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马达式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7352发布日期:2018-07-07 08:1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



背景技术:

在配电领域,两条电力母排的联接通常采用重叠搭接法,之后再用螺栓紧固,这样联接方法需要将两条母排重叠一定长度,以使接触面的电流密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值内,从而使联接处的温升符合相关标准。为了使电力设备温升低,通常需要增加母排重叠的长度,使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接触面的电流密度降低,最终使设备具有较低的温升。而增加重叠长度会加大母排的用量,进而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紧固用的螺栓会使母排间的电气间隙或者相间距离减小,为了使电气间隙或者相间距离保持不变,需要将母排的间距加大,而加大母排间距必然造成母排占用空间变大。如何增加接触面积而使母排温升低,但不缩小电气间隙或者相间距离,以及不加大母排占用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母排联接方式,通过联接柱将两条母排对接,如图21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用于将联接柱装配到电力母排中,并实现两条电力母排的对接。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电动马达传动单元和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还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活动部滑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一、第二固定轴,活动部与活动轴通过螺旋副联接,活动轴固定联接于固定部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活动轴在电动马达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装载部活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二固定轴且在固定部的主体和活动部的主体之间滑动及绕固定轴转动。

具体地,固定部设置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固定轴平行的第二固定轴、与第一固定轴平行的活动轴、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二固定板、设置于第一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三固定板、与第一及第二固定板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四固定板、设置于第四固定板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活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联接于电动马达传动单元的转轴。活动部设置第七固定板、与第七固定板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五固定板、与第七固定板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六固定板、设置于第七固定板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设置于第五固定板上与活动轴的螺纹段配合的丝杆螺母、设置于第五和第六固定板之间且贯穿第七固定板的用于夹持电力母排的夹持部、设置于第七固定板上用于限制夹持部移动距离的限位部。装载部设置两个可绕第二固定轴的轴线相对开启或者闭合的活动板,活动板设置用于接纳联接柱的接纳腔。固定部的第一和第二固定轴贯穿活动部,固定部的活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板转动联接,活动部在固定部的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滑动,固定部的第二固定轴贯穿装载部,装载部在活动部的第五固定板和固定部的第一固定板之间滑动及转动,第五固定板与第六固定板平行设置。

具体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固定板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一加热部,第一加热部活动联接于第四固定板以调节第一加热部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活动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七固定板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二加热部,第二加热部活动联接于第七固定板以调节第二加热部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固定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装载部的支撑部,支撑部的支撑端贯穿第一固定板,支撑端突出第一固定板的长度通过支撑部的滑块调节。

具体地,限位部包括基体、与基体过盈配合的圆柱销、部分插入基体的限位端、使限位端复位的弹簧、与限位端固定联接的端盖及与用于操作的球头。端盖通过卡扣紧固于基体,限位端设置有与夹持部的齿槽啮合的齿端,齿端设置有与圆柱销配合的凹槽,操作球头使齿端与夹持部的齿槽解除啮合,弹簧作用于齿端使齿端与齿槽恢复啮合。

具体地,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固定板通过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与第一固定板通过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活动轴与第一固定板通过轴套实现转动联接。第一固定轴与第二固定板通过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与第二固定板通过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轴与第三固定板通过弹性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与第三固定板通过弹性圆柱销实现固定联接,活动轴与第三固定板通过轴套实现转动联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气动马达传动单元和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母排联接工具还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活动部滑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一、第二固定轴,活动部与活动轴通过螺旋副联接,活动轴固定联接于固定部的气动马达传动单元,活动轴在气动马达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装载部活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二固定轴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的主体之间滑动及绕第二固定轴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液压马达传动单元和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母排联接工具还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活动部滑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一、第二固定轴,活动部与活动轴通过螺旋副联接,活动轴固定联接于固定部的液压马达传动单元,活动轴在液压马达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装载部活动联接于固定部的第二固定轴且在固定部的主体和活动部的主体之间滑动及绕固第二定轴转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母排联接工具实现了多个联接柱同时装配到两条电力母排中,并实现两条电力母排的正确对接。

2.活动部设置夹持部和第二定位柱,而固定部只设置第一定位柱,这样的配置使得第二母排在对接前可以灵活调整位置,直到第二母排、联接柱和第一母排三者完全对齐。由于母排安装现场精度不是非常高,各个产品在装配过程中需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调整位置。由于活动部夹持了第二母排,因此,可以将第二母排和联接工具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绕第一定位柱的轴线转动,也可沿着第一定位柱的轴线移动,第二母排还可在活动部的夹持下沿固定部的固定轴滑动,因此,第二母排在对接前可以灵活调整自身位置,直到第二母排、联接柱和第一母排三者完全对齐。这样的配置提高了工具对工作环境适应性。

