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690发布日期:2018-10-30 23: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改良型放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良型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放电电路,其中,泄放电阻R31并联于安规电容CX9的两端,当连接交流电且闭合开关SW2时,泄放电阻 R31两端的电压近似等于交流电源电压,产生了一定的功耗即插入损耗。当交流电被移除瞬间,残留在安规电容CX9上的电荷从泄放电阻R31泄放,此泄放电阻R31的电阻值通常很大以避免太多电流从泄放电阻R31流过而造成太多功率损耗,然而,泄放电阻R31的电阻值越大,将造成在交流电被移除时,残留在安规电容CX9上的电荷泄放的速度越慢,从而可能会因为电荷未泄放完全导致人员触电。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改良型放电电路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放电电路,其能够快速泄放残留的电荷防止人员触电,同时,取消了传统技术的泄放电阻的设置,降低了功耗。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型放电电路,包括整流滤波器、放电单元、开关SW1以及用于连接交流电的EMC滤波电路,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安规电容CX11、安规电容CX12以及跨接于交流电中火线L、零线N之间的安规电容CX10,所述放电单元并联安规电容CX10的两端,所述放电单元的两端分别耦接安规电容CX11的两端、安规电容CX12的两端;

所述整流滤波器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所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二端耦接至一参考电位,所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耦接至安规电容CX11的两端;

所述放电单元包括电阻R42、电阻R41、电容C15以及放电芯片IC12,所述放电芯片IC12并联于电容C15的两端,安规电容CX11的一端和安规电容CX12的一端均耦接于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耦接于安规电容CX11的另一端,安规电容CX1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X12的另一端;

在连接交流电且开关SW1闭合时,所述整流滤波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VDC并通过整流滤波器的第一端输出;当交流电被移除时,放电芯片IC12导通,电阻R41通过放电芯片IC12与电阻R42导通,残留在安规电容CX11、安规电容CX10和安规电容CX12的电能通过放电芯片IC12释放电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EMC滤波电路还包括安规电容CYA4、安规电容CYB4、共模电感LF8、共模电感LF7、安规电容CY8和安规电容CY7,安规电容CYA4的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中火线L,安规电容CYB4的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中零线N,安规电容CYA4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YB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交流电中地线E且接地;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Y8的一端,安规电容CY8的另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Y7的一端且安规电容CY8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Y7的一端共同接地,安规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

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前述安规电容CX11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开关SW1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7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安规电容CX12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四端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三端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连接有保险丝F4,所述保险丝F4连接电阻R42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规电容CX12的两端并联有压敏电阻VD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整流滤波器包括桥式整流器和滤波器;

所述桥式整流器包括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和二极管DB4,所述二极管DB1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四端和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B2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二极管DB3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三端和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B4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四端;

所述滤波器包括滤波电容C29,所述滤波电容C29的两端跨接于前述整流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于安规电容CX11串联开关SW1,配合电阻R42、电阻R41和放电芯片IC12组成的放电单元,当交流电被移除时,安规电容CX10、安规电容CX11和安规电容CX12能够共用放电单元快速泄放残留的电荷防止人员触电,再者,取消泄放电阻的设置,降低功耗;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各电路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放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放电单元 20、整流滤波器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第三端 24、第四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改良型放电电路,包括整流滤波器20、放电单元10、开关SW1以及用于连接交流电的EMC滤波电路,其中:

EMC滤波电路可以抑制来自公共电网的电磁噪声通过电源传入电子装置,同时也防止电子装置本身产生的电磁噪声通过交流电的电源线传到公共电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安规电容CX11、安规电容CX12以及跨接于交流电中火线L、零线N之间的安规电容CX10,安规电容CX10跨接于火线L与零线N之间,一般称为X电容,其用于滤除差模噪声。

所述EMC滤波电路还包括安规电容CYA4、安规电容CYB4、共模电感LF8、共模电感LF7、安规电容CY8和安规电容CY7,安规电容CYA4的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中火线L,安规电容CYB4的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中零线N,安规电容CYA4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YB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交流电中地线E且接地;所述安规电容CYA4、安规电容CYB4、安规电容CY8和安规电容CY7,均为Y电容,用以滤除共模噪声。

