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122发布日期:2018-10-12 22:4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属于散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散热电机一种新型的散热设备。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其在电枢鼠笼式铝框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其转动,起到散热作用。

但现有散热器结构较为简单,只能简单的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局部温度下降,无法有效处理电动机摩擦产生的气体和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以解决现有散热器结构较为简单,只能简单的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局部温度下降,无法有效处理电动机摩擦产生的气体和灰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散热装置、电机主框架、转轴、前盖、通孔、电机固定座、内六角螺丝、接线盒、后盖、换向器、夹紧块,所述电机主框架左端与前盖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主框架左端与转轴右端相互垂直,所述转轴右端与电机主框架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转轴右端与前盖中端相贯通,所述电机主框架底部与电机固定座后端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内六角螺丝后端与电机固定座前端相贯通,所述内六角螺丝后端与电机主框架下端为螺纹连接,所述内六角螺丝与电机主框架前端相互垂直,所述接线盒后端与电机主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内部与电机主框架内部为线连接,所述换向器左端与电机主框架右端相焊接,所述换向器内部与电机主框架内部右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后盖左端与换向器右端为卡槽连接,所述电机主框架顶部与散热装置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由除尘装置、喷雾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散热装置、外框架组成,所述除尘装置左端与外框架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喷雾装置顶部与外框架内部顶端相贴合,所述控制装置顶部与外框架内部顶端为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底部与外框架内部底端相贴合,所述外框架外壁与换向器上端左侧通过夹紧块固定连接。

相应的,所述除尘装置由吸尘漏斗、除渣箱、箱门、除渣漏斗、除渣过滤板、排气管、喷雾接头、连接管组成,所述箱门顶部与外框架左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箱门右端与除渣箱左端为间隙配合,所述除渣漏斗底部与除渣箱顶部相贯通,所述除渣漏斗内壁与除渣过滤板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吸尘漏斗底部与外框架底部相贯通,所述吸尘漏斗顶部与除渣漏斗右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排气管底部与除渣漏斗顶部相焊接,所述排气管左端与外框架左端相贯通,所述喷雾接头外壁与除渣漏斗内部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喷雾接头右端与连接管左端相黏合,所述连接管右端与喷雾装置相连接。

相应的,所述喷雾装置由l轴承连杆、顶杆、凹槽连杆、喷雾齿轮、挤压板、水箱、连杆斜齿轮组成,所述顶杆上端与l轴承连杆右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凹槽连杆左端与顶杆中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连杆右端与喷雾齿轮中端通过旋杆相连接,所述喷雾齿轮底部与连杆斜齿轮顶部后端相啮合,所述水箱内壁与挤压板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挤压板顶部与顶杆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箱左端与除尘装置相连接。

相应的,所述除尘装置右端与喷雾装置左端相连接,所述除尘装置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右端与喷雾装置为机械连接,所述喷雾装置设有水箱,所述连接管右端与水箱左端相焊接。

相应的,所述控制装置由控制盒、控制器、电源、控制线、牵引式电磁铁、牵引式伸缩杆、旋转活动杆、弧形固定块、钢绳、松线齿轮组成,所述控制盒顶部与外框架内部顶端相黏合,所述控制器顶部与控制盒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左端与电源正极为电连接,所述电源负极与牵引式电磁铁左端下侧通过控制线相连接,所述牵引式电磁铁左端上侧与控制器右端为电连接,所述牵引式电磁铁右端与牵引式伸缩杆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牵引式伸缩杆右端与旋转活动杆顶部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旋转活动杆中端与弧形固定块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松线齿轮内环与旋转活动杆底部通过钢绳相连接,所述松线齿轮底部与传动装置相连接。

相应的,所述传动装置由传动齿轮、横向滑槽、l固定座、缓冲弹簧、横向齿条、纵向齿条、卷线齿轮、纵向滑槽、直齿轮、半月缓冲齿轮组成,所述横向齿条底部与纵向齿条左端通过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齿条顶部与l固定座下端通过横向滑槽相连接,所述l固定座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齿条右端与纵向滑槽左端为活动连接,所述纵向齿条顶部与l固定座上端通过缓冲弹簧相连接,所述纵向齿条底部与直齿轮内环为线连接,所述直齿轮底部与半月缓冲齿轮顶部相啮合,所述半月缓冲齿轮左端与外框架内部底端通过缓冲弹簧相连接,所述卷线齿轮顶部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相应的,所述控制装置底部与传动装置顶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有松线齿轮,所述松线齿轮底部与传动装置顶部相贴合,所述传动装置设有卷线齿轮,所述松线齿轮底部与卷线齿轮顶部相啮合。

