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1742发布日期:2019-08-24 09:5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纳机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摩擦纳米发电机应运而生,且表现出了突出的性能。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且制作成本低,器件使用寿命长,容易和其他加工工艺集成的特点;可以收集环境中的机械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从而为电子设备供电,为自驱动设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此外,在常规尺寸的机械系统中,电磁发动机是通常采用的一种设备。然而,由于电磁发动机的质量比重大,需要较重的铁心及线圈,需要三维加工,结构较复杂,从而在小型化方面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并且,由于电磁发动机制作的执行器要求非常精确的传输系统扩大输出转矩,使得电磁发动机容易产生噪声,在应用方面同样也受到了限制。然而,静电发动机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且噪音较小的特点,使得静电发动机在小型化、微机械领域受到了广泛地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用以实现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静电发动机工作,并将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的静电发动机应用于光学扫描中,实现图像的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两个输出端之间的发动机组件;

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提供驱动所述发动机组件工作所需的驱动电压。

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提供的驱动电压,可以驱动发动机组件工作,成功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驱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微执行器领域的应用。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组件与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之间的整流器;

所述整流器的两个输入端与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对应相连;

所述整流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组件相连;

所述整流器,用于将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提供的驱动电压整流后传输至所述发动机组件。

从而,通过整流器可以将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使发动机工作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为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并不限于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还可以是其他模式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只是以独立摩擦层模式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而已,在此并不限定。

可选地,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滑动摩擦层、以及与所述滑动摩擦层相对而置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行排列且绝缘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

所述第一子电极面向所述滑动摩擦层的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子电极面向所述滑动摩擦层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滑动摩擦层在所述第一子电极表面和所述第二子电极表面来回滑动,用以交替地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接触;

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与所述整流器的两个输入端相连。

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为发动机组件提供驱动电压。

可选地,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频率在0.25hz至0.6hz之间。

从而,滑动摩擦层在此频率之间滑动时,可以使得发动机组件可以连续稳定的运转和工作。

可选地,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小于2千伏。

从而,可以保证发动机组件可以正常的工作。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相对而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转子;

所述转子的表面具有多个导电叶片;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导电叶片相接触;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所述整流器的两个输出端相连。

从而,可以使得经整流器整流之后的驱动电压传输至发动机组件中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从而带动转子的转动。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面向所述第三电极的一侧表面的第一导电毛刷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表面的第二导电毛刷结构;

所述导电叶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毛刷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毛刷结构相接触。

从而,可以使得导电叶片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充分接触,从而带动转动的转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扫描系统,包括:光源、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电致发动机、与所述摩擦电致发动机连接的光线方向调节器、以及图像识别装置;

所述光线方向调节器,用于在所述摩擦电致发动机的控制下,调节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待扫描图像的表面;

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待扫描图像的表面反射的光线;识别出所述待扫描图像,并将所述待扫描图像发送至显示器,以使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待扫描图像。

将摩擦电致发动机应用至图像扫描系统中,利用摩擦电致发动机控制光线方向调节器,实现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的调节,完成对图像的扫描,实现了摩擦电致发动机在光学图像扫描领域的应用。

可选地,所述光线方向调节器为棱镜。

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部件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方向的调节,大大降低了图像扫描系统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提供的驱动电压,可以驱动发动机组件工作,成功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微执行器领域的应用。此外,将摩擦电致发动机应用至图像扫描系统中,利用摩擦电致发动机控制光线方向调节器,实现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的调节,完成对图像的扫描,实现了摩擦电致发动机在光学图像扫描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组件的转速与滑动摩擦层的滑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组件的转速与滑动摩擦层滑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7和图8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应发动机组件运转平稳的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图像扫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静电发动机若要正常工作,需要很高的驱动电压;而摩擦纳米发电机,则可以基于摩擦生电和静电感应原理,通过金属薄膜和有机高分子薄膜贴合并在外力作用下接触摩擦,而轻易地产生数千伏的高压,具有很高的电压输出特性;因此,发明人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高电压输出特性,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为静电发动机提供驱动电压,成功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微执行器领域的应用。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20、以及连接于摩擦纳米发电机20两个输出端之间的发动机组件10(如静电发动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20,用于提供驱动发动机组件10工作所需的驱动电压。

基于此,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20提供的驱动电压,可以驱动发动机组件10的工作,成功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20驱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20在微执行器领域的应用。

