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窝清除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341发布日期:2018-09-11 23:01阅读:29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维护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鸟窝清除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负荷数逐年增加,人们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高,电力设备供电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中,鸟患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输电设备、变电站设备中,常有因飞鸟、鸟窝导致线路短路跳闸的现象,这极大的影响了电力设备运行水平,降低了电力设备供电可靠性;在变电站内的鸟窝常见于设备构架、刀闸机构等部位,这些鸟窝具备一定高度,且周围设备复杂,它们对站内设备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处理方法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使用常规安全器具对鸟窝进行清除处理,但这类器具只能处理一些容易清除的鸟窝,且不具安全性,有时甚至需要在停电状况下操作,这对电力设备供电可靠性也是个不利因素;二是采用现有的鸟窝清除专用工具对鸟窝进行清除,然而现有的鸟窝清除工具不仅结构单一,甚至有的还无法实现夹取动作,故而不能针对处理不同位置的鸟窝,面临操作困难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鸟窝清除工具。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并安全的完成不同场合下的清障工作,提高清除鸟窝的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的解除设备隐患,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鸟窝清除工具,包括操作杆和连接在所述操作杆上端的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由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钳夹组成;所述操作杆的顶端中心处设有沿操作杆轴向竖直向里的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能够沿操作杆轴向移动的挡板,所述抓取机构连接在挡板上,所述凹部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头分别固定在凹部底面和挡板底面上;所述鸟窝清除工具还包括制动绳和活动连接于操作杆下端处的把手,所述制动绳的一端固定于把手上,另一端穿过操作杆和挡板内的通孔位于挡板外,所述制动绳上位于挡板外的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宽度尺寸大于通孔的直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截面呈“凸”字形,挡板的凸起部分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挡板底端与操作杆内壁间的间隙为1~3mm。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下端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所述基座的底端中心处设有沿基座轴向竖直向里的内腔,所述内腔的腔口尺寸小于腔内尺寸,呈阶梯状;所述内腔内设有能够沿基座轴向移动的滑块,所述内腔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两头分别固定在滑块底面和内腔的阶梯面上;所述基座的下端处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筒,所述基座的下端部分与挡板的凸起部分尺寸、螺纹旋向都相同,二者通过套筒以螺纹方式相连接;所述基座内还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滑块底面中心处,另一端设有拉环并位于内腔腔口内。

优选的,所述钳夹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制动绳处于松弛状态时,钳夹的底端部分处于滑块的上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钳夹有三个抓钩,分别沿操作杆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钳夹有两个抓钩,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基座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的下端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所述基座的下端处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筒,所述基座的下端部分与挡板的凸起部分尺寸、螺纹旋向都相同,二者通过套筒以螺纹方式相连接;所述钳夹固设于基座上,所述钳夹采用一个抓钩,呈挂钩状。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的顶端呈喇叭状。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上固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就近位于把手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的底端呈阶梯轴状,外径较小部分设有绝缘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中有爪型、夹型、钩型三种钳夹,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率的处理掉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鸟窝,还能够在清除过程的不同阶段替换使用,从而提高清除工作的工作效益。

本实用新型中爪型、夹型钳夹与基座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抓取机构在受到制动绳的拉力作用时,钳夹沿着操作杆的轴向向下移动并受到操作杆的限位影响,使得在清除工作过程中,钳夹可以牢固的抓取鸟窝,从而避免鸟窝出现散落、掉落的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抓取不同大小的鸟窝。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并稳固的清除鸟窝,从而降低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电力设施维护的工作效率,保证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与基座通过套筒以螺纹形式相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为爪型、夹型、钩型钳夹的替换使用提供了便利。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的底端部分与操作杆内壁间的间隙为1~3mm,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挡板在操作杆内顺利移动还不失稳固,避免因出现晃动而使得鸟窝掉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操作杆的顶端设计成喇叭状,使得在安装与拆卸抓取机构时有较大空间,方便操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制动绳通过定滑轮固定在把手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抓取机构沿操作杆轴向的上下行程,还使得连接更加顺畅,从而减少制动绳与操作杆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操作杆的底端设计成阶梯轴状,其上还设有绝缘胶带,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运维人员的操作安全性,方便运维人员手持操作。

(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功能实现多样化、实用性强、便于携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夹采用三个抓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鸟窝清除工具在受力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夹采用两个抓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夹采用一个抓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抓取机构 11-钳夹 12-基座 121-套筒 122-滑块 123-内腔

