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311发布日期:2019-03-02 02:5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桥架纹底板组合件。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代替了原先落后的地下敷设方法,随着益日发展的电气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电缆敷设量在不断增加,电缆桥架制造技术也在快速提高。以前笨重的板式结构,因耗材高,影响环保而逐渐趋向淘汰,结构型式向轻型化,高强度方向发展,表面处理向预涂装,不锈钢等绿色环保产品开拓,现有的电缆桥架中侧板与底板之间连接采用连接部件,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为长方形钢板;两侧板,两所述侧板均为长方形钢板,所述底板的一条较长边固定在其中一所述侧板的一条较长边上,所述底板的另外一条较长边固定在另外一所述侧板的一条较长边上,两所述侧板相正对,两所述侧板均为一体式结构,每一所述侧板均包括有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加强筋和一钩形结构,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翼缘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翼缘之间,每一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翼缘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内翻形成一弯折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所述弯折板上,每一所述第一侧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用于阻止所述底板在长度方向上脱出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为水平设置的呈长方体的板状结构,所述阻挡部和所述第一侧板相垂直,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一所述阻挡部与另一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一所述阻挡部相正对,所述钩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翼缘上,所述钩形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连接板、一第二连接板和一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下方;两所述侧板均是多层复合结构,每一所述侧板均包括一基底层、一结合层、一非金属防腐层、一抗老化层和一防水层,所述结合层包覆于所述基底层外,所述非金属防腐层包覆于所述结合层外,所述抗老化层包覆于所述非金属防腐层外,所述防水层包覆于所述抗老化层外。

上述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内开设有内螺纹,若干螺栓分别贯穿若干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

上述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

上述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波浪形结构。

上述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中,两所述加强筋的纵截面均呈“C”字形。

上述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其中,两所述加强筋的凸弧面相正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钢材的用量,求得最大的载荷效果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侧板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侧板的示意图。

附图中:1、底板;2、侧板;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加强筋;24、弯折板;25、阻挡部;26、第一连接板;27、第二连接板;28、第三连接板;3、装配孔;4、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侧板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的侧板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包括有:一底板1,底板1为长方形钢板,底板1的上表面形成波浪形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薄钢板的厚度,同时取得较好的载荷效果。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侧板内翻舌形波纹底板组合件还包括:两侧板2,两侧板2均为长方形钢板,底板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侧板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底板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在另外一侧板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两侧板2相正对,两侧板2均为一体式结构,每一侧板2均包括有一第一侧板21、一第二侧板22、一加强筋23和一钩形结构,加强筋23设置在第一侧板21的上翼缘与第二侧板22的下翼缘之间,加强筋23的半径为4毫米至14毫米,每一第一侧板21的下翼缘均向底板1的方向内翻形成一弯折板24,底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两弯折板24上,每一第一侧板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用于阻止底板1在长度方向上脱出的阻挡部25,阻挡部25为水平设置的呈长方体的板状结构,阻挡部25和第一侧板21相垂直,其中一第一侧板21上的一阻挡部25与另一第一侧板21上的一阻挡部25相正对,钩形结构设置在第二侧板22的上翼缘上,钩形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连接板26、一第二连接板27和一第三连接板28,第一连接板26的一端与第二侧板22相连接,第二连接板2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6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板2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板26和第三连接板28均与第二连接板27相垂直,第三连接板28位于第一连接板26的正下方,用于增强抗弯能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还有,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侧板2均是多层复合结构,底板1和两侧板2内均添加阻燃材料,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达到不同的阻燃效果,每一侧板2均包括一基底层、一结合层(图中未示出)、一非金属防腐层(图中未示出)、一抗老化层(图中未示出)和一防水层(图中未示出),结合层包覆于基底层外,结合层为热固型胶,非金属防腐层包覆于结合层外,基底层以结合层作为媒介与非金属防腐层结合,非金属防腐层为聚乙烯层,适用于强腐蚀性环境和粉尘环境中,抗老化层包覆于非金属防腐层外,起到良好的抗老化性,防水层包覆于抗老化层外,使其适用于潮湿的环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1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装配孔3,装配孔3内开设有内螺纹,若干螺栓分别贯穿若干装配孔3与底板1螺纹连接,装配通孔26的直径为3毫米至1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第一侧板21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加强筋23的纵截面均呈“C”字形,两加强筋23的凸弧面相正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