此外,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20带动发动机组件10的运转和工作,成功利用了生活中的微小机械能来驱动发动机组件10工作,从而实现了独立、自驱动的应用,对于扩展独立、持续自驱动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纳机电系统(nanoelectromechanicalsystem,nems)器件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摩擦纳米发电机20输出的信号为交流信号,使得发动机组件10在工作时可能会不稳定,因此,为了提高摩擦电致发动机的工作的稳定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摩擦电致发动机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发动机组件10与摩擦纳米发电机20之间的整流器30;

整流器30的两个输入端与摩擦纳米发电机20的两个输出端对应相连;

整流器30的两个输出端与发动机组件10相连;

整流器30,用于将摩擦纳米发电机20提供的驱动电压整流后传输至发动机组件10。

具体地,整流器30的具体结构可以为整流桥或二极管等具有整流功能的器件,在此并不限定。但不管是何种结构的整流器,均可以通过整流器将摩擦纳米发电机20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使发动机组件10更加稳定地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摩擦纳米发电机20,可以是任何模式任何结构,只要能够为发动机组件10提供驱动电压即可,在此并不限定。其中,下面就以摩擦纳米发电机20为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对于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20可以包括:滑动摩擦层21、以及与滑动摩擦层21相对而置的第一电极22;第一电极22可以包括:平行排列且绝缘设置的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第一子电极22a面向滑动摩擦层21的一侧表面和第二子电极22b面向滑动摩擦层21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分别与整流器30的两个输入端相连。通过滑动摩擦层在第一子电极22a表面和第二子电极22b表面来回滑动,用以交替地与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接触,从而通过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将电压输出至整流器30中;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20为发动机组件10提供工作所需的驱动电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选择滑动摩擦层21的材料时,可以选择强负电荷亲和能力的材料,该种材料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具有较强的吸收负电荷(电子)的能力,如fep、pdms、pet等介质材料;还可以选择强正电荷亲和能力的材料,该种材料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具有较强的吸收正电荷的能力。而在选择第一电极22的材料时,可以选择金属、导电碳材料、导电聚合物或导电氧化物等导电材料,在此并不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滑动摩擦层21在第一电极22表面(如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表面)滑动时,滑动摩擦层21可以与第一电极22表面相接触,还可以使得滑动摩擦层21与第一电极22表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但该距离不宜过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并不限定。

此外,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通常可以设置为2毫米-5毫米,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结构,对于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

以滑动摩擦层由强负电荷亲和能力的材料为例,参见图4所示,在阶段(1)时,在滑动摩擦层21与第一子电极22a相接触,由于滑动摩擦层具有强负电荷亲和能力,所以滑动摩擦层在面向第一子电极22a一侧表面带有负电,且由于负电荷转移到滑动摩擦层中,使得第一子电极22a带有正电荷;此时,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的转移的电荷基本为0。

在阶段(2)时,滑动摩擦层向第二子电极22b所在方向移动,在滑动摩擦层与第二子电极22b的表面接触,且同时与第一子电极22a相接触时,由于滑动摩擦层具有强负电荷亲和能力,会分别从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中吸收负电荷,所以此时第二子电极22b中的负电荷也会转移至滑动摩擦层中,使得第二子电极22b带有正电荷;同时,由于滑动摩擦层与第二子电极22b表面接触,所以滑动摩擦层与第一子电极22a的接触面积减少,使得第一子电极22a中的正电荷减少;因此,在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产生电压并输出。并且,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产生电压,会随着滑动摩擦层与第二子电极22b的接触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直至进入阶段(3)时,即滑动摩擦层完全与第一子电极22a的表面分离,且完全与第二子电极22b相接触,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产生的电压达到正向的最大值。

然而,随着滑动摩擦层向第一子电极22a所在方向移动发生移动,如阶段(2),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产生电压又逐渐减小,直至回到阶段(1)的状态时,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的电压为负向最大。

因此,随着滑动摩擦层在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之间的来回滑动,交替地与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相接触,从而在第一子电极22a与第二子电极22b之间产生电压并输出,为发动机组件的工作而提供驱动电压,带动发动机组件工作。

可选地,为了使得发动机组件10可以连续稳定的运转和工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频率在0.25hz至0.6hz之间。也就是说,对于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来讲,滑动摩擦层21在第一子电极22a表面和第二子电极22b表面来回滑动的频率在0.25hz至0.6hz之间。