124-拉绳 20-操作杆 21-挡板 22-定滑轮 23-凹部 24-通孔

25-绝缘胶带 26-把手 30-制动绳 31-挂钩 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鸟窝清除工具,包括操作杆20和连接在所述操作杆20上端的抓取机构10,所述抓取机构10由基座12和连接在所述基座12上的钳夹11组成;所述操作杆20的顶端中心处设有沿操作杆20轴向竖直向里的凹部23,所述凹部23内设有能够沿操作杆20轴向移动的挡板21,所述抓取机构10以螺纹形式连接在挡板21上,所述凹部23内设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的两头分别固定在凹部23底面和挡板21底面上;所述鸟窝清除工具还包括制动绳30和活动连接于操作杆20下端处的把手26,所述制动绳30的一端固定于把手26上,另一端穿过操作杆20和挡板21内的通孔24位于挡板21外,所述把手26能够沿着操作杆20的轴向上下转动,从而实现拉拽制动绳30的目的,所述制动绳30上位于挡板21外的一端设有挂钩31,所述挂钩31的宽度尺寸大于通孔24的直径尺寸,从而避免挂钩31进入挡板21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21的截面呈“凸”字形,挡板21的凸起部分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挡板21底端与操作杆20内壁间的间隙为1~3mm。

实施例1

所述基座12的下端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座12的底端中心处设有沿基座12轴向竖直向里的内腔123,所述内腔123的腔口尺寸小于腔内尺寸,呈阶梯状;所述内腔123内设有能够沿基座12轴向移动的滑块122,所述内腔123内设有弹簧40,该弹簧40的两头分别固定在滑块122底面和内腔123的阶梯面上。所述基座12的下端处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筒121,所述基座12的下端部分与挡板21的凸起部分尺寸、螺纹旋向都相同,二者通过套筒121以螺纹方式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2内还设有拉绳124,所述拉绳124的一端固定于滑块122底面中心处,另一端设有拉环并位于内腔123腔口内。本实施例使用过程中,所述挂钩31挂于该拉环上,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钳夹11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基座12上,所述制动绳30处于松弛状态时,即所述滑块122不受拉力作用时,钳夹11的底端部分处于滑块122的上端面上,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滑块122不受拉力作用时,滑块122顶住钳夹11,此时钳夹11处于锁死状态;在滑块122受拉力作用出现移动时,滑块122与钳夹11之间存在间隙,此时钳夹11解除锁定,钳夹11沿着操作杆20的轴向向下移动并在操作杆的限位影响下向内收缩,从而实现抓取鸟窝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钳夹11分为爪型和夹型两种,其中爪型钳夹11如图1所示,所述钳夹11有三个抓钩,分别沿操作杆20圆周均匀分布;夹型钳夹11如图4所示,所述钳夹11有两个抓钩,对称分布。

实施例2

所述基座12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12的下端呈圆柱形并设有外螺纹,所述基座12的下端处设有带内螺纹的套筒121,所述基座12的下端部分与挡板21的凸起部分尺寸、螺纹旋向都相同,二者通过套筒121以螺纹方式相连接;所述钳夹11固设于基座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钳夹11为钩型,所述钳夹11采用一个抓钩,呈挂钩状,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基座12上用于螺纹连接部分完全相同,即在使用过程中爪型钳夹11、夹型钳夹11、钩型钳夹11能够替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操作杆20的顶端呈喇叭状,如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操作杆20上固设有定滑轮22,所述定滑轮22就近位于把手26的正上方,如图1所示。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制动绳30能够在绕过定滑轮22后再与把手26相连,从而在保障制动绳30顺滑移动的同时增加了制动绳30沿操作杆20轴向的行程。

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杆20的底端呈阶梯轴状,外径较小部分绕有绝缘胶带25。

下面以爪型钳夹为例结合具体的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将挂钩31挂于拉绳124的拉环上,通过拧紧套筒121使得抓取机构10与挡板21稳固连接,接着开始清除工作,待钳夹11的三个抓钩将鸟窝包裹住时,按下把手26,起先滑块122受拉力作用向下移动,此时钳夹11处于解锁状态,然后钳夹11随着挡板21一起向下移动,在钳夹1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操作杆20内壁的限位影响使得钳夹11的三个抓钩向内收缩,即达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从而实现抓取鸟窝的目的。取下鸟窝后,放开把手26,在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钳夹11的三个抓钩恢复到清除工作前的位置,如图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