3.活动部和固定部各设置一个手柄,手柄上设置相同的按键,只有两只手都握住手柄并同时触发对应的按键,联接工具的对应功能才有效,有效地避免了母排在对接过程中造成的人身安全的伤害。

4.可伸缩的支撑端解决了装载部在完成联接柱装配后的存放问题,将装载部的两个活动板挂在支撑端上,使装载部撤出母排的对接路径,避免了两条母排对接过程中卡到装载部,有利于母排的顺利对接。

5.可开启或闭合的装载部在第二固定轴上可滑动也可转动,方便了联接柱的装载。

6.利用加热部对母排进行高频电磁加热,预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现场无明火,消除了火灾隐患,改善了工作环境。

7.加热部设置成可活动调节,可对不同厚度的母排进行加热,提高了联接工具对不同母排厚度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一中的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的立体图,其中活动部处于第一位置,装载部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活动部滑动到第二位置,装载部处于开启状态;

图3是图1的立体图,其中外壳及电路控制部分已撤去;

图4是图1中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其中外壳及电路控制部分已撤去;

图5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固定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7是图5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公开的限位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其中齿端处于啮合位置;

图9是本发明公开的限位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其中齿端处于非啮合位置;

图10是本发明公开的限位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20是实施例一中的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21是电力母排对接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二中的电力母排联接工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部;2.活动部;3.装载部;11.第一固定轴;12.第二固定轴;13.活动轴;14.第一固定板;15.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6.第二固定板;17.第一加热部;18.支撑部;19.第三固定板;110.第四固定板;111.第一定位柱;112.联轴器;21.丝杆螺母;22.第五固定板;24.限位部;25.第二定位柱;26.第二加热部;27.夹持部;28.第七固定板;29.第六固定板;41.端盖;42.弹簧;43.芯端;44.齿端;45.圆柱销;46.限位端;47.基体;48.凹槽;49.球头;5进气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母排安装现场,当需要对接两根母排时,其中一根是已经固定安装好了,另一根母排是可活动的,将可活动的母排对接到已经固定安装好的母排上。本申请将已经固定安装好的母排定义为第一母排,将可活动的母排定义为第二母排。电力母排对接前,需要对母排进行预处理,在母排的对接面加工用于接纳联接柱的预制孔,预制孔的深度略大于联接柱的一半长度,在母排与联接工具的贴合面加工与工具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略大于定位柱的直径,使二者形成间隙配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1、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2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3。活动部2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活动部2与活动轴13通过螺旋副联接。装载部3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2的主体之间滑动。固定部1和活动部2均设置有带有手柄的外壳,手柄设置有与电路控制单元联接的多个按键,电源输入端与电路控制单元联接。固定部1的两侧面个各设置有一个滑块,推动滑块可使支撑部18的支撑端突出或者缩回固定部1。支撑端突出时,支撑端支撑着处于开启状态的装载部3的两个活动板,使装载部3保持在开启状态,避免活动板影响到母排的顺利对接。固定部1与第一母排的贴合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1,第一定位柱111与第一母排上的预制定位孔配合,使得固定部1在母排对接过程中不和第一母排发生沿母排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移,即固定部1和第一母排在母排对接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母排对接完成后,第一定位柱111撤出第一母排的预制定位孔,实现了母排与固定部1的可拆卸联接。固定部1与第一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第一加热部17,第一加热部17的加热面朝向第一母排,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一加热部17在电路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第一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第一加热部17内置的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第一母排处于高频交变磁场中,第一母排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5,第二定位柱25与第二母排上的预制定位孔配合,使得活动部2在母排对接过程中不和第二母排发生沿母排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移,即活动部2和第二母排在母排对接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第二加热部26,第二加热部26的加热面朝向第二母排,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二加热部26在电路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第二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第二加热部26内置的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第二母排处于高频交变磁场中,第二母排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活动部2与第二母排的贴合侧垂直设置夹持部27,手动调节夹持部的夹持长度可夹持不同宽度的母排,夹持部27设置有齿槽,通过齿槽与活动部2内部设置的限位部24啮合作用来保持夹持部27的夹持长度,实现夹持部27对第二母排的夹持功能,确保第二母排在对接过程中不脱离活动部2,活动部2夹持第二母排朝固定的第一母排移动。通过操作限位部24的球头49来解除齿槽与限位部24的啮合关系,进而解除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即可手动调节夹持部27的夹持长度,实现夹持部27对第二母排的释放功能,实现了母排与活动部2的可拆卸联接。第一、第二加热部26可活动调节,以适应不同母排厚度的需求,加热部采用高频电磁加热可快速完成母排的无明火预热,预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消除了火灾隐患,改善了工作环境。

