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95182发布日期:2018-11-27 23:2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传输以及电气通信等重要的功能,为了防止电缆的损坏,通常在电缆外部加装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电缆护管,通过电缆护管对电缆进行密封与保护。当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为了便于施工与维护,通常使用接线盒实现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且,若与电缆连接的电气设备的型号不同,则所使用的接线盒的型号也不相同。由于不同型号接线盒的端口型号与端口位置不同,且电缆外部安装的电缆护管具有高机械强度,不易弯曲,因此在电缆接入接线盒时,可能出现电缆护管无法与接线盒的端口实现密封衔接,从而导致电缆得不到密封保护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具有高柔韧性以及高封闭性的软管作为电缆接入接线盒时的电缆护管。这种具有高柔韧性以及高封闭性的软管为中空且封闭的结构,电缆被插入该软管的中空区域,从而使该软管套在电缆外部,实现对电缆的密封与保护。

但是,采用上述高柔韧性以及高封闭性的软管作为电缆护管,又存在以下问题:使用软管做成的电缆护管容易产生损坏以及老化,需经常更换。进一步的,在对电缆护管进行更换时,由于电缆护管具有高封闭性,须将电缆停电并拆除,才能将电缆护管从电缆上取下,而且在完成电缆护管的更换后,还需将电缆恢复输电,这样的更换方法不仅增加了操作步骤,使电缆护管的更换过程变得繁杂,而且在进行拆除以及恢复电缆的操作时,存在触电或者误接线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一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公告号为CN206727569U,名称为“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此专利所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包括开口式波纹软管,在开口式波纹软管开口边缘,每间隔一个波峰对称固定一对紧固座,通过紧固座上的紧固孔,使用螺栓穿孔的方式将开口式电缆护管两侧的开口贴合在一起,实际操作中,只需将护管的开口打开,便可实现电缆护管的更换,无需将电缆停电并拆除。

但是,申请人在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使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将开口固定在一起,在实际操作中,需安装的螺栓较多,安装费时且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开口式电缆护管,需安装的螺栓较多,安装费时且费力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各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及其安装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包括:开口式软管1;

其中,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沿开口处两侧的边缘,在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设置有凹槽110,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设置有凸台120;

当需要封闭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时,所述凸台120嵌入至所述凹槽110内,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凹槽110为条状凹槽,所述凸台120为条状凸台。

可选的,当需要封闭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时,所述凹槽110内部的表面涂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还包括紧固座2,所述紧固座2设置有多个,所述紧固座2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时,卡套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

可选的,所述紧固座2为轻质且高机械强度的合金紧固座。

可选的,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外径为15mm-50mm,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壁厚为3mm-5mm。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通过开口式软管1的开口,使所述开口式软管1套在电缆表面;

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使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凹槽110内部的表面涂密封胶。

可选的,若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还包括紧固座2,在所述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之后,还包括:

将多个紧固座2一一卡套在紧密贴合的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包括:开口式软管,所述开口式软管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沿开口两侧的边缘,在所述开口式软管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置有凸台,通过将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台紧密扣合,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紧密贴合在一起,实现闭合电缆护管的开口。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不需要使用螺栓,只需将凹槽与凸台扣合在一起,便能轻松的将护管的开口处严密闭合,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紧固的方式会导致开口的密封性不强,一旦电缆护管受到外力,没有螺栓固定的部位将会产生缝隙,无法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本申请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通过设置条状凹槽与条状凸台的紧密扣合,紧固座卡套在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外部,以及在条状凹槽内部涂有密封胶,实现多重加固开口处的密封性,增强了保护电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中,开口式软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中,紧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开口式电缆护管,需安装的螺栓较多,安装费时且费力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各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及其安装方法。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包括:开口式软管1。

其中,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沿开口处两侧的边缘,在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设置有凹槽110,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设置有凸台120。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开口式软管1由具有高柔韧性、耐腐蚀的软质护管制成,实际操作中,只需将开口式软管1的开口打开,便可实现开口式电缆护管的更换,十分的方便有效,既不用将电缆停电并拆除,也不需使用破坏性的手段将老化或破损的电缆护管拆掉才能进行更换。

当需要封闭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时,所述凸台120嵌入至所述凹槽110内,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

通过将凸台120嵌入至所述凹槽110内,可以保证开口式软管1的密封性,使电缆不会暴露于外界空气中。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包括:开口式软管1,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沿开口两侧的边缘,在所述开口式软管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设置有凹槽110,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设置有凸台120,通过将所述凹槽110和所述凸台120紧密扣合,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紧密贴合在一起,实现闭合电缆护管的开口。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不需要使用螺栓,只需将凹槽110与凸台120扣合在一起,便能轻松的将护管的开口处严密闭合,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0为条状凹槽,所述凸台120为条状凸台。

条状凹槽以及条状凸台设置于整个开口式软管1的开口处,在将开口式软管1闭合时,将整个条状凸台都嵌入条状凹槽中,使得整个开口处能够全部有效闭合,而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式电缆护管,只是间隔的使用螺栓将开口处闭合,在没有螺栓固定的地方,则没有任何措施保证其闭合的效果,一旦受到外力,极易产生缝隙,使电缆暴露于外界空气中,因此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开口式电缆护管,在对电缆进行保护时,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而且在不需要安装任何螺栓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开口式电缆护管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进一步的,当需要封闭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时,所述凹槽110内部的表面涂有密封胶。

为了进一步加强开口式电缆护管的密封性,可以在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之前,在凹槽110内部的表面涂上密封胶,在对电缆进行保护时,不会出现开口处产生缝隙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还包括紧固座2,所述紧固座2设置有多个,所述紧固座2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时,卡套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

参见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紧固座2能够充当卡扣的作用,可以卡套在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不仅能够加强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的密封性,还能加固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之间的连接,使开口式软管1在受到外力时,不会轻易产生缝隙。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紧固的方式会导致开口的密封性不强,一旦电缆护管受到外力,没有螺栓固定的部位将会产生缝隙,无法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本申请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通过设置条状凹槽与条状凸台的紧密扣合,紧固座2卡套在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以及在条状凹槽内部涂有密封胶,实现多重加固开口处的密封性的目的,增强了保护电缆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座2为轻质且高机械强度的合金紧固座。

紧固座2由轻质且高机械强度的合金制成,方便携带,在操作人员进行电缆护管检查时,可针对脱落或者损坏的紧固座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外径为15mm-50mm,所述开口式软管1的壁厚为3mm-5mm。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在一定范围内设置开口式软管1的外径与壁厚,作为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开口式软管1的外径设置为44mm,壁厚设置为4mm。

下述为本申请公开的安装方法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开口式电缆护管。

相应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开口式电缆护管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开口式软管1的开口,使所述开口式软管1套在电缆表面;

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使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凹槽110内部的表面涂密封胶。

进一步的,若所述开口式电缆护管还包括紧固座2,在所述将凸台120嵌入至凹槽110内之后,还包括:

将多个紧固座2一一卡套在紧密贴合的第一连接部件11与第二连接部件12外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