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0332发布日期:2019-08-20 20:1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配电箱,通常将断路器、电流互感器、接触器等设备简单地设置于配电箱体中,当用户对配电需求较低时可以满足,但是目前随着用户对配电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配电箱面临着用户对配电需求较高时已无法满足的问题,一方面会造成配电箱结构复杂,箱体庞大,存在装配和维护难度大,接线复杂和线路凌乱的问题,且生产和工作效率低,不便于大批量的快速生产;另一方面传统配电箱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差,集成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配电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的配电箱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箱,以解决现有配电箱所存在的问题,使所述配电箱各部分结构模块化,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路多,集成度高,便于装配和维护,有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并且具有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配电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端和至少一个出线端,所述箱体中设置有第一断路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分线端子盒、至少一个第二断路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于所述进线端和所述分线端子盒之间的主线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套设于主线路,优选套设于第一断路器与分线端子盒之间的主线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接触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信连接;所述分线端子盒设置有至少一个分线端子和至少一个出线孔并分出至少一个分线路,所述出线孔设置有绝缘保护圈,所述分线端子盒通过分线路依次连接第二断路器和控制接触器;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控制接触器之间、所述分线端子盒与第二断路器之间、分线端子盒中或所述控制接触器与出线端之间的分线路。通过分线端子盒、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各部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以及插接连接,更加便于单个模块及配电箱的生产和维护,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路多,提高配电箱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配电箱集成度高,且本配电箱在组装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连接走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强弱电接线复杂和线路凌乱的问题,使配电箱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快速,显著提升整个配电箱产品的装配和维护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配电需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弱电盒,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弱电盒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处理器、第一插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一端子、第一插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用于采集各分线路的电流信号,并通过第一连接板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集成多个第二电流互感器所采集的电流信号直接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而不需要将各第二电流互感器分别再使用额外的外部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只需要通过第一连接板即可,装配拆卸方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高配电箱集成度,提升产品装配效率,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配电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断路器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并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以及通过第一处理器向所述第二断路器输入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集成多个第二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及控制信号,而不需要各第二断路器通过额外的外部连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只需要根据需要的个数将各第二断路器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子相连接即可,第一端子通过第一连接板将各第二断路器的信号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装配拆卸方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不需要额外复杂的走线,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升产品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还设置有第二插接件、第二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二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三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二插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接触器与对应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板的模块化设计,第二连接板可以集成多个控制接触器的控制信号,而不需要各控制接触器分别通过额外的外部连线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只需要根据需要的个数将各控制接触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相连接,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第二连接板将各控制接触器的信号传递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然后通过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插接件相连接即可,装配拆卸方便,不需要额外复杂的走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升产品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断路器设置于第三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剩余电流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套设于主线路和/或分线路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和/或,电弧互感器,所述电弧互感器套设于主线路和/或分线路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电涌保护器,所述电涌保护器连接于主线路和/或分线路,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箱体中、主线路、分线路或线路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箱体和/或箱门,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用于配电箱的参数显示以及用户的控制操作,可包括显示电压、电流、电量、温度、电涌保护器状态、断路器状态、控制接触器状态、剩余电流、电弧信号等信息,以及进行断路器或接触器等控制操作。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下列至少之一:触控屏、液晶屏、led屏、oled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插接件可以是配套的插头和插孔,上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是pcb(printedcircuitboard)板,上述的第三连接板可以是一金属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箱,有益效果为:通过配电箱各部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以及插接连接,便于单个模块及配电箱的生产和维护,使所述第二断路器、第二电流互感器、控制接触器安装连接更加快捷准确且不需要额外复杂的外部连接线路,只需要根据需求直接在各连接板上装配及连接对应的器件即可,提高配电箱可控性和可扩展性,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可满足不同的配电需求,且本配电箱及各模块在组装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连接线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配电箱技术中的强弱电接线复杂和线路凌乱的问题,使配电箱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快速,显著提升整个配电箱产品的装配和维护保养效率,有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电箱的箱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01、第一进线端;102、第一出线端;103、第二进线端;104、第二出线端;2、剩余电流互感器;3、第一断路器;4、第一电流互感器;5、电弧互感器;6、分线端子盒;601、分线端子;602、出线孔;7、第三连接板;701、第二断路器;8、第一连接板;801、第二电流互感器;802、第一端子;803、第一处理器;804、第一插接件;805、弱电盒;9、第二连接板;901、控制接触器;902、第二端子;903、第三端子;904、第二插接件;905、第二处理器;10、电涌保护器;11、主线路;12、分线路;13、温度传感器;14、箱门;15、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电箱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电箱的箱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配电箱所示为上进线方式,包括箱体1和箱门14,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端和至少一个出线端,本实施例所示为第一进线端101、第一出线端102、第二进线端103、第二出线端104;所述箱体1中设置有第一断路器3、第一电流互感器4、分线端子盒6、至少一个第二断路器701、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一断路器3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端101和所述分线端子盒6之间的主线路1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相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3与所述第一插接件804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4套设于主线路11,优选套设于第一断路器3与分线端子盒6之间的主线路1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相连接,第一电流互感器4与所述第一插接件804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9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接触器901,所述第二连接板9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通信连接;所述分线端子盒6设置有至少一个分线端子601和至少一个出线孔602并分出至少一个分线路12,所述出线孔602设置有绝缘保护圈,所述分线端子盒6通过分线路12依次连接第二断路器701和控制接触器901;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流互感器801,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套设于所述第二断路器701与控制接触器901之间的分线路12。