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以及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746发布日期:2019-02-01 19:1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马达以及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其具有用于连接外部的电缆的连接器。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该马达驱动叶轮的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利用马达使配置于泵室内的叶轮旋转的泵装置。在该文献的泵装置中,马达具有连接有叶轮的转子、位于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将转子和定子之间分隔的间隔部件、以及在间隔部件的外周侧覆盖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在转子保持有磁铁,在定子保持有线圈。树脂密封部件保护线圈免受在泵室中流通的水等的损害。

并且,马达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有用于向多个线圈进行供电的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连接器位于远离泵室的定子的输出相反侧。电缆从外周侧装配于连接器。连接器的除了与电缆的接合部以外的部位被树脂密封部件覆盖。连接器的接合部从树脂密封部件向外周侧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35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时需要将外部的电缆从马达的输出相反侧与连接器连接。此时,需要将连接器调整为其连接部朝向输出相反侧的姿势。

在此,由于需要使连接部从树脂密封部件露出,因此若以使连接部朝向输出相反侧的姿势配置连接器,则连接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面突出。因此,在将马达装设于设备时等,如果使输出相反侧朝下将马达载置于操作台,则有可能连接器的连接部的顶端与操作台的载置面接触,从而连接器破损。

因此,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在以使输出相反侧朝下的姿势载置于载置面时,连接器不与载置面接触。并且,提供一种借助该马达驱动叶轮的泵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马达包括:转子;定子,其具有呈环状排列并包围所述转子的多个线圈;连接器,其位于多个所述线圈的外周侧,并且可装拆地连接有用于向多个所述线圈进行供电的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以及树脂密封部件,其覆盖所述线圈,其中,在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方向的一侧作为输出侧,另一侧作为输出相反侧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具有:输出相反侧密封部,其位于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的所述输出相反侧;以及连接器密封部,其从所述输出侧覆盖所述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框部,所述框部供所述电缆侧连接器从所述输出相反侧插入,所述框部的所述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分从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向该输出相反侧露出,其中所述输出相反侧密封部具有向所述输出相反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第2突出部,其中所述第1突出部的顶端面以及所述第2突出部的顶端面位于与所述旋转中心线相交的一个假想面上,其中所述框部的所述输出相反侧的顶端位于比所述假想面靠所述输出侧的位置,其中所述第2突出部在所述第1突出部与所述框部之间设置于靠近该框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位于转子以及定子的输出相反侧的树脂密封部件的输出相反侧密封部具有位于输出相反侧的两个突出部,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位于同一假想面上。并且,插入有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的连接器的从树脂密封部件露出的框部(连接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位于比包括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的假想面靠输出侧的位置。因此,在使输出相反侧朝下的姿势将马达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时,马达以使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势(使假想面与载置面一致的姿势)直立。并且,在该姿势下连接器的框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不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的顶端损坏。并且,由于第1突出部以及第2突出部中的第2突出部设置于靠近连接器的框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框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与载置面接触。而且,马达将设置于树脂密封部件的两个突出部的顶端作为设置面,以规定的姿势直立。因此,例如,与使树脂密封部件的输出相反侧密封部的输出相反侧的整面位于比连接器的框部的顶端靠输出相反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用于形成树脂密封部件的树脂的量,从而能够抑制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在所述输出相反侧密封部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轴承部件的轴承部件保持部,所述第1突出部设置于从所述旋转中心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轴承部件保持部重叠的位置。轴承部件有时因与旋转的转子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热量,其温度上升。在此,如果在树脂密封部件的输出相反侧密封部的与与轴承部件保持部重叠的位置设置有第1突出部设置,则通过形成第1突出部,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中的靠近轴承部件保持部的部分的表面积增加。因此,容易将因轴承部件与转子滑动接触产生的热量经由输出相反侧密封部释放到外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连接器具有与多个所述线圈电连接的多个端子销,各端子销具有:外部连接部,其在所述框部内侧沿该框部延伸;联络部,其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部向所述定子侧延伸;以及线圈线连接部,其从所述联络部的所述定子侧的端部在所述框部与所述定子之间延伸,所述线圈线连接部具有:直线部,其从所述联络部向所述输出相反侧呈直线状延伸,并到达所述定子的该输出相反侧;以及弯曲部,其从所述直线部向所述定子侧弯曲,所述第2突出部设置于从所述旋转中心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弯曲部的顶端重叠的位置。如此一来,由于形成第2突出部,能够在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中的线圈线连接部的弯曲部的输出相反侧设置与其它部分相比具有厚度的部分。因此,能够保护端子销的线圈线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具有:环状部;以及定子铁芯,其具有从所述环状部朝向径向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各线圈隔着绝缘件卷绕于各凸极部,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该连接器壳具有所述框部,所述绝缘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为树脂一体成型品,多个所述端子销支承于所述连接器壳,所述联络部在从与所述旋转中心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定子铁芯重叠的位置。如此一来,在使端子销支承于连接器壳销时,即使在向连接器壳施加与轴线倾斜的方向的力从而在作为一体成型品的绝缘件和连接器壳之间产生变形时,位于定子铁芯外周侧的端子销的联络部成为支承,也能够抑制其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2突出部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比所述框部的开口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长。如此一来,在将马达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时等,能够可靠地防止框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与载置面接触。

