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2281发布日期:2018-11-07 08:3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场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800kv特高压换流站1000kv交流滤波器的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

背景技术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系统多在华中、华东等负荷密集的地区,随着华中、华东地区1000kv交流网架的建立,特高压直流输电受端系统在接入500kv交流网架的同时接入1000kv的特高压交流网架。

对于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的电气连接结构,常规设计是采用跨越滤波器小组进线方式:一组从滤波器配电装置端部进线,另一组从滤波器配电装置中部进线,此时,gis分支母线需要跨越道路穿越到换流区域,从而增大了换流区的占地面积,同时也增加了gis分支母线的长度,进而增加了工程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节省gis分支母线,减少换流站整体占地面积。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包括第一交流滤波器、第二交流滤波器、第三交流滤波器、第四交流滤波器、第五交流滤波器、第六交流滤波器以及第一gis设备和第二gis设备,所述的第一交流滤波器、第二交流滤波器、第三交流滤波器共同形成l形结构,所述的第四交流滤波器、第五交流滤波器、第六交流滤波器共同形成l形结构;所述的第一交流滤波器与第五交流滤波器相邻,所述的第六交流滤波器与第三交流滤波器相邻;所述的第一gis设备分别与第一交流滤波器、第二交流滤波器、第三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二gis设备分别与第四交流滤波器、第五交流滤波器、第六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构架、第一滤波器进线、第一滤波器跨线和第三构架,所述第一滤波器进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构架、第三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跨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三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一gis设备与第一滤波器进线之间通过下引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进线与第一滤波器跨线之间通过跳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跨线与第一交流滤波器之间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隔离开关、第一断路器、第一接地开关和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跨线通过下引线与第一隔离开关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隔离开关、第一断路器、第一接地开关、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第一交流滤波器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接地开关与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一支柱绝缘子支撑。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滤波器跨线和第四构架,所述第二滤波器跨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四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跨线通过下引线与第二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跨线通过上引线与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与第四构架形成绝缘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构架、第二滤波器进线、第三滤波器跨线和第五构架,所述第二滤波器进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构架、第五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跨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五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二gis设备与第二滤波器进线之间通过下引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滤波器进线与第三滤波器跨线之间通过跳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三滤波器跨线与第五交流滤波器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跨线通过上引线与第二滤波器过渡母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滤波器过渡母线与第五构架形成绝缘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隔离开关、第三断路器、第三接地开关和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的第三滤波器跨线通过下引线与第三隔离开关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三隔离开关、第三断路器、第三接地开关、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第五交流滤波器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接地开关与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三支柱绝缘子支撑。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滤波器跨线和第六构架,所述第四滤波器跨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六构架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器跨线通过下引线与第三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器跨线通过上引线与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与第六构架形成绝缘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交流滤波器进线均从交流滤波器场端部跨越滤波器进线,以便第一gis设备分别与第一交流滤波器、第二交流滤波器、第三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并使第二gis设备分别与第四交流滤波器、第五交流滤波器、第六交流滤波器形成电连接,从而在节省gis分支母线的基础上,能更好地避免占用换流站其他功能区域面积,有利于减小换流站的横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的总体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x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y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a-a向视图。

