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5280发布日期:2019-06-25 23:1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直流马达。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车辆用直流马达:防止噪音及振动,马达效率优秀,可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等。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为了使作为汽车空调装置的空调系统工作而吸入外部空气的装置,有在专利公开公报第2001-0097340号、第2003-0035232号等公开的直流马达。这种直流马达利用鼓风机风扇(blowerfan)旋转大气中的空气或汽车室内的空气来使空气向蒸发器周围通过,将高温多湿的空气变化为低温除湿的空气,使其向室内流入,从而维持舒适的环境。

在这种直流马达中,在内周面配置有磁铁的轭(yoke)的内侧以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有电枢(armature)。上述电枢具有从旋转轴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电极齿(teeth),在电极齿与相邻的其他电极齿之间,沿着轴方向长长地形成有多个用于卷绕电枢线圈的缝隙(slot)。在缝隙隔着规定间隔卷绕有多个线圈(coil),各自的线圈以可通电的方式与在和上述电枢隔开规定距离的旋转轴安装的整流子(commutator)的整流子薄膜(区间:segment)相联接。并且,各个整流子薄膜以能够通电的方式与电刷(brush)相联接。

因此,若从上述电刷向整流子供电,则在各个线圈形成磁场,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产生的磁场与附着于上述轭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使安装有电枢及整流子的上述旋转轴旋转并产生驱动力,使鼓风机风扇进行旋转驱动来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等。

如上所述的直流马达可进行大范围且高精密度地速度控制,因此,还可用于在车辆的制动装置使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brakesystem)。尤其,最近,根据车辆用直流马达市场的需求,为了马达的小型化、驱动效率的最大化及防止噪音及振动,研究研发了多种结构的马达。

在上述内容中公开的专利公开公报第2001-0097340号、第2003-0035232号的直流马达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在前者的情况下,向马达的侧面插入用于吸收噪音及振动的橡胶,但是,无法阻隔马达的上下方向振动,当高速旋转时,马达的振动被放大,在后者的情况下,向马达的上部及西部插入o环,由于根据o环压缩的硬度增加,振动防止效果变得微弱。

并且,在使卷绕于电枢芯缝隙的多个线圈以能够通电的方式与整流子的整流子薄膜相连接的情况下,如授权专利第10-0911618号,在隔着规定间以放射状隔配置于整流子的上方周围的线圈联接卡止片使上述线圈卡止联接,来向整流子的整流子薄膜供电,如公开专利第10-2013-0075118号,以能与上述整流子薄膜通电的方式设置的刷握与整流子一同设置于电枢芯的下方。

因此,当与整流子的联接卡止片相联接的线圈重复卷绕于电枢芯缝隙时,线圈与线圈相互扭结来卷绕于电枢芯缝隙,因此,与上述卡止片相联接的线圈与线圈通过驱动直流马达时所产生的振动相互接触,由此可能短路现象,从而具有使马达破损等马达的可靠性降低,由此,当产生根据上述整流子的工作的整流现象时,通过与整流子相联接的线圈在向整流子的中心插入的旋转轴周围产生火花放电或在向整流子插入的旋转轴中借助上述线圈的磁场可能泄漏,从而降低马达的驱动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整流子与电枢芯缝隙相联接的线圈与线圈之间绝缘,并在向整流子插入的旋转轴的周围中防止借助线圈的磁场泄漏。

并且,从电刷向整流子供电的刷握的电刷与整流子薄膜的周围面面接触来在整流子进行旋转时供电,由于在构成上述整流子的周围面的整流子薄膜与薄膜之间形成的凹槽,当相互面接触时,在上述电刷与上述凹槽之间产生噪音及振动,从而具有大大降低借助噪音及振动的直流马达的品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以往,如日本特开2001-24545号,在刷握的内侧与电刷的外侧隔着规定间隔设置弹性体,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弹性体减少电刷与凹槽之间的振动,但是,借助上述弹性体的振动直接向马达的壳体传递,从而依然具有大大地诱发噪音的问题。