接下来,本发明的泵装置,包括:上述的马达;泵室;以及叶轮,其配置于所述泵室内,所述转子具有与所述旋转中心线同轴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从所述泵室的外侧延伸至该泵室内,所述叶轮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部分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以使马达的输出相反侧朝下的姿势将泵装置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等时,泵装置以使马达的树脂密封部件的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势直立。并且,在该姿势中连接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不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的顶端损坏。并且,在连接器中,连接有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的框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向输出相反侧露出。即,框部的从树脂密封部件露出的露出部分设置于远离泵室及叶轮的位置。因此,能够保护连接器的连接有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的框部免受借助叶轮压送的水等的损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马达,在以输出相反侧朝下的姿势将马达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时等,马达以使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势直立。并且,在该姿势中,连接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不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的顶端破损。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泵装置,在以使马达的输出相反侧朝下的姿势将泵装置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等时,泵装置以使马达的树脂密封部件的两个突出部的顶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势直立。并且,在该姿势中,连接器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不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的顶端破损。并且,在连接器中,连接有外部的电缆的电缆侧连接器的框部在与泵室及叶轮分离的位置远离树脂密封部件。因此,能够保护连接器的框部免受借助叶轮压送的水等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到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马达的仰视图。

图5是从输出侧观察到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马达的拆下罩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转子10的分解立体图。

图9a与图9b是定子的立体图以及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10a、图10b与图10c是一体成型品的连接器与绝缘件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11是树脂密封部件以及第1轴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与图12b是第1轴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装置

2:马达

3:壳体

4:泵室

5:叶轮

6:输出轴

7:吸入口

8:排出口

10:转子

11:定子

12:壳

13:树脂密封部件

14:罩部件

15:第1轴承部件

16:第2轴承部件

18:电缆

19:电缆侧连接器

20:连接器

22:转子主体

23:磁铁

24:保持部件

25:e形圈

26:第1轴承板

27:第2轴承板

31:定子铁芯

32:绝缘件

32a:筒部

32b:内周侧沿部

32c:外周侧沿部

32d:连接部

33:线圈

35:环状部

35a:环状部露出部分

36:凸极部

36a:内周侧端面

36b:凸极部露出部分

41:连接器壳

42:端子销

43:框部

43a:开口

44:封锁部

45:延设部

46:台阶部

46a:台阶部端面

47:第1框板部分

48:第2框板部分

49:第3框板部分

50:第4框板部分

51:第1台阶部部分

51a: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

52:第2台阶部部分

52a: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

53:连接台阶部

53a:连接台阶部端面

54:锁止用开口部

55:分隔壁

56:贯通孔

58:肋部

59:贯通孔

61:外部连接部

62:联络部

63:线圈线连接部

63a:直线部

63b:弯曲部

65:密封部件底部

65a:相向面

66:密封部件筒部

67:连接器密封部

68:轴承部件保持凹部

68a:底面

68b:环状内壁面

68c:槽

69:缺口部

70:外周面部分

70a:第1外周面部分

70b:第2外周面部分

70c:第3外周面部分

71:筒部

72:沿部

72a:直线轮廓部分

72b:圆弧轮廓部分

73:槽部

74:突出部

75:浇口痕迹

76:锥形面

77:开口

78:连通路

80:上端面

81:第1润滑剂积存部

82:润滑剂

85:第1突出部

85a:圆形端面

86:环状突出部

87:环状面

88:锥形面

89:环状端面

90:第2突出部

90a:矩形端面

91:大径筒部分

92:小径筒部分

93:圆弧状开口部

94:环状端面

95:锁止突起

96:小径内周面部分

97:大径内周面部分

98:开口部

99:缺口部

101:罩部件顶部

102:罩部件筒部

103:贯通孔

104:圆形凹部

105:密封部件

107:轴承部件保持筒部

107a:槽

107b:缺口部

108:外侧环状肋

109:内侧环状肋

110:内侧肋

111:外侧肋

115:开口

116:连通路

118:第2润滑剂积存部

119:润滑剂

121:上侧环状筒部分

122:下侧环状筒部分

123:环状台阶部

123a:环状面

124:被锁止部

d1:第2突出部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

d2:框部的开口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

l:轴线

l1:上方(输出侧)

l2:下方(输出相反侧)

s:假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以及马达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泵装置)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泵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从输出轴突出的一侧观察到的马达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的仰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用虚线示出壳体。