图6为图2中的b-b向视图。

图7为图2中的c-c向视图。

图8为图7中的e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f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的d-d向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k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第一交流滤波器,2a-第二交流滤波器,2b-第三交流滤波器,3a-第四交流滤波器,3b-第五交流滤波器,4-第六交流滤波器,5-第一构架,6-第一绝缘子串,7-第一滤波器进线,7a-第一滤波器跨线,7b-第二滤波器跨线,8-第二构架,9-第二绝缘子串,10-第二滤波器进线,10a-第三滤波器跨线,10b-第四滤波器跨线,11-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12-第一支柱绝缘子,13-避雷器,14-第一接地开关,15-第一断路器,16-第一隔离开关,17-电压互感器,18-第二隔离开关,19-第二断路器,20-第二接地开关,21-第二支柱绝缘子,22-第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23-第三构架,24-第四构架,25-第三绝缘子串,26-上引线,27-下引线,28-跳线,29-第一gis设备,30-第三导线,31-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32-第二gis设备,33-第五构架,34-第六构架,35-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36-第三支柱绝缘子,37-第三接地开关,38-第三断路器,39-第三隔离开关,40-第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1-第四支柱绝缘子,42-第四接地开关,43-第四断路器,44-第四隔离开关,45-第二滤波器过渡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11所示的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进线结构,包括第一交流滤波器1、第二交流滤波器2a、第三交流滤波器2b、第四交流滤波器3a、第五交流滤波器3b、第六交流滤波器4、第一构架5、第一滤波器进线7、第二构架8、第二滤波器进线10、第三构架23、第四构架24、第一gis设备29、第二gis设备32以及第五构架33和第六构架34,其中,所述的第一交流滤波器1、第二交流滤波器2a、第三交流滤波器2b共同形成l形结构,所述的第四交流滤波器3a、第五交流滤波器3b、第六交流滤波器4共同形成l形结构;所述的第一交流滤波器1与第五交流滤波器3b相邻,所述的第六交流滤波器4与第三交流滤波器2b相邻,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如图2、图5、图7、图10所示,其中的第一滤波器进线7的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子串6与第一构架5形成绝缘连接、另一端也通过第一绝缘子串6与第三构架23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进线7通过跳线28与第一滤波器跨线7a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的跳线28通过下引线27与电压互感器17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跨线7a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绝缘子串6与第三构架23形成绝缘连接,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一gis设备29与第一滤波器进线7之间通过下引线27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跨线7a通过下引线27与第一隔离开关16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隔离开关16与第一断路器15之间、所述第一断路器15与第一接地开关14之间分别通过第三导线30依次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地开关14、避雷器13、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11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一支柱绝缘子12支撑;所述的第一电子式电流互感器11与第一交流滤波器1之间形成电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器跨线7b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绝缘子串6与第四构架24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二滤波器跨线7b通过下引线27与第二隔离开关18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二隔离开关18与第二断路器19之间、所述第二断路器19与第二接地开关20之间分别通过第三导线30依次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地开关20与第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22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二支柱绝缘子21支撑;所述的第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22与第二交流滤波器2a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跨线7b通过上引线26与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31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31与第四构架24之间通过第三绝缘子串25形成绝缘连接,如图11所示。

如图2、图6、图7、图10所示,所述第二滤波器进线10的一端通过第二绝缘子串9与第二构架8形成绝缘连接、另一端也通过第二绝缘子串9与第五构架33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跨线10a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绝缘子串9与第五构架33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器跨线10b的相对两端也分别通过第二绝缘子串9与第六构架34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二gis设备32与第二滤波器进线10之间通过下引线27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二滤波器进线10与第三滤波器跨线10a之间通过跳线28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三滤波器跨线10a与第四滤波器跨线10b之间形成绝缘连接。

所述的第三滤波器跨线10a通过下引线27与第三隔离开关39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三隔离开关39与第三断路器38之间、所述的第三断路器38与第三接地开关37之间分别通过第三导线30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的第三接地开关37与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35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三支柱绝缘子36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35与第五交流滤波器3b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跨线10a通过上引线26与第二滤波器过渡母线45形成电连接,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二滤波器过渡母线45与第五构架33之间通过第三绝缘子串25形成绝缘连接,如图6所示。

所述的第四滤波器跨线10b通过上引线26与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31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滤波器过渡母线31与第六构架34之间通过第三绝缘子串25形成绝缘连接。所述的第四滤波器跨线10b通过下引线27与第四隔离开关44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第四隔离开关44与第四断路器43之间、所述的第四断路器43与第四接地开关42之间分别通过第三导线30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的第四接地开关42与第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0之间通过管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管母通过第四支柱绝缘子41进行支撑;所述的第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0与第三交流滤波器2b形成电连接,如图6所示。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交流滤波器进线均从交流滤波器场端部跨越滤波器进线,以便第一gis设备29分别与第一交流滤波器1、第二交流滤波器2a、第三交流滤波器2b形成电连接,同时,所述的第二gis设备32分别与第四交流滤波器3a、第五交流滤波器3b、第六交流滤波器4形成电连接,在节省gis分支母线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避免占用换流站其他功能区域面积,有利于减小换流站的横向占地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