并且,在以往的直流马达中,用于向电刷通电的供电用连接器以能够与刷握的支撑体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但是,未坚固地组装,因此,安全性不足,未向刷握提供接地结构,当向电刷供电时,可能产生漏电流,从而无法马达的失灵,进而,若漏电流通过轴承流动,则在窄的轴承之间产火花(spark),即,电弧(arc),产生在轴承表面形成槽的轴承电蚀(电解腐蚀),由此,产生轴承容易破损的现象。

因此,为了马达的接地,提出了如下的方式,即,在轴承盖形成额外的接地框架或在轴承盖形成孔,从而在上述孔固定接地端子,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使轴承盖的结构复杂来增加马达的整体尺寸,由于结构复杂,难以设置及分解作业,从而增加组装马达所需的整体作业工序数量。

因此,本发明人考虑如上所述的情况提出具有更高的效率且可减少马达的噪音及振动的得到改善的车辆用直流马达。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旋转轴进行旋转及电刷进行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及振动,从而使噪音无法向车辆内部传递。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车辆用直流马达:使与整流子相联接的线圈的接触点与接触点绝缘,排除短路现象,同时,使磁场部在向整流子插入的旋转轴的周围泄漏,从而提高马达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供电时产生的漏电流无法向轴承壳体传递,从而防止因轴承破损而产生的马达的可靠性的降低。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直流马达的特征在于,包括:盖组件10;轭组件30,具有与上述盖组件10相结合的下部壳体40和配置于上述盖组件10的内部的多个励磁极31;电枢组件20,包括电枢芯22以及上绝缘体23、下绝缘体24,上述电枢芯22具有用于卷绕与上述励磁极31相互作用的线圈21的多个电极齿22a,上述上绝缘体23、下绝缘体24与上述电枢芯22的上下部相结合;整流子50,设置于上述电枢芯22的下方,与励磁极31相对应地,具有数量与上述励磁极31的数量相同的整流子薄膜51;刷握60,配置于上述下部壳体40的内侧,包括随着上述电枢组件20的旋转来选择性地与上述整流子50相接触的电刷61;旋转轴70,与上述电枢芯22和整流子50相结合,并一同进行旋转;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分别设置于上述旋转轴70的上下部;刷握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设置于上述刷握60,插入设置于构成轭组件30的轭圆筒体32;接地单元110,包括供电用连接器100,上述供电用连接器100与在上述刷握60的支撑体62形成的连接器放置部63相结合;以及绝缘单元120,以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在上述刷握60的支撑体62的中心所设置的整流子50的上方。

在本发明中,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可包括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以及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

在本发明的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中,使分别在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支撑部81a、82a的弯曲部的末端形成的凹槽部81c、82c与轭圆筒体32的上部突起部32a、下部突起部32b相结合,在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支撑部81a、82a的上端形成粘连孔81d、82d来向上述粘连孔81d、82d插入突出形成于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的插入突起83a、84a,从而使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与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相结合。

在本发明中,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在以包围收容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上轴承140、下轴承150的上轴承收容罩81e、下轴承收容罩82e的外侧周围的形态放置之后,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的外侧周围与盖组件10的旋转轴孔10a的内侧面面接触,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的外侧周围与下部壳体40的中心凹入部的周围内侧面面接触。