如图1所示,泵装置1具有马达2和安装于马达2的壳体3。如图2所示,在马达2与壳体3之间划分出泵室4。在泵室4内配置有叶轮5。叶轮5安装于从马达2侧(泵室4的外侧)向泵室4内延伸的马达2的输出轴6的轴端部分。在壳体3设置有流体的吸入口7和排出口8。吸入口7设置于与马达2的输出轴6的轴线l重叠的位置。排出口8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置。如果驱动马达2而使叶轮5旋转,则从吸入口7吸入的水等流体经由泵室4从排出口8排出。

在本说明书中,使马达2的输出轴6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与图面的上下对应而作为上侧l1、上方l1,另一侧作为下侧l2、下方l2。上侧l1是输出轴6中的安装有叶轮5的一侧,是马达2的输出侧。下侧是马达2的输出相反侧。并且,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作为径向,将绕轴线l作为周向。图1是从下侧l2观察到的泵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输出轴6的轴线l是马达2的转子10的旋转中心线,轴线l方向是旋转中心线方向。

马达2是dc无刷马达。如图2所示,马达2具有转子10、定子11以及机壳12,该转子10具有输出轴6,该定子11位于转子10的外周侧,该机壳12收纳转子10和定子11。如图3所示,机壳12具有从下侧l2覆盖定子11的树脂密封部件13和从上侧l1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罩部件14。罩部件14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如图2所示,树脂密封部件13保持第1轴承部件15,该第1轴承部件15将转子10的输出轴6的下侧l2的轴部分支承为能够沿轴线l方向移动以及能够绕轴线l旋转。罩部件14保持第2轴承部件16,该第2轴承部件16将输出轴6的中间部分支承为能够沿轴线l方向移动以及能够绕轴线l旋转。转子10的输出轴6从下方l2向上方l1贯通罩部件14。

壳体3从上侧l1覆盖罩部件14。因此,在罩部件14与壳体3之间会划分出泵室4,输出轴6成为从泵室4的外侧延伸到泵室4内的状态。如图1所示,连接器20的一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下端部分向外部露出。向马达2提供电力的外部的电缆18的电缆侧连接器19从下侧l2能够装拆地与连接器20连接。在此,从下方l2朝向上方l1的方向是将电缆侧连接器19插入连接器20的方向,上方l1是插入方向的前方,下方l2是插入方向的后方。因此,连接器20使电缆侧连接器19的插入方向的后方的端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下端部分向外部露出。

(转子)

图5是从上侧l1观察时的马达2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下侧l2观察时的马达2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马达2的拆下罩部件14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转子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所示,转子10具有输出轴6和从外周侧保持输出轴6的转子主体22。如图7所示,转子主体22具有包围输出轴6的环状的磁铁23和保持输出轴6以及磁铁23的保持部件24。磁铁23与输出轴6同轴地配置,磁铁23在其外周面的周向上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输出轴6是不锈钢制品。如图8所示,输出轴6在轴线l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环状槽,在该环状槽固定有e形圈25。e形圈25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e形圈25被埋入并固定于保持部件24的上端面。

并且,转子主体22具有固定于保持部件24下端部分的第1轴承板26和固定于保持部件24的上端部分的第2轴承板27。第1轴承板26以及第2轴承板27是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板,在本实施例中,是金属制的垫圈。如图2所示,第1轴承板26在输出轴6贯通其中心孔的状态下从下侧l2覆盖保持部件24的径向的中央部分。第1轴承板26以与轴线l正交的姿势被保持于保持部件24。如图7所示,第2轴承板27在输出轴6贯通其中心孔的状态下从上侧l1覆盖e形圈25以及保持部件24的径向的中央部分。如图2所示,第2轴承板27与e形圈25面接触。第2轴承板27以与轴线l正交的姿势被保持于保持部件24。

(定子)

图9a是从上侧l1观察定子11以及连接器20时的立体图,图9b是从下侧l2观察定子11以及连接器20时的平面图。图10a是从上侧l1观察连接器20以及与该连接器20一体成型的绝缘件32时的立体图,图10b是从下侧l2观察连接器20以及与该连接器20一体成型的绝缘件32时的立体图,图10c是连接器20以及与该连接器20一体成型的绝缘件32的剖视图。

如图9a与图9b所示,定子11具有位于转子10的外周侧的环状的定子铁芯31和隔着绝缘件32卷绕于定子铁芯31的多个线圈33。多个线圈33以使中心孔朝向径向的姿势绕轴线l呈环状排列。连接器20位于线圈33以及定子铁芯31的外周侧。

定子铁芯31是通过层叠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的磁性板而形成的层叠铁芯。定子铁芯31具有环状部35和从环状部35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36。多个凸极部36以等角度间距形成,并在周向上以恒定的间距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凸极部36按照以轴线l为中心的40°的节距角形成。因此,定子铁芯31具有九个凸极部36。凸极部36的内周侧端面36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面,并与转子10的磁铁23的外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相向。