如图4所示,固定部1设置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一固定轴11平行的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一固定轴11平行的活动轴13、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一固定板14、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二固定板16、设置于第一与第二固定板14,16之间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用于联接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与活动轴13的联轴器112、与第一及第二固定轴11,12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三固定板19、与第一及第二固定板14,16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四固定板110、设置于第四固定板110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111、设置于第四固定板110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一加热部17、用于支撑装载部3的支撑部18。活动轴1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12固定联接于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的转轴,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在电路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活动轴13绕自身轴线转动,活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套与第三固定板19转动联接。第一加热部17活动联接于第四固定板110以调节第一加热部17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第一加热单元在电路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电力母排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为高频电磁加热。支撑部18的支撑端贯穿第一固定板14,支撑端突出第一固定板14的长度通过支撑部18的滑块调节。装载部3设置两个可绕第二固定轴12的轴线相对开启或者闭合的活动板,活动板设置用于接纳联接柱的接纳腔及使装载部3处于闭合状态的磁性原件,接纳腔的间距与母排上的预制孔的间距一致,装载部3处于闭合状态时,联接柱被两个活动板夹紧,联接柱与活动板不发生相对位移。

如图3所示,活动部2设置第七固定板28、与第七固定板28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五固定板22、与第七固定板28垂直且固定联接的第六固定板29、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插入电力母排上的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25、设置于第五固定板22上与活动轴13的螺纹段配合的丝杆螺母21、设置于第五和第六固定板22,29之间且贯穿第七固定板28的用于夹持电力母排的夹持部27、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限制夹持部27移动距离的限位部24、设置于第七固定板28上用于加热电力母排的第二加热部26。夹持部27设置的齿槽与设置于限位部24内部的齿端44啮合。第二加热部26与电路控制单元联接,第二加热部26活动联接于第七固定板28以调节第二加热部26与电力母排之间的距离,第二加热单元在电路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电力母排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为高频电磁加热。第五固定板22与第六固定板29平行设置。第五固定板22设置轴套,轴套与第五固定板22过盈配合,轴套与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间隙配合。第六固定板29设置轴套,轴套与第五固定板22过盈配合,轴套与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间隙配合。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设置于活动部2的外壳的内侧面,电路控制单元与手柄的按键、第二加热部26电气联接。触发手柄上的加热按键,第二加热部26进行定时长工作。当需要夹持部27夹持母排时,首先,操作限位部24的球头49,将球头49向远离母排的方向拉拔,解除限位部24内部的齿端44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解除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继续保持球头49的拉拔状态,同时手动调节夹持部27的加持端与母排的距离,直到夹持端与母排贴合,此时释放球头49,由于限位部24内部设置的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齿端44恢复与夹持部27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恢复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夹持部27不发生移动,保持夹持部27对母排的夹持状态。当需要夹持部27释放母排时,首先,操作限位部24的球头49,将球头49向远离母排的方向拉拔,解除限位部24内部的齿端44与夹持部27上设置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解除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继续保持球头49的拉拔状态,同时手动调节夹持部27的加持端与母排的距离,直到夹持端远离母排,此时释放球头49,由于限位部24内部设置的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齿端44恢复与夹持部27的齿槽的啮合关系,即恢复限位部24对夹持部27的限制作用,夹持部27不发生移动,保持夹持部27对母排的释放状态。

如图3所示,固定部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轴11,12及活动轴13贯穿活动部2,

活动轴1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112固定联接于固定部1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的转轴,活动轴13在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于活动轴13的螺纹段与设置于活动部2的丝杆螺母21构成螺旋副联接,由于丝杆螺母21通过螺钉紧固联接于活动部2的第五固定板,因此,活动轴13的转动驱动活动部2沿第一、第二固定轴11,13的轴向滑动,活动部2在固定部1的第三固定板19和第一固定板14之间滑动。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贯穿装载部3,装载部3在活动部2的第五固定板22和固定部1的第一固定板14之间滑动及转动。第一固定轴11与活动部2的第五、第六固定板22,29上设置的轴套间隙配合,第二固定轴12与活动部2的第五、第六固定板22,29上设置的轴套间隙配合,活动轴13与活动部2的第五、第六固定板22,29上设置的轴套间隙配合。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的设置,使得活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只具有一个轴向的自由度,即活动部2只能轴向滑动,有利于母排的正确对接。