在本发明中,上述插入突起83a、84a形成卡定部83a'、84a'。

在本发明中,上述刷握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包括:多个缓冲部件90a,与在刷握60的支撑体62隔着规定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插入突起62a相结合;以及插入凹入部90a',形成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外部周围,使在轭圆筒体32的下方周围形成的插入突起部32c向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插入。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缓冲部件90a的内部形成插入空间部90a"来使上述插入突起62a插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空间部90a"的内侧两端形成前后方卡定部90a-1,在上述卡定部90a-1、90a-2插入上述插入突起62a的凹入部62a-1,使插入突起62a与缓冲部件90a相结合。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轭圆筒体32的下方周围形成的插入突起部32c以在中心形成的空间部32c'的两端突出的突出片的方式形成,上述空间部32c'的内侧的下端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的上端面接触,轭圆筒体32的两侧插入突起部32c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的两侧插入结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构成为包括供电用连接器100的接地单元110利用弹簧61b在上述圆筒形的支撑体62的电刷壳61a内部弹性设置电刷61来使整流子薄膜51与上述电刷61面接触来使电流通电的刷握60中,使得形成于在上述支撑体62的刷握60的支撑体62形成的连接器放置部63的两端的卡止孔63a与在供电用连接器100的本体100-1的两端突出形成的连接片100-1'的卡定部100-1"卡止连接,使在向上述本体100-1的内部插入的+电源用连接器翅片100-2与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各自的下方突出形成的插入突出联接片100-2'、100-3'朝向上述连接器放置部63的底面外侧下方突出设置,向上述插入突出联接片100-2'、100-3'的插入槽100-2"、100-3"插入联接扼流线圈160各自的一侧端子,使形成于上述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一侧的接地端子100-3'"向轭圆筒体32的接地结合用插入槽32d插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上述接地端子100-3'"在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一侧上方突出,使朝向内侧弯曲形成的卡定部100-3""向轭圆筒体32的接地结合用插入槽32d插入并结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绝缘单元120包括:支撑圆板120a,形成有插入孔121;多个绝缘突出片120b,隔着规定间隔以放射状配置于上述支撑圆板120a的周围下方;以及旋转轴绝缘圆筒体120c,用于插入在支撑圆板120a的中心突出形成为一体的旋转轴70。

在本发明的绝缘单元120中,突出形成于在电枢组件20的下方所设置的整流子本体50a的插入突起50a'与形成于支撑圆板120a的插入孔121插入结合,在上述整流子50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与线圈联接卡止片51a之间设置隔着规定间隔以放射状配置于上述支撑圆板120a的周围下方的多个绝缘突出片120b和绝缘突出片120b,使与上述线圈联接卡止片51a联接的线圈21的接触点与接触点通过上述绝缘突出片120b绝缘。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安装于通过刷握的缓冲部件及设置于旋转轴的上下方的缓冲部件来缓冲在刷握中产生的振动及马达旋转轴进行旋转时产生的振动,减少整流子薄膜与电刷接触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和旋转轴进行旋转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从而大大增进借助马达的振动的噪音衰减效果。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使构成轭组件的轭圆筒体与安装于刷握的缓冲部件相结合,同时,使设置于旋转轴的上下方的缓冲部件经由托架与轭圆筒体相结合,来使向轭圆筒体传递的振动最小化并具有噪音衰减效果,同时,使轭圆筒体维持坚固地结合。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如以往,提供通过在轴承盖形成额外的接地框架或在轴承盖形成孔且在上述孔固定接地端子等的方式等没有复杂的接地结构地使形成于接地用连接器翅片的接地端子向轭圆筒体插入的简单的结构,从而顺畅地执行接地单元的组装工序。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使与整流子相联接的线圈的接触点与接触点绝缘来排除短路现象,同时,使磁场不向整流子插入的旋转轴的周围泄漏,从而提高马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马达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与图2的直流马达驱动部有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马达的结合剖视图。

图5为摘选设置于本发明的旋转轴的上部的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的主要部分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图5的缓冲单元的设置状态的结构图。

图7为使图5中的缓冲单元与盖组件相结合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供电用连接器的设置结构图。

图9为分离本发明的供电用连接器的状态的一部分结合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刷握及供电用连接器的一部分分离立体图。

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绝缘单元的结合结构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的绝缘单元的摘选立体图。

图13为示出使图12中的绝缘单元与整流子相结合的结构图。

图14为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整流子及绝缘单元的马达的内部的一部分的结合结构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马达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马达的结构图,图2为分解立体图,图3为与图2中的直流马达驱动部有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的马达的结合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m包括盖组件10、电枢组件20、轭组件30以及下部壳体40。

