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平卧二合一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708发布日期:2018-09-11 23:0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器领域,尤指一种立式平卧二合一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受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电外露。

传统无线充电器基本上是单一立式或者平卧式充电,还有其他立式平卧二合一的无线充电器,但是结构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平卧二合一多功能无线充电器,立式和平卧多种使用方法,方便快捷,简单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以及内设在外壳内的无线充电电路板,还包括铁支架,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下壳,所述下壳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对应铁支架的通槽,且在通槽的两侧还设有卡钩,所述铁支架插接在通槽内且两侧的卡钩分别与铁支架的底面贴紧;其中所述上壳、下壳的表面设有一个相互对应的支架通孔,其中所述铁支架穿插过上壳、下壳的支架通孔,且铁支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上壳、下壳外。

进一步地,下壳的上表面对应通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地,铁支架的一端为插接部,另一端为向上弯折的固定部,所述插接部穿插过上壳、下壳的支架通孔,且所述插接部和固定部分别延伸至上壳、下壳外。

进一步地,固定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硅胶垫。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穿过外壳,并与无线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下壳下表面还设有若干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下壳的表面设有一个相互对应的支架通孔,其中铁支架穿插过上壳、下壳的支架通孔,且铁支架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两侧,将铁支架穿插过支架通孔,通过铁支架卡在支架通孔里支撑起无线充电器后可以放手机上去充电,或者通过下壳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对应铁支架的通槽,且在通槽的两侧还设有卡钩,将铁支架插接在通槽内且两侧的卡钩分别与铁支架的底面贴紧,把铁支架隐藏在下壳下表面上,实现将无线充电器平卧,然后把可以放手机上去充电即可,可以实现立式平卧多种充电方式,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底面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平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 外壳;11. 上壳;12. 下壳;2. 铁支架;3. 支架通孔;4. 固定部;5. 磁铁;6. 卡钩;7. 硅胶垫;8. 电源连接线;9. 插接部;10. 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立式平卧二合一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内设在外壳1内的无线充电电路板,还包括铁支架2,所述外壳1包括上壳11、下壳12,所述下壳12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对应铁支架2的通槽,且在通槽的两侧还设有卡钩6,所述铁支架2插接在通槽内且两侧的卡钩6分别与铁支架2的底面贴紧;其中所述上壳11、下壳12的表面设有一个相互对应的支架通孔3,其中所述铁支架2穿插过上壳11、下壳12的支架通孔3,且铁支架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上壳11、下壳12外。

使用时,通过在上壳11、下壳12的表面设有一个相互对应的支架通孔3,其中铁支架2穿插过上壳11、下壳12的支架通孔3,且铁支架2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1两侧,将铁支架2穿插过支架通孔3,通过铁支架2卡在支架通孔3里支撑起无线充电器后可以放手机上去充电,或者通过下壳12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对应铁支架2的通槽,且在通槽的两侧还设有卡钩6,将铁支架2插接在通槽内且两侧的卡钩6分别与铁支架2的底面贴紧,把铁支架2隐藏在下壳12下表面上,实现将无线充电器平卧,然后把可以放手机上去充电即可,可以实现立式平卧多种充电方式,简单实用。

进一步地,下壳12的上表面对应通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5。可以将铁支架2更好的固定在下壳12的通槽内。

进一步地,铁支架2的一端为插接部9,另一端为向上弯折的固定部4,所述插接部9穿插过上壳11、下壳12的支架通孔3,且所述插接部9和固定部4分别延伸至上壳11、下壳12外,支架通孔3的长度和厚度均与插接部9相匹配,并且铁支架2与外壳1夹角为90度-120度,可以更好将手机固定充电。

进一步地,固定部4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硅胶垫7。在固定部4上表面设置硅胶垫7可以起到防滑和对手机减震的效果,保护手机,在固定部4下表面设有硅胶垫7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铁支架2可以更好的固定,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连接线8,所述电源连接线8穿过外壳1,并与无线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进一步地,下壳12下表面还设有若干散热孔10。可以将使用时的热量及时散发掉,保证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