各绝缘件32是树脂制品并具有绝缘性。各绝缘件32形成为在径向的两端具有沿部的带沿的筒状,并以使形成为筒状的绝缘件32的轴向与定子11的径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凸极部36。即,如图10a所示,各绝缘件32具有供凸极部36插入的筒部32a、从筒部32a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扩展的内周侧沿部32b以及从筒部32a的外周侧的端部分扩展的外周侧沿部32c。如图9a与图9b所示,外周侧沿部32c覆盖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至径向的中途位置。

在此,如图10a、图10b与图10c所示,多个绝缘件32中的位于连接器20的径向内侧的绝缘件32与连接器20的连接器壳41为一体成型。即,最靠近连接器20的绝缘件32与连接器壳41是树脂一体成型品。如图9b、图10a、图10b与图10c所示,与连接器壳41一体成形的绝缘件32具有连接部32d,该连接部32d从外周侧沿部32c沿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下端面向外周侧延伸并与连接器20连接。

多个线圈33分别隔着绝缘件32卷绕于多个凸极部36。隔着绝缘件32卷绕于凸极部36的状态的各线圈33分别朝向径向外侧(环状部35侧)向上方l1以及下方l2突出。

线圈33通过由铝合金或铜合金构成的导线(线圈线)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利用铜合金覆盖铝合金的导线。在本实施例中,凸极部36、绝缘件32以及线圈33的数量是九。马达2是三相无刷马达,九个线圈33中的三个是u相线圈,剩余的六个中的三个是v相线圈,剩余的三个是w相线圈。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在周向上以此顺序排列。另外,也可采用其它配置。

三个u相线圈通过一根导线依次卷绕于三个凸极部36而形成,三个v相线圈通过一根导线依次卷绕于三个凸极部36而形成,三个w相线圈通过一根导线依次卷绕于三个凸极部36而形成。如图9b所示,构成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的三根导线与接器20的端子销42连接。

(连接器)

连接器20具有与绝缘件32一体成形的连接器壳41和支承于连接器壳41的三个端子销42。如图9a与图9b所示,连接器壳41位于定子铁芯31的外周侧。

如图10c所示,连接器壳41具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框部43、封堵框部43的上侧l1的开口的封锁部44以及从框部43以及封锁部44朝向定子铁芯31侧延伸的延设部45。公头电缆侧连接器19从下侧l2能够装拆地插入框部43中。绝缘件32的连接部32d从内周侧与延设部45连续。

如图9b所示,框部43的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的轮廓形状为长方形,并使长边方向朝向周向。框部43在其外周面具有台阶部46,该台阶部46在轴线l方向中从下侧l2朝向上侧l1的方向(电缆侧连接器19的插入方向)的中途位置向外周侧扩展。台阶部46从下侧l2观察时(从插入方向的后方观察时)的形状为环状。更加详细的说,如图10b所示,框部43具有沿周向延伸并在径向上相向的第1框板部分47以及第2框板部分48、连接第1框板部分47与第2框板部分48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的第3框板部分49、以及连接第1框板部分47与第2框板部分48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第4框板部分50。台阶部46具有第1台阶部部分51和第2台阶部部分52,该第1台阶部部分51设置于第1框板部分47以及第2框板部分48中的靠近轴线l的内周侧的第1框板部分47的外周面,该第2台阶部部分52设置于第2框板部分48、第3框板部分49以及第4框板部分50的外周面。第1台阶部部分51具有朝向下侧l2的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第2台阶部部分52具有朝向下侧l2的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以及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分别是与轴线l正交的面。

在此,第1台阶部部分51位于比第2台阶部部分52靠下侧l2的位置。因此,第1台阶部部分51的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位于比第2台阶部部分52的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靠下侧l2的位置,但是如图9b所示,从轴线l方向观察框部43时,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与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构成环状的台阶部端面46a。另外,如图10a所示,在第2框板部分48的外周面形成有连接台阶部53,该连接台阶部53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连接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与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之间。同样,在第4框板部分50的外周面形成有连接台阶部53,该连接台阶部53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连接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与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之间。各连接台阶部53具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朝向外周侧的连接台阶部端面53a。

并且,在第2框板部分48的比第2台阶部部分52靠下侧l2且比连接台阶部端面53a靠外周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锁止电缆侧连接器的锁止用开口部54。同样,在第4框板部分50的比第2台阶部部分52靠下侧l2且比连接台阶部端面53a靠外周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锁止电缆侧连接器的锁止用开口部54。各锁止用开口部54为矩形的贯通孔,在电缆侧连接器设置有钩时,该钩从框部43的周向外侧与锁止用开口部54锁止。

如图10b所示,在框部43的内侧设置有将该框部43的内部空间局部地划分为三个空间的两个分隔壁55。分隔壁55从封锁部44朝向下方l2与第3框板部分49以及第4框板部分50平行地延伸。如图10c所示,在封锁部44中的位于借助分隔壁55局部地划分的各空间内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6。