本发明的直流马达m具有与上述盖组件10相结合的下部壳体40,包括具有配置于上述盖组件10的内部的多个励磁极31的轭组件30。电枢组件20包括:电枢芯22,具有用于卷绕与上述励磁极31相互作用的线圈21的多个电极齿22a;以及上部绝缘体23及下部绝缘体24,分别与上述电枢芯22的上部及下部相结合。整流子50设置于上述电枢芯22的下方,与励磁极31相对应地,具有数量与上述励磁极31的数量相同的整流子薄膜51。刷握60配置于上述下部壳体40的内侧,包括随着上述电枢组件20的旋转来选择性地与上述整流子50相接触的电刷61。旋转轴70与上述电枢芯22和整流子50相结合并一同进行旋转。

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分别设置于上述旋转轴70的上下部。刷握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设置于上述刷握60,插入设置于构成轭组件30的轭圆筒体32。接地单元110包括供电用连接器100,上述供电用连接器100与在上述刷握60的支撑体62形成的连接器放置部63相结合。绝缘单元120以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在上述刷握60的支撑体62的中心所设置的整流子50的上方。

在上述盖组件10中,包围并保护使旋转轴70贯通的旋转轴孔10a和构成后述的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的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的支撑部81a、82a的支撑片10b与支撑片10b之间形成冷却孔10c,在贯通上述旋转轴孔10a而出的旋转轴70插入设置鼓风机风扇130。

轭组件30包括配置于上述轭圆筒体32的内部的多个励磁极31,上述励磁极31可由2对4极磁铁构成。如图3所示,在上述轭圆筒体32的上下部边缘中,在与分别在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支撑部81a、82a的弯曲部末端形成的凹槽部81c、82c相对应的位置形成上部突起部32a、下部突起部32b,使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的凹槽部81c、82c与上述突起部32a、32b啮合,来使轭圆筒体32以坚固的状态结合并维持,在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支撑部81a、82a的上端形成粘连孔81d、82d来向上述粘连孔81d、82d插入在构成后述的上下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80的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突出形成的插入突起83a、84a,从而使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以坚固的状态与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结合并维持。

其中,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的凹槽部81c、82c的位置能够以与在轭圆筒体32的上下部边缘形成的上部突起部32a、下部突起部32b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与其相结合,在此情况下,能够以可变更的方式设计上下部各自的凹槽部81c、82c及突起部32a、32b的位置。上述插入突起83a、84a形成卡定部83a'、84a'来更坚固地结合。

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以包围收容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上轴承140、下轴承150的上轴承收容罩81e、下轴承收容罩82e的外侧周围的形态放置,之后,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的外侧周围与盖组件10的旋转轴孔10a的内侧面面接触,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的外侧周围可与下部壳体40的中心凹入部的周围内侧面面接触。

因此,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在包围收容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上轴承140、下轴承150的上轴承收容罩81e、下轴承收容罩82e的外侧周围并放置的状态下使盖组件10的旋转轴孔10a的内侧面与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的外侧周围面紧贴并结合,来以坚固的状态结合,并经由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来与轭圆筒体32相结合。

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以由环形状的凹凸波形形成的弹性聚合物提供,即使使得旋转轴70进行旋转时产生的振动向收容上述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各自的上轴承140、下轴承150的上轴承收容罩81e、下轴承收容罩82e传递,被放置于上述收容罩81e、82e的外侧周围的波形状的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缓冲,因此,使执行减震功能的缓冲部件83、84的刚性增大,可排除纵摇(pitching)及偏荡(yawing)现象,即使在刷握60中产生的振动向轭圆筒体32传递,使所传递的振动通过上部托架81、下部托架82向上述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传递并缓冲,从而大大衰减上述振动引起的噪音。