共模电感LF7耦接于安规电容CX12的两端,用于滤除共模噪声;同理,共模电感LF8耦接于安规电容CX11的两端,也用于滤除共模噪声。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Y8的一端,安规电容CY8的另一端连接安规电容CY7的一端且安规电容CY8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Y7的一端共同接地,安规电容CY7的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

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前述安规电容CX11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开关SW1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F7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通过安规电容CX12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四端24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的另一端,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三端23连接共模电感LF7之第二绕线组的另一端。

所述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的一端连接有保险丝F4,所述保险丝F4连接电阻R42的一端;通过保险丝F4,可以防止雷击或大电流烧毁内部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规电容CX12的两端并联有压敏电阻VD4。

所述放电单元10并联安规电容CX10的两端,所述放电单元10的两端分别耦接安规电容CX11的两端、安规电容CX12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元10包括电阻R42、电阻R41、电容C15以及放电芯片IC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芯片IC12采用CMO2;所述放电芯片IC12并联于电容C15的两端,安规电容CX11的一端和安规电容CX12的一端均耦接于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耦接于安规电容CX11的另一端,安规电容CX1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和安规电容CX12的另一端;

所述整流滤波器20具有一第一端21、一第二端22、一第三端23以及一第四端24,所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二端22耦接至一参考电位GND,所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三端23和第四端24分别耦接至安规电容CX11的两端;在连接交流电且开关SW1闭合时,所述整流滤波器20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VDC并通过整流滤波器的第一端21输出;当交流电被移除时,放电芯片IC12导通,电阻R41通过放电芯片IC12与电阻R42导通,残留在安规电容CX11、安规电容CX10和安规电容CX12的电能通过放电芯片IC12释放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滤波器20包括桥式整流器和滤波器,其中,所述桥式整流器包括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和二极管DB4,所述二极管DB1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四端24和第一端21,所述二极管DB2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二端22和第三端23,所述二极管DB3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三端23和第一端21,所述二极管DB4的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耦接至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二端22和第四端24;所述滤波器包括滤波电容C29,所述滤波电容C29的两端跨接于前述整流滤波器20的第二端22和第一端21之间。

当整流滤波器20的第三端23的电压突然下降时,放电芯片判断交流电被移除并导通,电阻R42和电阻R41导通,电容C15不导通,残留在安规电容CX10、安规电容CX11和安规电容CX12上的电荷可共用放电单元10泄放;具体而言:残留在安规电容CX10上的电荷通过第一泄放回路来泄放,第一泄放回路由电阻R42、电阻R41和放电芯片IC12所形成,其是利用回路中的放电芯片IC12消耗掉残留在安规电容CX10上的电荷;

残留在安规电容CX11上的电荷通过第二泄放回路来泄放,第二泄放回路由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电阻R42、电阻R41、放电芯片IC12和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所形成,其是利用回路中的放电芯片IC12消耗掉残留在安规电容CX11上的电荷;

残留在安规电容CX12上的电荷通过第三泄放回路来泄放,第二泄放回路由共模电感LF7之第一绕线组、共模电感LF8之第一绕线组、电阻R42、电阻R41、放电芯片IC12、共模电感LF8之第二绕线组和共模电感LF7之第二绕线组所形成,其是利用回路中的放电芯片IC12消耗掉残留在安规电容CX12上的电荷。

由于去除泄放电阻R31的设置,在交流电未被移除时,放电芯片IC12不导通,整个电路不会有由泄放电阻R31损耗的功率;换句话说,不需要设计泄放电阻R31,能够节省功率损耗,从而保证直流电压VDC稳定输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安规电容CX11串联开关SW1,配合电阻R42、电阻R41和放电芯片IC12组成的放电单元,当交流电被移除时,安规电容CX10、安规电容CX11和安规电容CX12能够共用放电单元快速泄放残留的电荷防止人员触电,再者,取消泄放电阻的设置,降低功耗;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各电路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