如图9b、图10b所示,延设部45具有向下侧l2突出并从框部43向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侧延伸的两根肋部58。各肋部58位于框部43的内侧的各分隔壁55的内周侧。如图10c所示,各肋部58的下端位于比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靠上侧l1的位置。延设部45中,在位于两根肋部58之间的部分、比两根肋部58中的位于周向的一侧的肋部58靠一侧的部分以及比两根肋部58中的位于周向的另一侧的肋部58靠另一侧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9。各贯通孔59分别位于设置于封锁部44的各贯通孔56的内周侧。

各端子销42通过弯曲截面形状为四方形的金属线形成。如图10c所示,端子销42具有:从上方l1向下方l2贯通封锁部44的贯通孔56并在框部43的内侧延伸的外部连接部61;从外部连接部61的上端沿延设部45的上表面向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侧(绝缘件32侧)延伸的联络部62;以及从联络部62的靠环状部35侧的端部以从上方l1朝向下方l2贯通延设部45的贯通孔59的方式延伸的线圈线连接部63。各端子销42被压入封锁部44的贯通孔56以及延设部45的贯通孔59中。由此,三个端子销4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各端子销42的外部连接部61分别位于借助分隔壁55在框部43的内侧划分出的三个空间内。借助分隔壁55防止各端子销42的外部连接部61相互接触。在电缆侧连接器19与连接器20连接时,外部连接部61与电缆18连接。并且,在三个线圈线连接部63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线连接部63之间存在肋部58。由此,防止各线圈线连接部63相互接触。

在此,联络部62在外部连接部61与线圈线连接部63之间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联络部62位于与定子铁芯31重叠的位置。因此,在使端子销42支承于连接器壳41时(在将端子销42压入贯通孔56以及贯通孔59中时),即使向连接器壳41施加与轴线l倾斜的方向的力而在作为一体成型品的绝缘件32与机壳12之间产生变形那样的情况下,位于定子铁芯31的外周侧的端子销42的联络部62成为支承,也能够抑制该变形。

如图10c所示,线圈线连接部63具有:从联络部62朝向下侧l2呈直线状延伸并到达定子11的下侧l2的直线部63a;以及从直线部63a向定子11侧弯曲的弯曲部63b。如图9b所示,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弯曲部63b的顶端与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重叠。在三个端子销42的线圈线连接部63分别连接有构成u相线圈的导线、构成v相线圈的导线以及构成w相线圈的导线。弯曲部63b是防止线圈33从端子销42脱落的防脱部。另外,如图10c所示,位于相邻的两个线圈线连接部63之间的两根肋部58位于比弯曲部63b靠上侧l1的位置。

(树脂密封部件)

图11是树脂密封部件13以及第1轴承部件15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图7所示,树脂密封部件13具有:从下侧l2覆盖线圈33、绝缘件32以及定子铁芯31的圆盘形状的密封部件底部65(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从密封部件底部65向上方l1延伸的密封部件筒部66;以及从密封部件筒部66向外周侧突出的连接器密封部67。树脂密封部件13覆盖线圈33和绝缘件32。并且,树脂密封部件13覆盖定子铁芯31的除了环状部35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以及凸极部36的内周侧的端部分以外的部分。

如图11所示,密封部件底部65在定子铁芯31的内侧与转子主体22相向的相向面65a上具有用于保持第1轴承部件15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轴承部件保持部)。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具有圆形的底面68a和从底面68a的外周边缘立起并向上方l1延伸的环状内壁面68b。在环状内壁面68b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68c。并且,密封部件底部65在相向面65a中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开口缘具有朝向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侧(轴线l)向下方l2倾斜的锥形状的缺口部69。

图12a是从上方l1观察第1轴承部件15时的立体图,图12b是从下方l2观察第1轴承部件15时的立体图。第1轴承部件15是树脂制品。如图12a与图12b所示,第1轴承部件15具有筒部71和沿部72,该筒部71具有供输出轴6贯通的中心孔,该沿部72从筒部71的上端向外周侧扩展。如图12a所示,在筒部71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以恒定宽度延伸的槽部73。并且,如图12b所示,在筒部71的外周面中的将轴线l夹在中间的与槽部73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以恒定宽度延伸的突出部74。在槽部73内形成有浇口痕迹75,该浇口痕迹75在注塑成型第1轴承部件15时与树脂注射用浇口连接。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沿部72的轮廓是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轮廓部分72a和连接直线轮廓部分72a的两端的圆弧的状圆弧轮廓部分72b的d字形状。直线轮廓部分72a绕轴线l设置于与槽部73相同的角度位置。换言之,直线轮廓部分72a位于将轴线l夹在中间的与突出部74相反的一侧。在筒部71的位于沿部72的内周侧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向该筒部71的中心孔向下侧l2倾斜的锥形面76。

第1轴承部件15以使突出部74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槽68c的位置绕轴线l一致的姿势,将筒部71插入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中。而且,如图7所示,使沿部72从上方l1与密封部件底部65的相向面65a抵接并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在第1轴承部件15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状态下,沿部72的上端面80与轴线l正交。筒部71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底面68a在轴线l方向上分离。