即,即使在旋转轴70产生的振动向轭圆筒体32传递并在整流子50进行旋转时向轭圆筒体32传递电刷61沿着后述的整流子薄膜51与薄膜51之间的凹槽重复进行面接触及脱离时产生的振动,旋转轴70引起的振动被缓冲部件83、84缓冲并向轭圆筒体32传递,在上述刷握60产生的振动被后述的缓冲部件90a缓冲并向轭圆筒体32传递,因此,向轭圆筒体32传递的振动相互抵消来大大衰减振动。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提供在通过设置于上述刷握60并构成轭组件30的轭圆筒体32插入设置的刷握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来抑制在刷握60产生的噪音。

即,上述刷握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包括:多个缓冲部件90a,与在刷握60的支撑体62隔着规定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插入突起62a相结合;以及插入凹入部90a',形成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外部周围,使形成于轭圆筒体32的下方周围的插入突起部32c向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插入设置。

在上述缓冲部件90a的内部形成插入空间部90a"来使上述插入突起62a插入。

并且,在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空间部90a"的内侧两端形成前后方卡定部90a-1,向上述卡定部90a-1、90a-2插入上述插入突起62a的凹入部62a-1,使插入突起62a与缓冲部件90a坚固地结合。

形成于上述轭圆筒体32的下方周围的插入突起部32c形成为在形成于中心的空间部32c'的两端突出的突出片,上述空间部32c'的内侧下端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的上端面接触,使轭圆筒体32的两侧的插入突起部32c与上述缓冲部件90a的插入凹入部90a'的两侧插入结合。

并且,上述刷握60利用弹簧61b来在圆筒形的支撑体62的电刷壳61a的内部弹性设置电刷61,使整流子薄膜51与上述电刷61面接触,来使电流通电,从而在朝向上述支撑体62的3方向突出形成的插入突起62a插入由橡胶或弹性聚合物形成的缓冲部件90a。

在这种结构的左右振动及噪音衰减用缓冲单元90中,借助上述缓冲部件90a一次性缓冲当电刷61在整流子薄膜51与薄膜51之间面接触及脱离时产生的左右振动,即,摆动(pivot)移动,如上所述,缓冲的残余振动可通过向轭圆筒体32传递并通过上部弹性缓冲部件83、下部弹性缓冲部件84消灭,因此,可大大减少振动引起的噪音。

并且,本发明提供包括与在刷握60的支撑体62形成的连接器放置部63相结合的供电用连接器100的接地单元110来排出马达m的失灵,同时,可防止轴承140、150的破损。

即,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的刷握60中,即,接地单元110利用弹簧61b来在上述圆筒形的支撑体62的电刷壳61a内部弹性设置电刷61,使整流子薄膜51与上述电刷61面接触来使电流通电,使得形成于在上述支撑体62的刷握60的支撑体62形成的连接器放置部63的两端的卡止孔63a与在供电用连接器100的本体100-1的两端突出形成的连接片100-1'的卡定部100-1"卡止连接,使在向上述本体100-1的内部插入的+电源用连接器翅片100-2与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各自的下方突出形成的插入突出联接片100-2'、100-3'朝向上述连接器放置部63的底面外侧下方突出设置,向上述插入突出联接片100-2'、100-3'的插入槽100-2"、100-3"插入联接扼流线圈160各自的一侧端子,使形成于上述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一侧的接地端子100-3'"向轭圆筒体32的接地结合用插入槽32d插入。

上述接地端子100-3'"在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一侧上方突出,使朝向内侧弯曲形成的卡定部100-3""向轭圆筒体32的接地结合用插入槽32d插入并结合。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供电用连接器100包括的接地单元110中,使形成于供电用连接器100的本体100-1的连接片100-1'的卡定部100-1"与连接器放置部63的卡止孔63a卡止连接,使在上述本体100-1的内部安装的+电源用连接器翅片100-2和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各自的下方突出形成的插入突出联接片100-2'、100-3'朝向上述连接器放置部63的底面外侧下方突出设置,来与扼流线圈160电联接,同时,使形成于上述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接地端子100-3'"的卡定部100-3""与轭圆筒体32的接地结合用插入槽32d插入结合,不同于以往的通过在轴承盖形成额外的接地框架或在轴承盖形成孔且在上述孔固定接地端子等的方式等的复杂的接地结构,提供形成于接地用连接器翅片100-3的接地端子100-3'"的简单的结构,从而顺畅地执行接地单元110的组装工序。

