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637发布日期:2018-10-19 22:35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穿墙套管载流连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直流穿墙套管内部载流结构在水平安装穿墙套管的弯矩作用下各方向受力不均,在昼夜温差较大或负荷变化较大的地区载流接触面轴向滑移量大,长期运行过程中,载流结构易发生接触电阻增大导致过热,载流接触面滑移摩擦产生异物破坏套管内腔绝缘导致内部放电的缺陷。因此需要研究及改进穿墙套管的内部载流连接结构。目前的穿墙套管端部载流结构,插入式导体与铜管内壁接触力不足,导致接触电阻明显下降,插入式导体与铜管间仅靠表带触指弹性支撑,在受到较大侧向力时,导体侧面与铜管内壁发生接触,导致另一侧载流接触力减小,整体接触电阻增大。在接触表面发生轴向滑移或径向位移的情况下,插接载流导体侧面与铜管内壁会发生摩擦和磕碰,可能产生破坏性形变或产生异物,造成不良后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包括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插入式载流导体、载流铜管、连接表带触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插入式载流导体头部开设有螺纹孔,其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O型槽、第二O型槽,其上部外周开设有环状梯形凹槽;所述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螺纹孔内的铜质凸出螺杆;所述插入式载流导体整体表面镀有银铜件,所述连接表带触指安装于所述环状梯形凹槽内;所述载流铜管的通道的内表面镀有银层,所述插入式载流导体插入所述载流铜管的通道内,并且所述连接表带触指夹持在所述载流铜管与所述插入式载流导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O型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二O型槽内。铜质凸出螺杆的设置,用于使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直接插入本方案的插入式载流导体的螺纹孔内,并使两者结合牢固,使得载流连接结构受力稳定,并可以减少插入式载流导体与载流铜管内壁发生碰撞摩擦,减少摩擦生成的异物;连接表带触指,使得接触电阻受接触力影响小,可使插入式载流导体在弯矩和轴向滑动下保持连接位置接触电阻稳定;两重密封圈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摩擦异物进入套管的绝缘腔体内;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的设置,可方便插入载流铜管内;插入式载流导体整体表面镀有银铜件,可避免表面氧化或接触力不足时接触电阻明显下降的情况。所述第一密封圈为氟橡胶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三元乙丙橡胶O形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槽位于所述第二O型槽之上。所述连接表带触指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表带触指的数量可根据套管的额定电流决定。所述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为采用尼龙材质制成的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直径为5mm,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直径为5mm。所述铜质凸出螺杆的直径为8mm。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铜质凸出螺杆的设置,增长了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对插入式载流导体的插入长度,可以使载流连接结构受力稳定,并减少插入式载流导体与载流铜管内壁发生碰撞摩擦,减少摩擦生成的异物;连接表带触指,使得接触电阻受接触力影响小,可使插入式载流导体在弯矩和轴向滑动下保持连接位置接触电阻稳定;插入式载流导体整体表面与载流铜管内壁均镀有银,减少了载流接触表面氧化及接触力变化引起接触电阻增大;两重密封圈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摩擦异物进入套管的绝缘腔体内;避免因异物引起的套管放电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与插入式载流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表带触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2、插入式载流导体;3、载流铜管;4、连接表带触指;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铜质凸出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3,为一种专用于高压直流穿墙套管端部的载流连接结构,包括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插入式载流导体2、载流铜管3、连接表带触指4、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插入式载流导体2头部开设有螺纹孔,其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O型槽、第二O型槽,其上部外周开设有环状梯形凹槽;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设置有用于插入螺纹孔内的铜质凸出螺杆7;插入式载流导体2整体表面镀有银铜件,连接表带触指4安装于环状梯形凹槽内;载流铜管3的通道的内表面镀有银层,插入式载流导体2插入载流铜管3的通道内,并且连接表带触指4夹持在载流铜管3与插入式载流导体2之间;第一密封圈5安装于第一O型槽内,第二密封圈6安装于第二O型槽内。铜质凸出螺杆7的设置,用于使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直接插入本方案的插入式载流导体2的螺纹孔内,并使两者结合牢固,使得载流连接结构受力稳定,并可以减少插入式载流导体2与载流铜管3内壁发生碰撞摩擦,减少摩擦生成的异物;连接表带触指4,使得接触电阻受接触力影响小,可使插入式载流导体2在弯矩和轴向滑动下保持连接位置接触电阻稳定;两重密封圈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摩擦异物进入套管的绝缘腔体内;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的设置,可方便插入载流铜管3内;插入式载流导体2整体表面镀有银铜件,可避免表面氧化或接触力不足时接触电阻明显下降的情况。第一密封圈5为氟橡胶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圈6为三元乙丙橡胶O形密封圈。第一O型槽位于第二O型槽之上。连接表带触指4至少设置有两个。连接表带触指4的数量可根据套管的额定电流决定,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额定电流直流穿墙套管载流结构接入连接表带触指数量直流穿墙套管额定电流(A)连接表带触指数量18002320033800450005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为采用尼龙材质制成的套管内部载流插接导向锥1。第一密封圈5的直径为5mm,第二密封圈6的直径为5mm。铜质凸出螺杆7的直径为8mm。本实施例中,对某换流站一支±400kV直流穿墙套管(额定电流为3200A)端部载流连接结构按本发明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结构如图2所示;与另一支同型号、同批次端部载流采用常规结构的±400kV直流穿墙套管进行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表2改进前后穿墙套管端部载流性能的对比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