如图5所示的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与滑动摩擦层21的滑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随着滑动摩擦层21滑动频率的增加,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也随之增加,当滑动频率为0.5hz时,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达到最大值为1050转/分钟;而当滑动频率继续增加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不会再随着滑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只要将滑动摩擦层21的滑动频率控制在0.25hz-0.6hz时,发动机组件10即可实现稳定连续运转,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20驱动发动机组件10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为了保证发动机组件10可以正常的工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纳米发电机20的输出电压不小于2千伏。

如图6所示的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与滑动摩擦层21滑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其中,图6所示的结果是以滑动摩擦层21的面积为0.0045m2至0.0135m2之间时,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的面积均为0.0135m2为例进行测试而得到的,且在平行于滑动摩擦层21的移动方向上,滑动摩擦层21的长度为90毫米,第一子电极22a和第二子电极22b的长度分别为150毫米。

由图可知,随着滑动摩擦层21滑动距离的增加,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也随之增加,当滑动距离为90毫米时,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达到最大值为1100转/分钟;而当滑动距离继续增加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以及摩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发动机组件10的转速不会再随着滑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且,滑动距离与输出电压是成正比的,滑动距离越大,摩擦纳米发电机20输出的电压越高。因此,结合图6所示的结果,以及滑动距离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若要保证发动机组件10可以正常的工作,摩擦纳米发电机20的输出电压需要不小于2千伏。

此外,为了能够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擦电致发动机,可以应用于基于光学的图像扫描系统中,发明人还评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20在驱动发动机组件10运转时的平稳性,其中,图7和图8给出了能够反应发动机组件10运转平稳的关系图,图7中的横坐标表示发动机组件10中的反射镜反射的光源光线的反射角度,图7中的纵坐标表示待扫描光斑的轨迹,图8中的横坐标表示待扫描光斑呈现在光屏上的位置。

摩擦纳米发电机20在驱动发动机组件10运转时的平稳性的测试过程为:在发动机组件10中增加一个反射镜,通过发动机组件10的转动可以带动反射镜转动,光源的位置固定,待扫描的光斑的位置固定;光源发射光线至转动的反射镜表面,经过反射镜的反射将光线反射至待扫描光斑的表面,再经过待扫描光斑将光线继续反射至光屏上,通过光屏上显示的光斑位置,判断发动机组件10的转动的情况。

由图7所示的结果可知,光屏上呈现的待扫描光斑的位置与反射镜反射的光源光线的角度的关系曲线基本为一条直线,且在图8所示中给出了待扫描光斑呈现在光屏上的位置分布基本趋于均匀分布,这些均表明了摩擦纳米发电机20在驱动发动机组件10运转时的平稳性较高。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动机组件10可以包括:相对而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以及位于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之间的转子13;转子13的表面具有多个导电叶片14;第二电极11与第三电极12分别与不同的导电叶片14相接触;第二电极11与第三电极12分别与整流器30的两个输出端相连。从而,可以使得经整流器30整流之后的驱动电压传输至发动机组件10中的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从而带动转子13的转动。

其中,转子13的截面形状一般可以设置为圆形,且半径可以设置为1厘米,转子13表面设置的导电叶片14的数量可以为4个至8个,例如图3中所示导电叶片14设置有4个,但对于转子13和导电叶片14的设置并不限于上述内容,当然,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可以实现转子13功能的任何结构,在此并不限定。

具体地,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由于转子13表面设置有多个导电叶片14,所以在转子13旋转的过程中,导电叶片14会与第二电极11和/或第三电极12接触,例如,在将四个导电叶片14分别记为a、b、c和d时,如图9所示,a可以与第二电极11接触,同时c与第三电极12接触,当然,在转子13发生转动后,也可以是d与第二电极11接触,与此同时b与第三电极12接触。

并且,可以直接用导电材料来制作导电叶片14,当然,为了能够降低导电叶片14的制作成本,降低制作难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电叶片14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导电层,也就是说,在绝缘材料表面制作导电层来形成导电叶片14,以降低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导电叶片14与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的充分接触,从而带动转动的转动,如图3所示,发动机组件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电极11面向第三电极12的一侧表面的第一导电毛刷结构15,以及设置于第三电极12面向第二电极11一侧表面的第二导电毛刷结构16;导电叶片14分别与第一导电毛刷结构15和第二导电毛刷结构16相接触。如此,通过导电毛刷结构(如15和16)与导电叶片14相接触,可以保证第二电极11或第三电极12与导电叶片14的充分接触并传递电荷。

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发动机组件10的结构,以及图9所示的原理示意图,对发动机组件1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摩擦纳米发电机20提供的驱动电压在经过整流器30整流后加在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上,使得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分别带有电性相反的电荷,从而在第二电极11和第三电极12之间产生较强的电场。