并且,在本发明中公开的上述电枢组件20包括:电枢芯22,具有用于卷绕与上述励磁极31相互作用的线圈21的多个电极齿22a;以及上部绝缘体23及下部绝缘体24,分别与上述电枢芯22的上部及下部相结合,本发明包括整流子50,上述整流子50设置于上述电枢芯22的下方,与上述电极齿22a相对应地,具有数量与上述电极齿22a的数量相同的整流子薄膜51。

上述电枢芯22和整流子50的中心贯通有旋转轴70,若马达m进行工作,则上述电枢芯22和整流子50与旋转轴70一同进行旋转。在此情况下,用于以能够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旋转轴70的轴承140、150可设置于上述旋转轴70的上下部。在上述各个的电极齿22a卷绕有线圈21,当向上述线圈21施加电流时,可通过上述励磁极31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扭矩。

上述线圈21从朝向上述整流子薄膜51的上部外侧以放射状突出弯曲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开始来卷绕于相应电极齿22a,之后,重复进行与其他整流子薄膜51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相连接的作业来进行所需的线圈卷绕,使得上述线圈21卡止于上述卡止片51a,之后,破损联接部位的线圈的包覆材料并通过焊接等电联接。

尤其,本发明可提供如下的绝缘单元120,即,通过使得与整流子50相联接的线圈21的接触点与接触点绝缘来排除短路现象,同时,使磁场不向整流子50插入的旋转轴70的周围泄漏,从而提高马达的可靠性。

即,如图3、图12及图13所示,以面接触的方式在设置于上述刷握60的支撑体62的中心的整流子50的上方所设置的绝缘单元120可包括:支撑圆板120a,形成有插入孔121;多个绝缘突出片120b,隔着规定间隔以放射状配置于上述支撑圆板120a的周围下方;以及旋转轴绝缘圆筒体120c,向支撑圆板120a的中心插入突出形成为一体的旋转轴70,上述绝缘单元120可为用于绝缘的橡胶材料或聚合物。

在上述结构的绝缘单元120中,突出形成于在电枢组件20的下方所设置的整流子本体50a的插入突起50a'与形成于支撑圆板120a的插入孔121插入结合,在上述整流子50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与线圈联接卡止片51a之间设置在上述支撑圆板120a的周围下方隔着规定间隔以放射状配置的多个绝缘突出片120b和绝缘突出片120b,使与上述线圈联接卡止片51a联接的线圈21的接触点与接触点通过上述绝缘突出片120b绝缘。

因此,当与以放射状配置于整流子50的薄膜51的上部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相联接的线圈21重复卷绕于电枢芯22的电极齿22a时,即使线圈21与线圈21相互扭结来卷绕于电枢芯22的电极齿22a,通过上述绝缘突出片120b进行绝缘,以防止与上述线圈联接卡止片51a相联接的线圈21和线圈21因直流马达m驱动时所产生的振动而相接触,因此,排除诱发短路现象的担忧,从而可防止引起马达的破损等的使马达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并且,向上述旋转轴绝缘圆筒体120c插入旋转轴70来进行组装,因此,当产生基于上述整流子50的工作的整流现象时,使通过在与整流子薄膜51的线圈联接卡止片51a相联接的线圈21流动的磁场或在电枢芯22的内部产生的磁场不向旋转轴70泄漏,来防止整流子50的功能降低,同时,防止在向整流子本体50a的中心插入的旋转轴70的周围产生火花放电,从而大大增进马达m的驱动效率。

在以上内容中所说明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仅属于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举例说明的内容,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在此范围内的简单的变形或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