相应的,所述散热装置由动力电源、动力弹簧、承重块、滑槽、活动连接块、固定连接块、隔板、轴承重杆、过滤层、吸气风扇、第一风扇齿轮、双向电机、连杆齿轮、第二风扇齿轮、排气风扇组成,所述滑槽顶部与隔板右端通过承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左端与隔板右端通过动力弹簧相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顶部与滑槽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承重杆顶部与固定连接块底部相黏合,所述动力电源负极与固定连接块底部为电连接,所述电源正极与双向电机内部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双向电机顶部与活动连接块底部为电连接,所述双向电机左端与吸气风扇右端通过第一风扇齿轮相连接,所述吸气风扇左端与过滤层右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双向电机右端与第二风扇齿轮左端通过连杆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风扇齿轮底部与排气风扇顶部为一体化结构。

相应的,所述横向齿条左端与活动连接块右端通过拉绳相连接。

相应的,所述连杆斜齿轮底部与双向电机左端顶部为斜齿轮传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结构上设有散热装置,将电动机放置在合适位置,使电机固定座紧贴板架,使用相应的螺丝及工具穿过通孔并锁紧,检查各零件是否松动,通电后电机主框架内部连同转轴开始转动,此时启动控制器,电源与牵引式电磁铁完成闭合回路,则牵引式伸缩杆往右伸展,旋转活动杆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钢绳拉扯松线齿轮逆时针转动,则卷线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半月缓冲齿轮也顺时针转动,进而使直齿轮逆时针转动,此时纵向齿条受力克服缓冲弹簧紧贴纵向滑槽下滑,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使横向齿条紧贴横向滑槽往右滑动,则活动连接块受力克服动力弹簧紧贴滑槽往右滑动,并且与固定连接块接触,则动力电源与双向电机组成闭合回路,双向电机通过连杆齿轮带动第二风扇齿轮连同排气风扇转动,产生风力,加速空气流动,使电动机内部开始降温散热,循环一圈的气体由吸尘漏斗吸入,此时双向电机同时带动连杆斜齿轮、第一风扇齿轮转动,进而吸气风扇加速吸气,进一步增加空气流动,提高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喷雾齿轮转动后使凹槽连杆连同顶杆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挤压板紧贴水箱内壁向下挤压,将水由连接管送到喷雾接头,再化为雾状喷入除渣漏斗与废气接触,形成湿渣掉入除渣过滤板,最后滑入除渣箱,处理后的气体则由排气管排出,最后打开箱门即可更换除渣箱,装置安装有排气风扇与吸气风扇,有效地提高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传动装置机械传动降低拉扯力,有效降低零件之间的磨损,而且除尘装置将有效地对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灰尘废气进行湿化过滤,降低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喷雾装置的动作图;