并且,在第1轴承部件15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状态下,相向面65a中的设置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开口缘的锥形状的缺口部69和沿部72的直线轮廓部分72a之间形成有开口77。

在借助第1轴承部件15支承转子10时,输出轴6的轴端部分贯通筒部71。筒部71将输出轴6(转子10)支承为能够沿轴线l方向移动以及能够绕轴线l旋转。沿部72能够从下侧l2与转子主体22(第1轴承板26)滑动接触。如图2所示,在转子主体22与沿部72滑动接触时,从筒部71向下方l2突出的输出轴6的突出轴部分的顶端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底面68a在轴线l方向上分离。

在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内侧,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底面68a与第1轴承部件15的筒部71之间的空间是积存润滑脂等润滑剂82的第1润滑剂积存部81。在此,相向面65a的开口77与第1润滑剂积存部81经由筒部71的槽部73和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环状内壁面68b之间的间隙连通。换言之,筒部71的槽部73和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环状内壁面68b之间的间隙是使开口77与第1润滑剂积存部81连通的连通路78。

接下来,如图6所示,在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下表面侧设置有从中央部分向下侧l2突出的圆柱形状的第1突出部85和在第1突出部85的外周侧包围第1突出部85并向下侧l2突出的环状突出部86。在第1突出部85与环状突出部86之间设置有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面87。环状突出部86具有从环状面87朝向外周侧向下侧l2倾斜的环状的锥形面88和从锥形面88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向外周侧延伸的环状端面89。在环状端面89中的连接器20所在的径向外侧的外周缘部分设置有第2突出部90。如图4所示,从轴线l方向观察第2突出部90的形状是在周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第2突出部90在径向上位于第1突出部85与连接器20之间。第2突出部90位于比第1突出部85靠近连接器20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第1突出部85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重叠。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底面68a位于第1突出部85的内侧。因此,第1润滑剂积存部81的至少下侧部分位于第1突出部85的内侧。环状突出部86的锥形面76沿卷绕于各凸极部36的线圈33的下侧l2的倾斜设置。第2突出部90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与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外周缘部分重叠,并且与连接器20的端子销42的线圈线连接部63的弯曲部63b的顶端重叠。环状突出部86的环状端面89位于比第1突出部85的下侧l2的圆形端面85a靠上方l1的位置。第2突出部90的矩形端面90a(下端面)在轴线l方向上位于与第1突出部85的圆形端面85a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一个假想面s上。

接下来,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筒部66从下侧l2朝向上方l1具有大径筒部分91和外径尺寸比大径筒部分91小的小径筒部分92。如图2所示,大径筒部分91的外径比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外径大,小径筒部分92的外径比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外径小。

如图7所示,在密封部件筒部66中的大径筒部分91与小径筒部分92之间的边界部分设置有多个圆弧状开口部93,该多个圆弧状开口部93使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5的外周缘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13向上方l1露出。并且,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中的圆弧状开口部93的外周侧设置有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端面94。定子铁芯31的从圆弧状开口部93露出的环状部露出部分35a和环状端面94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同一平面上。在大径筒部分91的上端部分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四个锁止突起95。

密封部件筒部66的内周面从下方l2朝向上方l1具有小径内周面部分96和内径尺寸比小径内周面部分96大的大径内周面部分97。小径内周面部分96的曲率半径与凸极部36的内周侧端面36a的曲率半径几乎相等。在小径内周面部分96设置有使定子铁芯31的各凸极部36的内周侧端面36a向内周侧露出的多个开口部98。并且,在小径内周面部分96设置有使各凸极部36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上方l1露出的缺口部99。各缺口部99形成为从开口部98的边缘沿轴线l方向延伸至小径内周面部分96的上端缘的槽状。通过设置多个缺口部99,各凸极部36的内周侧的端部分的上表面的周向的中央部分成为向上方l1露出的凸极部露出部分36b。

从开口部98露出的各凸极部36的内周侧端面36a与小径内周面部分96无台阶地连续。在各凸极部36的从开口部98露出的内周侧端面36a涂抹有防锈剂。并且,在各凸极部36的从缺口部99露出的凸极部露出部分36b也涂抹有防锈剂。防锈剂例如是环氧涂料。

如图6所示,连接器密封部67从上方l1覆盖连接器20,并使框部43的下端部分向下方l2露出。即,在连接器20中,框部43的台阶部端面46a(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以及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位于比台阶部端面46a靠下侧l2的位置的部分以及连接台阶部端面53a没有被连接器密封部67覆盖,而是向外部露出。

并且,如图4所示,连接器密封部67在其外周面具有外周面部分70,该外周面部分70包围框部43,并分别与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以及连接台阶部端面53a无台阶地连接。外周面部分70具有:在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的外周侧与第1台阶部部分端面51a无台阶地连接的第1外周面部分70a;在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的外周侧与第2台阶部部分端面52a无台阶地连接的第2外周面部分70b;以及在连接台阶部端面53a的外周侧与连接台阶部端面53a无台阶地连接的第3外周面部分70c。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第1外周面部分70a和第2外周面部分70b呈围绕框部43的环状。