通过分线端子盒、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各部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以及插接连接,更加便于单个模块及配电箱的生产和维护,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路多,配电箱集成度高,提高配电箱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且本配电箱在组装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连接走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强弱电接线复杂和线路凌乱的问题,使配电箱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快速,显著提升整个配电箱产品的装配和维护保养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配电需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弱电盒805,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于所述弱电盒805中;所述第一连接板8上还设置有第一处理器803、第一插接件804和至少一个第一端子802;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第一端子802、第一插接件80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8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用于采集各分线路12的电流信号,并通过第一连接板8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80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集成多个第二电流互感器801所采集的电流信号直接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803,而不需要将各第二电流互感器分别再使用额外的外部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只需要通过第一连接板8即可,装配拆卸方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升产品装配效率,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配电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80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断路器701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断路器701的分合闸状态并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803,以及通过第一处理器803向所述第二断路器701输入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集成多个第二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及控制信号,而不需要各第二断路器701通过额外的外部连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只需要根据需要的个数将各第二断路器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子相连接即可,第一端子通过第一连接板将各第二断路器的信号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器,装配拆卸方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不需要额外复杂的走线,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升产品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9还设置有第二插接件904、第二处理器905、至少一个第二端子902和至少一个第三端子903,所述第二端子902、第三端子903、第二插接件90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9与所述第二处理器905相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904与所述第一插接件804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接触器901与对应的第二端子902和第三端子903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板9的模块化设计,第二连接板9可以集成多个控制接触器的控制信号,而不需要各控制接触器分别通过额外的外部连线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接,只需要根据需要的个数将各控制接触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相连接,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通过第二连接板将各控制接触器的信号传递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然后通过第二插接件90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第一插接件804相连接即可,装配拆卸方便,不需要额外复杂的走线,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提高产品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提升产品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连接板7,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断路器701设置于第三连接板7上。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剩余电流互感器2,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2套设于主线路11和/或分线路12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本实施例所示剩余电流互感器2套设于第一进线端101与第一断路器3之间的主线路11中;和/或,电弧互感器5,所述电弧互感器5套设于主线路11和/或分线路12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电弧互感器5套设于第一断路器3与分线端子盒6之间的主线路11中。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电涌保护器10,所述电涌保护器10连接于主线路11和/或分线路12,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电涌保护器10连接于主线路11。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所述温度传感器13设置于箱体1中、主线路11、分线路12或线路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显示装置15,所述显示装置15设置于箱体1和/或箱门14,所述显示装置15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用于配电箱的参数显示以及用户的控制操作,可包括显示电压、电流、电量、温度、电涌保护器状态、断路器状态、控制接触器状态、剩余电流、电弧信号等信息,以及进行断路器或接触器等控制操作;本实施例所示显示装置15设置于所述箱门14上。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15包括下列至少之一:触控屏、液晶屏、led屏、oled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插接件可以是配套的插头和插孔,上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是pcb(printedcircuitboard)板,上述的第三连接板可以是一金属板。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本实施例配电箱所示为下进线方式,所述第一断路器3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端103和所述分线端子盒6之间的主线路1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8相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3与所述第一插接件804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剩余电流互感器2,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2套设于主线路11和/或分线路12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804与所述第一处理器803相连接,本实施例所示剩余电流互感器2套设于第二进线端103与第一断路器3之间的主线路11中。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本实施例配电箱所示为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流互感器801,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套设于所述分线端子盒6与第二断路器701之间的分线路12。

实施例四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本实施例配电箱所示为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流互感器801,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套设于所述分线端子盒6中的分线路12。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于所述分线端子盒6中或其侧面。

实施例五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本实施例配电箱所展示为所述第一连接板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流互感器801,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801套设于所述控制接触器901与第一出线端102或第二出线端104之间的分线路12。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箱,通过配电箱各部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以及插接连接,便于单个模块及配电箱的生产和维护,使所述第二断路器、第二电流互感器、控制接触器安装连接更加快捷准确且不需要额外复杂的外部连接线路,只需要根据需求直接在各连接板上装配及连接对应的器件即可,提高配电箱可控性和可扩展性,使配电箱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分线路多,提高配电箱集成度,可满足不同的配电需求,且本配电箱及各模块在组装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连接线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配电箱技术中的强弱电接线复杂和线路凌乱的问题,使配电箱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快速,显著提升整个配电箱产品的装配和维护保养效率,有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