图4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动作图。

图中:散热装置-1、电机主框架-2、转轴-3、前盖-4、通孔-5、电机固定座-6、内六角螺丝-7、接线盒-8、后盖-9、换向器-10、夹紧块-11、除尘装置-101、喷雾装置-102、控制装置-103、传动装置-104、散热装置-105、外框架-106、吸尘漏斗-1011、除渣箱-1012、箱门-1013、除渣漏斗-1014、除渣过滤板-1015、排气管-1016、喷雾接头-1017、连接管-1018、l轴承连杆-1021、顶杆-1022、凹槽连杆-1023、喷雾齿轮-1024、挤压板-1025、水箱-1026、连杆斜齿轮-1027、控制盒-1031、控制器-1032、电源-1033、控制线-1034、牵引式电磁铁-1035、牵引式伸缩杆-1036、旋转活动杆-1037、弧形固定块-1038、钢绳-1039、松线齿轮-10310、传动齿轮-1041、横向滑槽-1042、l固定座-1043、缓冲弹簧-1044、横向齿条-1045、纵向齿条-1046、卷线齿轮-1047、纵向滑槽-1048、直齿轮-1049、半月缓冲齿轮-10410、动力电源-1051、动力弹簧-1052、承重块-1053、滑槽-1054、活动连接块-1055、固定连接块-1056、隔板-1057、轴承重杆-1058、过滤层-1059、吸气风扇-10510、第一风扇齿轮-10511、双向电机-10512、连杆齿轮-10513、第二风扇齿轮-10514、排气风扇-105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防尘电动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散热装置1、电机主框架2、转轴3、前盖4、通孔5、电机固定座6、内六角螺丝7、接线盒8、后盖9、换向器10、夹紧块11,所述电机主框架2左端与前盖4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主框架2左端与转轴3右端相互垂直,所述转轴3右端与电机主框架2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转轴3右端与前盖4中端相贯通,所述电机主框架2底部与电机固定座6后端通过内六角螺丝7固定连接,所述内六角螺丝7后端与电机固定座6前端相贯通,所述内六角螺丝7后端与电机主框架2下端为螺纹连接,所述内六角螺丝7与电机主框架2前端相互垂直,所述接线盒8后端与电机主框架2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8内部与电机主框架2内部为线连接,所述换向器10左端与电机主框架2右端相焊接,所述换向器10内部与电机主框架2内部右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后盖9左端与换向器10右端为卡槽连接,所述电机主框架2顶部与散热装置1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1由除尘装置101、喷雾装置102、控制装置103、传动装置104、散热装置105、外框架106组成,所述除尘装置101左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喷雾装置102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相贴合,所述控制装置103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为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装置104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活动连接,所述散热装置105底部与外框架106内部底端相贴合,所述外框架106外壁与换向器10上端左侧通过夹紧块11固定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01由吸尘漏斗1011、除渣箱1012、箱门1013、除渣漏斗1014、除渣过滤板1015、排气管1016、喷雾接头1017、连接管1018组成,所述箱门1013顶部与外框架106左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箱门1013右端与除渣箱1012左端为间隙配合,所述除渣漏斗1014底部与除渣箱1012顶部相贯通,所述除渣漏斗1014内壁与除渣过滤板1015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吸尘漏斗1011底部与外框架106底部相贯通,所述吸尘漏斗1011顶部与除渣漏斗1014右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排气管1016底部与除渣漏斗1014顶部相焊接,所述排气管1016左端与外框架106左端相贯通,所述喷雾接头1017外壁与除渣漏斗1014内部右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喷雾接头1017右端与连接管1018左端相黏合,所述连接管1018右端与喷雾装置102相连接,所述喷雾装置102由l轴承连杆1021、顶杆1022、凹槽连杆1023、喷雾齿轮1024、挤压板1025、水箱1026、连杆斜齿轮1027组成,所述顶杆1022上端与l轴承连杆1021右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凹槽连杆1023左端与顶杆1022中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连杆1023右端与喷雾齿轮1024中端通过旋杆相连接,所述喷雾齿轮1024底部与连杆斜齿轮1027顶部后端相啮合,所述水箱1026内壁与挤压板1025外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挤压板1025顶部与顶杆1022底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箱1026左端与除尘装置101相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01右端与喷雾装置102左端相连接,所述除尘装置101设有连接管1018,所述连接管1018右端与喷雾装置102为机械连接,所述喷雾装置102设有水箱1026,所述连接管1018右端与水箱1026左端相焊接,所述控制装置103由控制盒1031、控制器1032、电源1033、控制线1034、牵引式电磁铁1035、牵引式伸缩杆1036、旋转活动杆1037、弧形固定块1038、钢绳1039、松线齿轮10310组成,所述控制盒1031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相黏合,所述控制器1032顶部与控制盒103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1032左端与电源1033正极为电连接,所述电源1033负极与牵引式电磁铁1035左端下侧通过控制线1034相连接,所述牵引式电磁铁1035左端上侧与控制器1032右端为电连接,所述牵引式电磁铁1035右端与牵引式伸缩杆1036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牵引式伸缩杆1036右端与旋转活动杆1037顶部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旋转活动杆1037中端与弧形固定块1038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松线齿轮10310内环与旋转活动杆1037底部通过钢绳1039相连接,所述松线齿轮10310底部与传动装置104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104由传动齿轮1041、横向滑槽1042、l固定座1043、缓冲弹簧1044、横向齿条1045、纵向齿条1046、卷线齿轮1047、纵向滑槽1048、直齿轮1049、半月缓冲齿轮10410组成,所述横向齿条1045底部与纵向齿条1046左端通过传动齿轮1041传动连接,所述横向齿条1045顶部与l固定座1043下端通过横向滑槽1042相连接,所述l固定座1043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齿条1046右端与纵向滑槽1048左端为活动连接,所述纵向齿条1046顶部与l固定座1043上端通过缓冲弹簧1044相连接,所述纵向齿条1046底部与直齿轮1049内环为线连接,所述直齿轮1049底部与半月缓冲齿轮10410顶部相啮合,所述半月缓冲齿轮10410左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底端通过缓冲弹簧1044相连接,所述卷线齿轮1047顶部与控制装置103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3底部与传动装置104顶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3设有松线齿轮10310,所述松线齿轮10310底部与传动装置104顶部相贴合,所述传动装置104设有卷线齿轮1047,所述松线齿轮10310底部与卷线齿轮1047顶部相啮合,所述散热装置105由动力电源1051、动力弹簧1052、承重块1053、滑槽1054、活动连接块1055、固定连接块1056、隔板1057、轴承重杆1058、过滤层1059、吸气风扇10510、第一风扇齿轮10511、双向电机10512、连杆齿轮10513、第二风扇齿轮10514、排气风扇10515组成,所述滑槽1054顶部与隔板1057右端通过承重块105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1055左端与隔板1057右端通过动力弹簧1052相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1055顶部与滑槽1054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承重杆1058顶部与固定连接块1056底部相黏合,所述动力电源1051负极与固定连接块1056底部为电连接,所述电源1051正极与双向电机10512内部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双向电机10512顶部与活动连接块1055底部为电连接,所述双向电机10512左端与吸气风扇10510右端通过第一风扇齿轮10511相连接,所述吸气风扇10510左端与过滤层1059右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双向电机10512右端与第二风扇齿轮10514左端通过连杆齿轮10513相连接,所述第二风扇齿轮10514底部与排气风扇10515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横向齿条1045左端与活动连接块1055右端通过拉绳相连接,所述连杆斜齿轮1027底部与双向电机10512左端顶部为斜齿轮传动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动力弹簧1052采用弹簧钢材质,弹簧钢指的是制造各类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的专用合金钢。按性能要求、使用条件可分为普通合金弹簧钢和特殊合金弹簧钢。