如图8-10所示,限位部24包括基体47、与基体47过盈配合的圆柱销45、部分插入基体47的限位端46、使限位端46复位的弹簧42、与限位端46固定联接的端盖41及与用于操作的球头49。端盖41通过卡扣紧固于基体47,限位端46设置有与夹持部27的齿槽啮合的齿端44,齿端44设置有与圆柱销45配合的凹槽48,操作球头41使齿端44与夹持部27的齿槽解除啮合,弹簧作用于齿端44使齿端44与齿槽恢复啮合,齿端44设置的凹槽48与圆柱销45配合使齿端44定向移动确保齿端44与齿槽的正确啮合。齿端44与齿槽啮合时,限位端46限制了夹持部27的运动;齿端44与齿槽解除啮合时,夹持部27的运动不受限位端46限制,夹持部27在外力作用下运动。

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一固定板14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一固定板14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一固定轴11与第二固定板16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二固定板16通过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见图6)。活动轴13与第一固定板14通过轴套实现转动联接。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固定轴11与第三固定板19通过弹性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二固定轴12与第三固定板19通过弹性圆柱销45实现固定联接。第一固定轴11和第二固定轴12的末端通过第三固定板19进行固定联接,提高了固定部1的刚性,确保了活动部2在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上滑动的平稳性。

母排对接过程如下

如图11所示,将固定部1的第一定位柱111插入第一母排上预制的定位孔中,使固定部1的第四固定板110与第一母排贴合。滑动活动部2,使其滑动到第一位置,即活动部2与固定部1的第三固定板19贴合的位置。操作活动部2的球头49,手动调节夹持部27,使夹持部27移动到足以夹持第二母排的位置。转动装载部3到一个方便装载联接柱的位置,使装载部3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12所示,将联接柱居中放入装载部3的接纳腔中。

如图13所示,合上装载部3的活动板,利用活动板上设置的磁性原件将装载部3保持在闭合状态。

如图14所示,转动装载好联接柱的装载部3,使联接柱与第一母排的预制孔对齐。

如图15所示,将第二母排上预制的定位孔套入活动部2的第二定位柱25中,使活动部2的第七固定板28与第二母排贴合。

如图16所示,操作活动部2的球头49,手动调节夹持部27,使活动部2的夹持部27夹持住第二母排。调节第一、第二加热部26的位置,使加热部的加热面贴合母排。同时触发两手柄的对应按键,使第一、第二加热部26同时对母排进行定时长加热。

如图17所示,母排加热完毕后,由于热胀热缩的作用,使得母排上的预制孔的直径变大,预制孔的直径大于联接柱的直径,方便联接柱装配到预制孔中。同时触发来两手柄上的对应按键,使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工作,使活动部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使联接柱插入第一、第二母排。

如图18所示,待联接柱部分插入第一、第二母排后,推动固定部1上设置的支撑部18的滑块,使支撑端突出,即可将装载部3开启,利用突出的支撑端支撑住装载部3的活动板,使装载部3保持在开启状态,避免第一、第二母排对接过程中卡到装载部3。

如图19所示,持续触发对应按键,直到第一、第二母排的对接面完全贴合,即活动部2处于第二位置,停止触发对应按键。

如图20所示,待母排冷却后,操作活动部2的球头49,手动调节夹持部27,使夹持部27松开第二母排。撤去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完成联接柱的装配及母排的对接(见图21)。

实施例二

用气动马达传动单元替换实施例一中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同时设置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用于对加热后的母排进行降温冷却,气动马达传动单元的气源及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的气源通过进气端5提供。如图22所示的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气动马达传动单元和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1、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2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3,活动部2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活动部2与活动轴13通过螺旋副联接,活动轴13固定联接于固定部1的气动马达传动单元,活动轴13在气动马达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装载部3活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2的主体之间滑动及绕第二固定轴转动,固定部1的进气端5与外界的压力气源联接。

实施例三

用液压马达传动单元替换实施例一中的电动马达传动单元15,同时设置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用于对加热后的母排进行降温冷却,压缩空气释放单元的气源通过进气端5提供。如图22所示的电力母排联接工具,其具有液压马达传动单元和与电源输入端联接的电路控制单元、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固定部1、与电力母排可拆卸联接的活动部2及夹持联接柱的装载部3,活动部2滑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一、第二固定轴11,12,活动部2与活动轴13通过螺旋副联接,活动轴13固定联接于固定部1的液压马达传动单元,活动轴13在液压马达传动单元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装载部3活动联接于固定部1的第二固定轴12且在固定部1的主体和活动部2的主体之间滑动及绕第二固定轴转动,固定部1的进气端5与外界的压力气源联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