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708发布日期:2018-10-13 00:41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电机直接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速、超高速电机直接驱动技术中一般采用径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但是这种电机在应用中始终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电机的功率和尺寸受到轴向长度的限制,为了提高电机的功率需要增加转子轴向长度,但是为了保证转子为刚性,以增加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又要求减少轴向长度,因此,在轴向长度设计上相互矛盾;二是这种电机的转子散热非常困难,由于定转子气隙又窄又长,流阻太大,气流难以对转子进行有效冷却。而转子过热使得永磁体发生不可逆退磁,从而导致电机失效。于是,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的高速、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结构,使得电机功率、转子尺寸不再受轴向长度的限制,并且具有良好的冷却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解决了现有电机存在的转子轴过长、电机体积大、电机散热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子、定子、推力盘和机壳;转子由转轴和转子盘组成;转子盘由铝套、永磁体和保护套组成;推力盘套在转轴上,且推力盘与转轴为过盈配合;推力盘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铝套嵌在第一环形凹槽内,铝套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永磁体嵌在第二环形凹槽内,永磁体上套有保护套,保护套嵌在第二环形凹槽内;定子由定子铁芯和缠绕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绕组组成,定子铁芯空套在转轴上;推力盘、转子盘和定子均设置在机壳内。

上述机壳包括圆筒形外壳、环形体和多个“L”形凸台;环形体设置在圆筒形外壳的内壁上;多个“L”形凸台沿着圆周方向均匀的设置在环形体的内壁上。

其中,定子铁芯卡在多个“L”形凸台内。

上述推力盘设置在机壳的圆筒形外壳内,推力盘的外圆周面与圆筒形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进一步的,推力盘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推力轴承和右推力轴承,左推力轴承和右推力轴承都空套在转轴上。

上述左推力轴承和右推力轴承都设置在机壳的圆筒形外壳内;右推力轴承位于推力盘和定子之间,且右推力轴承固定在环形体的左端面上;右推力轴承与转子盘之间留有第二间隙,右推力轴承与推力盘右端面之间留有第三间隙,左推力轴承与推力盘左端面之间留有第四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四者相通。

另外,机壳的圆筒形外壳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五者相通。

上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左轴承座通过左径向轴承套套在转轴上,右轴承座通过右径向轴承套套在转轴上。

其中,左推力轴承固定在左轴承座的右端面上。

再者,定子铁芯由软磁复合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转子的转子盘采用盘式结构,转子盘嵌在碳钢制成的推力盘上,将转子盘和推力盘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了电机的轴向长度,使整个电机的体积缩小,同时也增强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了转子的临界转速;

2.转子的转子盘采用盘式结构,转子盘嵌在碳钢制成的推力盘上,结合在一起的转子盘和推力盘,与周围部件的间隙增大,使气体流阻力减小,并且机壳上设置了通孔,使转子转动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流出,散热效果明显增加;

3.定子采用环形集中绕组,并且定子铁芯镶嵌在机壳内,大大减小了整个电机的体积;

4.转子在转动过程中,推力盘也随之旋转,旋转的推力盘起到风扇作用,能够对定子转子进行有效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推力盘和转子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推力盘和转子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机壳的立体图。

图中,1:转轴,2:左径向轴承套,3:左推力轴承,4:左轴承座,5:推力盘,6:右推力轴承,7:机壳,8:定子铁芯,9:右轴承座,10:右径向轴承套,11:保护套,12:永磁体,13:铝套,14:线圈绕组,15:通孔,16:第一间隙,17:第二间隙,18:第三间隙,19:第四间隙,20: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7-1:圆筒形外壳,7-2:环形体,7-3:“L”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高速盘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子、定子、推力盘5、左轴承座4、右轴承座9和机壳7。

如图4和图5所示,转子由转轴1和转子盘组成;转子盘由铝套13、永磁体12和保护套11组成;推力盘5套在转轴1上,且推力盘5与转轴1为过盈配合;推力盘5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0,铝套13嵌在第一环形凹槽20内,铝套13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1,永磁体12嵌在第二环形凹槽21内,永磁体12上套有保护套11,保护套11嵌在第二环形凹槽21内。其中,转轴1为空心转轴;推力盘5由碳钢制成。

如图1所示,推力盘5、转子盘和定子设置在机壳7内。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设置在机壳7的两侧,左轴承座4通过左径向轴承套2套在转轴1上,右轴承座9通过右径向轴承套10套在转轴1上。左径向轴承套2和右径向轴承套10采用的是弹性箔片轴承。左径向轴承套2和右径向轴承套10的作用是对转子的转轴1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6所示,机壳7包括圆筒形外壳7-1、环形体7-2和多个“L”形凸台7-3;环形体7-2设置在圆筒形外壳7-1的内壁上;多个“L”形凸台7-3沿着圆周方向均匀的设置在环形体7-2的内壁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定子由定子铁芯8和缠绕在定子铁芯8上的线圈绕组14组成,定子为环形集中绕组;定子铁芯8空套在转轴1上,定子铁芯8为环形结构,定子铁芯8卡在多个“L”形凸台7-3内。其中,定子铁芯8由高强度、低涡流损耗的软磁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具体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见专利“高强度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专利号为201510621353.8,申请人为西安科技大学,公布号为CN 105132786 A。之所以定子铁芯8的材料采用软磁复合材料,是因为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软磁复合材料的定子铁芯8能够降低损耗,使定子产生的涡流相对于转子来说极其微小,提高了整个电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推力盘5设置在机壳7的圆筒形外壳7-1内,推力盘5的外圆周面与圆筒形外壳7-1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16。推力盘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都空套在转轴1上。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都设置在机壳7的圆筒形外壳7-1内;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右推力轴承6位于推力盘5和定子之间,且右推力轴承6固定在环形体7-2的左端面上;左推力轴承3固定在左轴承座4的右端面上。右推力轴承6与转子盘之间留有第二间隙17,右推力轴承6与推力盘5右端面之间留有第三间隙18,左推力轴承3与推力盘5左端面之间留有第四间隙19;再者,机壳7的圆筒形外壳7-1上设置有通孔15。通孔15、第一间隙16、第二间隙17、第三间隙18和第四间隙19五者相通。转子和推力盘5转动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间隙16、第二间隙17、第三间隙18和第四间隙19,最终由通孔15排出,起到散热作用,能有效地对转子及定子进行冷却。其中,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采用的是弹性箔片轴承,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是用于支承推力盘5的。

本实用新型转子的转子盘采用盘式结构,转子盘中嵌有永磁体12,永磁体12为高磁能积永磁体,永磁体12采用轴向充磁,产生轴向两极磁场。本实用新型定子的定子铁芯8为环形结构,由软磁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易于成型,而且能大大减少定子铁芯8内的涡流损耗;定子采用环形集中绕组,能增大空载反电动势,向线圈绕组14通以三相交流电时,定子产生轴向两极磁场。

当电机稳定工作时,定子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12异极相吸,定子产生的磁场带动永磁体12旋转,永磁体12再带动转子盘和推力盘5旋转,由于推力盘5与转轴1为过盈配合,推力盘5再带动转轴1同步旋转。

转子转轴1的两端由左径向轴承套2和右径向轴承套10支承,实现转子的径向悬浮,并限制其横向振动。推力盘5由左推力轴承3和右推力轴承6支承,实现转子的轴向悬浮,并限制转子的轴向振动。推力盘5位于转轴1的中部,这种对称的结构有助于增强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推力盘5即是电机中的磁回路的部件,也是轴向力的承载部件,而且还可以起到风扇的作用,从而使得整机结构紧凑,冷却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