在进行使用时,将电动机放置在合适位置,使电机固定座6紧贴板架,使用相应的螺丝及工具穿过通孔5并锁紧,检查各零件是否松动,通电后电机主框架2内部连同转轴3开始转动,此时启动控制器1032,电源1033与牵引式电磁铁1035完成闭合回路,则牵引式伸缩杆1036往右伸展,旋转活动杆1037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钢绳1039拉扯松线齿轮10310逆时针转动,则卷线齿轮1047顺时针转动使半月缓冲齿轮10410也顺时针转动,进而使直齿轮1049逆时针转动,此时纵向齿条1046受力克服缓冲弹簧1044紧贴纵向滑槽1048下滑,传动齿轮1041顺时针转动,使横向齿条1045紧贴横向滑槽1042往右滑动,则活动连接块1055受力克服动力弹簧1052紧贴滑槽1054往右滑动,并且与固定连接块1056接触,则动力电源1051与双向电机10512组成闭合回路,双向电机10512通过连杆齿轮10513带动第二风扇齿轮10514连同排气风扇10515转动,产生风力,加速空气流动,使电动机内部开始降温散热,循环一圈的气体由吸尘漏斗1011吸入,此时双向电机10512同时带动连杆斜齿轮1027、第一风扇齿轮10511转动,进而吸气风扇10510加速吸气,进一步增加空气流动,提高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喷雾齿轮1024转动后使凹槽连杆1023连同顶杆1022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挤压板1025紧贴水箱1026内壁向下挤压,将水由连接管1018送到喷雾接头1017,再化为雾状喷入除渣漏斗1014与废气接触,形成湿渣掉入除渣过滤板1015,最后滑入除渣箱1012,处理后的气体则由排气管1016排出,最后打开箱门1013即可更换除渣箱1012。

本发明解决现有散热器结构较为简单,只能简单的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局部温度下降,无法有效处理电动机摩擦产生的气体和灰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散热装置,将电动机放置在合适位置,使电机固定座紧贴板架,使用相应的螺丝及工具穿过通孔并锁紧,检查各零件是否松动,通电后电机主框架内部连同转轴开始转动,此时启动控制器,电源与牵引式电磁铁完成闭合回路,则牵引式伸缩杆往右伸展,旋转活动杆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钢绳拉扯松线齿轮逆时针转动,则卷线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半月缓冲齿轮也顺时针转动,进而使直齿轮逆时针转动,此时纵向齿条受力克服缓冲弹簧紧贴纵向滑槽下滑,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使横向齿条紧贴横向滑槽往右滑动,则活动连接块受力克服动力弹簧紧贴滑槽往右滑动,并且与固定连接块接触,则动力电源与双向电机组成闭合回路,双向电机通过连杆齿轮带动第二风扇齿轮连同排气风扇转动,产生风力,加速空气流动,使电动机内部开始降温散热,循环一圈的气体由吸尘漏斗吸入,此时双向电机同时带动连杆斜齿轮、第一风扇齿轮转动,进而吸气风扇加速吸气,进一步增加空气流动,提高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喷雾齿轮转动后使凹槽连杆连同顶杆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挤压板紧贴水箱内壁向下挤压,将水由连接管送到喷雾接头,再化为雾状喷入除渣漏斗与废气接触,形成湿渣掉入除渣过滤板,最后滑入除渣箱,处理后的气体则由排气管排出,最后打开箱门即可更换除渣箱,装置安装有排气风扇与吸气风扇,有效地提高降温散热的效果,同时传动装置机械传动降低拉扯力,有效降低零件之间的磨损,而且除尘装置将有效地对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灰尘废气进行湿化过滤,降低环境污染。

以上仅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