在状态(1)时,由于a与第二电极11接触,c与第三电极12接触,在第二电极11带有正电荷,第三电极12带有负电荷时,第二电极11上的正电荷会传递给a,使得a表面带有正电荷,而第三电极12上的负电荷会传递给c,使得c的表面带有负电荷。

在状态(1)维持一段时间后,由于库伦定律的作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使得c趋向于与第三电极12分离,a趋向于与第二电极11分离,进而驱动转子13产生转动,从而进入状态(2);由于惯性和库伦力的作用,转子13继续转动而进入状态3,即b与第二电极11接触,d与第三电极12接触,使得b表面带有正电荷,d表面带有负电荷。

在维持状态(3)一段时间后,由于惯性和库伦定律的作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样使得b趋向于与第二电极11分离,d趋向于与第三电极12分离,进而驱动转子13产生转动,从而进入状态(4)。但是,由于惯性和库伦力的作用,转子13继续转动而进入状态(5),即c与第二电极11接触,a与第三电极12接触。由于在状态(1)时,a表面已经带有正电荷,所以在a与第三电极12接触后,第三电极12上的负电荷会首先将a表面的正电荷中和掉,然后在a与第三电极12继续接触的过程中而使得a表面带有负电荷,同理,c表面的负电荷首先被中和掉后而带有正电荷;然后,继续在惯性和库伦定律的作用下,转子13发生转动,而重复上述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从而实现发动机组件10的运转和工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扫描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光源100、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摩擦电致发动机200、与摩擦电致发动机200连接的光线方向调节器300、以及图像识别装置400;

光线方向调节器300,用于在摩擦电致发动机200的控制下,调节光源100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光源100发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待扫描图像的表面;

图像识别装置400,用于接收待扫描图像的表面反射的光线;识别出待扫描图像,并将待扫描图像发送至显示器,以使显示器显示待扫描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摩擦电致发动机200应用至图像扫描系统中,利用摩擦电致发动机200控制光线方向调节器300,实现对光源100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的调节,完成对图像的扫描,实现了摩擦电致发动机200在光学图像扫描领域的应用。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待扫描图像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图片或是其他形式的图像,在此并不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线方向调节器300可以为棱镜,且可以将棱镜固定在摩擦电致发动机200中的发动机组件之上,使得在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发动机组件运转和工作时,可以带有棱镜旋转,从而,实现对光线的方向的调节,大大降低了图像扫描系统的制作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前述内容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采用的是独立摩擦层模式的结构,但在前述内容中也已经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独立摩擦层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是任何结构和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因此,下面就以垂直接触-分离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为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图像扫描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具体地,以待扫描图像为条形码为例,且将条形码粘贴在鞋40底部,鞋40底部可以踩在摩擦纳米发电机20的表面,将发动机组件、棱镜50、整流器、以及图像识别装置400安装在摩擦纳米发电机20面向地面的一侧,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虚线框内所示的结构为摩擦纳米发电机20底部的结构的放大图。

通过鞋40在摩擦纳米发电机20表面的间歇性踩踏,使得摩擦纳米发电机20的上下两个表面接触和分离,从而使得摩擦纳米发电机20产生较高的驱动电压,然后将该驱动电压传输至发动机组件,通过发动机组件而带动棱镜50发生旋转,使得棱镜50可以将光源100发射出的光线折射或反射至鞋40底部的条形码60上,再通过鞋底部的反射,将光线反射至图像识别装置400中,图像识别装置400在接收到光线后识别出条形码60,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从而完成了对条形码60的读取。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鞋40底部反射的光线需要穿过摩擦纳米发电机20而进入到图像识别装置400中,所以在鞋40踩踏在摩擦纳米发电机20上时,摩擦纳米发电机20在对应的鞋40底部条形码60位置处需要设置为透明的,以保证图像识别装置400可以成功的接收到鞋40底部所反射的光线;当然,还可以将整个摩擦纳米发电机20制作为透明的,即透明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如此,便不需要考虑条形码60位置是否与摩擦纳米发电机20中透明位置是否对准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电致发动机及图像扫描系统,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提供的驱动电压,可以驱动发动机组件工作,成功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实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微执行器领域的应用。此外,将摩擦电致发动机应用至图像扫描系统中,利用摩擦电致发动机控制光线方向调节器,实现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的调节,完成对图像的扫描,实现了摩擦电致发动机在光学图像扫描领域的应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