在此,如图2所示,连接器20的从树脂密封部件13向下方l2露出的框部43的下端部分不从假想面s向下方突出。换言之,连接器20的下端(框部43的下端)位于比密封部件底部65的第1突出部85的圆形端面85a以及第2突出部90的矩形端面90a靠上方l1的位置。并且,如图4所示,第2突出部90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d1比框部43的开口43a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d2长。

树脂密封部件13由团状模塑料(bulkmoldingcompound,bmc)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定子11以及连接器20配置于模具内,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并使其硬化而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3。即,树脂密封部件13通过嵌件成型与定子11以及连接器20一体成型。

(罩部件)

图13是从下侧l2观察罩部件14时的立体图。罩部件14是树脂制品,并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上方l1。如图6以及图13所示,罩部件14具有圆板状的罩部件顶部101和从罩部件顶部101的外周侧向下侧l2延伸的罩部件筒部102。

如图13所示,罩部件顶部101在中心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03。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贯通孔103位于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重叠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罩部件顶部10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包围贯通孔103的圆形凹部104。圆环状的密封部件105从上方l1插入并固定于圆形凹部104。

如图13所示,在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贯通孔103同轴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是贯通孔103。在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中沿其圆形的外周缘设置有外侧环状肋108。而且,在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与外侧环状肋108之间设置有圆形的内侧环状肋109。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与内侧环状肋109之间设置有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呈放射状延伸并到达内侧环状肋109的内侧肋110。在内侧环状肋109与外侧环状肋108之间设置有从内侧环状肋109呈放射状延伸并到达外侧环状肋108的外侧肋111。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外侧环状肋108以及内侧环状肋109为同轴。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下端面、外侧环状肋108的下端面以及内侧环状肋109的下端面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

如图2所示,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从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比内侧环状肋109的从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大。内侧肋110的下表面和内侧环状肋109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内侧环状肋109的从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比从外侧环状肋108的从罩部件顶部10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大。外侧肋111的下表面和外侧环状肋108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13所示,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在其中心孔(贯通孔103)的内周壁的周向的一部分具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107a。并且,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在下端面的中心孔的开口缘具有朝向中心孔向上方l1倾斜的锥形状的缺口部107b。如图6所示,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保持有第2轴承部件16。

在此,第2轴承部件16是将与图12a与图12b所示的第1轴承部件15相同的部件上下颠倒配置的部件。因此,第2轴承部件16具有筒部71和沿部72,该筒部71具有供输出轴6贯通的中心孔,该沿部72从筒部71的下端向外周侧扩展。在筒部71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以恒定宽度延伸的槽部73。并且,在筒部71的外周面中的将轴线l夹在中间的与槽部73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以恒定宽度延伸的突出部74。在槽部73内形成有浇口痕迹75,该浇口痕迹75在注塑成型第2轴承部件16时与树脂注射用浇口连接。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沿部72的轮廓是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轮廓部分72a和连接直线轮廓部分72a的两端的圆弧的圆弧轮廓部分72b的d字形状。直线轮廓部分72a绕轴线l设置于与槽部73相同的角度位置。换言之,直线轮廓部分72a位于将轴线l夹在中间的与突出部74相反的一侧。在筒部71的位于沿部72的内周侧的下端面设置有朝向该筒部71的中心孔向上侧l1倾斜的锥形面76。

第2轴承部件16在使筒部71的突出部74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槽107a的位置绕轴线l一致的状态下,将筒部71插入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中。并且,如图6所示,使沿部72从下方l2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抵接并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在第2轴承部件16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状态下,沿部72的下端面与轴线l正交。并且,筒部71与密封部件105在轴线l方向上隔着间隙相向。而且,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下端面中的沿部72的直线轮廓部分72a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缺口部107b之间形成有开口115(间隙)。

第2轴承部件16在使输出轴6贯通的状态下支承转子10。第2轴承部件16的筒部71将输出轴6(转子10)支承为能够沿轴线l方向移动并且能够绕轴线l旋转。沿部72能够从上侧l1与转子主体22(第2轴承板27)滑动接触。因此,转子10能够在下侧位置(参照图2)和上侧位置之间沿轴线l方向移动,该下侧位置是在该转子10旋转时转子主体22与第1轴承部件15的沿部72滑动接触的位置,该上侧位置是在该转子10旋转时转子主体22与第2轴承部件16的沿部72滑动接触的位置。

在贯通孔103的内侧,第2轴承部件16与密封部件105之间的间隙(位于比第2轴承部件16靠上方l1输出侧的位置的贯通孔部分)是积存润滑脂等润滑剂119的第2润滑剂积存部118。如图2所示,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下端面的开口115与第2润滑剂积存部118经由筒部71的槽部73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连通。换言之,筒部71的槽部73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是使开口115与第2润滑剂积存部118连通的连通路116。

