35螺旋弹簧

37磁铁保持部件

39线圈保持部件

39a孔

39b孔

41端子

271a旋转中心

271b旋转中心

291a面

291b面

292a面

292b面

c1切剖面

c2切剖面

c3切剖面

c4切剖面

c5切剖面

c6切剖面

c7切剖面

c8切剖面

fa作用力

fax成分

fay成分

faz成分

fb作用力

fbx成分

fby成分

fbz成分

l1虚拟直线

s1缝隙

s2缝隙

s3缝隙

s4缝隙

s5缝隙

s6缝隙

s7缝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