接下来,如图6、图13所示,罩部件筒部102从外侧环状肋108的外周侧向下侧l2延伸。如图2所示,罩部件筒部102具有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92重叠并从外周侧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92的上侧环状筒部分121和在上侧环状筒部分121的下侧位于大径筒部分91的外周侧的下侧环状筒部分122。在罩部件筒部102的内周面的上侧环状筒部分121与下侧环状筒部分122之间设置有环状台阶部123。环状台阶部123具有朝向下方l2的环状面123a。环状面123a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如图6、图13所示,在下侧环状筒部分122的周向的四处设置有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锁止突起95卡合的被锁止部124。

在此,罩部件14在树脂密封部件13的内侧配置有转子10,在第1轴承部件15支承有转子10的状态下从上方l1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在罩部件14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时,在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涂抹有粘接剂。

如图2所示,在罩部件14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时,输出轴6贯通保持于罩部件14的第2轴承部件16的筒部71,将内侧环状肋109的下端部分嵌入树脂密封部件13的密封部件筒部66的内周侧。由此,罩部件14和树脂密封部件13在径向上被定位,输出轴6的轴线l与定子11的中心轴线一致。并且,使罩部件筒部102的环状台阶部123的环状面123a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大径筒部分91和小径筒部分92之间的环状端面94抵接。由此,将罩部件14与树脂密封部件13在轴线l方向上定位。然后,使罩部件14与树脂密封部件13绕周向相对旋转,如图1所示,使树脂密封部件13的锁止突起95与罩部件14的被锁止部124卡合。由此,罩部件顶部101在输出轴6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状态下从上方l1覆盖转子10和树脂密封部件13。并且,输出轴6贯通配置于罩部件顶部101的圆形凹部104的密封部件105。密封部件105将输出轴6与罩部件14之间密封。而且,罩部件筒部102的上侧环状筒部分121从外周侧包围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92。

如果罩部件14被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则转子10在能够在转子主体22与第1轴承部件15的沿部72的上端面80滑动接触的下侧位置和转子主体22与第2轴承部件16的沿部72的下端面滑动接触的上侧位置之间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且能够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下被第1轴承部件15以及第2轴承部件16支承。

在此,在输出轴6的上端部分连接有叶轮5。然后,壳体3从上方l1覆盖罩部件14。因此,在罩部件14与壳体3之间划分出的空间成为泵室4,叶轮5配置于泵室4内。

(作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马达2的构成机壳12的树脂密封部件13在位于转子10以及定子11的下方l2的密封部件底部65具有向下方l2突出的第1突出部85以及第2突出部90。并且,作为第1突出部85下端面的圆形端面85a以及作为第2突出部90下端面的矩形端面90a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一个假想面s上。另一方面,连接器20的从树脂密封部件13露出的框部43的下端位于比假想面s靠上方l1的位置。因此,在将泵装置1(马达2)以输出相反侧朝向下侧l2的姿势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时,泵装置1(马达2)以使第1突出部85的圆形端面85a以及第2突出部90的矩形端面90a与载置面抵接的姿势直立。并且,在该姿势中,框部43的从树脂密封部件13露出的下端不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框部43的下端破损。并且,由于第2突出部90设置于靠近连接器20的框部43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框部43的下端与载置面接触。

此外,泵装置1(马达2)将设置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第1突出部85的圆形端面85a以及第2突出部90的矩形端面90a作为设置面以规定的姿势直立。因此,例如,与使树脂密封部件13的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下侧l2的整面位于比连接器20的框部43的下端靠下侧l2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用于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3的树脂的量。

并且,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第1突出部85位于与保持第1轴承部件15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重叠的位置。在此,第1轴承部件15有时因与旋转的转子10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热量,其温度上升,但是如果将第1突出部85设置于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重叠的位置,则通过形成第1突出部85,密封部件底部65中的靠近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部分的表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将因轴承部件与转子10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热量经由密封部件底部65向外部释放。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第2突出部90设置于与连接器20的端子销42的弯曲部63b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密封部件底部65的弯曲部63b的下侧l2设置与其它部分相比具有厚度的部分,因此能够保护端子销42的线圈线连接部6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2突出部90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d1比框部43的开口43a的周向上的长度尺寸d2长。因此,在将泵装置1(马达2)以使密封部件底部65侧朝向下方l2的姿势载置于操作台的载置面的情况等下,能够可靠地防止框部43的下侧l2的端部与操作台的载置面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0的连接有外部电缆18的电缆侧连接器19的框部43的下端部分从树脂密封部件13向下侧l2露出。即,框部43中的从树脂密封部件13露出的露出部分设置于远离叶轮5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连接器20的连接有外部电缆18的电缆侧连接器19的框部43免受借助叶轮5压送的水等的损害。

另外,在构成机壳12的树脂密封部件13上除了设置第1突出部85以及第2突出部90之外,还能够进一步设置下端面位于假想面s上的突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